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抗战烽火之开国大将 >

第21章

抗战烽火之开国大将-第21章

小说: 抗战烽火之开国大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伴随着一阵清脆的枪声,张昌明、崔六子、陆四、万桥等四名罪大恶极的铁杆汉奸被当众处死。

    就在陶平他们进行大张其鼓对王昌明等四名汉奸进行公审的时候,王秃子部队留守在团部的二十名士兵也得到了消息,竟全部跑掉了。

    当然了临走的时候还把王秃子这些年积攒下来的那点积蓄席卷一空,最后只剩下空空如野的团部,真不知道如要王秃子地下有灵会如何想。

    这样一来,整个东山县就成了陶平的天下了,因为就在王秃子兵败兔子坡身亡后的第五个小时,东山县的日伪县政府也就全体逃亡了,毕竟他们谁都知道自已的头上只长了一颗脑袋。

    为了进一步扩大队伍,同时也为了给今后工作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陶平决定提前实行“土改”,将张家堡的三万多亩土地全数分给七千多户佃户,并且当众将以前张家的所有地契全部烧毁,这样以来最为直接的效果就是,陶平的招兵处五天招了近两千多号人,换句话说,陶平的911团现在达到了惊人的六千余人的击规模。

    顺便说一声,董大奎董大虾子的八年连长生涯也终于坐到头了,现在人家可是一营之长了,兴奋的让董大虾子不禁的泪流满面。

    “妈的,老子真是命苦,到现在才遇到陶长官,要是早点遇上,说不定老子现在都干上团长了!”董大虾子自言自语道。

    “你想得美,营长的屁股还没有唔热就想干团长!”张海龙政委说道。

    “到时候,大不了让陶长官干师长就是了!”董大虾子说道。

    于是众人哈哈大笑。

    让我们把时间把时间拨到两天前,就在陶平的队伍刚刚出发后十个时,感觉到气氛不对的周二友马上跑到了土巴山县县长周怀友那儿报告。

    “哥,大事不好了,土八路要造反了!县城内的土八路全部都进入了临战状态,北门也被土八路占领了。”周二友惊慌的说道。

    “慌什么慌!老二,我说你什么时候能给你哥我长长脸,北门不本来就是让八路把守的吗?”周怀友说道。

    “可今天不同了,平时就一个排人在那儿站岗,今天是一个连啊!而且还全部都换了人,机枪架的老高!”周二友惊忙的说道。

    “如果,陶平的部队要来攻打我们,现在你还能站在我这儿说话吗!老二,你可是一团之长,凡事要动动脑子,看不住自已的人罢了,还成天让我给你擦屁股,别给我没事找事!”周怀友生气的说道。

    “可陶平这小子他……”周二友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

    “陶平他能怎么样,强龙还不压地头蛇来,更何况他姓陶的还不是一条强龙,他只是**的一个小小的团长,我就是断了他的粮,他又能把我怎么样?我可是堂堂的国民政府的一县之长,现在‘国共联合抗日’才是大局中的大局。谁他妈先开第一枪,就是千古罪人!怕什么怕,老子从来没像现在这么理直气壮过。”周怀友神气的说道。

    “还是哥说的对!”周二友气色缓和的说道。

    “放心吧!土八路是不会、也不敢打过来的。老二,不是哥我说你,你看你也都三十多岁的人了,咱遇事就不能坐下来好好动动脑子想一想呢!成天就知道泡在女人的肚皮上,我看你哪天非得死在小凤仙的肚皮上不可。你看人家陶平才二十五岁的娃噢,把个四、五千人的队伍给整的服服帖帖的。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货比货,就得扔啊!”周怀友叹声的说道。

    “哥教训的是!”周二友面带愧色的说道。

    “就等着陶平他们卷铺盖滚蛋吧!”周怀友信心十足的说道。

    “哥说的是!”周二友面带喜色的说道。

    但后来两天不断从东山县传来的消息令他们大吃一惊,先是听说陶平的队伍和王秃子那个狗东西队伍给干上了,而且还有人会声会色的说到什么子弹满天飞,死人堆成堆的场面。

    “干上好!王秃子可不是善茬!就一个虎山哨就够他陶平喝一壶的,最好能能叫两败俱伤,叫陶平这小子吃点苦头。”这是周氏兄弟在听到这个消息后的第一反应。

    但直到第三天、第四天从北门不断拉来的粮食时,周氏兄弟才有此惶惶不安,于是,先前拖欠的那些军粮也如数到帐,直把个留守土巴山县城看家的张大政委给乐的合不拢嘴。

    于是关于陶平的各种版本传言就在土巴山城流传开来。

    路人甲:“听说了没有,大前天夜里,八路军的小团长带人到东山弄死了汉奸王秃子、丰田老鬼子和一千七、八百口的鬼子兵。”

    路人乙:“还不止呢,我还听隔壁的张姨的姪子说,八路的小团长还带人弄死了大汉奸张昌明父子,不但收了他们的家产,而且还张家堡的田地全都分给了穷苦人。”

    路人丙:“那以后东山的百姓种地就不用交租了?那可是三、四万亩的好田啊!”

