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584章

江山战图-第584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尉迟恭厉声喝道:“投石机准备!”

    两百架中型投石机拉开了,善阳县城的备战比娄烦关更充分,从投石机就看得出来,这两百架投石机全部是从中都运来,由最好的工匠打造,更加结实耐用,可将四十斤重的石块投出两百步外。

    他们之所以采用中型投石机一方面是因为中型投石机便于整体运输,不用拆开后再组装,另一方面中型投石机占地小,可以在城头转移,十分灵活机动。

    这种投石机是中都刚刚研发出来,发射效率极高,一刻钟便可以发射十五次,比巨型投石机的效率高三倍。

    另外这种投石机是针对骑兵研制,使用的投石也与众不同,它们的投石是经过石匠精心打磨过的石弹,是对付骑兵的利器,石弹在落地后能继续向前冲击五十余步,比起普通石块只能冲击十几步,对战马的杀伤力要大得多。

    而且石弹可以回收,在突厥军晚上收兵后,便会有士兵下城去收回石弹,准备第二天再使用。

    尉迟恭和突厥人打交道多年,突厥人作战特点他了如指掌,突厥人更像是山洪暴发,来势汹猛,但他们却后继乏力,今天突厥大军摆出了全力攻城的架势,但尉迟恭知道,突厥军队已是强弩之末了。

    在他身旁,秦用显得有些紧张,突厥人这种大规模的攻城战他还是第一次遇到,他感觉突厥大军今天是要拼命了。

    秦用低声提醒尉迟恭道:“将军,要防备敌军用攻城槌!”

    尉迟恭点了点头,这一点他已经想到了,虽然他们更换了西城门,但南城门和北城门都不太牢靠了,那确实他们的一个弱点,但尉迟恭已做好充分准备,这个弱点突厥人未必能抓得住。

    蹄声如雷,突厥骑兵越奔越近,一千步、八百步、六百步、三百步......

    已经渐渐逼近了投石机的射程,“射!”尉迟恭一声令下,隋军的投石机发动了,一连串劲风响过,两百枚石弹腾空而起,在空中布成了一片密集的石雨,发出诡异的声响,呼啸着向突厥骑兵头顶砸去。

    奔在最前面的突厥骑兵一阵人仰马翻,巨石砸中了士兵,人头瞬间被砸飞,血肉模糊,战马被砸中,惨嘶着摔倒,将马上士兵死死压在身下,石弹落地继续奔腾,向密集的骑兵群冲过去,一群群战马躲闪不及被石弹撞翻,同时也绊倒了旁边的战马。

    一场石雨便死伤了八百余骑兵,使突厥骑兵疯狂的气焰为之一挫,他们的进攻却没有停止,前赴后继,继续向城池杀来,这时第二波石雨再次袭来,又是一片人仰马翻,此刻,他们的前锋部队离城池已不足一百五十步了。

    隋军的弩箭阵发动了,一阵鼓声敲响,六千具角弩同时发射,一片密集的箭雨腾空而起,在空中形成一片长长的黑色箭云,瞬间变成了黑点,铺天盖地地向突厥人迎头射来,突厥骑兵纷纷举盾相迎。

    但隋军的弩箭雄霸天下,不仅是射程远,而且力道强劲,普通的盾牌和皮甲根本抵挡不住,尤其是从空中抛射,箭矢下降时更带有自身的重力,使突厥骑兵的木盾牌成了摆设。

    力道强劲而沉重的透甲弩箭洞穿了骑兵的盾牌,射穿了皮甲,骑兵纷纷中箭落马,哀嚎声遍野,随即第二波、第三波弩箭如雨点般呼啸而来,密集得让人透不过气,长箭嗤嗤落下,射穿了盾牌,射穿了敌军的脸庞和胸膛,这些突厥骑兵仿佛是被暴风骤雨摧残的庄稼,一片片倒下,血光四溅,一个个在哀嚎声悲惨死去。

    敌军的士气急剧消亡,他们开始动摇了,溃退,四散奔逃,仿佛劲风吹破乌云,霎时间云开雾散,突厥人的第一次进攻被瓦解了,他们遭到了沉重的打击,隋军仅射出两轮六个波次箭,加上投石机的持续不断打击,八千骑兵已超过四千人死伤。

    在后面观战的处罗可汗倒吸了口冷气,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强劲霸道的弓箭阵,虽然他知道突厥的弓箭和隋军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也知道弩箭比弓箭更厉害。

    但他对箭阵了解却不多,隋军的三段箭阵能保证箭矢持续不断地射出,威力更加强大。

    突厥骑兵的锐气在隋军强劲的弩箭下迅速消退,刚才喊得如山一般响亮的杀敌口号也随之烟消云散,每一个人都在忐忑不安地考虑自己的退路。

    他们本来都是普通牧民,当他们发现夺取财富和奴隶要付出的惨重代价后,如何回家和妻儿团聚才是他们所关心的头等大事。

    但第一次骑兵进攻的失败却动摇不了处罗可汗攻打善阳县的决心,更何况第一次骑兵作战只是一种试探,他感觉到隋军也没有前几天那样强大了,一直令突厥军队心惊胆战的大弩箭没有出现,应该是他们的弩箭消耗殆尽了。

