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717章

江山战图-第717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吉拔出拔出宝剑,他手下数百人一起拔刀,顿时杀气弥漫,李孝恭身后大将史怀义大怒,一抬手,数千军队一起举起弓弩,对准了李元吉和他的手下。

    李孝恭摆摆手,示意手下把弓弩放下,他平静地对李元吉道:“这些人我今天一定要带走,你如果想要,那去请圣上的金牌来,金牌到了我自然会把人还给你,如果想强抢,你只会自取其辱,不信就试试看!”

    李孝恭一催马,“我们走!”

    三千士兵护卫马车缓缓从李元吉面前驶过,史怀义横刀于马上,冷睨李元吉,杀机格外凌厉,所有玄武精卫都望着李元吉,等待他的命令,但李元吉脸色一阵白一阵红,却始终没有下令动手,最后军队护卫着渐渐远去了。

    李元吉眯眼望着李孝恭的背影,‘啪!’的一声,手中宝剑被他折为两段。

    “李孝恭,我李元吉若不杀了你,誓不为人!”

    。。。。。。。。。

    在广袤的关中平原上,一支两万余人的军队正沿着官道向长安方向浩浩荡荡进军,这是十大关陇贵族的私人军队,尽管并不是所有家族都愿意出兵,但大部分家族在天子出尔反尔,威胁到自己家族的根本利益之时,他们还是义无反顾地响应了独孤氏的号召,出兵逼迫天子改变立场。

    这同时也是一支十分精锐的军队,装备精良,除了没有战马,其他装备和从前的骁果军完全一样,精钢打造的战刀和长矛,无比坚固的明光铠,可以抵御弩矢的鹰棱盔,优厚的待遇和训练有素,使每一个人都愿意为主人赴死。

    这一切都是唐军所无法比拟,也正是这个缘故,李渊对这支军队极为忌惮,同时也无比眼红,如果没有发生于筠案,韦云起没有出使唐朝,那么李渊还能继续忍受这支军队的存在,还可以继续履行自己不动这支军队的诺言。

    但随着唐朝逐渐衰弱,北隋渐渐强大,关陇贵族开始有了异心,独孤家族用高奴火油支持张铉,于筠更是暗中支持长安情报署,李渊心中开始警惕起来,但那时他还是尽量忍耐,寻求朝廷稳定。

    直到大周帝国建立,六大家族公开去拜访韦云起,最终越过了李渊的底线,他决定在关陇贵族背叛自己之前铲除他们的军队,解决自己的一个心腹大患。

    两万三千大军高举着‘清君侧,正朝纲、诛奸王’的大旗在官道上行军,他们自称关陇联军,由独孤怀德为主将。

    独孤怀德是独孤家族的嫡系子弟,年约四十岁,长得虎背熊腰,身材魁梧,他最早也是隋军雄武郎将,在第一次高句丽战役时逃回陇西,从此便留在庄园训练独孤家族自己的军队。

    在独孤怀德后面还跟着十几名大将,都是各个家族派来统领自己军队的子弟,由于各家主还在朝廷手中,长安城中还有不少族人,所以各家族颇为忌惮,不敢做得太绝,没有直接投降周军进攻陇右。

    他们还是考虑以逼宫的方式逼迫李渊释放家主,同时承诺不再打各家私军的主意,这是各家达成的共识,他们一致认为现在还没有到造反的地步,只是需要给李渊一点颜色看看。

    “将军!”

    偏将赵吉催马迎了上来,抱拳道:“前方有数十名乡老拦路,嚷着有话要对将军说。”

    独孤怀德眉头一皱,“他们要说什么?”

    “卑职不知,他们一定要见到主将才肯说。”

    独孤怀德心中暗暗骂了一句,只得催马向前方奔去,只见前方路边站着一群白发苍苍的老人,个个衣着都不错,看得出是当地的名望之士,

    独孤怀德翻身下马,快步走上去,老远问道:“请问各位乡老有什么事?”

    一名士兵连忙指向独孤怀德,“那就是我们主帅独孤将军。”

    数十名老者连忙迎了上来,将独孤怀德团团围住,七嘴八舌道:“关中才安宁数年,将军又要让它生灵涂炭乎?”

    “将军不如把我们杀了,放过乡人吧!”

    “独孤是否打算推翻唐帝,自立为天子?”

    。。。。。。。。

    独孤怀德被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吵得头昏脑胀,他心中恼怒,大喝道:“给我统统闭嘴!”

    数十名老者鸦雀无声,惊愕地看着他,独孤怀德意识到还不能和他们翻脸,只得强忍怒气,拱手道:“各位老丈请听独孤一言,我们并非想在关中大开杀戒,也不是想取唐帝而代之,只因当今天子宠幸奸王,陷害忠良,滥杀无辜,导致人心思变,社稷将危,我们不想辛辛苦苦建立的唐朝就这么被天子自毁在摇篮中,所以我们才想兵谏天子,目的是为了让大唐走向正途,各位老丈明白了吗?”

