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713章

江山战图-第713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数百名士兵转身退出了大帐,朱邪金山这才请金文胜坐下,金文胜没有继续为难对方,坐了下来,又道:“将来王太守会代表周王朝和贵方打交道,希望王太守也最好在场。”

    朱邪金山点点头,便让左右去请王守功,不多时,王守功匆匆走了进来,他见金文胜坐在一旁,不由暗暗会心一笑,上前向朱邪金山行一礼,朱邪金山也请他坐了下来。

    这次金文胜出使沙陀也是李靖反复考虑的结果,从实力上看,沙陀人还是远远不如周军,周军完全有能力把沙陀人驱逐出伊吾郡,但这样一来,西突厥一定会大举进犯伊吾郡,反而会让周军面临极大的危险,很有可能周王朝将彻底失去伊吾郡。

    所以李靖思量再三,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合理,本身伊吾郡的牧场对周王朝意义不大,完全可以像河西一样,城池归朝廷,草场归沙陀人,但前提是沙陀人必须臣服于大周帝国,必须服从伊吾郡太守管理,这才是金文胜这次前来谈判的关键。

    金文胜笑道:“在我们商议之前,为了表示我们的诚意,我们将把在敦煌郡抓获的朱邪翰交给大酋长处理。”

    朱邪金山顿时大喜,朱邪翰不仅和他争夺大酋长之位,而且与他还有杀父之仇,兵败后朱邪翰逃亡河西,不知所踪,自己几次派人去河西寻找,都没有一点线索,没想到朱邪翰竟然藏在敦煌郡,而且还被周军抓获了。

    “此贼现在哪里?”朱邪金山急问道。

    “现在敦煌郡,我们会把他送来交给大酋长。”

    朱邪金山一直很担心朱邪翰逃去西突厥,那样会威胁到他的权位,现在既然已被抓,他心中着实长长松了口气,一张黑黝黝的方脸上也第一次挂出了笑容。

    不过朱邪金山也不愚蠢,金文胜之所以没有把朱邪翰一并带来,其实就是在威胁自己,如果自己不肯与周王朝合作,那么周军将扶持的人就不是自己,而是朱邪翰了。

    他沉吟一下道:“感谢贵军的诚意,其实我也明白金参军的来意,不如金参军就坦然相告吧!把所有的条件都提出来,我们一一进行协商。”

    “我这次前来主要有三个要求,第一,周王朝将收复伊吾郡,沙陀人可以像从前一样生活在伊吾郡,放牧生活不受任何干涉,但前提是沙陀必须效忠周王朝,当然,我们并不要求沙陀和突厥断绝关系。”

    这个要求完全在朱邪金山的意料之中,他点点头道:“我可以效忠周王朝,但我也有要求,我们希望朝廷不要向我们征税。”

    “只能说暂时不征税,一旦西突厥放弃对你们征税,那你们就必须和河西一样向朝廷纳税,也不要多,一样十税半成。”

    征税多少不是问题,朱邪金山知道中原王朝的税赋比突厥要低得多,他当然愿意向中原王朝交税,只是他还有一点顾虑。

    朱邪金山沉吟一下道:“西突厥会停止向我们征税吗?”

    金文胜笑道:“只要我们统一天下,建立起强大的大周帝国,西突厥必然会向我们表示臣服,那时我们就会提出要求,凡大周帝国疆域内的民族,皆不再向西突厥称臣纳税,相信西突厥会同意我们这个合理的要求。”

    这是极为毒辣的一招,将沙陀人和周军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给了沙陀一个美好的远景,这样他们就不会勾结西突厥来对付周军,周军没有侵犯他们的草场,也没有向他们征税,还许下了低税的美好前景,更不需要他们去和西突厥拼命。

    相反,如果他们勾结西突厥来对付周军,他们实际上得不到任何好处,反而给自己树下强敌,一旦失败,他们就会被周王朝驱逐出伊吾郡,甚至还有灭族之虞。

    各种利益得失,相信沙陀自己会权衡把握。

    朱邪金山沉思片刻,便点点头道:“我答应你们的第一个要求,我会派儿子去中都臣服于贵国天子,并献土上缴羊皮。”

    “好!大酋长痛快,那我再说第二个要求,要求沙陀人和汉人平等相处,汉人不会侵占你们的草场,但也绝不允许你们再滥杀汉民,沙陀人必须遵守朝廷律法,如果汉民在草原上犯了罪,你们可以绑缚送官府治罪,同样,如果沙陀人在县城内触犯了律法,官府也同样有权治罪,这就和河西一样,沙陀人在河西走廊呆过,应该很清楚河西的规矩。”

    朱邪金山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们不仅是表面上臣服大周,而是真正成为大周的子民了,除了纳税有一定优待,其他没有任何特殊了。

    这个要求着实让他犹豫不决,这时,王守功在一旁道:“我能理解大酋长的的担心,但这些年来,沙陀人在伊吾县除了打架斗殴外,也并没有犯下什么重大罪行,我觉得大酋长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假如真犯下什么罪行,除了杀人**之外,我可以答应不用大周的律法来处理,我们就按草原的规矩来办,如何?”

