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490章

江山战图-第490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多时,李建成、陈叔宝、裴寂和刘文静都匆匆赶到了御书房,李渊负手在书房内来回踱步,众人站在一旁,谁也不敢开口,李渊叹了口气,对众人道:“虽然渡河不利,但至少蒲津关夺回来了,朕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李渊此话一出,众人立刻明白了,天子不想处罚秦王渡河不利,裴寂反应极快,立刻道:“陛下,既然隋军有两万人,那就算渡河过去攻城,我们三万军队也绝对攻不下城池,反而损失更加惨重,从这一点来说,止于河西岸也未必是坏事。”

    旁边刘文静极为鄙视裴寂的随声附和,不过他也知道天子心情,这个时候不能触怒天子,便委婉地说道:“陛下,看来我们必须在延安郡设立渡口,否则,我们无法和太原联系了。”

    李渊何等精明,他立刻听出刘文静是在委婉地指责裴寂‘止于西岸’的话,李渊心中着实不舒服,这个刘文静只会给人伤口上撒盐。

    李建成看出了父亲的不满,他连忙替刘文静打圆场道:“刘相国倒不必担心我们和并州的联系问题,冬天黄河结冰,我们直接可以走过黄河,而且只要谈判得当,隋军还是会撤出河东城,刘相国多虑了。”

    裴寂心中冷笑一声,脸上却挂满了赞誉的笑容,“太子殿下高见,确实只要再过两个月,黄河就结冰了,黄河上的交通不成问题,但想通过谈判要回河东,恐怕我们需要付出的代价就不是之前隋军提出的条件了。”

    李建成淡淡道:“这也没有办法,当初裴相国极力要求用武力夺回蒲津关和河东城,难道就没有想到如果失败该怎么办吗?”

    裴寂脸上顿时露出尴尬之色,半晌苦笑道:“太子殿下言重了,当时满朝文武都义愤填膺吧!”

    “可满朝文武并非个个都是相国。”

    “好了,建成!”

    李渊及时制止住了长子的讥讽,他缓缓道:“我们确实需要面对现实,朕的意思是说,先把河东城拿回来,等以后再夺回上党郡和长平郡吧!该示弱时就不要硬逞能,那样只会失去更多。”(未完待续。)

第789章 搜查疑踪

    水军是张铉创立青州军时极力发展的一支军种,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骑兵,当初张铉极力发展水军的原因是船只的运载量可以极大地减少民夫使用,降低战争成本。

    比如高句丽之战,张铉动用了上千艘大船,包括九艘横洋舟运送军队的粮草,最终只征用了三万船夫和五万码头搬运民夫,这和隋帝杨广征发百万民众参与高句丽战役形成了天壤之别。

    正因为张铉用举国之力发展水军,才使得隋军水师独步天下,在关键时刻能封锁江面,从而实现重大战略目标,这次李世民反击就是被八千隋军水师封锁了黄河水面,四两拨千斤,使李世民大军无法渡黄河东进,李渊不得不再次接受谈判解决的命运。

    此时,隋军一支五千人的水师正在长江缓缓而行,这支水师有百艘战船,包括二十艘补给船和八十艘战船,统帅这支军队的大将是虎贲郎将朱宽,朱宽是陈棱手下四大金刚之一,陈棱回归隋朝后被封为礼部尚书,他手下三万军队则交给了张铉。

    陈棱特地向张铉推荐了两名前大隋水师人才,一个是水军猛将朱宽,一个是航海士何蛮,这两人在大业初年曾率军前往琉球,都有着十分丰富的水军作战及远航经验,张铉便任命朱宽为虎贲郎将,任命何蛮为水军左司马,跟随来护儿。

    朱宽年约四十六七岁,在航行琉球后他便被天子杨广冷落,不再重用,十几年郁郁不得志,一直跟随在陈棱左右,而张铉对他的重用使他重新焕发青春,正是这种感恩之心使朱宽更加尽职尽责。

    朱宽的任务是清剿沿江杜伏威隐藏的粮食和船只,这两年,杜伏威从各个渠道弄到了五六百艘小船,仅仅从江都货行手中便抢到了三百余艘货船,这些船只使杜伏威有了强大的运输能力。

    杜伏威一直秉承着狡兔三窟的习性,难以改变,当他意识到危险来临时,杜伏威将这些船只分藏在各处,粮食也是,他在江淮各地秘密修建了十四座粮仓。

    “将军,会不会藏在从前黄家的仓库内!”一名校尉小声提醒道。

    这名士兵参加过从黄家搬运生铁的行动,他对那座隐蔽的仓库记忆犹新。

    朱宽在江都呆了好几年,他很清楚黄家和朝廷的关系,****被调来江都出任江都郡太守,管理除了江都城以外的江都郡各县,如果贸然去搜查黄家,那必然会得罪****,但朱宽也确实怀疑黄家港湾内的船只和粮食是杜伏威的存货。

    朱宽一时犹豫不决,他毕竟已经四十多岁,他长期在稳定的帝国为官,骤然转变为战乱时代的大将,他一时还不适应。

    很多时候,他还是习惯于旧思维,习惯于官场中的人情世故,黄家是江淮士族领袖,得罪了黄家就等于得罪了江淮士族。

    就在这时,有士兵大喊:“将军快看前方!”

