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185章

大宋将门-第185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这时,突然赵宗楚从外面气喘吁吁赶来,“喜事,天大的喜事啊!”

    其他几个顿时一惊,“怎么了?”

    “王宁安撑不住了!”

    赵宗仆把事情说了一遍,饶州铜镜出了问题,王宁安不得不从各大家族借铜器,填补缺口。

    第一拨挤兑浪潮,皇家银行一共付出了九万多件铜器,算是平安度过了……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是有十万多的,排除一些人弄坏了票据,有很多人没有参与挤兑,甚至在兑换的时候,明显不符合规格,老百姓也没有多说什么,而是默默接受了。

    王安国,韩维,苏轼,苏辙,韩宗武,曾布,吕惠卿,章敦……等等众人,他们的心受到了强烈震撼。

    什么是民心,这就是实实在在的民心!

    一瞬间,他们觉得自己不单纯是进行一场商业搏杀,而是在进行着神圣的战斗!他们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孤单,在注意不到的角落里,那些看似卑微的百姓,他们都在摇旗呐喊,为了他们站脚助威,加油鼓劲儿!

    大家斗志昂扬,忘记了疲惫,忘记了惶恐,他们只有一个念头,铜,找到更多的铜,打造更多的铜器,无论如何,也要赢!

    ……

    “王宁安已经走投无路了,可恨的是曾公亮,这个老匹夫竟然把100万斤铜给了王宁安,又让他苟延残喘些日子!”赵宗楚怒气冲冲,冲着文及甫,抱怨道:“我说文公子,你不是找过富弼了吗,他怎么连曾公亮都管不住?”

    文及甫苦笑摇头,心说赵宗楚,你可真是个草包!曾公亮敢不给吗!曹佾不是傻瓜,他怎么会不顾一切支持王宁安,柳涉那个老匹夫,也站出来了,对了,还有赵宗景,他第一个跳出来力挺王宁安!

    这些人代表着什么?

    宗室!外戚!勋贵!

    没有皇帝的默许,他们敢肆无忌惮地出来吗?

    “小王爷,别的话不说了,假如这一次王宁安赢了,赵宗景也就赢了,搞不好,就没有你们家什么事了!”

    “啊!”

    赵宗仆和赵宗楚忽然浑身一震,总算知道了情况不妙。

    眼下的局面,已经越发明朗。

    秉承赵祯圣意的王宁安,外戚代表曹佾,勋贵代表柳家、潘家、高家、杨家,他们已经联手了,这一战如果汝南王府败了,赵宗实唾手可得的皇位就黄了一大半。

    而那个谁也看不好的赵宗景将会彻底脱颖而出,出使辽国,那是外交才能过硬;南下交趾,火焚升龙府,赫赫武功;加上平抑铜价,解决钱荒,连内政都有拿得出手的业绩。赵宗景的崛起,再也无法阻挡。

    真是想不到,越是压制,那个二货就越勐!

    弄到了这一步,就算汝南王府想要退,也不可能了。

    “好,我们答应了,这个钱可以借,但是必须要赢!”两个人咬着后槽牙发狠道。

    ……

    “二郎,他们终于动了。”

    白氏这几个月,一点不比王宁安轻松,直到此刻,她总算长出了口气,一颗心放下来了。

    王宁安伸了一个懒腰,骨头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他揉了揉红肿酸胀的眼睛,如释重负,“太好了,只要他们肯借钱,就等着下地狱吧!娘,他们是跟谁借的钱,利息如何?”

    “还能有谁,当然是一赐乐业人,就是蓝帽回回了。”

    所谓一赐乐业,就是“以色列”的古代音译,这些蓝帽回回就是定居在开封的犹太人!

    他们是随着商团进贡来到大宋的,到了开封之后,就被这里的繁荣和开放给震惊了。宋人不会歧视他们的宗教,不会逼迫他们抛弃自己的信仰。

    事实上,初到大宋的一赐乐业人简直惊呆了,他们发现大宋的寺庙十分有趣,山门外面是来自佛教的四大天王,庙里却供着太上老君,二层院子有孔老夫子,带着七十二贤人,偏殿居然有送子观音,五百罗汉……

    这里的神仙稀奇古怪,多如牛毛,却又各司其职,从来不打架,老百姓求神拜佛,只问灵不灵,不在乎信不信!

    在他们的眼里,神仙根本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为了老百姓服务的仆人,要做到有求必应,才能得到香火供奉。

    除了常见的神仙,很多人还有祖宗祠堂,家庙,总而言之,这是一片奇怪而又和谐的土地。

    一赐乐业人选在了汴京安居,他们的经商手段丝毫不比后代子孙差,几十年下来,他们积累了数量庞大的财富。

    前面提到过大相国寺巴掌了京城高利贷的七八成,而剩下的部分,则是一赐乐业人掌控。

    和尚手里的子弹打光了,自然要向他们求援!

