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283章

大宋将门-第283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耶律洪基派心腹耶律乙辛去面见西夏的国相没藏讹庞,他希望娶到李元昊的女儿,这样他就是西夏皇帝李谅祚的姐夫,两国正好称为兄弟之邦,一同携手,对付大宋。

    为了达到目的,耶律洪基是下了血本,他许诺放弃契丹和西夏之间的岁币,并且拿出重宝,送给没藏讹庞,一定要促成此事。

    耶律洪基非常郁闷,可是又很无奈,联合西夏,是必须走的一步棋!

    他必须争取一段时间,让契丹武士重新恢复野性,从半农半牧的状态,回归游牧,重拾战力。

    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百多年来,契丹贵胄已经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他们一刻离不开大宋的那些奢侈品,柔滑的丝绸是他们的最爱,嗜吃甜食,使得许多人的牙齿坏掉,没法啃食肉干……臃肿,懦弱,怕冷,怕苦……这就是契丹大多数贵族的德行。

    想让他们找回野性,只怕比登天还难。

    既然没有指望,那就不如把他们毁掉,重新培养一批战力十足的勇士!

    疯狂的念头在耶律洪基的心中滋长,他召集了契丹二十部的所有大王。

    “朕躬德薄,丢失幽州,实在是无颜去见列祖列宗,更没有脸面见父老族人……但是朕既然身为契丹皇帝,就不能坐视陷入纷乱而不顾,再有几个月,白雪就会覆盖大地,万物都会冻死。没有粮食,没有御寒的衣物,所有人就没法渡过寒冬。过去这些都是通过幽州,通过榷场,靠着贸易换来,这一次我们要重新拿起手里的刀,骑上战马,去抢,去夺……朕会跟大家一起出战,我们要为了生存而战!”

    耶律洪基尽量用悲壮的语气鼓动大家的士气,可是令他失望,许多贵胄只是更加用力蜷缩肥硕的身躯。

    他们想说大不了继续通商,拿我们的牛羊去换大宋的粮食,这有什么不好,能不打仗,就不要打仗,想想刺骨寒风,刀子一般的雪花,他们就不寒而栗。宋人想要燕云,不妨就让出来,反正也是白得的土地,丢了也不心疼。只要不影响他们的生活就好。

    耶律洪基要疯了,这帮家伙连猪都不如!

    至少猪被踢了一脚,还知道反抗呢,他们连反抗的念头都没有,继续下去,只怕几十年之后,契丹就被抹除了!

    还真别说,的确过几十年,金国崛起,契丹就彻底消失了,耶律洪基也算是有先见之明。

    战!

    不得不战!

    或者杀死王宁安!

    或者让王宁安杀死这些废物,替契丹铲除没用的累赘!

    耶律洪基打定了主意。

    不同于先前试探性的袭扰,这一次耶律洪基要大举出动,他亲自统帅5万皮室军,向喜峰口和山海关一线逼近。

    至于其他的部落,也不能闲着,他们很清楚,这个冬天没有饭吃,没有衣穿,不拼命,或许就要饿死,冻死了!

    虽然不情愿,但也没有办法,超过20万的骑兵动员起来,他们分成大大小小的队伍,虽然有些日子没做了,但毕竟是多年的强盗,从生下来就知道如何打草谷。

    契丹大军,已经蓄势待发了!

    耶律洪基很小心谨慎,他派遣了无数的骑兵,去侦查山海关的情况,得到的消息让人振奋。

    在两个月之前,才派遣不足万名民夫,进入山海关,整修地基,凭着这点人,还想在入冬之前修好关城?做梦去吧!

    王宁安!

    朕要让你尝到自大的苦果!

第443章 名将凋零

    契丹二十万人马,大军压境,长城一线,全面告急,烽火连天。

    刚刚光复几个月的时间,幽州面临着残酷地考验,关城没有建好,人马没有到位,原有河北防线废掉了,新的防线却没有建立起来。再加上人心浮动,许多人还想着辽国,内忧外患,非常不乐观。

    自从担任转运使,欧阳修就一直忙,老头子瘦了十斤不止,腮帮子都缩进去了。嘴唇上起了一圈水泡,焦躁不安。

    见到了王宁安,第一句话就是“分地必须暂停!”

    王宁安也没迟疑,回了他一句,“什么都能停,唯独分地不能停!”

