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1640四海扬帆 >

第302章

1640四海扬帆-第302章

小说: 1640四海扬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部分炮兵部队的大炮位于方阵外,炮手发射最后一发霰弹后退入了步兵方阵内。

    这些手持上了刺刀的步枪、火炮装填工具、匕首的炮兵与后勤军官、军乐队、马夫共同组成了方阵内部的后备力量。

    十几个敌兵跳入方阵,身披重甲背插靠旗,他们摆开重剑、刀斧,如同大东沟之战中重创联邦陆军前身的那些巴牙喇。

    迎接这些勇士的是手枪射击后蜂拥而上的后备兵。十七八岁的年轻士兵抱住敌兵的胳膊、大腿,让战友用匕首和刺刀捅进他们盔甲的缝隙里。

    鞑靼人最引以为傲的核心武力就这样慢慢消逝。

    ……

    第一线的16个步兵营方阵如同礁石般击碎大部分海浪,位于左翼的骑兵则扫荡了那边的战场。

    炮架隆隆,马蹄得得、马鞭哒哒,位于右翼那2个重炮连在行进中遭遇鞑靼马队冲锋。

    这个重炮营拥有12门12磅炮,4门5。5寸重榴弹炮,每门炮需要12匹混血挽马拉动,2个重炮连有近600名官兵,500匹马。

    炮车、弹药车、携带备用炮架的修理车,组成令人侧目的队列,既令人恐惧,又充满诱惑。

    在震天的马蹄声响起那刻,少校立即选择了一片平地展开他的炮兵。

    16门重炮间隔8米放列,弹药车停在炮兵后方。

    原本挽马应当在弹药车后方就地系马桩,等待火炮的下一次推进。但少校估计了一下他前进的距离,这个位置已经可以攻击到正前方的敌军右翼步兵。

    12磅炮发射实心弹有效射程大约是1100米,而进入800米后,火炮的命中精度会直线上升。

    敢于将炮推进至距敌军战线800的炮兵就堪称活跃,进入400米则被认为是最果断,最勇敢的炮兵冲锋,不过那一般是轻炮兵的行为。

    少校觉得自己的重炮距敌战线800米勉强足够了,因此他让本营的马夫将挽马都撤回后方,就地放列火炮。

    炮兵们解开前车,将黑洞洞的炮口转向前方。配属护卫炮兵的2个步兵连和营属步兵在火炮阵地附近排出射击横队。

    护卫野战重炮营的骑马步兵中队退回炮兵纵列,向少校营长报告前面有数百个冲过硝烟带的鞑靼骑兵。

    敌骑队形散乱,位于左前方400米外,大致平行于步兵方阵的方向重新整队。

    “霰弹装填!”

    少校高声命令道。

    一号炮手拿着清膛杆,两腿叉得很宽,跳到轮子前面;二号炮手伸出巍颤颤的手将火药装入炮筒,一个年轻的炮兵在炮尾架上绊了一跤,引来一声喝斥。

    一包12磅重霰弹包括40枚子弹,在700米距离上射击宽40米、高6米标靶命中数量约为6发,距离越近,命中越多。

    一包12磅轻霰弹包括110枚子弹,在500米距离上射击同样的标靶,命中数量约为20发。

    5。5寸榴弹炮仅使用重霰弹,包括61发与12磅炮同规格的子弹,有效射程约为400米。

    “炮兵营!炮兵营!”少校高举的右手重重挥下,“齐射!”