    数十名老者对望一眼,一名最年迈的老者道:“原来将军心怀大志,失敬了,但这么多军队拿着刀枪,难免会爆发冲突,那时我们该怎么办?”

    独孤怀德不耐烦地道:“我的军队已经秋毫无犯了,你们还要怎样?”

    “只求将军给我们一个书面保证,就算战争爆发,也不要毁坏庄稼,私闯民宅,抢夺粮食,更不能滥杀无辜。”

    独孤怀德被一群老者逼迫,颜面无光,但让他翻脸杀掉这群老者,他却又下不了手,令他着实左右为难。

    这时,最年迈的老者又道:“关陇世家是以关陇之民为根基,没有关中民众支持,何谈世家,我们的要求并不过分,将军为何就做不到?”

    “好吧!我答应就是了,但书面没有,只能口头保证。”

    独孤怀德分开众人,翻身上了马,对一群老者道:“我可以答应你们,就算战争爆发我也会约束军纪,不会滥杀无辜,仅此而已,各位保重了。”

    说完,他狠狠抽一鞭战马,扬长而去,众老者面面相觑,一起望向最年迈的老者,“甲翁,他这话是什么意思?”

    老者满脸忧色,慢慢道:“他的意思就是说,会抢我们的粮食,也会夺我们的房子,最多保证不杀人,但他也没保证士兵不糟蹋民女,家有女眷可能也难保了。”

    “那我们该怎么办?”众人大惊失色。

    “依我之见,大家还是尽量把粮食藏好,值钱的东西也藏起来,年轻女眷最好送走,战乱一起,这些大将说过的话连屁都不如,我们不自救,还指望谁来救我们?”

    “甲翁说得不错,我们赶紧回去收拾粮食钱物吧!”

    众老者各自骑上毛驴回乡去了,独孤怀德怎么也想不到,这二十几个老者实际上代表着司竹园二十几个乡,他一个不太靠谱的承诺没有稳住当地民心,反而引起了民众恐慌,恐慌从司竹园开始发酵,渐渐向京兆郡各地蔓延,关中大地上出现了愈演愈烈的逃难潮,人们藏匿粮食和财物,扶老携幼,逃离家园,躲避即将爆发的战争。

    (未完待续。。)

第1174章 天下大战(三十二)

    关中的风起云涌,吸引了天下人瞩目,也使整个唐王朝的危机集中在长安,从而忘记了外围的危机,就在关陇联军进军长安的同一时刻,十万周军兵临成都,将成都东、西、南三面包围,仅留北城给城内守军逃亡。

    这次进攻巴蜀之战有三个将军参与,徐世绩、来护儿和刘兰成,但徐世绩是主将,来护儿为辅将,刘兰成为副将,辅将在地位上和主将一致,也独立统帅军队,在作战方略上必须服从主将安排,即使违抗主将命令,主将也无权处罚辅将,但可以上报军机台,由张铉处罚。

    而副将则是主将下属,必须严格遵从主将的命令,若不遵令,主将可以在军前直接斩杀副将。

    不过来护儿也知道这次攻打成都事关重大,拿下成都,他们便将攻占整个巴蜀,所以来护儿表现得十分配合,听从徐世绩的统一调度。

    而且徐世绩精明善战,围三城留北城之策非常高明,令来护儿不止一次感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便全心辅助徐世绩拿下成都。

    唐周成都之战,兵力对比十分悬殊,周军有水军、骑兵和步兵,总兵力达十万之众,而唐军的兵力只有两万五千人,原本成都有一万五千人,李渊得到巴蜀急报后,又抽调了三万军队赶赴巴蜀支援,但目前只有前锋一万军队赶到从成都,而另外两万军队还在汉中,已经来不及赶到成都了。

    兵力悬殊,唐军目前只依靠成都高大坚固的城墙来和十万大军对峙了。

    南城大帐内,徐世绩正和来护儿以及凌敬商量破城之策,徐世绩属于智将类型,武艺一般,但统帅力强,同时极为智谋,一般不需要谋士,凌敬只是监军,不过他本身智谋很高,给徐世绩也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我之前放开北城让唐军撤走,主要是考虑到李神符在江夏时的表现,此人平庸胆小,没有决一死战的勇气,我希望他能弃成都北逃,但从近三天看来,他似乎并没有北撤的意图,难道我的判断错误了吗?”徐世绩有些忧心忡忡道。

    来护儿微微一笑,“这和打狗一样,你不拿出根粗大的棍子,或者不把它打疼了,他是不会跑,我觉得我们还缺乏一点霹雳手段。”

    旁边凌敬也道:“将军的思路没有错,老将军提醒也很到位,我觉得不仅要外打,还要内劝,李神符不敢弃城北逃,很重要一个原因是柴绍也在城内,他毕竟是李渊最倚重的女婿,在李渊身边的地位比李神符更高,如果柴绍坚决不肯撤退,估计李神符也没有办法。”

    徐世绩点点头,“那么有什么办法把柴绍从成都调走呢?”

