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698章

江山战图-第698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躬身长揖,给天子的车驾行礼。

    张铉目光沉静地注视着街道上热闹的情形,今天他特地出宫视察城外的交通,这场暴雪着实令他担忧贫寒人家的草屋能否支撑得住大雪重压。

    尤其当宫中的采莲亭昨天被大雪压塌后,他心中更加担忧这场暴雪带来的灾害。

    这场大雪来得太早太突然,深秋的连续降雨刚刚结束,天空还没有晴朗几天,暴风雪便铺天盖地袭来,比往年的初雪早了半个月,而且一来便是气势汹汹的暴雪。

    “陛下!”

    侍卫的禀报声打断了张铉的思路,“什么事?”张铉问道。

    “刘使君他们来了。”

    “停车吧!”

    马车缓缓停下,几名官员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前,为首官员叫做王晋源,他原本是上党郡太守,年初调入中都出任京兆尹,后面还跟着几名官员,包括中都所在魏县县令和邺县县令。

    王晋源走到马车前躬身施礼,“微臣参见陛下!”

    张铉在马车内问道:“城内房屋坍塌了多少?伤亡几何?”

    “启禀陛下,到今天上午为止,中都城内的房屋坍塌了八十七间,死了十三人,伤四十五人,死者已经安葬,伤者正在救治,倒塌人家都暂时安置在驿馆内,目前中都基本上没有引发雪灾恐慌。”

    张铉心中稍安,这个损失不算大,比他担心的要好得多,他便点点头道:“朕想去南城门处看看,一起去吧!”

    众人行礼,纷纷上了马,跟随在车驾后面向南城门而去。

    南城门是中都的主城门,又叫做宝鼎门,城楼高大,气势恢宏,主门正对中道,平时不开启,只有天子或者军队进出城时才会开启,行人的普通官员都是从两边的侧门进出。

    此时南城门内外热闹异常,卖蔬菜瓜果,卖木炭薪柴,卖羊肉鹿肉的小摊沿着城墙摆满了长长一串,大大小小的摊贩足有数百家之多,数万民众从中都城内的各处涌来,将每个摊贩都围得水泄不通,叫骂声、讨价还价声,南门两侧变得格外的喧嚣热闹。

    这时,张铉已经从瓮城内上了城墙,他站在女墙边向下探望,王晋源在一旁笑着介绍:“我们原以为交通断绝,中都民众买菜会出现困难,却没有想得雪橇成了便利的交通工具,每天上午都有上千辆雪橇从四面八方而来,带来了大量的蔬菜瓜果和肉食野味,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都城的食物紧张,不过也多亏要到新年,家家户户事先都储存了很多物品,才没有引发恐慌。”

    停一下,王晋源又补充道:“主要是这场暴风雪来得太突然,事先一点征兆都没有,大家都措手不及。”

    这时,张铉又问道:“你刚才说,是雪橇作为交通工具,现在能分辨出道路吗?”

    王晋源连忙摇头,“回禀陛下,道路还不行,主要是利用河道,河道能分辨出来。”

    张铉离开女墙,来到外墙垛口旁,探身向外张望,只见城外完全是白茫茫一片,一望无际的白雪覆盖着大地,连树木也变成了银白色,和大地融为一体。

    不过张铉还是看见了河床车道,只见十几匹拉拽着雪橇在雪地里奔跑,拖出了一条长长的黑色轨迹,这条轨迹正是南城外的安河河床,很明显地在大地上凹现出来。

    这时,张铉又看见远处十几里外的一座小村庄,他的目力极好,隐隐可以看见几个黑点在雪地上行走,村庄应该就紧靠官道,这些村民还是可以辨别出官道的路基。

    张铉当即令道:“速去把罗士信找来见朕!”

    不多时,穿着一身盔甲的罗士信匆匆跑上了城头,他今天正好当值,正带领士兵巡防中都城内治安,听到天子宣召,他急忙赶来。

    “微臣罗士信参见皇帝陛下!”罗士信单膝跪下行礼道。

    张铉微微笑道:“听说你在军营内抱怨朕偏心,没有让你去并州作战,有这回事吗?”

    罗士信吓了一大跳,心中大骂出卖他的手下,他惶恐道:“微臣不敢抱怨陛下,只是闷在中都,心中实在渴盼出征。”

    “想打仗当然要有机会才行,之前你们军队攻打荆州、南襄之时,尉迟恭也只能安安静静呆在上党郡,现在轮到他们了,不很正常吗?”

    “微臣知错!”罗士信满脸羞愧道。

    张铉便不再提这件事,笑了笑又道:“你们不是没有事情做吗?现在朕就找一件事给你做。”

    说到这,张铉一指城外远处几个小黑点,此时几个小黑点已经走近了,看得出是几个骑着骡驴的农民。

    “你看见那几个骑着骡子的农夫了吗?”

