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抗战烽火之开国大将 >

第34章

抗战烽火之开国大将-第34章

小说: 抗战烽火之开国大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动员大会整整开了有两个小时,会后陶平把郎方、三营营长董大彪董大虾子、原三营七连即307连连长牛三娃留了来。

    “今天把你们三个人留下来,我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要布置给你们!”陶平说道。

    “团长您讲!”三人异口同声的说道。

    “三娃,听说以前,你是在铁路学校上过学,而且还会日语?”陶平问道。

    “是啊!九一八之前,我是在哈尔滨读了两年的铁路学校,后来九一八之后,一家人都跑到了北平,这之后不久,北平沦陷,家里七口人就跑出来了我一个,其他的人全都在鬼子的轰炸中被炸死了。

    后来,又参加了**,可谁知在松沪会战中被打散了,再后来就入了青龙寨,这之后的事情您都知道了。”牛三娃说道。

    “三娃,你不要担心,团长主要是问你对铁路上的事熟悉吗?”这时在一旁的周斌说道。

    “当然熟悉了,我牛三娃别的不是吹,对铁路上的那点道道,我不是十分在行的。”牛三娃说道。

    “这样就好!”陶平说道。

    “今天打你来,主要就是我们想成立一支铁道游击队,可又缺少之方面的人才,即要求懂铁路连输,又要求决对可靠,想来想去,非你莫属!”陶平笑着说道。

    “团长给俺脸,俺还能不兜着!”牛三娃笑着说道。

    “铁路上我们地下党的同志已成功打入了进去,下面就看你们7连的了。

    铁路是鬼子的生命线,山西的水路连输不发达,鬼子的部队给养全依赖铁路,这就给我们创造了机会,下面的事情我想就不用我多说了吧!”陶平说道。

    “报告团长,我明白了。只要是鬼子有了,我们都给他截下来,鬼子没有的,我们都也给他截下来,让他小鬼子,吃的没吃,喝的没喝,饿死他个小狗日的!”牛三娃大声的说道。

    “光靠你们七连那么百八十口人还不行,这还得整个三营八百多号人一起共同协作才行,到时候有了围点、有的打援、有的炸桥、有的截车,这样才行。”杨洪义说道。

    “是,团长。”三营营长董大彪董大虾子说道。

    “大彪,在我们九个营长中,数你的战场应变能力最强,战场经验最丰富,因此,我们几个人研究来,研究去,最后还是觉得派你去领导三娃他们最合适。

    以后三营的主要作战任务,就是在##铁路,如查派其他人去,我们担心他很难处理好战场的各种突发情况。

    当然了,你三营营长董大彪也就是我们的‘铁盗部长’和‘后勤部长’,牛三娃他们踩点,你负责指挥调动部队机动配合他们截车,截下物资后就马上转移。

    注意,我们不是要和鬼子进行决战,我们只是去截鬼子的物资,我们打的是游击战。

    如果我们能截下鬼子两、三车皮军用物资,从某咱意义上讲,比打死十个鬼子还要管用。”陶平拍了拍董大彪的肩膀,一字一句的对董大彪说道。

    “是,团长,我明白了!”董大彪答道。

    “张政委、周参谋,过一会儿你和大彪、三娃具体交待一下情报连络的事情。”陶平说道。

    “是!”张政委、周参谋回答道。

    “郎方,从佐佐林中队缴获的那部电台修的怎么样了?”陶不向郎方问道。

    “报告团长,只是电池被打穿了,我们又另配了一块,现在一切正常,完全可以使用!”郎方说道。

    “这就好,你马上把电台移交给董大彪!”陶平命令到。

    “周参谋,要你给大彪他们配备的报务员配好了吗?”陶平问道。

    “一切都备好了!”周斌答道。

    “好,现在让他们这就到董营长那儿去报名。”陶平接着命令道。

    “是”周斌答道。

    “郞方,下面就是你的任务了。”陶平说道。

    “请团长命令!”郎方说道。

    “我要求你在三个月之内造出一万枚地雷!”陶平说道。

    “是!可团长,我到那去到那么多的生铁啊!”郎方说道。

    “生铁的问题,实在不好解决!就用瓷瓶代替!”陶平说道。

    “瓷瓶?”郎方吃惊的问道。

    “对啊!你可以找人把烧制一些瓷瓶,以他做为外壳制造地雷,实在不行的话,我们可以造的适当大一点,同时为了增加杀伤力,还可以将一此碎瓷片、毒药什么的放在里面,反正只要能炸死人就行了。”陶平说首。

    “你别说,团长,你说的这还真是一个好办法,瓷瓶的密封性好,不透水,而且还可以大批量生产,更关键的是瓷器更容易碎,碎瓷片的硬度比生铁也不差,爆炸时产生的杀伤力比铁雷也差不到那儿去。

    至于您所说的毒药吗?也好解决,我们可以找一些老中药先生配一些毒药,保证让小鬼子沾着皮就烂!

