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554章

江山战图-第554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名亲兵拉起刘武周,“大王快跑!”

    刘武周双腿发软,跌跌撞撞向河边奔去,不等他们奔到河边,河对岸忽然出现了千余隋军弓弩手,一起向奔来的士兵射箭,密集的箭矢扑向刘武周的亲兵,亲兵们躲闪不及,纷纷中箭倒地。

    他们为了减轻战马负重,沉重的盔甲和兵器都抛弃了,每人只佩戴一把腰刀,单薄的衣服抵挡不住锋利的箭矢,数百名亲兵死伤惨重,当场便被射死三百余人,其余士兵放弃了战马,发一声喊,向西面奔逃。

    刘武周却跑不掉了,扶他的两名亲兵都不幸中箭身亡,刘武周的肩膀和大腿也连中两箭,血流如注,失去知觉,他急得大喊:“帮帮我!帮帮我!”

    生死关头,没有人再管他了,每个士兵只管自己逃命,只见数百名骑兵已经杀到眼前,为首大将银盔银甲黑罗袍,手执一杆锋利的马槊,正是大将裴行俨,他连杀十几名士兵,瞬间冲到刘武周面前,举槊向他刺去,刘武周绝望地大喊起来,“我是刘武周!”

    裴行俨一怔,在他咽喉前停下了马槊,刘武周看到一线生机,大喊道:“我是刘武周,愿投降齐王,饶我一命!”

    裴行俨冷笑一声,居然还想活命,不过是死法不同罢了,他一挥手,“给他包扎伤口,将他装入囚车!”

    几名隋军士兵奔跑上前,将刘武周腿上伤口简单包扎,替他止住血,随即将他打入了一辆囚车,裴行俨事先准备了这辆囚车,就在等刘武周前来。

    (未完待续。)

第897章 奇袭并北(六)

    上党郡榆社县,这里是上党县最北面的一座小县,紧靠太原郡,东面便是山峦起伏的太行山脉,浊漳水从县城以西流过,两岸是肥沃的土地和一望无际的森林。

    由于这里地方偏僻,也很少有军队到来,使榆社县成为并州少数几座没有受到兵灾波及的县城,但十天前,榆社县却来了一支大军,四万隋军在大将尉迟恭和魏文通的率领下在榆社县驻扎,等待着出击太原城的命令。

    按照张铉事先部署的计划,一旦李建成的大军攻入马邑郡,已经进入雁门郡的隋军将迅速截断唐军退路,太原城没有了支援,尉迟恭就将全力进攻太原城,而在军令到来之前,他们只能耐心等待。

    这天下午,一支运粮船队沿着浊漳水缓缓而来,这也是隋军作战的特点,军队必须要临河驻扎,便于利用河道运送军粮补给。

    船队有一百余艘,都是常见的平底货船,这种船运量大、吃水浅,可在各种河流内航行,但它也有弱点,那就是没有动力,顺流还好,如果是逆流而行就必须用纤夫了。

    船队在靠近军营的河边缓缓停泊,早等待在这里的数千士兵立刻上前来搬运粮袋,尉迟恭也来到码头前,随船前来的参军从事褚遂良也从船上跳了下来,他看见了尉迟恭,连忙上前躬身施礼,“参军从事褚遂良参见尉迟将军!”

    尉迟恭微微一笑,“原来是状元郎来了!”

    “不敢,科举已经结束,在下只是一名参军从事。”

    尉迟恭点点头,年轻人懂得谦虚是件好事,他又笑问道:“大帅可有信让参军送来?”

    “有信!”

    褚遂良取出一封信,恭敬地递给尉迟恭,尉迟恭接过信笑道:“褚参军一路辛苦,请随我回营吧!”

    褚遂良很兴奋,这是他第一次被张铉派到作战前线,他的任务是帮助尉迟恭处理军务,尉迟恭知道他会带来大帅的信,所以特地来河边迎接。

    大营距离河边很近,走不到百步便到达大营门口,这时,几名斥候骑马进了大营,褚遂良很奇怪,问道:“军营不是不准跑马吗?刚才两人怎么会骑马进营?”

    尉迟恭笑道:“军营确实有很多规矩,不准跑马只是规矩的一部分,应该说,军营不得随意跑马,骑马进军营,只要走马道便可,否则,数十万人的大军营,主帅大帐距离军营大门还有十几里,若发生紧急军情,等跑到中军大帐门口就已经耽误大事了,所以军营内必须允许跑马,只是要立规矩,人有人道,马有马道,不光马不能乱跑,人也不准乱窜。”

    尉迟恭知道大帅很看重这个年轻的参军,特地让他来实战军营助事就是为了培养他,所以尉迟恭很耐心地给他讲解。

    尉迟恭带他走进大营,指着大营道:“大营有兵帐和事帐之分,兵帐是士兵的住宿之地,必须行列整齐,所有的地桩必须整齐划一,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必须成一条直线,这样夜晚遇到紧急军情,士兵在营中奔跑时就不用担心被绊倒,集结的速度就会加快,无数这样的小细节集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大优势,往往会成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

