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687章

江山战图-第687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完待续。)

第1122章 新周宝鼎

    赵嗣良摇摇头,“小弟愚钝,请兄长明示!”

    旁边褚遂良轻轻叹了口气,“县内有泰山啊!宰相出巡要去泰山,天子封禅更会去泰山,作为泰山辖地的父母官,老弟责任重大,但也机会无限。”

    赵嗣良顿时又喜又忧,喜是他将来会有很多表现的机会,而忧却是万一不小心表现不好,触怒了天子,自己会不会永无出头之日?

    胡思乱想了一阵,赵嗣良又低声道:“许兄,殿下会去泰山封禅吗?”

    许敬宗点点头,“三年之内他一定会去,泰山封禅,君位天授,将会彻底摆脱隋朝的影响。”

    几人的话题便渐渐聊到了这两天热门的事情上,褚遂良问道:“敬宗应该比我们更知道一点内情,为什么殿下不愿意选齐魏两个国号?”

    三人都望着许敬宗,许敬宗喝了杯酒,低声对三人道:“你们都知道我的座位紧靠杜参军的会客房,我昨天正好听到了杜参军和房长史的聊天,我先申明,这话不好外传,你们听听就可以了,可别害我。”

    “敬宗放心吧!现在小道消息满天飞,真真假假谁也搞不清,我们不会乱说。”

    许敬宗这才小声道:“房长史说,齐王殿下为国号之事大发雷霆,怒骂紫微阁七相贪得无厌,得了相权还不满足,还要夺天子之权,本来国号应是天子决定,最多征求相国们的意见,但紫微阁居然要越俎代庖,为定国号进行投票,根本就忘记了紫微阁的权限。”

    这个消息确实让人震惊,卢涵这才醒悟道:“我听到有一种传言,说殿下是借国号投票一事来扩大投票权,其实是在变相限制紫微阁的权力,开了这次先例后,以后重大事项都会让五品以上官员来投票表决了。”

    赵良嗣也道:“这件事紫微阁确实做得过分了,听说把广陵公主嫁给齐王殿下也是紫微阁的策划,虽然说他们推动齐王登基心切,但这个度却没有把握好,手伸得是有点长了,希望他们能吸取教训,若君相不和,危害很大啊!”

    “赵贤弟说得对,这次定国号投票,齐王殿下就是要给紫微阁一个教训,但也不必想得太严重,君相之间总有一个磨合的过程,磕磕碰碰难免。”

    褚遂良沉思片刻问道:“那殿下为什么不愿选齐魏两个国号呢?”

    许敬宗笑道:“房军师说齐虽是春秋霸主,但格局还是偏小了一点,从未统一过天下,本来殿下是想从魏和周之间选一个为国号,但考虑到元氏建立的北魏和宇文泰建立的北周,殿下又有点犹豫,担心后人误以为他是想继承北周或者北魏,但军师劝他,周为国号,绝不会仅仅局限于北周,大家只会想到天下盛世的周天子,周已是两千年前封建的诸侯国时代,到了中央集权的郡县时代,应该有一个全新的大周王朝,殿下这才决定放弃魏,而启用周为国号。”

    “可如果官员们投票为齐魏呢?”赵良嗣担心地问道。

    许敬宗不由冷笑一声,“你们太小看殿下的手腕了,别看殿下把投票权抛出去,好像扩大化了,但实际上国号决定权依旧牢牢捏在殿下手中,拥有一半投票权的军队高官会听谁的命令?这就叫明放实收,控制了军权也就控制了政权。”

    众人都默默点头,他们都深深地感受到,若没有高超的政治手腕,确实很难驾驭紫微阁那帮老谋深算的相国

    两天后,盛大的投票仪式在安阳大殿前举行,在近千名官员的瞩目下,约两百名文武高官在朝阳广场上排着长长的队伍,投下了自己的选择,每个拥有投票权的官员都会有四张票,分别是周、齐、魏、赵,但最后只能投一张签署了名字的票,由中书省官员进行统计,御史台官员复核。

    一个时辰后,由相国苏威在台阶上高声公布了票数,一共投下二百三十票,得票最低的是赵,仅只有七票,其次是齐,得二十五票,再其次是魏,得三十七票,而周得票一百六十一票,大获全胜。

    就算把军队的一百零三票去掉,周在文官中也得了五十八票,依旧牢牢占据第一,这说明恢复周礼道德,已是众望所归。

    “我在此郑重宣布,我们的新王朝,定国号为周,我们即将建立大周帝国。”广场上顿时响起一片震耳欲聋欢呼声。

    ......

