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江山战图 >

第88章

江山战图-第88章

小说: 江山战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完待续……)

第0120章 决战前夕

    高句丽朝野最终接受了渊太祚的决定,平壤城附近的隋军并不多,如果一战不打便投降,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既然决定一战,平壤城内便投入了积极的备战之中,一队队士兵开始挨家挨户动员,命令年轻男子从军作战,对拒不从军的男子则直接抓走,街道到处可见女人从房子里追出来,听见她们的哭喊声。

    不仅是男子,年轻女人也动员起来,搬运物资,修缮城墙,给军队做饭、洗衣。

    数百辆有钱人的牛车满载着财物拥堵在城门口,几十名富商哀求士兵开门,却遭到无情拒绝,整个平壤城内到处弥漫着一片忙碌和混乱的气氛。

    渊太祚负手站在城墙之上,冷冷地注视着城内的混乱,他表情凝重,一言不发,谁也不知道这位高句丽的实际掌权者在想什么,没有人敢打扰他的思路。

    这时,大将军乙支文德快步来到渊太祚身旁,他似乎想向渊太祚汇报什么,却被几名亲兵拦住了。

    “莫离支大人正在考虑重要事情,不能打扰。”

    乙支文德顿时急道:“我有紧急情况禀报,一刻也不能耽误!”

    “什么事?”

    渊太祚已经从沉思中恢复过来,回头看了一眼乙支文德,“什么紧急情况?”

    乙支文德连忙上前道:“卑职刚刚得到消息,隋军已经攻占汉城,太守高瀚投降了隋军,隋军不费一兵一卒就占领了汉城。”

    渊太祚不由捏紧了拳头,低声骂道:“高氏王族都是一群软骨头!”

    他又追问道:“矿山那边有消息吗?”

    乙支文德摇摇头,“没有一点消息!”

    渊太祚真正担心的是矿山那边的八万隋军战俘,原本是一万军队看守八万战俘。但由于战争迫近,他在一个月前下令从矿山抽调回来五千军队,现在矿山那边只剩下五千军队,本身看守八万战俘就有点勉强,如果隋军赶去营救战俘,恐怕情况就凶多吉少了。

    “大人。恐怕隋军不会知道战俘营的事情吧!”

    乙支文德补充道:“一般士兵也不会知道战俘被关押在鹤山。”

    渊太祚摇了摇头,“但权文寿很清楚,那个花花公子为了保命,什么秘密都会透露出来,否则隋军打汉城做什么?我怀疑他们就是为了安置隋军战俘,而且来护儿推迟决战,或许也和战俘有关。”

    乙支文德心中一惊,八万隋军战俘啊!如果他们全部编入隋军,那平壤岂不是要面对十几万隋军的进攻?他心里立刻担忧起来。

    渊太祚仿佛明白他的心思。尽管渊太祚自己也很担心,但在交战关头,他不想动摇乙支文德地抵抗决心,便缓缓道:“你也不必过于担心,隋军战俘大多有伤病,不将养数月到半年是不可能投入战斗,最多有一两万就已经不错了,改变不了大局。倒是城内的情况让我担忧。”

    渊太祚用马鞭一指城内混乱的大街,“我感觉很多平民都不愿从军为国死战。这样会影响到士气,你要抓紧时间训练他们,要他们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一旦高句丽灭亡,他们就是亡国奴!”

    “卑职明白!”

    这时,渊太祚的长子渊盖苏文飞奔而来。附耳对渊太祚低声说了几句,渊太祚顿时大怒,“竟敢临阵脱逃,乱我军心,我非杀了他不可!”

    乙支文德迟疑一下问道:“是权桓吗?”

    “正是此贼。他竟然敢擅自开西门出城!”

    渊太祚转身怒气冲冲向城下走去,走了几步,又用马鞭一指城门处数百辆的牛车,冷冷对长子道:“那些人既然不愿为国效力,那他们就没必要再活下去了,财物统统没收,人抓入监狱处死!”

    “遵命!”

    渊盖苏文行一礼便匆匆去了,一旁的乙支文德无奈地叹了口气,大难将至,鸟飞离林,这是人之常情,莫离支大人又何必迁怒于他们

    张铉是在半夜三更时分渡过浿水返回隋军大营,他的任务是解救隋军战俘,而安置八万战俘并整编军队是宇文成都的任务,他和宇文成都交割了任务后,便率军返回大营。

    士兵们都已经回营休息了,作为这次行动主将,张铉又匆匆赶到帅帐,向主帅来护儿汇报解救情况。

    来护儿也没有入睡,他的大帐内灯火通明,他正和御史中丞崔君肃以及幕僚李靖商量即将爆发的决战。

    崔君肃年约四十余岁,身材中等,白面长须,长得文质彬彬,他作为御史中丞随军出战,实际上就是这次东征的监军。

    同时崔君肃也出任前军长史,负责处理军中各种政事杂务,他是三天前才刚从乌骨城赶到平壤大营。

    崔君肃虽然出身博陵崔氏,但他却是裴钜的门生,被裴钜所器重,一步步提拔升官,由于裴钜年事已高,大家都认为崔君肃将成为裴钜的接班人,主管外番事务,尤其这次东征高句丽,崔君肃更是全权负责和高句丽的谈判。