    “娘,你了解这帮一赐乐业人吗?”

    白氏含笑,“他们是最狡猾的商人,也是最难缠的一群人,大约两年多之前,有几个一赐乐业人到了平县,去观察咱们的贸易钱庄,其中有一个人还主动办成了学徒,在咱们那干了半年。”

    白氏赞道:“他们的确聪明肯干,从咱们手里学了不少本事,当然了,为娘也没有客气,我拿出了70万贯,入股他们的钱庄,虽然股份不算多,但是他们有什么动向,还是要支会我的。”

    正说着,苏八娘从外面进来,她捧着一份约书副本,送到了白氏面前。

    王宁安急忙凑过来,仔细看去,把约书扫了一遍,王宁安是大喜过望,真是不作不死!自己的对手,从一赐乐业人手里借了600万贯,月息两成,而且是复利计算,为期三个月,如果到期不能还账,就要用京城的房产,还有开封的田地抵债。

    好啊,真是好啊,总算是下血本了!

    那就让你们血本无归吧!(未完待续。。)

第297章 决战之开门

    应付了第一轮的挤兑潮,苏轼这些人稍显放松,可是韩维和王安国接触到了核心,他们没有丝毫的乐观,相反,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

    眼下有个诡异的情况,汝南王府,还有大相国寺的秃驴,他们不买票据,市面铜价崩跌,他们就要忍痛割肉。

    同样的,皇家银行这边,如果不卖票据,就表示他们的子弹不够用了,市面上需求大于供给,铜价上涨,崩溃的就是他们。

    所以这双方就像吃了炫迈,根本停不下来,这边印票据,那边就疯狂吃进。

    相比之下,皇家银行发出去的都是纸片子,远不如真金白银那么心疼,但是其中的凶险一样不寒而栗。

    韩维统计过,第一个挤兑潮发生在抛售票据的第三个月,下一个挤兑潮,就在第五个月。

    中间有两个月不到的空挡,皇家银行手上的铜器已经打光了,两个月的时间,他们要准备多少铜器应付呢?

    不多,整整一百万!

    其中铜镜60万,铜盆,铜壶,铜手炉等,加起来40万件。

    韩维怎么计算,都没法应付,他们缺少铜料,更缺少工匠,哪怕是日夜赶工,也做不到。

    “王大人,汴京钱监两个月,做多拿出十万件铜器,再多,就不成了。”

    “不行!”

    王宁安果断摇头,“20万,不能少于20万!”

    “我们的人手不够,总不能把人累死吧?”韩维忍不住反驳王宁安。

    这时候曹佾和柳羽站了出来,“韩大人,工匠的事情我们解决,各地不是扣了好多铜匠吗,我们挨个去找,谁敢拦着,立刻杀无赦!”

    曹佾可不是吹牛皮,他已经拿到了圣旨,生杀大权在握。韩维深深吸口气,苦笑道:“罢了,舍命陪君子,算我们韩家一份,这20万铜器我们应下了,只是缺口还不小,王大人,你可有办法?”

    没等王宁安说话,王安国插嘴了,“王大人,家兄刚刚来了一封信,他的治下正好有钱监,这几个月的光景,已经赶制了8万件铜器,只要大人一声令下,火速运到京城。”

    竟然是拗相公!

    王安石的本事不用怀疑,能把大宋折腾死去活来,王安石牛着呢!

    只是不知道这位发什么神经,居然要帮助王宁安?

    一问之下,王安国很是自豪,他哥哥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在地方政绩卓着,尤其是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把常平仓的粮食贷给百姓,只取二分利息,让老百姓免于高利贷盘剥,王安石更是被尊为青天大老爷。

    王宁安一听,心中感叹,这不就是日后青苗法的雏形吗!

    拗相公现在被赞美,再过十几年,就要被骂得祖坟冒烟了……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能意识到金融重要性的官员来说,王安石对缓解钱荒,有着非同一般的见识。

    王宁安的作法,打动了这位拗相公,更何况铜器需求量大增,也能给他的治下带来工作和收入,何乐而不为。

    “这就差不多三十万了!”