    装着霰弹的锡筒飞出炮膛后迅速破裂,形成一个扇形的射击轨迹。

    炮兵齐射的隆隆炮声,把人震得发聋,在那骤然缭绕大炮的硝烟中,拖着大炮的炮手和辅助人员,急忙使尽全力,将大炮推回原位,在第1次霰弹齐射过后,各炮自由射击。

    加农炮使用轻霰弹,榴弹炮使用重霰弹。

    霰弹是发射速度最快的炮弹,在训练场上,最优秀的12磅炮组用20秒就能射出一发霰弹。

    骑兵即便以跑步1分钟也只能前进300米,这是联邦装备卡提阿瓦战马的重骑兵才能达到的成绩。

    鞑靼人的蒙古马在经历之前的冲锋后,通过这死亡的400米,至少需要3分钟,如果加上整队时间,足够重炮打出7轮霰弹,每一发霰弹在400米外形成宽50米的散布

    16门炮射出的霰弹覆盖了敌军马队的方向。

    当停止射击的命令下达后,龙骑兵中队策动了战马,飞奔着冲向鞑靼人的马队。

    大步奔驰在进入100米后自然而然转为疾驰,怀着堵截狼的心,龙骑兵上尉吹响冲锋号,不再在乎队列,完全放开战马。

    看到了敌军残余马队,龙骑兵发现所有的鞑靼骑兵都向后奔逃,地上已是一片惨不忍睹的碎肉,他们要做的,就是砍杀敌军的后背,偶尔有敌兵回射弓箭,这种搞笑、低效,如同儿戏般的杂技表演当然在一片嘲笑声中被毫不留情的碾压掉。

    守序重新拉开望远镜,前线步兵战线的枪声在慢慢减弱。

    风重新统治了战场上空,吹走硝烟,棋局慢慢变得清晰。

    敌军未能突破中央战线,鞑靼人一群乱人乱马,扭作一团,而方阵始终屹立不动。

    左翼的骑兵战从阵战演变成混战,继而发展为追杀。

    缓慢前进的敌军步队先前在马队冲锋的掩护下,逼了上来。至少,敌军的冲锋迫使大部分前线炮兵退回方阵,这给他们的步兵提供了机会。

    随着步兵接近,残余的马队向左撤出战场,他们急需休整重编,战马在短时间内也没有再次作战的能力。

    鞑靼人一般的马兵携带有3匹马,多为1匹战马2匹劣马的配置,只有很有钱的士兵才能装备更多战马。

    刚才失败的冲锋意味着敌军失去了他们大部分的翻盘能力。短时间内,岳托还能依靠的,只剩下并未投入战场的千余巴牙喇前哨兵。

    敌军步兵战线并不整齐,各镇、各旗在行进中不免拉开了距离。他们的红夷大炮在马队冲锋的时候冷却了炮管,此刻重新投入战场。

    联军步兵在部分地段恢复成横队和纵队,随着轻骑兵的来回扫荡,他们很快就能恢复战线。

    步兵的交战在全线展开,齐射已经荡然无存,士兵依托各种地形结成队列自由射击。

    自由射击命中率比齐射高,敌军倒下的速度很快,但没有齐射对士气的震撼打击和精神冲击,缺乏那种整齐的声光效果。

    敌军在联军左翼正前方的1座设防村庄、丘陵,中央的村庄和右翼靠近江边的村庄构成敌军4个支撑点。

    在右翼正前方,鞑靼人抬着一种发射1磅炮弹的金龙炮进入战场。1磅炮火力很贫弱,但这种炮成功填补了鸟枪和红夷炮、佛朗机之间的火力空白,并且有良好的机动性,在道路很差且缺乏炮兵纵列和挽马的中国战场有其实用价值。

    近卫军以纵队向左翼快速挺进,熊皮帽子和骑炮兵的大名已传播到中原各地,岳乐知道这是联军最精锐的部队,他被迫调动位于第二线的2镇绿营向他的右翼开进,在斜后方伸展战线。

    守序继续向右看去。

    在水面战场,数百艘舢板在西江上厮杀,桨帆战舰高挂着战旗,向外喷吐火舌。十余艘战船燃着大火,随水流飘荡。

    鞑靼人的内河水师不弱,开出的赏格很高,明军水师战斗力优势不明显。

    水师的目标第一是歼灭敌军船队,其次是夺取岳乐后路,浮桥。岳乐有3座浮桥,其中2座与北面三水大营相连,1座与肇庆府方向相连。

    鞑靼水师在西江两岸构筑了两座水城护卫浮桥,以船牌造浮动木城,铁锁四道横于牌面,船上竖木栅,置大炮。

    陈上川和杨彦迪攻击三水浮桥,陈奇策攻击另一座。由于敌军控制了航道交汇口,两支水师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

