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710章

江山战图-第710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三更时分已过,正是夜里睡得正香甜之时,这里的守军甚至连并州发生大战都没有听说,又怎么可能想到危险已经出现在他们的眼前。

    大营门口只有八名站岗士兵,两边连哨塔也没有,只有两盏灯笼挂在大门上门,勉强能看清几步外的情形。

    八名哨兵也困倦之极,或靠或蹲,各自打盹,就在这时,对面走来一支队伍,为首将领头戴银盔,顿时将守门士兵吓了一跳,“是什么人?”

    (未完待续。。)

第1161章 天下大战(十九)

    “一群混蛋!”

    身穿唐军中郎将盔甲的刘兰成破口大骂,“你们这还是站岗吗?躺的躺,蹲的蹲,按照军法统统都要处斩!”

    几名守门哨兵吓得大气都不敢出,却不知道这名火爆脾气的将军是哪路大神?

    刘兰成又喝道:“速去让杨兆年来见我!”

    “请问将军是?”一名队正小心翼翼问道。

    刘兰成取出李世民的秦王金牌在他们举起,冷笑道:“看清了吗?秦王殿下金牌,奉秦王殿下之令来巴郡公干,我有急事,速去禀报杨兆年。”

    队正听说是秦王殿下派来的使者,吓得他不敢怠慢,连忙向军营内奔去,跑去禀报主将杨兆年了,尽管这里面还有不少疑点,比如为什么是半夜到来?再比如怎么没有骑马?又怎么没有守城士兵前来禀报?

    没有骑马可以解释为乘船过来,但没有守城士兵前来禀报,却是最大的破绽,只是守门队正的地位太低,被秦王李世民的金牌吓破了胆,一句也不敢多问,转身向军营跑去禀报了。

    刘兰成也知道他们的破绽很多,这名队正不敢问,不代表主将杨兆年不怀疑,他给手下使了个眼色,手下勐扑上去,按倒了七名岗哨,一刀将他们结果了。

    刘兰成随即率领百余名手下快步走了军营,尾随着报信的岗哨队正向最东面的一间屋子走去,屋子门前站着两名士兵,看样子,那里就是杨兆年的营房了。

    队正低声对亲兵说了两句,一名亲兵进屋去禀报,片刻,一名只穿着军袍的将领走了出来,此人正是主将杨兆年,杨兆年是北川郡王李神符的心腹,为人心狠手辣,武艺高强,他曾经参与过镇压蜀北各郡的反抗,杀人无数,蜀人在背后都叫他‘杨造孽’。

    此时杨兆年也是一头雾水,秦王殿下怎么会派人来,成都一点消息都没有,而且居然是半夜到来,他心中有点怀疑,不过他并不是怀疑周军夜袭,毕竟三峡道那边没有周军进攻的消息传来,周军不可能从天而降,他是怀疑秦王在背着李神符做什么事情。

    他走出来问报信哨兵队正道:“来的究竟是什么人,他有没有说为什么而来?”

    话音刚落,只见对面有人笑道:“哨兵怎么会知道,不如直接问我。”

    杨兆年一抬头,只见十几步外站在一人,他身后隐隐有大群士兵,被黑暗笼罩,士兵们看不太清楚。

    “你是什么人?”杨兆年怒喝道。

    “在下刘兰成!”

    刘兰成语音刚落,他身后的百名士兵同时举起弩箭,杨兆年勐地看见弩箭,大吃一惊,想退回房间已经来不及了,密集的箭矢如暴雨般射至,门口四人顿时被射得像刺猬一样,当场毙命。

    刘兰成上前一刀割下了杨兆年的人头,喝令道:“发信号!”

    三支火箭同时腾空而去,赤亮的火焰划过了夜空,等候在军营门外的一千士兵从黑暗中杀出,迅速冲进了军营。

    与此同时,六千周军士兵也在李客师的率领下,从张飞庙杀进了巴县,直扑军营,城头上骤然传来‘当!当!当!’的警报声。

    但回荡全城的警报声敲响得太晚,在刘兰成听来,这不过是给他们主将敲响的丧钟罢了。

    。。。。。。。。。。

    刘兰成军队在拿下巴郡后休整了五天,五天后,张厉率领三千军队跟随着周军水军主力一起乘船抵达了巴县,和刘兰成军队汇合,两军随即合兵一处,沿着长江西进军泸川郡,一路势如破竹,泸川郡、犍为郡、眉山、资阳郡等郡县纷纷望风而降。