    不过处罗可汗也敏锐捕捉到了他们士兵明显士气下降了,他意识到绝不能长时间的攻打城池,必须用最短时间,用人海战术攻下善阳县。

    处罗可汗横下一条心,一次性投入了五万大军,将最后的三百架攻城梯和五十辆皮斗车全部投入战斗。

    他锐利的目光盯着高大的城门,城门千疮百孔已经摇摇欲坠,那便是隋军弱点,撞破城门,抽走堵城石,他们的骑兵便可以杀进城去。

    处罗可汗转身向后面不远处望去,一根体型庞大的攻城槌已经出现在身后的军队内,这将是他最后的绝杀。

    “进攻!”处罗可汗一挥王剑,嘶声大吼。(未完待续。)

第949章 最后一战(下)

    突厥大军的鼓声骤然间变得紧密,这是进攻的鼓声,五万突厥大军扛着着数百架攻城梯和八十辆皮斗车向大利城潮水般地杀去,俨如一幅巨大的黑色地毯,将整个原野都覆盖了。

    经过工匠迅速安装三十架新的投石机,这三十架投石机属于小型投石机,是一种弦式投石机,利用杠杆原理上弦,只需要三个人操控便可,两人用铜棍上弦,一人放弹。

    另外投掷杆也和其他投机机不同,这种投石杆带着硬铁兜,一次可以将三百余枚蒺藜刺播撒到三十步到百步的范围内,三十架投石机一次就能播撒一万枚蒺藜刺。

    这种小型投石机实际上是蒺藜刺播撒机,三十架蒺藜刺播撒机,将一片片密集细小的淬毒蒺藜刺撒播到城下,蒺藜刺不仅是针对战马,而是也针对攻城士兵,细长的淬毒针尖能刺穿突厥士兵的皮靴。

    当大黄弩因为弓箭不足而停止使用之时,另一种让突厥士兵胆寒的武器又悄然出现了。

    就在百余名隋军士兵悄然部署蒺藜刺的同时,城头上的远程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

    三百架投石机长长的臂杆轮番抛出,三百枚石弹砸向密如蚁群般的敌群,每一块石弹砸下,就会出现一个缺口,尘土弥漫,鲜血迸射,哀嚎声响彻原野,但瞬间缺口合拢,又被进攻的敌群淹没。

    ‘轰!’的一声,一辆巨型皮斗车被石弹砸中,木屑四溅,皮斗被砸开一个大洞,下面躲藏的士兵发出一片惨叫。

    体积庞大的皮斗是专为躲避投石机和大黄弩而量身打造,皮斗长宽各三丈,高一丈,用巨木拼成,全身覆盖着牛皮,外形就像一只倒扣的扁平粮斗,故名皮斗车。

    皮斗车是鲜卑人发明的一种战车,下面装有六只木轮,由八头披挂重甲的健牛拖拽,一辆皮斗车可以躲藏八十到一百名步兵。

    不过皮斗车迅速很慢,一般是跟随后勤牛羊一起行动,所以来到军中比较晚,这次处罗可汗携带一百辆皮斗车南下,但在路上损坏了二十辆,最终只有八十辆投入战场。

    ‘轰!’

    又是一辆皮斗底部被砸中,左面的两只后木轮脱出,轮轴断裂,皮斗车顿时倾斜,摇摇晃晃,趴在地上无法动弹了,车内的百名士兵只得钻出来,加入到队伍中向城墙冲去。

    五万突厥大军攻势如潮,轮番打出的石弹仿佛海洋中溅起的一朵朵小浪花,瞬间便被人潮淹没了,密集射出的弩箭虽然造成大量伤亡,但依旧无法影响到突厥大军的冲击,俨如狂潮般的敌军终于杀进了城墙百步内。

    就在这时,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奔在最前面的数千名突厥士兵忽然倒地,抱着脚哀嚎,他们踩中了刚刚播撒的蒺藜刺,就像最没有防备的时刻猛地被马蜂狠狠叮了一下。

    数万突厥士兵并没有意识到前方已经出问题,他们继续向城墙前涌动,越来越多的士兵被地上蒺藜刺刺中脚底。

    紫河草原上的蒺藜刺和陷马坑给突厥士兵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当这一幕再次出现时,突厥士兵的内心开始极度恐惧起来。

    刚才还热血奔腾的突厥军队的热情骤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就仿佛烧得火红的木炭被一盆冷水迎头泼下。

    城头大量射来的弩矢和兵箭使突厥士兵死伤惨重,加上对蒺藜刺的恐惧情绪在突厥士兵中迅速蔓延,进攻阵型开始混乱,一些士兵开始后撤,一些士兵却茫然不知所从。

    就在这时,突厥大军中响起了低沉的号角声。

    “呜——”

    数百只号角声齐鸣,一根体型巨大的攻城槌在队伍中出现了,攻城槌也是放在一辆皮斗车上,攻城槌是用一棵千年的青刚栎树制成,前端装有生铁打造的撞头,要两个人才能抱拢,整根攻城槌长八丈,重达万斤,两边钉满了密密麻麻的铁抓手,需要两百名健卒才能将它抬起来。