    只是高句丽的实际掌权者渊太祚不肯和谈,崔君肃也只能支持来护儿和高句丽决战,只有用武力彻底瓦解高句丽的斗志,才有谈判的余地。

    崔君肃捋须微微笑道:“我昨天接到了高句丽第二权臣权桓的密信,高句丽内部分歧很严重,高元一心和谈,无心再战,但渊太祚却坚决主战,因为渊太祚在朝中权势太大,朝中很多主和官员都敢怒不敢言,只要我们能击败高句丽军,那么城中主和派必然占据上风,就算城中还有十几万军队,他们也不会再坚持打下去,所以关键就是这场城下之战。”

    权桓因为长子权文寿落到隋军手中,他已不止一次暗中和隋军接触,来护儿也知道权桓的话还是比较可靠。

    他点点头道:“我当然知道这场决战的重要,但我们兵力还是略有不足,没有绝对获胜的把握,希望能从隋军战俘中获得几万兵力补充,那么这场大战的获胜把握就大得多,还有具体作战的日期,我也希望能确定下来。“

    说完,他回头向幕僚李靖望去,李靖沉吟一下道:“我建议大帅把决战日期安排得越早越好,不能再拖下去了。”

    来护儿一怔,正要细问,这时,有士兵在帐门口禀报:“启禀大帅,偏将张铉求见!”

    来护儿大喜,急忙令道:“快让他进来!”

    片刻,张铉走进了大帐,行一军礼道:“卑职参见大帅!”

    “怎么样?”来护儿急不可耐地问道。

    “卑职不负大帅重托,顺利完成了任务,目前八万战俘已全部转移到了汉城。”

    来护儿重重一拍额头,“真是苍天助我大隋也!”

    旁边崔君肃也忍不住问道:“那能有多少战俘可以编入军队作战?”

    张铉却不认识崔君肃,他不知该怎么回答,李靖在一旁笑着介绍说:“这位是御史崔中丞,也是我们的前军长史。”

    张铉连忙抱拳道:“回禀崔长史,战俘大多有伤病在身,崔将军说,最多只能凑出两万可以战斗的军队。”

    “才两万!”

    来护儿有点失望,他原以为八万战俘至少可以利用一半,获胜的机会就大得多,但只有两万的话,那么还是一场硬战。

    这时,崔君肃迟疑一下问道:“张将军,你刚才说的崔将军是谁?”

    “便是原来的涿郡崔太守!”

    大帐内几个人同时大吃一惊,崔弘升不是死了吗?怎么还活着,崔君肃更是激动万分,崔弘升可是他的叔父,竟然没有死,他一把抓住张铉的胳膊,颤抖着声音问道:“你说的可是真?”

    “当然是真,多亏他的帮助,我才能解救成功战俘,只是他年事已高,不想再出仕了。”

    崔君肃激动得眼泪都出来了,仰头哽咽着声音道:“上苍保佑,我叔父没有死,他竟然还在人世。”

    来护儿笑了笑对崔君肃道:“崔公尚健在,可喜可贺,不过我们先说说决战之事,回头再让长史和崔公团聚。”

    “好!好!我有点失态了。”崔君肃连忙抹去眼泪,感激地看了张铉一眼。

    来护儿又问李靖道:“刚才你说要尽快决战,这是为何?”

    李靖叹了口气,“高句丽秋天多雨,下雨天会影响弓弩手发挥,而对方有五千骑兵,我们只能靠弓弩手来克制,眼看要进秋雨季节了,还是早点开战较好。”

    李靖的提醒让来护儿意识到确实不能再久拖,他问张铉道:“两万军队何时才能过来?”

    张铉想了想道:“崔将军说只须两到三天就可整编完成,我觉得最多四天他们就能过河。”

    来护儿缓缓点头,“好吧,那四天后决战!”(未完待续……)

第0121章 平壤决战(一)

    大风劲吹,旌旗招展,旷野中一阵飞沙走石,尘土弥漫在空中,平壤城以西的旷野里,五万高句丽军已经扎稳了阵脚,弓兵、弩兵、枪兵、刀盾并以及骑兵依次排列。

    五千最犀利的高句丽轻骑兵为中军,将主将乙支文德簇拥在队伍中间,乙支文德立马在一杆高句丽王旗之下,目光复杂地望着远方出现的一条黑线。

    乙支文德压力极大,尽管他在两年前大显身手,利用假投降的诡计诱敌深入,大败隋军,被美誉为高句丽第一名将。

    但乙支文德心里清楚,两年前他战胜隋军多少有点侥幸的成分,他利用了隋军轻敌的弱点,还有隋军内部矛盾重重,各自为阵,所以他才能各个击破。

    但这一次他面对隋军精锐,又有多大把握再塑辉煌呢?他心中着实没有一点把握。

    乙支文德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城墙,高高的城墙上有一顶青色罗伞,那是莫离支渊太祚在城墙上观战。