    褚遂良默默点头,这些他都是第一次听说,令他增加了很多见识。

    “那事帐又是什么?”褚遂良又问道。

    “很好理解,粮草帐、兵甲辎重帐、马厩、军医帐、火头帐等等,这些都属于事帐,需要和兵帐分开,大家各施其责,互不干扰。”

    “卑职明白了。”

    两人走进中军大帐,只见大帐内摆放着一架很大的沙盘,褚遂良走上前,他在紫微宫中见过,是并州沙盘,只是上面插满了小旗,表示各种事态,从这些小旗上的文字便能看懂目前的作战局势。

    褚遂良顿时有了兴趣,站在沙盘前仔细看了起来,尉迟恭也不叫他,他回位子打开了主帅的亲笔信。

    不多时,尉迟恭慢慢走到褚遂良身旁,见他眉头紧锁,便笑问道:“褚参军觉得哪里不对吗?”

    褚遂良指着沙盘上的太原城道:“我见城头上的小旗上写,目前太原城驻兵只有三千人,将军写给大帅的报告上,不是说太原城有八千守军吗?”

    尉迟恭笑道:“太原的情况我很了解,有情况变化我都会发鹰信给大帅,大帅也很清楚,原本是有八千人,但在半个月前,离石郡那边发生了稽胡叛乱,殷开山率领五千军队前去镇压,昨天大军才回来。”

    “可是这是夺取太原城的良机,尉迟将军为何不迅速进兵攻打太原城呢?”褚遂良着实不解。

    “因为没有主帅的命令。”

    “若一定要等到命令,那很多战机都要失去,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吗?”

    尉迟恭淡淡道:“有一点需要褚参军记住了,我们北隋军队的原则是军令如山,军规第一条,不服帅令者斩!我只是主将,并不是主帅,主将必须服从主帅的命令,就算太原城无一兵一卒,若主帅军令不到,我也不能进军一步。”

    褚遂良半响说不出一句话,尉迟恭也觉得自己语气太硬,便拍了拍他肩膀,放缓语气笑道:“正如你所言,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所以军队作战也并不像褚参军想得那样死板,白白坐失良机,一般而言,大将出征时,主帅会赐给一支金令箭,这就表示大将可以对重大军情相机行事,先做后奏,去年我率军夺取河东城和蒲津关,就事先得到了这样一支金令箭,但这一次我却没有得到,包括北路的裴、苏两位将军也没有得到,这就表示我们必须严格按照事先部署的计划行事,不能擅自改变计划。”

    说到这,尉迟恭停了一下,他见褚遂良有点理解了,便又继续道:“八天前我发现太原城只有三千守军,我当时便立刻发送了紧急鹰信给大帅,向他汇报了这个情况,但大帅却没有任何答复,我就知道,大帅不允许我进攻太原城。”

    “可万一大帅没接到这封鹰信呢?”褚遂良忍不住又道。

    “紧急鹰信一定会有回执,我连回执都拿到了,大帅怎么会没有接到信,褚参军,我们大帅深谋远虑,他未必真的想攻下太原城,如果我擅自攻下太原城,可能就会坏了大帅的大事,不遵帅令,这可是为将者的大忌啊!”

    褚遂良心中十分惭愧,歉然道:“小子无知,胡言乱语,请尉迟将军见谅。”

    尉迟恭诚恳地对他说道:“我虽然是个大老粗,读书远没有褚参军多,但我也喜欢读史记,其实很多事情都是相互相通,上规下随,君规臣随,帅规将随,当年王翦率六十万秦军灭楚,秦王给他的任务是灭掉楚国,难道他敢随意变更计划,率军东去打齐国吗?”

    尉迟恭着实喜欢褚遂良这个懂礼谦虚的年轻人,所以他说得非常含蓄,特地用王翦率军灭楚的典故来教育褚遂良。

    褚遂良先是一怔,他随即想起了王翦率领六十万秦军出征时的更深一层典故,顿时恍然大悟,明白了尉迟恭告诫自己的一番良苦用心。

    褚遂良心中感动,他深深行一礼,“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尉迟将军真是登善的良师也!”