    路人甲:“可不是吗!连地契都让给小团长当着众人的面给烧了,好,你说这是你的田地,拿地契来,没有地契,交个屁租给你。”

    路人乙:“我还听说丰田老鬼子的肠子都被八路军的给打了出来。”

    路人丙:“看来,我们东家的好日子要过到头了,我们这此穷苦人有盼头了。”

    *************************************************

    本周杂牌医师的大作《抗战烽火之开国大将》正在三江栏目进行推票大战,请各位兄弟前去给俺助威,投上一票先!兄弟我一定感激不尽。当然了,一定要多加收藏,多加推荐。

    投票位置在“三江栏目@选择我最喜欢的本期三江作品”上,请投上你你关键的一票!!!兄弟我第一次写作,太难了,先谢谢各位老大了。!~!

    ..

第二十九章 意料之外

    比周氏兄弟更为惶惶不可终日的则是土巴山城先前那些响应周二团长号召——不卖粮给九一一团的地主老财们。

    因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曾有幸到过张家堡,对于张家堡两仗高的围墙,三仗宽的护城河都记忆由心,九堡八十一枪洞更是神往已久,都巴不得把自家庄子也建成第二个张家堡。

    但自己的家底实在没法和人家张家比,人家可是出过两任的湖广知府,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真要建一个像张家堡这样的城堡可不是说着玩的,可是要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银的。

    至于土匪起家的王秃子的嚣张和厉害,大家也都是不止一次领教过,可就是这么拽、这么牛气的人物竞然就这么不声不响的让陶平一夜之间给灭了。

    更为可怕的是,张家堡那几万亩上好的田地——就让陶平一句话“分了吧!反正这张家这万贯家财也来路不正!”。

    就全都分都分给了那些佃户们,要知道这世张家几代人的苦心经营才积赞下来的家业,就这样说没了就没了。

    要按这样下去,自家那家千、八百骨亩的田地怕也是凶多吉少!

    这往后谁还朝自家交租种地啊?没了佃户们种地交租,他们这些老东家、少东家们还吃啥喝啥啊?更别他们还有那些大小成群的姨太太们要吃要喝的了。

    是的,大家都知道张氏父子不是什么好鸟,都是大汉奸!帮日本人干尽了坏事,杀了那么多的中国人,可这小陶团长也他妈太狠了吧!

    一千七、八百口大活人竟然没有一个俘虏,全给杀了!万一要是哪一天他一不高兴,也给自已安个“汉奸”罪名,到时候就是想哭大概也没有机会了。

    更何况,眼前自己就有一个“投机存粮在、破坏抗日”的小辫子抓在人家手里!

    其实,他们不知道,陶平当时不是不想留活口,而是当时情报有误,硬是把一千名敌人当成一千七、八百名敌人给招待了,谁知路边炸弹用的太多,以至于当时想抓俘虏都没有抓到。

    路边炸弹是什么?是八十年后伊拉克反霉武装的最爱?就是八十年后高科技都武装到牙齿的霉军都拿他没办法,更何况象王秃子这些没了悍马车杂牌军呢?

    顺便说一句,因为武汉会战牵扯了日军太多的兵力,所以日军根本无力顾及东山这个远在天边小县城,而陶平则顺理成章东山王。

    为了尽一步扩大队伍,摆拖周氏兄弟对自已的纠缠,陶平干脆将新团部搬到了东山县张家堡张昌明的老巢,除留了两个营在土巴山驻守以个,其他的全部进入东山驻守。用陶平的话说,张家堡的风水好,要山有山、要水有水、要钱有钱、要粮有粮,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个藏兵练兵的好地方。

    更为难得的是这儿群众基础好,能不好吗,现在他陶平就是整个东山的神,那些分到了田地的农民更是把个陶平当着神一样供着。

    而此时无论是东山县还是土巴山县的另外一些大小地主也看都到苗头不对,纷纷放粮减租,生怕自已会变成第二个张昌明。

    那些天天吃糠咽菜的长工们也终于的饭菜中见到了以前只有在过年才能见到的浑腥味,于是更多的人想起了陶平这个八路军的小团长。

    也于是先前那个又是断人家的粮,又是骂人家的娘周大县大长顿时成了大小地主们眼中最后的救命稻草,最后的救星。

    一个接一个的地主老财跑到他那儿朝圣,寻求安身立命之道。但周大县长翻来覆去还就是那么几句话空话套话,让这些地主老财们满怀着希望而来,带着失望而去。

    当肠子都悔青了的地主老财们从周大县长人回家以后,便开始有人动起了歪脑筋!