    只见前方驶来一支船队,由四五十艘战船组成,为首大船正是一艘体型巨大的横洋舟,朱宽大喜,目前长江上只有一艘横洋舟,那便是齐王的座船,他急忙喝令:“船队减速!”

    两支船队都放慢了速度,战船靠上了横洋舟,朱宽上了大船。

    张铉此时就在横洋舟大船之上,他从庐江郡过来,准备返回江都,没想到正好在路上遇到了朱宽率领的船队,这时,朱宽跟着亲兵走上前,单膝跪下行礼,“卑职参见大帅!”

    “朱将军免礼!”

    张铉笑问道:“将军在长江搜寻,可有收获?”

    朱宽有点惭愧道:“只抓到两支小规模的杜伏威船队,二十余艘船,几万斤生铁,其他一无所获。”

    “来老将军倒是搜到两百多艘船只,找到七座粮仓,收获很大,朱将军得再努力了。”

    “卑职也很着急,只是”

    “只是什么?”

    张铉听出他的犹豫,笑道:“你有什么话就直说嘛!”

    “卑职刚才经过黄家仓库时,发现里面藏有不少船只,卑职有些怀疑这些船只,只是”

    “只是怕得罪黄家,是吧!”

    朱宽点了点头,“正是!”

    张铉正要说可以先派人去黄家说一声,但心念一转,便明白了朱宽的意思,笑道:“朱将军是希望我出面,是吧!”

    “卑职不敢。”

    张铉点点头,“我能理解你的难处,也罢,我和你一起去,就说是我的命令,你尽管放手去做!”

    “多谢大帅!”

    朱宽立刻返回了自己主船,下令船队调头,带领着张铉的船队向历阳郡方向驶去。

    历阳郡的一条小小江湾内,江湾叫做鱼钩湾,因外形像鱼钩而得名,这里便是黄家隐藏在长江岸边的一座秘密仓库。

    当初,黄家便是从这里将百万斤生铁和三十万近粗铜运送给了北海郡的张铉,那一批生铁和铜锭对青州军的扩张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也正是这个原因,张铉对黄家便有了一种特殊的优待。

    不过优待归优待,公事还要例行进行,只要黄家能证明那些港湾内的船只都是属于黄家,那么张铉也不会为难黄家。

    近百艘大船封锁了港湾出口,两千名隋军士兵先一步上岸,迅速包围了山脚下了两排白色巨大石屋,这里是黄家的仓库,和前年相比,多了一排大仓库。

    数十名守卫仓库的家丁措不及防,都显得十分惊慌,他们想退回仓库,却被隋军士兵拦截住了。

    这时,朱宽率领一支很小的船队驶入了水湾之中,在方圆约千亩的水湾内,横七竖八地停泊着上百艘船只,大多是三百石左右的货船。

    这时,一名管事乘船迎了上来,厉声大喝道:“这里是黄家私人重地,请立刻退出去!”

    朱宽不慌不忙取出一支令箭,向对方高高举起,“奉齐王军令前来搜查,尔等不得阻拦。”

    “这里是黄家的仓库,不是什么阿三阿四的地方,齐王不会允许你们来搜查黄家仓库,请立刻退出!”执事依然很强硬。

    朱宽有些恼火了,怒道:“我们只是奉命行事,你有意见去找齐王,他就在外面。”

    执事听说齐王就在外面,脸色不由微微一变,气焰立刻收敛了,朱宽不再理睬他,一挥手,“给我搜查!”

    他身后的数十艘小船立刻向四面八方驶去,执事则在另一边,神情显得十分紧张,朱宽瞥了他一眼,心中更加起了疑心,这里面一定有问题。

    这时,远处有士兵大喊:“将军,过来看一下。”

    朱宽立刻令士兵划船过去,士兵指着一艘三百石货船的船舷道:“将军请看这里!”

    朱宽上前细看,只见上面有陈旧的字迹,虽然字迹已十分斑驳,但依旧清晰可辨,只见是四个字‘百捷船行’。

    朱宽脸色顿时一变,他久在江都,知道百捷船行是江都第一大船行,但一个多月前遭遇巨大的损失,一百多艘满载货物的船只被杜伏威抢走,一起遭受损失的还有另外两家大船行,这艘船极可能就是被抢走的货船之一。

    这时,旁边又有士兵不断喊道:“将军,这边也有字迹!”

    “将军,这边也有!”