    (未完待续。)

第898章 奇袭并北(七)

    娄烦关,隋军三万步骑混合军和三万唐军的对峙已经进入第十天,虽然刘武周已经灭亡,但隋唐之间争夺并州的战役并没有打响。

    于无声处听惊雷,在战争阴云的笼罩下,两个王朝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战争部署,北隋第一次征用了三十万民夫,从中都和易县源源不断将大量的粮草物资运向雁门郡和上党郡。

    而唐军也从关中向太原增兵三万,同时征集民夫二十万,从河东城运送二十万石粮食和兵甲物资前往太原,使太原城的守军增加到七万,如果加上娄烦关李建成的三万军队,那么防备太原的唐军便达到了十万人。

    太原是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对唐王朝的稳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旦太原失守,极可能会导致朝野信心崩溃,李渊对这一点心知肚明,所以他不惜代价也要守住太原城。

    娄烦关位于群山之中,地势高险,城池坚固,是娄烦郡北上雁门郡和马邑郡的必经之地,属于长城的一部分,只是它地处一座山口,通过这座山口形成一条极为重要的南北通道。

    娄烦关对于南面而言易守难攻,但对于北方却只是一座普通的关隘,地势平坦,城墙只有两丈高,很容易被攻下,而且根本无法容纳三万人,最多只能容纳三千人,大部分唐军士兵只能驻扎在南面的关外。

    不过隋军看起来并没有急于攻打娄烦关的势态,而是在娄烦关对面构筑了一座占地两千亩的板式军营,三万大军驻扎这座庞大的军营内。

    这天下午,一封从中都送来的紧急鹰信摆放在军师房玄龄的案头。

    这是张铉写来的鹰信,他在信中告诉房玄龄,长安派来的三万军队已经抵达太原城,时机已经成熟,可以拿下娄烦关了。

    房玄龄极为佩服自己主公博弈天下的棋力以及控制战争节奏的能力,明明可以一举夺取太原,他却不下手,而是用太原作眼,利用李渊不肯失去太原的心理,牵制并损耗唐朝的国力,到最后,太原还是会落到他们手中,但这种引而不发的高明战略,却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理解。

    以太原一城是远远支撑不起十万大军的消耗,为了守住太原,唐军只能源源不断从晋南各郡吸血,繁重的劳役,沉重的赋税,迟早会使唐朝在并州的民心丧尽,这就像一个沉疴之躯最后耗光了家产,还是难逃一死一样。

    夺取娄烦关,在娄烦郡和上党郡前后夹击,形成包围太原之势,就算李渊明知隋军的战略,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守下去,除非他们有壮士断腕的勇气放弃太原城,可一旦放弃太原,隋军便形成了破竹之势,可以一路南下攻克晋南各郡,最后唐军只能眼睁睁失去并州。

    房玄龄沉思片刻便道:“速请裴将军和苏将军到我帐中一叙。”

    不多时,裴行俨和苏定方两位主将匆匆赶到了房玄龄大帐,一起躬身行礼,“参见军师!”

    “不必客气,两位将军请坐!”

    房玄龄并不是主帅,而是两支军队的协调者,但他在军中威望很高,将士们对他十分信服,也忠实地执行他的建议和方案。

    两人坐下,房玄龄从旁边箱子里取出一只木制模型放在桌上,裴行俨和苏定方都好奇地凑上前细看,半晌,裴行俨问道:“这是娄烦关?”

    房玄龄点点头,“这是我让几名木匠耗时十天才做成,不容易啊!娄烦关基本上就是这个样子吧!”

    裴行俨和苏定方对望一眼,忽然明白军师的意思了,两人皆惊喜万分,难道终于要开战了,他们在娄烦关外憋了足足十天,早已急不可耐,军师的暗示令他们看到了希望。

    房玄龄取出张铉的手令笑道:“这是大帅的命令,北上唐军已进驻太原,要求我们拿下娄烦关。”

    “莫非大帅并不想拿下太原?”苏威终于有点反应过来,小心翼翼问道。

    房玄龄微微一笑,“刘武周牵制唐军多年,给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机会,刘武周最终被打垮,但我们也可以继承刘武周的事业,继续牵制唐军嘛!”

    裴行俨不太理解,疑惑地说:“可换而言之,也是唐军在牵制我们呀!”

    “可以这样说,但最后是谁牵制谁,就看双方的棋力了,当初大帅拿下上党郡和长平郡,就是想用这两郡的粮食来供应我们在并州的军队,军队也不需太多,就像钓鱼一样,一颗诱饵足矣!”

    说到这,房玄龄摆摆手,“我们不谈这个了,说说怎么攻打楼烦关吧!”

    房玄龄将城关模型移到桌子中间,指着北面的城墙道:“从北面攻打娄烦相对南面要容易得多,我考虑了两个方案,一个是直接用攻城梯攻下城头,一个是用投石机进攻,想问问两位将军的意见。”

    苏定方笑道:“这点小问题还需要问我们吗?军师直接决定就是了。”

    裴行俨因为没有攻打太原的决定,心中顿时没有了激情,无精打采道:“我的意见也一样,军师决定吧!”

    房玄龄笑道:“其实用投石机最省力,但我想能否用步骑结合的方式攻城,这方面我没有经验,所以想请教两位将军。”

    裴行俨虽然尊重房玄龄,但俗话说隔行隔山,军师的作用是运筹帷幄,而大将才负责临战指挥,尤其裴行俨骑兵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