    接下来就出现了一种令陶平所竟想不到的局面。

    既然周大县长这路神仙不灵,那么就换一路神仙烧香吧!既然县官不如县管,干脆找管事的正主去吧,就算先前瞎了眼、跟错了人。

    于是就开始有人带着猪、马、牛、羊、大米、白面直接来到陶平的新团部朝圣烧香,说是慰劳抗战的英雄们。

    有第一个就有第二个、第三个,因为谁也不想成为第二个张昌明。接着下来,就是一个学着一个的样的向陶平团部送礼,而且一个比一个的礼单更大、更重,从先前的猪、马、牛、羊、大米、白面,到后来进化到金条、银元、美元、金圆券。

    要在平时让这些家伙出一粒米、一根稻草,他们都会心痛半天,而现在却是出手大方的要死。

    要不,怎么应了一句老话,蛮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

    对于这些突然一夜之间就转了性乡绅们,陶平怎么会‘忍心’去打击他们那份百年难得一见的‘爱国热情’呢!

    于是来者不据,全单照收。结果前台陶平接手收下,后台王政委、杨副团长点帐。

    于是,接下来的N天里,陶平就是在周围几个县的乡坤们的迎来送往中渡过,每天不停的收金条、银元,以至于最后几天陶平收礼都到有些手发软。

    每当陶平自已看着那一大堆的金条、银元心里都有些发毛。陶平的“政治运动恐惧症”又犯了,这要是到了特殊时期,还不得让红卫兵小将们给搞死。

    于是陶平就找到杨副团长、张政委、周参谋长四个人一商量,声明老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现在手中有那么多的黄金等硬通货,加上先前从张家堡抄来的财务,光黄金就达七千黄、银元一百二十万块,就是行军打仗带起来也不方便啊!那么不如将大部份上交延安总部吧。

    会议过后陶平以911团部的名义马上向八路军总部报告称缴获黄金六千两、大洋一百万块,因数量太大希望上交八路军总部处理。

    八路军总部一听,马上没折——奶奶的一百万大洋,咱整啊,急报中央,最后由中央一号首长拍板——由陶平和八路军总部协商将黄金直接运送到延安**。

    但这批宝藏的数量必竟太大,又不可过于招摇,于是决定采取先到成都、重庆采购一批实用的机器设备为掩护,再将金条、银元等贵重财务偷运到延安**。

    最后,形成一个决议,由陶平亲带领的三营外加特种小队将这批押运这批宝藏到延安直接面呈中央,其它的三人留守在原地继续训练部队。

    其实,陶平这么做是由他自已的小算盘的,他一直想见到自已心目中的那位神,那位改变了中国的历史的神是什么样子的。

    因为身为后世人的陶平知道,等国共抗日的蜜月期三八、三九年一过,蒋某人由于担心八路军力量发展的过快,必定会切断延安一切的经济来源,因此,他手中的这些金条、银元到时可能就是廷安边区政府手中的重要砝码,而且如果自已在上海埋藏的那一大批宝藏也能及时起出来,许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接下来的几天,张政委带领机要室成员在那儿清点财务,陶平和杨副团长则象平常一样主持部队进行训练。而周参谋长则负责和重庆、成都方面联系机器。

    而在延安方面只有最高领导层的几个人知道,二十天后,将有一批宝藏会运到延安。

    因为当时国共关系相对较好,一路上非常顺利,十五台织布机和纺纱机七天后就被运到了陶平张家堡的团部。

    在一个清晨,陶平带领四百多人的队伍押运着“机器”上路了,当然了,王美凤王大美女是必不少的了,现在她已是陶平公开的情人了。

    他们两人除了最后哪一关没有突破而已,三零年代恋人该干事情她们都干了。

    为了尽快将这批特殊的机器运送到延安总部,陶平决定用汽车运输——走国统区的陆路,这样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尽管一路上土匪横行,但陶平的四百多人的队伍却毫发无损,很多的土匪甚至一听到“陶平”的大名就绕道而行。

    正所谓“盗亦有道”——因为在他们看来,陶平是义贼,是他们土匪中的英雄、凯模,“义杀日宼”、“炮轰鬼子司令部”、“千里护美”、“死守桐城”……等等不一而数,这些他们想作却又做不到事情——陶平却都做到了。

    而国民党当局因为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