    朱宽一连找到五艘货船,上面不仅有‘百捷商行’的字迹,还有‘南运船行’的字迹,朱宽再没有怀疑,这一定就是被杜伏威抢走的那批船只。

    他一回头,却见刚才执事的船已经靠岸,那名执事和几名手下正撒腿狂奔,朱宽厉声大喊:“拦住他!”

    正在仓库旁边巡逻的一队隋军士兵从斜刺里奔来,将执事和几名手下扑倒在地,用绳索将他们捆绑起来。

    朱宽也上了岸,这时,负责搜查仓库的将领奔来过上前禀报:“启禀将军,仓库全部是粮食,约有五万石,看守粮食的守卫已经承认他们不是黄家家丁。”

    “那他们是什么人?”

    “他们不肯说!”

    朱宽冷笑一声,转身来到执事面前,执事双手被反绑,脚也被困住,垂头丧气地坐在地上,他一抬头见对方大将走了,顿时吓得面如土色,连连后退。

    朱宽走到他面前冷冷道:“你现在还敢说自己是黄家的管事吗?”

    (未完待续。)

第790章 江都消息

    大船上,朱宽快步走到张铉面前,躬身施礼,“启禀大帅,抓住了一条大鱼!”

    “多大的鱼?”张铉笑问道。

    “有粮食五万石,货船一百八十艘,还有长矛、战刀、弓箭不计其数,数里至少在十万以上。”

    张铉眼睛一亮,五万石粮食,当真是一条大鱼,来护儿找到六座仓库,粮食加起来也才四万五千石,这一座仓库就缴获了五万石粮食,当真是出人意料。

    张铉笑问道:“是怎么发现对方不是黄家之人?”

    朱宽便将他们搜查的过程详细说了一遍,最后一挥手,“带上来!”

    两名士兵将捆得像粽子一样的执事推了上来,张铉打量一下此人,见此人长得十分瘦小,目光胆怯,看面相就是个胆小怕事之人,张铉见他捆得像老鼠一样,便笑着一摆手,“把他绳索解开!”

    士兵解开了绳索,这名执事立刻跪在张铉面前,磕头如捣蒜,“齐王殿下饶小人一命,小人再也不敢了。”

    张铉淡淡道:“想活命靠下次再也不敢可不行,必须要立功赎罪。”

    “小人什么都愿做,只求殿下能饶小人一命。”

    张铉点点头又问道:“你究竟是什么人?”

    “小人以前就是黄家仓库管事,这边仓库一直是小人管理,上次殿下派人来运生铁时,小人还参与了清点交接。”

    “那你为什么要为杜伏威效力?”

    执事低下头半晌道:“黄家因为私藏生铁被人告发到江都,天子十分震怒,下旨几名在江淮各郡做官的黄家族人全部革职,又责令历阳郡太守严惩黄家,最后不了了之,这座仓库也就废了,小人被黄家迁怒,便被惩罚前来看管这座废仓库,年初时,杜伏威亲自率领军队前来,他看中了这座仓库,又重建扩大,成为他最重要的中转粮仓,直接供应他的军队,上个月刚从荆州买来三万石粮食,但还没有来得及运走。”

    “杜伏威就那么相信你,让你继续当管事?”张铉又问道。

    “不是,小人一直在这里打杂,上个月杜伏威才让小人当管事,为了冒充黄家仓库。”

    张铉这才明白,原来是为了冒充黄家仓库,他沉思片刻又问道:“黄家知道这件事吗?”

    “小人不敢说!”

    “说!”张铉严厉地注视着他。

    管事吞吞吐吐道:“黄家肯定会说他们不知情,但实际上他们知道。”

    “他们来过这里?”旁边朱宽问道。

    “没有!一次也没有来过,正是因为一次都没有来,所以小人才说他们知道,以前黄家经常会派人来,因为这里只是临时废弃,他们以后还会启用,但自从杜伏威把这里当做中转仓库后,黄家的人再也没有来过了。”

    这时,张铉忽然想起一件极为重要之事,立刻追问道:“你刚才说,这里的粮食直接供应他的军队,那你应该知道,他的老巢在哪里?”

    杜伏威狡兔三窟,张铉知道杜伏威至少有五处根基,自从杜伏威南撤回江淮后,竟然销声匿迹了,五处根基都有大军活动的踪迹,让张铉一时难以判断,他现在忽然意识到,粮食不会作假,它能告诉自己杜伏威的真实藏身之处。

    张铉目光凌厉地注视这名管事,管事吓得连连磕头,“小人不知,这种事情小人不会知道。”

    “那谁会知道?”

    管事心虚地低下头,他的表情瞒不过张铉的眼睛,张铉哼了一声,喝令道:“来人!”

    几名亲兵同时上前,“在!”

    张铉一指管事,“将此人拖下去砍了,尸体扔进长江喂鱼!”

    几名亲兵如狼似虎,上前抓住管事便拖了下去,管事吓得大声哭喊,“我说!我说!”

    张铉一摆手,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