    国号确定后,接下来便是新帝的登基大典,这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进行筹备,苏威曾经参与筹办过隋文帝的登基大典,他不顾年迈,再次出动请缨担任筹办的主事。

    尽管天气十分炎热,但人们的心更加热烈,整个中都乃至整个天下都关注新帝国的建立。

    数万中都民众不计报酬,主动参与了各种建筑的修建,包括修建在洹水南岸的祭天台和杨陵山下的隋庙,修建隋庙是萧太后的建议,萧太后取消了原定的禅让仪式,而改为在隋庙迎娶广陵公主并由萧太后宣布终结隋王朝,开启大周王朝。

    修建隋庙可以理解为新帝对故隋王朝的追思,对旧朝心怀感恩,这就有别于李渊和王世充的禅让登基,显出大周帝王的有情有义,饮水思源,更加能让天下人接受。

    七月二十五日,张铉在新建成的隋庙迎娶了隋帝杨广之女广陵公主杨氏,并封其齐王侧妃,当天晚上,新婚夫妇便在隋庙行宫内圆房,尽享鱼水之欢。

    次日黄昏,张铉携杨吉儿返回中都紫微宫,在紫微后宫又按照礼仪举行了内部迎纳仪式,杨吉儿向王妃卢清跪献香茶,卢清接下了这杯茶,正式承认杨吉儿为家庭一员。

    八月初一,天刚刚亮,在数千官员的见证下,萧太后在隋庙中正式宣布北隋王朝结束,随即隋庙大门缓缓关闭,延续了近五年的北隋王朝在轰然的关门声中结束了。

    “咚——咚——”

    端门城楼上的景阳钟敲响了,低沉的钟声响彻中都全城,中都和附近新安县的上百万民众都走出了家门,站在大街上,满怀激动地望着紫微宫方向。

    包括高句丽、新罗、百济国王,突厥使臣,铁勒各部使者等等数百名外国使臣,另外还有来自天下各郡的太守,军队鹰扬郎将以上将领,满朝文武百官等等,数千人集合在朝阳广场,紫微宫周围部署了上万骑兵维持秩序。

    随着低沉的钟声响起,三千带甲武士护卫着天子龙辇缓缓进入端门了,龙辇上坐着即将登基为帝的大周开国皇帝张铉以及皇后卢清。

    张铉身着赭黄色纹绫九龙袍,头戴冲天冠、腰束十三环带,脚穿**靴,卢清则头戴皇后凤冠,身着五色袆衣,首饰花十二树,笑容柔和,端坐在丈夫身旁。

    当皇帝的玉辂四望车驶入朝阳广场,上万士兵以及数千官员一起跪拜,高呼万岁,登基的气氛渐渐到了**。

    皇帝张铉携着皇后之手沿着龙首道缓缓登阶而上,一直进入安阳大殿,后面则跟随着十六名手执长柄宫扇的宫女,以及三百名手执各种仪仗兵器的侍卫。

    片刻,出任登基执礼的殿中监令赵文深走到龙首道台阶前高喝:“皇帝陛下有旨,宣百官觐见!”

    文武两队百官在苏威和来护儿的率领下,列队向大殿内走去,很快便站满了大殿,在丹陛高处的龙榻之上,并列坐着新登基皇帝和皇后,这时,赵文深高声喊道:“百官叩拜皇帝陛下!”

    上千大臣跪下行大礼跪拜,三呼万岁,“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张铉高高在上,望着满朝文武,他心中无限感概,竟有一种恍如梦境之感

    “史记有云,黄帝得宝鼎神策,是岁己酉朔旦冬至,得天之纪,终而复始,故定年号为宝鼎,始称宝鼎元年。”

    宝鼎元年八月初一,中都举行了盛大的皇帝登基仪式,摄政王张铉登基皇帝位,改国号为周,正妻卢氏为皇后,并封杨氏为贵妃,裴氏为淑妃、武氏为德妃,胡杨氏封昭仪。

    同时立嫡长子张廷为太子,其余子女封亲王及公主。

    前北隋太后萧氏改封隋国夫人,奉养于后宫,小皇帝杨意改封辽阳公,由于其尚年***由母抚养。

    张铉随即宣布大赦天下,宣告大周帝国建立,海内沸腾,人心凝聚,人人渴盼着盛世的到来。

    张铉登基一个月后,由相国韦云起为主使的大周使团队伍进入了关中,向长安缓缓而去。(未完待续。)

第1123章 于筠事件(上)

    和中都的万众沸腾相比,长安的气氛就显得十分平静,甚至还有点冷清,

    虽然长安物价较高,但总的来说,物价还算比较稳定,被称为物价风向标的米价一直维持在斗米两百文左右,长安民众的生活大都比较正常。

    但长安街头巷尾随时出没的玄武精卫已经扩张到三千人,他们权力极大,可以随意抓人,可以随意闯入民居,每天都全体出动,分布在长安的各个角落,也监视着长安的每一个人。

    尽管张铉正式登基,开创大周帝国的消息早已传入长安,但没有人敢谈论,甚至在家中,夫妻或父子之间都要小声说话。

    每天中午前都会有锣声在街头响起,玄武精卫押送着周朝奸细去菜市口处斩,男女老少皆有,甚至一家数口满门抄斩,天天如此,导致长安百姓都恨不得用针把嘴缝起来,生怕一不留神就祸从口出,一种无形的恐怖氛围压制着长安的每一个人。

    长安崇仁坊太学旁的一座酒肆内,十几名太学生正在二楼一间宽敞的雅室内聚会,今天是太学生于唯铭的二十四岁生辰,他邀了一群同窗好友来酒肆里喝酒庆祝。

    于唯铭被众人一连灌了十几杯酒,舌头都有点大了,眼看第二轮灌酒要来,他连忙摆手道:“菜都还没有上完,先把我灌倒了,到时谁谁来付帐?”