    王宁安十分欣慰,“狄帅那边也在忙活,陛下降旨了,让狄帅进京述职,他说能带来150万斤铜锭,20万铜器。”

    “好!”韩维兴奋道:“这样一来,就有一半了。”

    “河北经略安抚使王德用王老爷子,他也来信了,河北能拿出15万件铜器。”王宁安又说道:“延州知府种谔也愿意帮忙解决十万之数。”

    这样一算,竟然缺口只剩下25万,虽然还是很多,但是却不那么头晕眼花了。大家总算鼓足了劲头儿,拖着疲惫的身体去督促工作了。

    ……

    王宁安很不轻松,哪怕他知道自己的底牌,也有种心力交瘁的感觉。双方调动资金几千万贯,围绕着铜价,展开搏杀,从岭南到西北,从庙堂到江湖,各种势力全都掺和进来。

    走到了今天,那帮人没有退路,王宁安也是同样如此。

    他必须被戏做足,演好,必须赢得漂漂亮亮,不允许有一点瑕疵。

    为了让对手彻底上当,王宁安决定再抛出一个诱饵。

    他亲自求见赵祯,不同于往常,王宁安的一举一动,都有无数人盯着,哪怕进入皇宫,也是一样。

    他和赵祯谈了一个时辰,屏退了左右,从垂拱殿出来,王宁安显得十分轻松,甚至有些喜不自禁。

    ……

    “那小子又有什么手段?”赵宗仆沙哑着声音道,王府的存款花的差不多了,还欠了巨额债务,这位小王爷火上大了,简直要冒烟了。

    文及甫摇摇头,“我只知道陛下降旨给河间府的包黑子,其余的事情一概不知。”

    “包拯?他能帮到王宁安?”赵宗仆不解其意,按理说河北市面的铜器都被王德用搜刮一空,哪里还有铜器。

    碧尘眯缝着的眼睛微微张开,笑道:“贫僧知道了,他是要从辽国弄铜器!”

    要说天下僧人是一家,那可未必,但是辽国释教大兴,作为大宋最大最富的庙宇,大相国寺和辽国的同行,还是有着很深的联系的。

    王宁安拉拢法源和尚,把辽国君臣都忽悠了,这段时间王宁安虽然没有回平县,但是榷场非常兴旺,辽国也是个近千万人口的大国,铜器数量绝不在少数。

    “他们敢从辽国弄铜器?”

    赵宗仆惊得站了起来,“这可是违禁的东西,不能随便走私啊!”

    碧尘笑道:“王宁安做事不按常理出牌,谁能想到他从大理和交趾弄铜矿,解决钱荒呢?”

    “也有道理。”文及甫点头,“我说碧尘大师,你可确定?”

    “十有七八,不然实在是找不到铜器来源。”碧尘信心十足道。

    文及甫终于大喜过望,“哈哈哈,王宁安如果真是从辽国弄铜器,我们就可以派人查封,少了这几十万,王宁安就过不了这一关!”

    几个人凑在了一起,仔细推想,他们终于确认无误。

    不得不说,王宁安的确有本事,竟然真的让他找到了上百万的铜器来源,只可惜,从外地运来的这些铜器,一件也别想运到京城!

    赵宗楚迫不及待道:“赶快下手吧,我都想看王宁安哭的模样了!”

    文及甫摆手,“小王爷,急不得,还有两个月呢,我们不能把底儿漏了,否则以王宁安的狡诈,就不好对付了。”

    京城的局面很诡异,做多铜价的一方信心十足,他们不但购买票据,还用溢价的手段,从民间收购票据。

    他们算的很精明,票据越多,皇家银行就越是没法兑现,根据协议,皇家银行的资产就要交给他们抵债。

    到时候谁的票据多,在皇家银行的股权就多。

    这帮人竟然已经开始准备享受胜利的果实了。

    说起来也是好笑,注定要失败的人喜气洋洋,而真正的胜利者,此时却还毫不知情。

    王宁安很想告诉自己的兄弟,可是他又怕走漏消息,只能眼睁睁看着,让他真正出乎预料的还是赵宗景。

    这位小王爷没有分派到任务,却不甘心作壁上观,他挨家挨户,拜访京城的宗室子弟,除了汝南王一脉,赵宗景都跑到了。

    太多的人都不看好皇家银行,他们居然只拿出三两件铜器,应付赵宗景,他也不恼,还煞有介事,把每个人的名字都记下来,弄得许多人脸上发烧。

    转完了宗室子弟,赵宗景就去拜访商人,拜访京城的大户,和他们讲道理,告诉他们,皇家银行不能倒,铜价一旦涨回去了,大家的生意都会难做,应该和衷共济,共度难关……堂堂郡王,低声下气如此,很多商人都被感动了。

    他们受够了秃驴的高利贷盘剥,谁说起来,不是一肚子委屈。

    商人们居然也联合起来,组成了汴京商会,他们给皇家银行提供了12万斤铜料,又拿出了50万贯贷款,支援王宁安,支援皇家银行。

    东西虽然不多,但是心却是热乎乎的。

    赵宗景咧着嘴干笑了几声,他的嗓子沙哑,几乎发不出声来。

    王宁安不是个感情丰富的人,甚至说,他有些冷血无情,除了亲人和学生之外,他的朋友几乎都是厉害结合。

    哪怕和赵宗景之间,也是算计重重。

    可见到了为了自己的银行,奔波劳苦的二货小王爷,哪怕是石头的心肠,也被捂热了!

    王宁安用力抱住了赵宗景的肩头,在他的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