    渊太祚态度强硬,认为他们一定能战胜隋军,这多多少少给了乙支文德一点信心,使他想起城内还有八万后备军队,一旦两军处于胶着状态,后备军及时杀出,他们获胜的希望就大得多了。

    两军决战的战场安排在距离平壤城约五里外,这里地势平坦开阔,足以摆开战场,而且城中后备军也能及时赶到,位置不远不近,对高句丽军队非常有利。

    远处,一条黑线越走越近,渐渐变得清晰起来,旌旗招展,长矛如林。隋军士气高昂,杀气冲天。

    但三万隋军并没有立刻出击,而是在三里外停住了,他们耐心地等待着对方率先出击。

    乙支文德轻轻一挥手,“擂鼓,骑兵列阵!”

    鼓声轰隆隆敲响。五千骑兵缓缓出阵,

    此时,隋军主帅来护儿已听见了远处高句丽军的阵地内隐隐传来了鼓声,一名高台上的眺望兵大喊:“大帅,敌军骑兵开始列阵了!”

    来护儿凝视着远方,此时正值上午,几道阳光从密布的乌云中透射出来,照亮了远方的旷野高地,只见乙支文德的骑兵军阵正一步步向前异动。他们似乎已经做好主动出击的准备。

    来护儿立刻冷冷下令道:“大军立刻做好战斗准备!”

    “呜——”

    低沉的号角声在隋军队上空回荡,隆隆的战鼓声敲响,隋军士兵纷纷起身备战,一千骑兵上马,勒紧了缰绳,张弓搭箭,长矛缓缓举起。

    隋军宽度延绵三里,七千弓弩手列阵成三排。刷地举起了长弓和军弩,严阵以待。他们期待高句丽骑兵首先发动攻击,使他们弓箭能够发挥威力。

    乌云再一次闭合,阳光消失了,阴沉的乌云下,隋军列成了倒三角军阵,旌旗飘展。盔甲乌黑,长矛形成一片锐利的森林,阴沉的天地之间充满杀气,足以令任何一个对手不敢轻敌。

    乙支文德并没有立刻下令骑兵进攻,他只是试探一下隋军怎么对付骑兵的冲击。

    隋军也没有发动攻击,双方都在等待,左翼主将周法尚低声对身旁的大将孟云飞道:“孟将军看见没有,敌军虽然出动骑兵,但根本就没有进攻的意思,估计他们还是害怕我们的弓弩军。”

    孟云飞微微叹道:“这一战关系到两国国运,谁都不敢轻举妄动啊!”

    时间在一点点流逝,双方对峙,谁都没有主动发起进攻,就仿佛在考验恒心和耐力,看谁先坚持不住。

    高句丽骑兵首领叫做大贺安,他并不是高句丽人,而是一名契丹贵族,但他妻子却是高句丽王族。

    三年前,高句丽用契丹急需的生铁换回了五千匹战马,组建了他们骑兵,但高句丽缺乏统领骑兵的大将,大贺安便自告奋勇南下帮助高句丽人建立骑兵,同时也出任骑兵统帅。

    大贺安身材魁梧,剃发染面,相貌十分凶狠,手执一柄五十斤的大斧,武艺高强,在契丹颇有勇名,他胯下战马叫做烈龙,浑身赤红,雄健强壮,是一匹万里挑一的宝马,原是契丹王最心爱的三匹宝马之一,去年赐给了大贺安。

    此时他心中也充满了期待,在高句丽训练骑兵三年,就等待着与隋军激战的这一刻。

    这时,一名骑兵将领忽然指着对方阵营道:“大贺将军,对方好像有动静了!”

    大贺安凝神向远处望去,只见隋军的阵脚开始现了变化,一支约千余人的隋骑兵离开了主阵,走斜线奔至距高句丽军一里外的右侧面,很明显是要进攻高句丽弓弩手的侧翼。

    这是对弓弩手的巨大威胁,如果高句丽军再不变阵,弓弩手将遭到致命的冲击,大贺安霍地回头向主阵望去,只见主将乙支文德神情凝重,依旧按兵不动。

    但大贺安发现弓弩军自己已变阵,三千弩兵调头向东,正好对阵侧面的隋骑兵,大贺安一颗心放下。

    隋军大阵前,来护儿在做最后的战争动员,乌骓马迎风飞驰,手中大刀在将士的长矛上碰撞,高声喊道:“大隋将士们,跟随我出征的儿郎们,今天将是我们和高句丽军队决战,维护我们大隋荣耀的时刻到了,要用我们的生命和热血证明,我们才是天下最强悍的军队,儿郎们,跟随我奋勇杀敌!”

    “愿为大帅效死命!”

    隋军将士一声呐喊,长矛高高举起,俨如竖起一片森林,声如起伏的闷雷:“奋勇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