    “今天寿星只管喝酒,酒钱我们平摊,改天你再请我们,把酒钱喝回来,大家说是不是?”

    众人轰然叫好,几名太学生按住于唯铭,另外几人倒酒往他嘴里灌,就在这时,只听大门‘砰!’的一声巨响,只见从外面冲进来二十几名身穿黑色盔甲的玄武精卫,吓得士子们纷纷坐起身,房间里顿时鸦雀无声。

    于唯铭也坐起身,他虽然酒喝得不少,有点头重脚轻,但头脑还是很清醒,他有点生气地质问道:“你们要做什么?”

    这时,走进来一名身材瘦高的郎将,脸上有一道很长的刀疤,他叫做钱怀英,是楚王李元吉手下得力干将三鹰八犬之一,原是太原的一名无赖头子,绰号疯狗,后来投奔了李元吉,颇得李元吉赏识,提升他为亲兵队正。

    钱怀英满脸阴鹜地看了一眼房间里的士子,最后目光落在于唯铭身上,他冷冷道:“原来是于公子,难怪敢这么嚣张。”

    “什么叫嚣张?我们只是在这里喝酒,没有影响任何人,也没有触犯任何王法,你想指责我们什么?”于唯铭怒视他道。

    钱怀英冷冷道:“我们得到密报,你们中有人是敌军探子,我们必须当场抓捕,给我搜身!”

    众士兵一拥而上,不管士子们拼死挣扎怒骂,强行搜查每一个士子的衣服,忽然有士兵大喊一声,“搜到了!”

    众士兵纷纷起身,只见这名士兵高举一块铜牌,正是从前北隋在长安情报署的斥候腰牌,那名士子吓得面如土色,惊恐地喊道:“于公子,这不是我的牌子,我没有,我真的没有”

    于唯铭当然知道自己的好友不是什么敌军探子,这分明是栽赃陷害,他站起身怒道:“你们休要胡说八道,他不是敌军探子,是一名太学生,天子脚下,你们怎能随意抓人!”

    于唯铭毕竟还是一名书生,不懂人心险恶,他没有看出玄武精卫分明就是冲着他来的,对方等的就是他这句话。

    钱怀英冷笑一声,“证据确凿,于公子居然还要庇护他,我明白了,原来于公子和他是一伙的,难怪看来今天我们抓到大鱼了,把他们统统带走。”

    士兵们上前便拖人,士子哪里肯跟这群恶狼走,拼命反抗,于唯铭佩了一把长剑,他拔出剑反抗,却被一把刀柄重重地击打在他的后脑勺上,他顿时晕了过去。

    酒肆外面早已包围了一百多名玄武精卫士兵,周围行人指指点点,悄声议论,不知谁又要倒大霉了。

    这时,只见大群士兵从酒肆里押出一群士子,个个被打得鼻青脸肿,双手被反绑,嘴里堵着破布,一个一个像狗一样被踢进了铁笼马车内。

    士兵最后抬出了一名年轻人,手脚都被捆绑,头被黑布袋子罩着,衣着华丽,看来身份不凡,他被单独扔进了一辆没有窗户的马车内,士兵锁上车门,百余人押着马车迅速走了,钱怀英恶狠狠地瞪了一眼行人,吓得行人们转身飞奔离去,唯恐慢一步就被一起抓走,钱怀英得意地笑了起来,他很喜欢这种别人畏他如虎般的感觉。

    ......

    酒肆就主要做太学生的生意,十五名太学生出事,掌柜当然不敢耽误,急忙偷偷派酒保从后门跑去太学报信,不多时,国子丞陆德明闻讯带着几名官员赶到酒肆,这时,酒肆已经被勒令关门了,大门上贴了封条,掌柜带着一群酒保失魂落魄地站在大门口。

    “杨掌柜,到底怎么回事?怎么好好地就被抓走了。”陆德明焦急万分地问道,被抓走十五名太学生,这可不是小事。

    杨掌柜唉声叹息道:“谁知道是怎么回事,好好地就被抓走了,我好像听到有士兵说他们是敌国奸细。”

    陆德明大怒,“胡说八道,太学生怎么会是奸细,是谁把他们抓走了?”

    “陆先生没有看见了。”

    掌柜指了指大门上的封条,“那上面有是玄武精卫的大印,上百名玄武精卫把他们抓走了。”

    陆德明刚才走得急,忘记问是谁抓走了太学生,现在听说是玄武精卫,他的头脑内‘嗡!’的一声,几乎要炸开了,太学生被玄武精卫抓走,还会有命在吗?

    陆德明虽是天下有名的大儒,学问极深,但官场上却是一个书呆子,他急得团团转,竟想不到一点救人的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