    凌敬笑了笑道:“我们或许没有办法,但我相信,李神符一定有办法。”

    徐世绩和来护儿的精神同时一振,异口同声问道:“监军有何良策?”

    凌敬低声对两人说了几句,两人连连点头,一起竖大拇指赞道:“监军果然高明,是个好计策。”

    。。。。。。。。。

    下午时分,周军参军从事章懿代表徐世绩来到了北城之下,他身后还跟着十几名随从,一名随从上前向城头大喊道:“奉徐将军之令,特来面见李神符将军。”

    城头士兵急奔进城去禀报,此时,李神符正在军衙内和柴绍商议粮食集中管控事宜,李神符出任益州大都督,主管巴蜀军事,而柴绍是益州行台尚书,主管巴蜀政务,两人各施其责,互不干涉,但自从周军攻进巴蜀,一路势如破竹,渐渐向成都逼近,柴绍坐不住了,时常来找李神符商议对策。

    李神符的态度不明,总是含煳其辞,但柴绍的态度却很坚决,他上书朝廷,恳求李渊增兵巴蜀,正是在柴绍的坚决要求下,李渊终于答应向巴蜀三万,不过三万人最终只到来一万,另外两万人在汉中便止步不前了。

    成都粮食不足是个大问题,之前成都官仓内的数十万石粮食都被调去长安,而去年秋收的粮食还在各郡县的仓库中,没有来得及运到成都,结果十万周军便以掩耳不及迅雷之势杀到成都,打唐军一个措手不及。

    目前官仓内还有三万石粮食,够军队食用两个月,但民间还有不少粮食,如果实行粮食配给制,那么至少还能再挤出三万石粮食供应军队,这样两万五千军队就能防御四个月了,可以等到援军的到来。

    两人正商议时,一名士兵在堂下禀报道:“启禀王爷,城外徐世绩的使者求见!”

    李神符一怔,问道:“他说什么事情?”

    “好像是要和王爷明确一下保护民众的规则。”

    李神符有点疑惑,回头向柴绍望去,柴绍点点头,“确实有必要定一下交战规则,像伤兵救治,禁止火攻民宅之类,双方见一见面,说清楚比较好。”

    “嗣昌也一同会见吗?”

    “当然,徐世绩极为狡猾,我可以提醒一下王爷,免得被他蒙蔽了。”柴绍淡淡道。

    李神符心中暗骂,却也无可奈何,只得让人去把周军使者带进城来。

    不多时,一名年轻的文官走上了大堂,躬身施礼道:“下官参军从事章懿参见王爷,参见柴尚书。”

    李神符摆摆手,“章参军不必客气,请坐吧!”

    章懿坐了下来,柴绍打量他一眼笑问道:“请问章参军哪里人?贵庚几何?”

    “下官是并州娄烦郡人,今年二十一岁。”

    “才二十一岁!”

    李神符和柴绍都惊叹起来,二十一岁就出任参军从事了,显然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章懿笑道:“下官读书很早,十岁就进了郡学,十六岁进洛阳太学,去年在中都参加科举,中第十八名,本来是分去娄烦郡静乐县任县丞,但我立志从军,便进了军机台,年初又被分配到徐将军帐下任参军从事,主管后勤物资。”

    李神符忽然问道:“娄烦郡原郡丞章润是你什么人?”

    “正是家祖!”

    李神符捋须笑道:“原来你就是章家那个小神童,难怪能少年得志,你祖父和我有点交情,也算是故人吧!”

    章懿连忙起身施礼,李神符摆摆手,“现在不是叙旧之时,我们以公事为重。”

    旁边柴绍笑问道:“王爷认识他父亲?”

    李神符点点头,“当年我出任娄烦郡秀容县县尉时,他们章家是娄烦郡望族,我常去拜访,便认识了他祖父,他们章家有个小神童,三岁就能写诗,五岁可以作赋,他祖父对他期望极大,辞去一切官职来培养他,没想到时隔十几年,在巴蜀见到了。”

    章懿羞愧道:“祖父为我牺牲太大,我却辜负了他,他在天之灵也不会原谅我。”

    “这个你倒错了!”

    旁边柴绍肃然道:“中都科举何其盛大,天下英才齐聚,你们章家只能算中小世家,你却能在万千才俊中考中十八名,得进士及第,你祖父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章懿点点头,取出一封信呈上,“这是徐将军的亲笔信,希望能和贵方达成一些约束共识,请过目。”

    一名士兵上前将信转交给了李神符,李神符看了一遍,又将信递给柴绍,柴绍看完信道:“这些要求还算合理,两军战争是两军之间的事,和民众无关,我们不会驱赶老弱妇孺来守城,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