    罗士信点点头,“微臣看见了。”

    “几个农民也能沿着官道过来,说明官道还是可以分辨,你可率军队出城,把所有的官道都分辨出来,办法很简单,用木棍涂上朱漆,一头削尖插在官道两旁,每隔三十步插一根,具体方案你可以和工部以及京兆府的官员商议,朕已经给李尚书说过了,总之就是一句话,用最快的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交通。”

    “微臣明白了,但不知需要标识的范围是多少?”

    张铉想了想道:“先把京兆府做好,成功后向各郡推广。”

    京兆府就是从前的魏郡,张铉又对王晋源道:“你们也一起配合罗将军吧!朕希望两天之内恢复京兆地区的交通。”

    “微臣遵旨!”

    旁边罗士信心中盘算一下,如果只是京兆府,工程量就小了很多,大概需要动用一万军队,用两天时间就可以完成了,他立刻躬身道:“微臣立刻就去做。”

    罗士信行一礼退下,王晋源也连忙行礼告辞,带着官员和罗士信一起下城了。

    张铉早就看到一名侍卫似乎有事要向自己禀报,待罗士信等人离去,他便问道:“有什么事?”

    侍卫已等候多时,他连忙上前对张铉低声禀报了几句,张铉点了点头,吩咐左右,“回宫!”

    (未完待续。)

第1141章 天阁议政(上)

    张铉登基后,他的御书房依然放在天阁,但军机台成立后不久,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官房则迁出了天阁,搬到御史台对面的军机台新官署内,整座天阁便成了天子的御书房,张铉则搬到了二楼,省去大臣们爬楼汇报的艰难。

    一楼的参议房内,房玄龄正站着并州沙盘前沉思不语,这时,身后传来脚步声,有侍卫低声道:“房长史,陛下来了。”

    房玄龄惊觉,一回头,只见天子张铉快步走了进来,房玄龄连忙上前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张铉摆摆手,走上前问道:“尉迟恭他们情况如何了?”

    “启禀陛下,尉迟将军的军队目前驻扎介休县,那里有大量的粮食等物资,足够他们度过冬天。”

    “另一支军队呢?”

    张铉关心的是另一支在太原城外牵制唐军的一万人,暴风雪来袭后,他们便和这支由虎贲郎将赵亮率领的军队失去了联系,着实令人担忧,“有他们的消息吗?”

    “回禀陛下,我们已经得到消息,这支军队目前退驻在太原郡寿阳县,那里是尉迟将军的临时后勤地,粮草物资应该也很充足,陛下不用担心。”

    张铉立刻在沙盘上找到了寿阳县,在太原城以东约一百五十里,也就是当暴风雪来袭,他们急行军百里才退到寿阳县,可以想象他们在暴风雪中的艰难跋涉。

    不过这个消息还是让张铉一颗悬在空中的心放下了,张铉虽然已登基为帝,但很多习惯他一时改变不了,比如他依旧把自己视为军队主帅,当然,这也无可厚非,天子本身就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只是参与度强弱区别。

    进攻唐朝的大策略基本上都是由张铉主导制定,包括这次进攻并州,三路出击的大战略就是由他决定,房玄龄则进行细节上的完善。

    沉思片刻,张铉又问道:“河东郡的情况如何?”

    “天降大雪,关中也寸步难行,河东郡更不用说,目前唐军没有任何动静。”

    在张铉的三线出击中,北线太原和中线雀鼠谷他都不担心,关键是南线的河东郡,由于直接威胁到关中的安全,李渊必然不会甘心失去,别的地方他可以不要,但河东郡他一定会想着再夺回来,所以对于周王朝而言,如何将主要唐军引到并州来作战,就是下一步他们要考虑的问题了。

    事实上,在张铉的大战略中,并州其实只是一个诱饵,把数量有限的唐军吸引到并州来,才是他们这次并州战役的真正目的,包括韦云起出使长安,就是为了引发这次并州战役,可惜天降大雪,影响了周王朝的战略实施。

    想到这,张铉问道:“军师来找朕有什么事?”

    “微臣确实有事,封德彝今天一早找到微臣,提出了一个和解建议。”

    封德彝是唐王朝长驻中都使者,负责沟通两国之出现间的分歧,与此对应的是,周朝礼部侍郎温彦博也长驻长安。

    张铉淡淡笑了起来,“唐军是想退出太原吗?”

    “现在大雪封锁了吕梁山和雀鼠谷,他们就是想撤退也办不到,不过是想表示个姿态罢了,要撤退也只能等到明年开春,只到了那时候,估计他们又有想法了。”

    “既然如此,你就告诉封德彝,现在我们暂时不会攻打太原,等过了年再谈此事,如果那时候他还愿意谈,那我们就坐下来好好协商如何让唐军退出太原。”

    “微臣明白了,这就去和封德彝协商此事。”

    房玄龄刚要退下去,这时,张铉又想起一事,便叫住了他,“军师稍等!”