    联邦海军主力并未投入在这场内河作战中,仅有部分舢板和桨帆战舰支援。

    除了船头和船尾的加农炮,桨帆战舰两舷的回旋炮与敌军舢板上的佛朗机火力在同等水平,而机动灵活的舢板显然比桨帆战舰更不易被命中,所以进入火器时代后,传统内河水战大船胜小船定律失效了,两军作战主力都是舢板,大舰只是起到支援辅助作用。

    敌军顺流顺风,是水上作战最差的形势。

    内河作战,最好的阵势是逆风逆水,其次顺风逆水,第三顺水逆风。内河水面狭窄,顺风顺水一旦作战不利一点调整余地都没有了。

    联军水师逆风逆水虽然有利于发扬火力,但主要的问题是推进困难,水上的战斗一时半会完不了。

    守序放下了望远镜,向身后看去。

    炮弹激烈地在周围咝咝呼啸,重骑兵旅闪闪的胸甲泛着一片夺目的寒光,他们的战马跃跃欲奔,以致于快笼不住了。

第58章 八百里钢钳11

    近卫军与敌全面交火,在左翼做出的步、骑、炮混合攻击迫使鞑靼人动用了后备力量。

    菲尔霍夫的4个骑兵团在步兵战线后就地重新整队,2个猎骑兵团在左翼,2个骠骑兵团在中央战线。

    下午4点,风渐渐变大,带走硝烟带,改善了战场上的能见度。天上有乌云拂过,似乎要变天了。

    菲尔霍夫的副官,美罗伯爵,骑兵上尉贝尔纳向骑兵总监沃尔特传达进攻命令。

    重骑兵旅开动了,他们绕过小丘,以整齐的队列小步前进。

    球状的太阳挂在天穹上,南十字军乐团的首席指挥穿着全套礼服,一挥指挥棒。

    眼望着总指挥的十名助理紧跟着也相应指挥,乐器齐鸣,《帝国进行曲》深邃压抑的曲调响起。

    守序背着双手,站在小丘上,秋风吹动风衣的下摆。

    远处,枯黄的原野上,交战中的步兵、炮兵战线正如火山爆发般喷吐致命的火舌,亘古未变的珠江水流上,一艘艘战舰在燃烧,守序沉沉地笑着。

    近处,8个重骑兵中队迎合着沉重的鼓点节拍,从守序右手边进入战场,炮声隆隆,鼓声阵阵,重骑兵无人说话,神情严肃而冷峻,仿佛能听见他们粗重的喘气声。

    长长的红缨在头盔上随风摆荡,闪亮的胸甲望之如钢铁的波浪,他们的枪囊里带着卡宾枪和长剑,重骑兵到处,人人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们。

    第1胸甲骑兵旅整队,太阳正渐渐落山,重骑兵身体往前投射出长长的阴影,黑暗吞没了他们的表情。

    第1骑兵团4个骑兵中队成横队,每中队两行,占据100米宽战线,各中队之间维持10米间隔。

    第2骑兵团4个骑兵中队成纵队,每中队成4个纵向排横队,各跟随在第1骑兵团的1个中队横队之后。

    3个骑炮兵连19门4磅骑兵炮在最后以3个连纵队排列整齐。

    骑兵拔出佩剑,靠在右肩。

    沃尔特骑马走过胸甲骑兵队列。

    “英勇的士兵们,关键的一刻已经到来了!眼前是敌人和烈焰,这次会战的光荣永远属于你们,在未来的无数世代,你们会被诗人传唱。”

    骑兵们大声应和着上将。

    沃尔特摘下头盔,高举佩剑,“用钢铁赶走鞑靼人!”