    自从富弼滚蛋了,治理幽州的问题上,再也没人和王宁安唱对台戏。彻底改造幽州,把土地分给百姓,成为共识。

    先是滦州和蓟州,接着是檀州和顺州,如今已经推到了幽州、涿州、易州,如果没有意外,明年开春之前,就能完成所有分田任务。

    可是欧阳修却建议暂停分地。

    道理很简单,听说辽兵重新来犯,原来老老实实的士绅地主纷纷起来作乱,他们召集家族势力,雇佣打手,据守村寨,来个消极抵抗,拒不合作。

    “二郎,暂停分地,专心打败辽兵,然后再处理这些人,难道不好吗?”欧阳修苦口婆心道。

    “不好!”王宁安很倔,不肯退让。

    “醉翁,要做事就不怕得罪人,尤其是刨祖坟的事情!那些士绅不会因为暂缓分田,就站在了大宋一边,相反,朝廷退缩了,只会让他们心存侥幸,更加肆无忌惮!必须加快分田,要抄没他们的财产,要帮助贫苦的百姓安全过冬。这些人才是守卫幽州的依靠!只要他们站在我们这边,耶律洪基就拿不走幽州!更何况……”王宁安哼了一声,“他没本事打进长城,我有一堆手段等着他呢!”

    欧阳修和王宁安对视了好半天,瞪得眼珠子通红,最后还是老夫子败下阵来。

    “反正是你守幽州,和老夫没关系。”

    欧阳修摇着头下去,他也是刀子嘴,豆腐心。既然王宁安做了决定,就必须落实下去。最近又有一批六艺的学生赶到了幽州。

    章衡、苏辙、曾布、韩宗武等等,加上之前的吕惠卿和章敦,他们是落实王宁安决策的急先锋。

    吕惠卿和章敦亲自操刀,主持最难的幽州分田事宜。

    吕惠卿露出残忍的一面,他逼着重元下旨,处死了15名重元的亲族,把他们的土地全都拿走了。

    据说当天晚上,重元躲在原来的燕赵王府,嚎啕痛哭,撕心裂肺,拿脑袋撞楠木床,把脑门都撞出血了,却也只能接受,不敢有丝毫的二心。

    章敦更是直接,他调动雄州的兵马,连着荡平了五处结寨自保的士绅,敢对抗朝廷,唯一的下场就是死!

    用血淋淋的人头开路,整个幽州的分田工作不断没有慢下来,还飞速向前推进。

    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王宁安手上的民夫翻了好几倍。

    没有百姓愿意失去田地,没有别的,还有一双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民夫的队伍,不计报酬,主动帮助朝廷做事。

    幽州大地上,多了一条条长龙,百姓们推着独轮车,上面会放置两三块青灰色的水泥板,目的地就是山海关等五大关城!

    百姓们满怀好奇,他们将水泥板送来,却舍不得离开,一定要亲眼看看。

    遍地的工匠,在打好地基之后,将一块块的水泥板搬到城墙上面,大家喊着号子,一堵厚实的城墙就出现了。

    建城工作,就像是搭积木一样。

    从上头俯瞰,三丈多宽的城墙就像是一个三明治,最外面是坚固的水泥板,确定了城墙的格局,起到保护作用,挨着水泥板,是两层砖墙,最中间是泥土。许阳亲自指挥着,工人们动作极快,眼瞧着城墙越来越高。

    五尺、八尺、一丈、一丈五……渐渐的雄伟的山海关露出了真容。

    方周20里,四面建有瓮城,城墙高达两丈五,加上女墙,超过三丈,高大雄伟,就好像一个顶天立地的武士,守在了山海之间,将长城的门户牢牢看好!

    水泥的出现,绝对是一个超级作弊神器。

    以往建城,要用三合土,一层层夯实,内外还要罩上青砖,速度根本快不了。

    原来的流程是先打好地基,然后工匠们准备三合土,铺到地基上,用石磙压实,一层结束之后,再进行下一层……施工和备料交替进行,十分缓慢。

    可是有了水泥,就能将筹备和施工分开。

    多地一起制作水泥板,而修城的工人只需要堆砌,不用管原料的问题,效率提高了几倍不止。

    各地作坊先造好需要用的水泥板,长宽各两尺,厚五寸,运到了工地之后,建筑工匠只需排列好,用水泥粘合起来就行。

    等到两三天的功夫过去,硬度堪比砖石。

    在水泥出现之前,粘合剂一直是老大难,有地方用石灰,有的用糯米汁,用鸡蛋清,还有用动物血的……这些东西,不是粘度不够,就是来源困难,造价昂贵,都远远不及水泥便宜,效果好!

    还有更丧心病狂的。

    比如某些需要坚固的城墙犄角,干脆就用混凝土灌,想想吧,一块十米厚的水泥坨子,别说辽兵了,就算是拿大炮轰,也未必轰得开。

    三个月期限,许阳只用了两个月20天,就把山海关给弄了出来。

    ……

    一座气势磅礴的关城,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长。负责运送水泥板的民夫们目瞪口呆,惊得闭不上嘴巴。

    这就是大宋的实力!

    这就是文明的碾压!

    比杀戮更有震撼力的就是创造!

    目睹了山海关建设过程的百姓,回到家中,无不眉飞色舞,得意洋洋,把自己见到的告诉家人亲友。

    他们最喜欢说的就是咱们汉人真牛!