    所谓草原的规矩就是赎罪,犯罪之人缴纳一定数量的牛羊来赎自己的罪,这个方案朱邪金山可以接受,而且正如王守功所言,他觉得自己的族人也不会在城内犯下杀人**等大罪,沙陀人在这一点上做得还比较好,不像突厥人那样强横凶残,还算比较温良。

    当然,要朱邪金山答应这个要求,他也要提出自己的条件,朱邪金山便道:“既然要我们做天子的真子民,那我也希望大周天子能给我们一个正式名份,这个条件应该不过分吧!”

    金文胜点点头,“这个条件不过份,相信大周天子会正式册封大酋长,给大酋长一个名份。”

    “好吧!我可以答应第二个要求,请参军说第三个要求。

    “第三个要求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将恢复在伊吾郡的驻军,大约三千人左右,他们主要任务是打击马贼,维护伊吾道的安全,驻军之地和从前一样,建立伊吾和桑泉守捉,以及伊吾县,我们知道沙陀人也有骑兵,但希望我们双方相安无事。”

    “可如果西突厥大军来了怎么办?”

    “那是我们的事,我们会抗击西突厥,甚至还会有援军过来,但希望沙陀人不要成为西突厥的帮凶。”

    朱邪金山犹豫良久,终于点了点头,“我不能保证,但一定会尽力而为。”

    。。。。。。。。。

    金文胜成功出使沙陀的十天后,李靖率领两万大军从星星峡进入了伊吾郡,一直来到伊吾县,伊吾县满城欢腾,全县数万民众激动万分,倾城而出,欢迎自己的军队到来,无数人流下了眼泪,等了整整七年了,朝廷军队再次到来,朝廷没有放弃伊吾郡,没有放弃他们。

    “万岁!大周天子万岁!大周帝国万岁。”

    在如山唿海啸般的振臂高唿声中,伊吾县民众夹道热烈欢迎两万大军进城,重演了当年隋军建立伊吾郡时那令人无比激动的一幕,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恢复伊吾郡的统治便意味着大周帝国走出了重建大汉安西都护府的第一步。

    (未完待续。。)

第1167章 天下大战(二十五)

    中都,在经为期半个多月的文武科举后,大街小巷渐渐安静下来,但唐朝的士子却大部分没有回去,他们家乡正在爆发战争,使得数万唐朝士子只能继续呆在中都,每天关注着战争的进度。

    中都百万民众就像一群迟到的学生,他们终于发现天下大战早已爆发,一时间,中都市井再度热闹起来,到处都在谈论周军在各地的大战,几乎在每个酒楼内都能看见这样的酒客,他们高谈阔论,唾沫四溅,毫不脸红叙述着各地战争的详细过程,就仿佛他们曾亲临战场,或者参与了作战计划的制定。

    但这些高谈阔论者并不令人反感,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甚至还请他们喝酒,这些谈论者也谙熟听众之心,所叙述的都是周军如何大胜,唐军如何惨败,战场如何伏尸百里,血流成河,让酒客们听得血脉贲张,不断大声叫好。

    这天中午,紧靠太学的一家酒肆内热闹异常,数十名酒客也在激烈地谈论着发生在并州的战斗,和别的酒肆不同,这家酒肆并没有一边倒地描述屠杀唐军,而是比较接近事实,究其原因,是酒肆内坐着一批唐朝士子,他们当然不愿意听到唐军如何如何被屠杀的小道消息,唐军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他们的亲人。

    靠窗边的一张酒桌前坐着几名唐朝士子,旁边酒客肆无忌惮地嘲笑唐军令他们实在听不下去了,其中一名士子一拍桌子高声问道:“王兄,你父亲不是刚刚给你写了封信吗?太原情报到底怎么样?”

    这句话声音很大,周围酒客们顿时鸦雀无声,很多人竖起了耳朵,姓王的士子苦笑一声道:“我父亲说,两军根本就没有交战,就在互相骂,屈突将军骂尉迟将军是没用的狗贼,反过来,尉迟将军又骂屈突将军是缩头乌龟,反正是蛮热闹,屈突将军又故意放人出城,诱引周军来攻城,但尉迟将军就是没有理睬。”

    众人听得面面相觑,一名老者咳嗽一声,不相信地问道:“小伙子,你是在胡说吧?”