    八头健牛缓缓拉动着皮斗车,周围有两千名突厥可汗的近卫军士兵护卫,他们是处罗可汗在五万攻城大军部署的两千名特殊士兵,每个人都披挂着最好的盔甲,拿着最坚固的铜盾。

    但他们任务却不是攻打城头,而是南城门。

    这时,皮斗车停了下来,两百名强健的士兵上前握住了攻城槌上的抓手,齐声大吼,将万斤重的攻城槌拎了起来。

    在他们身旁又各有五名士兵举盾护卫,用从粟特人手中买来的铜盾护卫,抵挡着城头暴风骤雨般射来的箭矢。

    还有一千名候补士兵跟着在后面,被射倒一人,就立刻有人上前补充站位。

    战争最残酷的一面在这时出现了,突厥士兵用阵亡者的战士尸体铺路,他们迅速铺出了一条长达百步的肉路。

    俨如千足巨虫一般的攻城槌队伍在‘肉路’上缓缓行走,一步步向南门走去。

    这支队伍丝毫不惧头顶上隋军的弓箭和弩矢,甚至也不怕滚木礌石。

    城头上,秦用正率领数百名士兵将上千只数十斤重的木桶和陶瓮向城门下面扔去,陶瓮碎裂,乌黑的高奴油流淌出来,这就是尉迟恭不惧敌军攻打城门的底气,善阳城内还存放着数千瓮高奴油,能在危急时分发挥作用。

    在城墙外狭长的斜坡上,城头士兵将一桶桶火油倾倒在地上黑色粘稠的液体在斜坡上缓缓流动,空气最后充满了刺鼻的油腥之味。

    尽管一些突厥士兵意识到了不妙,但攻城槌的队伍并没有停步,反而加快速度向山坡的城门奔去。

    这根攻城槌已经成为整个战场上焦点,数万名突厥士兵退到数百步外的安全地带便没有继续后撤,而是望着这支特殊队伍向城门发起的冲击。

    战场上鼓声如雷,处罗可汗也亲自敲响了战鼓,能否成功就在此一击。

    攻城槌的队伍距离城门不到二十步了,城头已泼下了上千桶高奴油,就在这时,一根正在燃烧的火把从城门上扔了下来。

    ‘轰’的一声,地面上出现了一片火苗,疾速向四周扩散,很快便扩散到敌军脚下,火越烧越大,蔓延迅速,一桶桶火油不断从城上抛下,加大了火势。

    两千攻城士兵开始慌乱起来,有士兵开始调头逃跑,很多人身上也燃起大火,尖叫声、惨叫声四起。

    顷刻之间,两百步长、一百五十步宽的山坡上变成了一片火海,到处是火人在奔逃,摔倒的人在火中挣扎,凄厉的惨叫声响彻整个旷野。

    巨大攻城槌在距离城门只有五步时轰然落地,向山坡下滚去,将无数士兵碾压成肉饼,最后也被大火吞没了。

    突厥士兵死亡前的哀嚎,空气中弥漫的焦臭,善阳城外变成了人间炼狱,城头很多隋军士兵都不忍再看,纷纷捂着鼻子扭过头去。

    处罗可汗手中的鼓槌落地,良久,他长叹一声,“传我的命令,大军向西撤退!”

    攻城槌的失败是压垮突厥军士气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撤军的战鼓声中,突厥大军开始后撤了。

    并北之战突厥大军虽然损失了七万大军,但十八万主力突厥军还在,没有获得足够的利益补偿这次并北战役的惨重损失,处罗可汗无法撤军回草原,否则,他的汗位就保不住了。

    正如房玄龄所言,尉迟恭替处罗可汗做出了抉择。

    突厥大军攻打善阳县的死伤惨重使处罗可汗已经没有了选择,他明知南下的危险也只能无视善阳县的存在而继续南征。

    两天后,突厥大军兵分两路,康鞘利率七万大军留守并北,处罗可汗亲率十一万大军越过了娄烦关,向并州南部席卷而去。

    而此时,北隋军部署在并州的军队也同样达到十八万之多。(未完待续。)

第950章 三个道士

    尽管并州和幽州正在发生抗击突厥入侵的战争,但中都却没有因战争而产生较大影响,物价稳定,人心安宁,大多数人还是和平常一样早出晚归地生活着。

    不过战争的影响还是存在,首先是人人都在谈论正在发生的战争,隋军取得什么了胜利,虎谷关怎么高大坚固,令突厥军队束手无策等等。

    其次便是治安明显比平时加强了,街头巷尾到处可以看见巡逻的士兵,大将罗士信率北隋第一卫坐镇中都,兢兢业业,丝毫不敢懈怠。

    尽管罗士信心中十分郁闷,但主公的重托也让他不敢掉以轻心,尤其在发生突厥骑兵潜伏事件后,罗士信唯恐又从哪里杀出一支骑兵来。

    同样没有去前线的军队还有沈光的斥候卫,一万多名斥候被拆散成数百支斥候队,分配到河北各个县去蹲点,监视各个县的情况,同样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