    尽管各郡都有千余郡兵,但在周王朝大军的强势压制下,巴蜀各郡都没有抵抗的意志,纷纷开城投降,改旗易帜,向大周帝国天子表示效忠。

    大周帝国的水军船队在进入犍为郡后,随即转道北上,沿着岷江向成都方向杀去,而另一路周军也在徐世绩的率领下杀进了通川郡,也是向成都方向进军。

    。。。。。。。。

    河西走廊一共有三个郡,分别是武威郡、张掖郡和敦煌郡,李靖在夺取武威郡郡,又随即率领大军向西进发,五天后进入张掖郡,兵临张掖城下,太守李长卿开城投降周军。

    李靖安抚李长卿,继续让他出任太守,又命虎牙郎将周琼率三千军坐镇张掖县,他自己则率数万军继续西进,向敦煌郡进发。

    这天中午,李靖率三万大军抵达了玉门关,正值一场沙尘暴即将袭来,天边漆黑如涂墨,李靖见形势不妙,急令军队就地驻扎,三万军队在短短半个时辰内便扎下了上千顶大帐,士兵和战马都拥挤在大帐内躲避唿啸而来的沙尘暴,不多时,整个天色都黑暗下来,沙尘肆虐,狂风怒号,天地间变得一片漆黑,俨如末日来临。

    李靖的大帐内点燃了一盏琉璃灯,昏暗的灯光将大帐映照得忽明忽暗,李靖负手站在帐门前,透过帐门的一条缝隙望着外面令人恐怖的天象,他叹息一声道:“相比天地之威,人力何其渺小。”

    大帐内也躲了二十几名文职官员,参军杨信笑道:“敦煌郡正好是草原和戈壁的交界处,天气变化很大,有时候还是艳阳高照,可转眼间便会下起滂沱大雨,现在是春天,沙尘暴就会经常关顾了,到了张掖那边就好得多,卑职从小在敦煌长大,这种沙尘暴已经见怪不怪了,其实它看似来势凶勐,但杀伤力并不大。”

    李靖又好奇地问道:“那什么杀伤力最大?”

    “冰雹!”

    大帐中都笑了起来,“杨参军说笑了,冰雹能有多大的杀伤力?”

    杨信摇摇头道:“那是各位没有见识到,走在戈壁上,忽然鸡蛋大的冰雹铺天盖地砸下来,连躲的地方都没有,轻则受伤,重则丧命,更夸张的是,在大业二年春天的一场冰雹,大小如柚子一般,死了上百人,牲畜死了几千头,当年的小麦几乎绝收,所以敦煌人都把冰雹视为第一灾害,这个沙尘暴倒真不算什么?”

    李靖呵呵一笑,“这样说起来,每个士兵都要带一面圆盾才行。”

    “将军也不必太担心,冰雹虽然可怕,但并不是每年都能遇到,而且也不是整个敦煌郡都下雹子,只是很小一片区域,大业四年那次正好是敦煌县城遭灾,所以才损失惨重。”

    众人又纷纷说起自己家乡的灾害,有人说旱灾可怕,有的对水灾记忆犹新,李靖坐回位子,取出一封军师的亲笔鹰信,细细看了起来,这是他们夺取武威县时送来的一封鹰信,圣上对西域以及河湟各郡做出了明确的指示,如果西域各郡已被吐谷浑和西突厥攻占,他们便可缓行,暂时不要攻打,等统一天下后再集中兵力收复。

    李靖拿起琉璃灯走到地图前,仔细察看地图的西域各郡位置,他知道杨广两次征战吐谷浑,曾在吐谷浑地区设河源、西海、鄯善、且末郡,大业六年设伊吾郡,实际上五个郡,隋末乱了这么多年,那边早就没有军队,既然这五个郡没有归附唐朝,那就说明它们极可能都失陷了。

    沉思良久,李靖向杨信招招手,请他上前来,李靖指伊吾郡问道:“杨参军知道伊吾郡现在在谁的手上吗?”

    杨信年约三十岁,大业四年进士,曾任济北郡东阿县丞,后来又出任肥城县县令,因为他是敦煌人,资也足够了,所以张铉调任他为李靖帐下参军,就是打算让他出任敦煌郡太守或者郡丞。

    杨信摇了摇头道:“卑职大业四年进洛阳后,便再没有返回敦煌,如果将军问敦煌郡的情况,卑职还略知一二,伊吾郡实在不知,其他几个郡也不清楚,不过将军明天就可以了解到。”

    “为什么?”李靖不解。

    “因为玉门关内一定有躲避沙尘暴的商队,从这些商人的口中就打听到。”

    “敦煌郡的官员们不知道吗?”

    “官府就算知道,也是很久以前的消息了,只有商人才会带来最新的消息。”

    李靖缓缓点头,明天他一定要问到情况,这个问题关系到他是否分兵两路的军事决策。(未完待续。。)

第1162章 天下大战(二十)

    沙尘暴肆虐的一天一夜,直到次日清晨才终于停息,天空又恢复了宝石一般绚丽的朝霞,若不是帐篷上盖满了厚厚一层沙土,怎么也不想到昨天曾出现过沙尘暴。

    提心吊胆了一夜的周军士兵纷纷从帐篷里钻出来,望着朝霞满天,士兵情不自禁地欢唿起来,李靖心情大好,他知道士兵大多一夜未睡,便下令再休息一天,明天一早出发。

    一个时辰后,杨信从玉门关带来了守关将领和几名商人,守军将领是一名唐军郎将,姓吴,在玉门关已经守关十年,他着实有点惭愧,上前单膝跪下,“末将吴法明,参见李将军。”

    李靖看出了他的惭愧,连忙扶起他安慰道:“将军为国守关十年,这种毅力和精神令人佩服,不管是唐王朝还是大周帝国,你都当之无愧!”