    一名唐朝士子蓦地站起身,指着姓王的士子高声道:“人家父亲是太原王氏的家主,叔父是太原郡丞,他会胡说八道吗?只有你们在这里什么都不知道,乱说一通,唐军士兵又不是入侵的突厥人,和大家一样的汉人,周军怎么可能进行大屠杀,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王道。”

    众酒客都不好意思再胡乱吹嘘了,这时一名中年酒客清了清嗓子道:“说实话,屈突将军还是不错,是唐军中少有的名将,我看太原也是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我不说太原了,说说巴蜀吧!我是眉山郡人,说老实话,只要周军突破了三峡道,巴蜀根本就守不住了。”

    众人纷纷问道:“这又是什么道理,给大家说一说。”

    “好!我就给大家摆一摆这个龙门阵。”

    这时,一名年轻男子快步走到几名唐军士子面前,对王姓士子拱手道:“我家主人请王公子过去一叙。”

    年轻男子往后一指,士子们都看见了,也是他们靠窗这一排,在角落里坐着两名酒客,周围还有几名雄壮的随从站在一旁,虽然随从只有三人,但他们强大的武力气场便可罩住整个酒楼,仅从这些千里挑一的随从来看,他们的主人就不是一般人。

    王姓士子犹豫了一下,他比较低调,不料被同伴们暴露了身份,他当然不想去,但别人客气来请,他不好得罪人,只得对几名同伴道:“你们慢慢喝,我去去就来。”

    他起身向角落一桌酒席走去,几名同伴都探头看着他,生怕他出什么事。

    “在下太原王俊,请问两位先生有何见教?”士子恭恭敬敬行一礼。

    酒席对面坐着两人,一个是三十岁出头的书生,笑容可亲,颇为儒雅,另一个则是满脸虬髯的男子,身材高大挺拔,看年纪也不会太大,但一双眼睛比刀还要锐利,他看了士子一眼,问道:“太原王梅公就是令尊?”

    太原王氏的家主叫做王寿,自号梅公,大家都尊称他为王梅公,士子连忙点头,“正是家父。”

    “王梅公的幼子是来参加科举了,但我记得并不叫王俊。”

    虬髯男子瞥了王俊一眼,王俊觉得自己一切都被看透了,他脸一红道:“王俊只是晚辈的化名,晚辈叫做王君雅。”

    “这还差不多,请坐吧!”

    虬髯男子请他坐下,这时,旁边书生给他斟了一杯酒笑道:“刚听说了太原战事的议论,公子的情况还算是符合现实,但我们有点不太明白,既然太原围城,公子又怎么会收到父亲的来信?”

    “刚才学生也说了,屈突将军放了一批民众出城,这其中就有我父亲派出的送信家人,实际上是送信家人告诉我太原战况,父亲在信中只报了平安,让我安心在中都读书。”

    “原来如此,公子在太学还习惯吗?”虬髯男子淡淡笑问道。

    王君雅从座位上便可看出,这名虬髯男子才是高位之人,一般而言,两人相坐,地位高的做北面,如果是东西方向,那么地位高的人坐东面,而且虬髯男子不斟酒,都是书生动手,更重要是三名随从都站在他的身后。

    王君雅从气度上便感受到了虬髯男子那种居高临下的压迫,他不知此人的身份,额头上略有些见汗了,依然恭恭敬敬道:“学生在太学过得很充实,多谢关心。”

    虬髯男子点点头,“这次科举你差一点就被录取,我看过你的试卷,诗写得不错,但策论稍浅,井陉在太行九陉排第一可不仅仅是因为太原郡的缘故,还要从史上去分析,好好努力吧!争取明年考上进士。”

    王君雅大为震惊,结结巴巴问道:“先生究竟是何人?”

    虬髯男子呵呵一笑,“你不要管我是谁,只要记住我的话,多读读史,多去实地走走,行知合一才能终成大器,去吧!”

    王君雅深深行一礼,“多谢先生教导,学生铭记于心。”

    他一头雾水地返回自己座位了,书生低声道:“陛下话太多了,恐怕会被认出,我们先离去吧!”

    这名虬髯男子自然就是大周帝国的天子张铉了,他今天微服私访,特地和房玄龄一起来民间走走,正好遇到了一群唐朝士子,张铉也知道自己刚才说得太多,便笑了笑道:“好吧!先离去再说。”

    他起身便带着几名侍卫离开了酒楼,房玄龄付了酒钱,这才跟上张铉匆匆而去。

    这时,几名唐朝士子正在追问王君雅,刚才那两人是谁?王君雅茫然地摇摇头,“我也不知度,那个虬髯男子居然看了我的科举卷子,主考官是李相国啊!他和主考官有什么关系?”

    几名士子都觉得不可思议,就在这时,旁边那个眉山郡的酒客忽然一拍脑门大喊起来,“我想起来了,刚才那个书生不就是军师房玄龄吗?我就说曾经在哪里见过。”

    酒客们一片哗然,房玄龄居然跑到酒楼来了,那旁边的虬髯男子又是谁?

    王君雅忽然脸色惨白,颓然坐下,喃喃道:“我。。。。我知道他是谁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