    连王宁安都没想到,建造山海关,居然也成了唤起汉魂的生动教材。

    耶律洪基,快点来吧,老子也等不及了……王宁安跃跃欲试,可就在这时候,突然一骑从南边飞驰而来,到了幽州城门,上面的骑士直接摔到了马下。

    守城军卒慌忙扶起,骑士艰难张了张嘴,指着怀里的竹筒,里面装着一份报丧的文书,他是从府州而来。

    就在10天之前,府州知府,枢密副使折继闵死去了。

    得到了消息,所有人都惊呆了,王良激动地泪水长流,想当初,两个人一起去岭南平叛,杀得何等痛快。

    这一次光复幽州,虽然没有并肩作战,但是折继闵率领折家军,牵制耶律仁先,可以说没有他们的牺牲,就没有居庸关大捷,也没有后来的顺州大胜!

    王良还想着身体恢复了,去拜会折继闵,登门道谢,哪知道他竟然先走了……王宁安当然痛惜名将陨落,更让他不寒而栗的是折继闵去世,府州出现真空,万一西夏和耶律仁先一起发难,整个大宋的北疆就处处烽火了。

    折将军,你怎么就死了啊?

    其实折继闵之死,早有蛛丝马迹。

    当年他去岭南的时候,就染过疟疾,虽然治好了,但是却留下了病根儿,加上他之前年纪轻轻,继承家业,和西夏人血拼,身上的伤不在少数。

    从岭南回来,折继闵就没有再出征,一直调养身体。

    还没等完全恢复,又赶上光复幽州,折继闵带病出战。

    他的折家军大闹辽国西京道,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他杀戮辽人超过15000人,捣毁城池3座,逼得耶律仁先不得不提前回援,失去了和耶律洪基合兵的机会。

    等到耶律仁先回到了西京之后,调动全部力量,和折继闵拼杀,折家军损失超过一半,而耶律仁先也死伤了六七千人。

    直到顺州一战,耶律洪基败走,西京道的战斗才结束。

    漫长的时间,折继闵一天睡不到两个时辰,最多时候,连续五天没合眼。

    力战辽兵,身上多了十几处的伤,甚至顾不得包扎。

    所幸有酒精消毒,不然折继闵早就死在了战场上。

    可即便如此,折继闵也几乎没了半条命。

    更让人愤懑的是折继闵回到了府州,还要拖着伤病之躯,防备辽国和西夏的攻击,旦夕不敢松懈。

    熟悉地形的人就会知道,府州是大宋的一个突出部,东边是辽国西京道,西边是西夏,处在两强之间。

    英勇的折家军死死钉在府州,几代人马革裹尸,父死子继,无怨无悔,用血肉捍卫着大宋疆土。

    壮哉!

    伟哉!

    雄哉!

    就在半个月之前,折继闵视察防线回来,终于支撑不住,从马上摔落,当场昏倒,大夫诊断之后,都纷纷摇头,他们都说折继闵早就油尽灯枯,能活到现在,已经是奇迹了。

    医者能治病,却不能救命!

    折继闵也十分坦然,忍着痛苦交代了遗嘱。

    五天之后,忠勇的大将,威震西夏的猛虎,折继闵在府州家中病逝他走了,耶律仁先终于能睡安稳觉了,而西夏人也有了东进的机会,失去了折家军的牵制,大宋的两条臂膀,等于断了一条!

    疼,真疼啊!

    整个北方,除了幽州一线,全都危机重重。朔风扫过,这个冬天注定比起每一年,都要寒冷许多倍!

第444章 雄关如铁,何惧胡儿

    折继闵今年不过35岁,英年早逝。

    继承府州知府位置的正是折继闵的儿子,名叫折克柔,今年刚刚14岁,比起王宁泽还要小几个月。

    当然不用担心有人会欺负孤儿寡母,折家传承比大宋还要悠久,折继闵死之前,就把儿子托付给了兄弟折继祖。为了维护折家基业,折继闵甚至有意保举兄弟继任知府,可是折继祖当场拔出了匕首,顶在自己的胸膛上。

    大哥再说一句让他继位,就当成自杀,绝不犹豫!

    折继祖砍去一截小指,对天发誓,一定会辅佐侄子,而且还率众单膝跪倒,拥立折克柔继位。

    那些想看折家笑话的人全都傻眼了,他们打错了算盘!

    可即便如此,折家不乱,但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又能做什么,未来十年八年之内,折家军都只能休养生息,恢复实力。

    缺了折家军,西北能用的就只剩下种家,种鄂手握几万人马,绝对是一个狠茬子,但是他的处境也不好。

    眼下执掌西北军务的是庞籍庞相公,他和种家不对眼,将帅不和,另外西夏的全部压力都落在种家头上,种鄂根本无暇他顾。

    西夏至少能抽出10万人对付大宋,另外耶律仁先的8万人也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