    骑兵上将调转马头,一马当先,大队出动了,阵阵的马蹄声,使大地为之颤抖,近2000名胸甲骑兵在风中将直剑高举,剑刃的反光亮成一片。

    旌旗和喇叭声迎风飘荡,重骑兵就像撞城锤,直接冲入尸骸遍地的战场,消失在硝烟中,继而又越过硝烟,出现在另外一端,始终密集,相互靠拢,前后紧接,穿过鞑靼人射来的炮弹,冲向敌军的战线。

    重骑兵严整、勇猛、沉着,在枪炮声偶尔间断的一刹那间,可以听到整齐的踏地声。

    远远望去,骑兵的队列好象铁甲的蛟龙,声势丧人心胆。无数的铁盔、白刃,还有战马在炮声和鼓乐声中的奔腾,猛烈而秩序井然,显露在上层的便是龙鳞般的胸甲。

    此时联军的整体士气顿时被带动了,猎骑兵,骠骑兵,龙骑兵全部聚集。

    骑兵总监高喊一声,“在我身后!”

    身边的官兵将声音传向远方。

    骑兵们高喊着,“向上将集中!”

    2个已在战场的轻骑兵团与新赶到的胸甲骑兵混在一起,军官们不断下达命令。

    “保持队形!”

    “收紧士兵!”

    步兵收拢队列,给奔跑的骑兵让开通道。

    重炮营的炮手脱光上衣,在秋风中光着膀子,喊着号子,将一枚枚沉重的实心弹射向敌军战线。

    骏马撒开四蹄,在原野上狂奔,沃尔特身后的旗帜在风中飞舞,但连这旗帜都追不上他的冲势。

    骑兵大队紧跟在后,头盔上各色的马尾在风中翻飞。胸甲骑兵在最前面,轻骑兵向两翼展开,将为鞑靼步兵开路的少量骑兵全数消灭。

    冲锋号响起,骑兵大队提升至最高速,沃尔特放平直剑,大喊一声,“元首万岁!”

    位于第一排的第1胸甲骑兵团全体放平直剑,静默已久的骑手们发出雷鸣般的“元首万岁”的欢呼声。

    多少个世纪以来,这是从未出现在中原战场上的骑兵冲锋,薛诚身处在这令人热血上涌的战场,感到浑身都要爆炸了。

    跟他有同感的是他指挥的整个骑兵连,薛诚的大脑一片空白,他不知道自己是怎样做的,又为何这样做。常年训练在肌肉中刻下深深的痕迹,此刻不假思索,不假考虑。

    薛诚看见鞑靼人惊恐的面容,他知道他们会支持不住的。直剑送进鞑靼人的胸膛,手腕承受着冲击,薛诚顺势拔出直剑,奔向第二个目标。

    3600名骑兵直冲过去,鞑靼人的战线在这阵凶猛的骑兵海面前呆若木鸡,惊恐不前,已经没有时间组成方阵了。他们军心动摇,在战马前不停逃窜,束手无策地接受裁决,有些死在刀剑下,有些死在马蹄下。

    骑兵群冲破了敌军步兵第1线,向第2线迅猛突击。就像收割生命的死神之镰,第2线也被迅速砍倒,沃尔特又带着骑兵冲向第3线。几分钟之内,敌军的战线被一举击溃。

    面前有一条壕沟,这是鞑靼人在战前挖出的工事,骑兵在壕沟前重新整队。

    敌军从炮兵阵地上射来密集的炮弹,给骑兵造成不小的伤亡。

    跟随冲锋的骑炮兵连就地放列,19门骑兵炮推进到壕沟前,在30秒内,炮兵下马就位,解开前车。

    12门火炮向400米外的敌炮兵阵地开火,1个连发射实心弹,1个连发射重霰弹。

    4磅炮重霰弹有40枚子弹,对400米外的连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