    而且,这样一来,省下来的生铁还可以用来做手榴弹。”郎方高兴的说道。

    “不但如此,我们还要把这些地雷做成跳雷,让它没有杀伤死角。”陶平接着说道。

    “跳雷?”郎方吃惊的问道。

    “对啊!就是你把地雷下放一些发射药,引爆时,先引爆发射药,再引爆地雷,地雷就可以跳出地面一至两米高爆炸,这样一来,地雷不就跳起来了吗?“陶平说到。

    “老陶,我真是服了你了,这么绝的法子你都能想的出来。”杨洪义笑着说道。

    “团长,你真的是军工天才!”郎方说道。

    “此外,我们还可以做一种子弹地雷。”陶平说道。

    “子弹也能做地雷?”这时一直在一旁的张海龙再也沉不住气开口说道。

    “可以啊!”陶平说道。

    于是,接下来,陶平就将在自卫反击战中广为使用的子弹地雷的制作方法说了出来。

    陶平说边画图边说道:“将一发子弹装在竹筒内,竹筒钉在木板上,埋在雷坑内,施以伪装。利用钢钉穿透竹筒底面,作为击针,人踩上子弹雷,铁钉击穿子弹底火,弹头射了,射穿脚板。”

    结果,陶平说完也画完了,而此时,包括郎方在内的在场的所有人都被镇住了,看着陶平所画‘子弹雷草图‘好长一段时间,才反应过来的郎方大声的中道:“团长,你真是我们的大救星!”。

    *******************************************

    该考的试都考完了,终于解放了,从明天开始,恢复正正常更新,本周我的目标是更新至少三万五千字,争取平均每天五千字,在此杂牌医师向所有支持我的朋友们致谢!感谢你们这么长时间对我的支持和鼓励,我一支不会让大家失望的!请大家继续支持我!!~!

    ..

第四十七节 长远大计之四兵工厂

    其实,陶平这那是在造地雷啊,简直就是在造杀人机器啊!

    像陶平所说的这种跳雷,实际上在二战时已经出现,德国步兵用的最多,只是在中国战场上使用不多,大家都不熟悉而已,比如说在欧洲战场上,无论是美国兵、英国兵,还是德国兵,大家谈到这种地雷都是头皮发麻。

    因为没办法,这种地雷一旦爆炸就绝对的没有杀伤死角,你躲都没处躲,卧倒根本不管用,一炸一大片,基本上是一队人中只要有一个中彩,其他的人全部都沾光。

    而且就是它炸伤你的地方,也是非常的阴损,它也太不是个地方了——基本上受伤最严重的地方都是在腰部附近,也就是男人老二所在的地方。你想啊!一米高爆炸,不炸这个地方不能炸那个地方。

    要知道,那是所有男人内心深处“最—怕—怕”的地方,那个地方要是伤了,不光是要断子绝孙,而且还要失去一个男人应有的尊严,所以说比死了还难受。

    至于陶平所说的子弹地雷是在后来美越战争中才广为出现,最初是北越用来对付霉军来着的。

    N年来,他给霉军造成的伤害据说比起后来霉军在伊拉克遭受的路边炸弹毫不逊色,前者叫你生不如死,后者叫你不知道自己怎么死,两者斗斤对八两,不相上下。

    而现在,陶平让他整整早出现了近五十年。

    而且,像这种子弹地雷,虽然说并不一定能杀死敌人,但却可以将敌人脚板击穿,甚至将下半身击伤,从而将敌人打成重伤残疾,造成敌人不得不分出兵力来照顾伤员,由此而造成整个部队机动能力、士气的严重下降。

    要知道,像这种子弹地雷,造价低廉、制造方法简便,一个士兵就可以轻而易举的携带二、三百发子弹,从而布下二、三百个地雷,可以说是理想的杀人武器,充分体现了现代武器邪恶的一方面,致残而不致死。

    所以说,特别是陶平后面而提到的这种地雷,比起那些能炸死人的地雷还可怕。

    据后来已经当上国防科工委委员的郎方在其回忆录《我的军工生涯》写道:

    “提起我干军工作作真正步入正轨的时候,那是在一九三八年底,以前我所干的也只能算是修修补补、小打小闹。

    当时,我们的部队进入塔山以后,陶团长刚养好伤从从重庆回来,他从重庆带回来了两套子弹复装设备,这之后我们的军工厂才算正式开张。

    当时的国内局势对我们也十分有利,国共全面合作,日军方面的压力相对也不是太大(当时日军对我军的力量也不是太重视)

    国内武汉战役刚刚打完,虽然国民政府最终丢了武汉三镇,但日军也受到了国民政府的重创,付出了二十五点六万余人的伤亡。

    这二十五点六万人在现在有些同志看,可能不算什么!不就二十五点六万吗?