    “殿下还有什么事吗?”

    “军师知道苏相国上书告老退仕一事吗?”

    “微臣听说了。”

    张铉沉吟一下道:“苏相国毕竟已年过八旬,朕想让和裴阁老一样改任闲职,但不管他是退仕还是改任闲职,相位都空出来了,朕考虑让军师入相,军师可有意愿。”

    房玄龄苦笑一声道:“微臣没有在地方郡县任过职,恐怕不能服众。”

    “这个问题不大,那只是惯例,并不是律例规矩,没有当过太守直接出任相国的大臣多得是,萧何、陈平也没有听说出任过什么太守,军师不用太谦虚了。”

    “这个。。。。。让微臣考虑一下吧!”

    张铉点点头,“三天后务必给我答复!”

    “微臣明白!”房玄龄行了一礼,便退了下去。

    张铉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这半年来他一直在考虑改组紫微阁相国,但一时没有机会,现在苏威主动提出告老退仕,机会便来了,在目前的七相中,张铉确实对几个相国不太满意,一个是礼部尚书陈棱,当初答应他为相主要是为了收复江都,但事实证明,陈棱当相国的能力不足,他还是更适合统兵,再一人便是兵部尚书李景,李景和苏威一样,年事已高,精力和体力都难以承受相国的重任,至于苏威,确实年纪太大,张铉也不忍再继续留任他。

    就在这时,有侍卫在门口禀报,“陛下,苏相国求见!”

    正好想到苏威,苏威就来了,张铉笑道:“快快请苏相国进来!”

    张铉准备让房玄龄接替苏威入相,绝非是张铉对苏威不满,恰恰相反,如果有可能,他希望苏威能再做十年,作为相国,最重要是缩小并弥补君臣的分歧,就像一只夹子,将君臣紧紧联结在一起,使得君臣齐心合力,推动帝国的发展,在这一点苏威做得非常出色,善于妥协,却又能坚持原则,使张铉非常信赖他,也尊敬他。

    不多时,苏威不慌不忙走进了御书房,他上前躬身行礼,“老臣参见陛下!”

    “相国免礼平身,请坐!”

    一名宫女在火盆旁替苏威铺上了软软的坐垫,苏威坐了下来,张铉也在他对面坐下,苏威苦笑一声,“居然和陛下平起平坐,老臣实在难以安坐。”

    张铉微微一笑,“对朕的尊重放在心中就行了,大周帝国的君臣礼仪就交给朕的儿孙们慢慢去完善吧!”

    “陛下说得对,心中的尊重比礼仪上的尊重更值得珍视。”

    这时,两名宫女给他们上了茶,苏威喝了一口热茶笑道:“我听工部李尚书说,陛下今天一早去城外巡哨交通,已经出兵疏导官道,是打算在官道上铲雪吗?”

    张铉笑着摇摇头,“官道铲雪的工程量太大,不现实,朕只是让军队把官道标识出来,便可以骑畜力在官道上行走了,比单纯依靠雪橇要方便很多。”

    “我说不可能铲雪,但其他几个相国却坚持说要把主官道的雪铲掉,说工程量不大,动员一万民夫,只用一天的时间就可以铲干净了。”

    张铉笑了笑道:“可能是朕事先没有和紫微阁沟通这件事,其实把主官道上的雪铲掉不是不可以,京兆地区可以动用军队,但地方各郡恐怕需要动用大量民夫,朕不想为此事扰民。”

    “陛下,这不是扰民的问题,恢复交通对所有人都有好处,谁过年不出去串串门,探探亲之类,只要京兆府带头动员全民参与铲雪,然后下发给各郡官府,相信大家都会积极动员起来,在雪灾面前,大家齐心合力抗击灾害,陛下,这可是凝聚民心的一次机会啊!

    张铉点了点头,他今天只是临时起意,倒没有想这么深远,不过苏威说得有道理,这确实是凝聚民心的一次机会。

    张铉便笑道:“这样吧!军队还是去标识出官道,但在主官道上铲雪的事情也要做,这件事就由紫微阁牵头,全民动员,百官都要参加,朕也要参加,然后下发各郡效仿,尽量在新年到来前将主官道的雪铲掉,但这不是强制,不记入官员考评,这点需要明确下来。”

    苏威十分欣慰圣上的从善如流,并不固执己见,他赞许道:“陛下乃开明之君也!”

    张铉呵呵一笑,“相国过奖了,还有别的事吗?”

    “另外就是陛下有意开武举一事,微臣想提个建议。”

    开武举是张铉的今年的科举创举,他是效仿杨广的天下英雄会,选拔天下英雄,主要是为军队输送人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