    “多谢将军夸赞,吴法明受之有愧。”

    李靖拍拍他肩膀,示意他一旁坐下,这时几名商人上前磕头行礼,李靖见他们长得高鼻深目,和中原人大不一样,也不像河西胡人,便笑道:“几位可是粟特商人?”

    “正是!我们是史国人,在下史林。”为首的商人用一口流利的汉语说道。

    “我找你们其实也没有别的事情,主要想问一下伊吾、鄯善和且末三郡的消息,不知你们是否了解?”

    几名胡商对望一眼,史林欠身道:“三郡的情况我们都了解一点,不知将军想问哪方面的?”

    “我想知道,当初隋朝在三郡设置的官府还有没有?”

    “回禀将军,鄯善郡和且末郡的官府没有了,几年前就已经被吐浑谷军队占领,但伊吾郡的官府还有,我们就是从伊吾郡过来,还见到了王太守。”

    李靖顿时又惊又喜,他本来没有抱什么希望,没想到伊吾郡太守居然在,那就说明伊吾郡还在中原手中。

    这时,旁边玉门守将吴法明道:“将军,虽然郡衙还在,但将军也不要想得太好。”

    李靖不由暗骂自己煳涂,很明显玉门守将更了解情况,自己居然还问商人,他让士兵带几个商人出去,这才问道:“吴将军刚才这话是什么意思?能否具体说说。”

    “启禀李将军,现在伊吾郡实际上是被沙陀突厥人控制,但他们效忠了西突厥,所以西突厥便不再窥视伊吾郡,而把伊吾郡交给了沙陀人,沙陀人比较聪明,他们只占领草场,没有动伊吾县,官府也就保留下来了,其实所谓伊吾郡,实际上只有伊吾一座小县。”

    “那伊吾郡太守为什么没有效忠唐朝?”李靖不解地问道。

    “关于这件事,卑职只是听说了一点传闻,是否准确卑职确实不知。”

    “你说就是了。”

    “回禀将军,卑职听说王太守也想效忠唐朝,但敦煌郡李太守不同意,派兵拦截了王太守的使者,使者只好又返回伊吾县了。”

    李靖很惊讶,敦煌郡也投降了唐朝,为什么太守却不准伊吾郡归降唐朝,这里面是什么缘故?

    “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这个。。。。卑职不敢乱说。”吴法明低下头,显得有点紧张。

    李靖注视他片刻道:“我们皇帝陛下一向厚待边疆将领,像吴将军这样为过戍守边疆十年,会比一般将领更容易得到提拔,甚至还会被加封爵位,给子孙留下余荫,但前提是忠诚,如果将军不肯忠于天子,将会失去人生最大的一次机会,将来追悔莫及,我不勉强吴将军回答,但请吴将军三思。”

    吴法明沉默良久,终于长长叹了口气道:“卑职原本是隋将,若不是妻儿在敦煌县,又怎敢说假话,正是卑职拦截了王太守派去长安的使者,使者中箭重伤而死,就埋葬在玉门关,这当然是李太守的命令。”

    “李太守为什么要下这个命令?”

    吴法明既然已经说开,便不再隐瞒,他坦诚地说道:“李太守名义上归降了唐朝,但实际上他依然割据敦煌自立,原因也很简单,李太守实名叫做李勋,他的兄长就是大凉王李轨,李勋表面上对唐朝称臣献土,但他骨子里十分仇视唐朝,卑职名为唐将,实际上也是被他控制。”

    “李勋有多少军队?”李靖又追问道。

    “大约三千人,这是敦煌郡能供养军队的极限,但听说李勋有意投靠西突厥,想得到统叶护可汗的支持,但不知这个消息是真是假。”

    李靖负手在大帐内来回踱步,吴法明这番话无疑颠覆了他的判断,也改变了他的原计划,他原计划派杨信和一支军队去敦煌县,他自己率军去伊吾郡,但现在看来,他必须集中精力处理好敦煌郡。

    “将军,还有一个重要消息。”

    “什么?”

    “李勋的军队大概有三百名沙陀人,为首之人是沙陀贵族,叫做朱邪翰,他和现在的沙陀酋长争夺酋长失败,逃到敦煌来,被李勋藏匿在军中,李勋想利用他招揽沙陀部族,但此人和现在的沙陀酋长有杀父之仇,如果将军抓到他,将有利于将军和沙陀人谈判。”

    李靖点了点头,这倒是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

    。。。。。。。。

    第二天一早,李靖率领数万大军离开了玉门关,向西南方向的敦煌县而去,玉门关距离敦煌县约一百五十里,六十里处有一座戍堡,叫做柳园戍,柳园戍正好位于西去伊吾郡和南下敦煌县的交汇处,交通和军事地位都十分重要,平时戍堡有五十名士兵驻守,属于玉门关管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