    但这对于当时的日军来说可以说是相当致命的,要知道,这些死伤的的士兵都是日本军队多少年训练才积累下来的家底,老兵中的老兵,精兵中的精兵,他们的战斗力,在实战中往往都是一个抵好几个。这小日本就那么在一点个地方,他能有多少个二十五点六万啊!

    说到一点大家可能都不太相信,一九三七、三八年那会儿,我们的战士要和鬼子拼刺刀,要是三个能拼的过人家一个——那就是不错的了。

    当然了,也有一个拼一个的,不过,要排除我们的战士耍赖,留一、二发子弹在枪中,实在看不行,就“砰!”的一枪解决问题。

    而且,早年的小鬼子,枪法特别精准,比起现代那些经过专业训练的狙击手毫不逊色,二百米内,你基本上没有跑得了的,所以说,开始时我们的部队吃了不少的亏。

    当时真正的鬼子决对不像现在电视剧中描述的那样,跟一群猪一样,直勾勾的扎堆往上冲,搞的让现在有不少人认为我们当年杀鬼子就像杀猪一样简单。

    真要是那样的话,我们就不会牺牲那么多的战友,那么我的同志了,杀鬼子之所以能成为英雄,那是因为当时的小鬼子真的很难杀。

    要知道你杀死的是一个经过四至五年苦心训练的冷血动物、杀人机器,决不是一只猪,他打过的子弹可能超过一、二千发,而你可能也就一、十发而已。

    他可以轻而一举的击中一百公尺以外的一个点燃的香头,而你却连击同样距离的一口锅都困难重重。

    事实上我们许多的战士都是在自己的有效射程之外被鬼子射杀了,可以这么说,一旦鬼子推进到二百米,其火力的的精度和强度就达到了顶峰,我们的战士往往要承受很大的压力。

    而造成这一点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少子弹,士兵缺乏最基本的实弹射击训练。

    现在要是说起来,又有些同志可能不信,说你老郎又在那儿吹了,会笑。

    我们一场战斗给每名战士所配发的子弹,基本上介于三至五发之间。这平时真正训练打靶的机会就可想而知了,比过年还稀罕!

    这三至五发子弹打完之后就是冲峰进和白刃战,所以说,当时我们有不少的主力团,基本上都达到了两千五百人至三千人左右的规模。

    没办法,人多了,战斗时能分散敌人的火力,拼刺刀时能分散敌人的精力。

    再说我们部队的装备,一个主力团,基本上是轻机枪十挺左右,重机枪一至三挺,小钢炮,也就是迫击炮不超过五门,山炮队不超过两门,但关键是炮弹奇缺,基本上所有口径加在一块炮弹超过百发的不多。

    至于子弹的配备,每挺轻机枪基本上不会超过五百发,重机枪超过六百发的不多,步枪子弹基本上在三十发左右,超过四十发的不多。记住了,我所说的是所有子弹平均到每支枪上算的,要知道,真正战斗时,谁都是不可能把所有的子弹都打出去了,除非他疯了!

    当然了,像我们当时的九一一团就是一个特例了,因为当时我们在桐县的战斗中缴获了大量的鬼子的枪支弹药,这其中还包括几十门火炮和几十辆汽车。

    但用我们陶团长的话说,你就是有金山银山也不能坐吃山空啊!这子弹是打一发少一发,炮弹是打一发没一发,这样下去,还得了。

    早晚非得破产不可。

    所以我们得自个造,于是我们的兵工厂就开工了。

    当时,我样虽然有了设备,但却没有发电机,最后只有将两辆鬼子的卡车进行改装,整出了一套发电设备。

    除了电压不是太稳定,其他的都是还算正常。

    由于我们之前要求战士们每次战斗时都要收集自己所发射手的子弹弹壳,所以说我们的子弹工厂,不用为造弹壳操心。只管造弹头、复装子弹就行了。

    在这们子弹工厂开工后不久,我们的造雷工厂和手榴弹工厂也投入正常运行了。

    提起造雷工厂,就不得不提我们的陶团长,他真的是一个军工的天才,他发明的瓷地雷和子弹地雷,大大的简化了我们生产的工作流程。

    要知道,我们兵工部当时最为先进的机器就是两部子弹复装机、两部发电机、一台变压器,其它的全都是手工作坊式生产,三座大铁炉、五十个铸造模子。

    特别要提的就是我们所制造的瓷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