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372章

大宋将门-第372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最后王宁安还是没法挽回局面,或许还不会怎样,可是当王宁安抛出交子兑换井盐之后,所有的百姓长出了一口气。

    他们一股脑把家里的铜子贡献出来,存入皇家银行,或者干脆换成新交子……百姓们涌入,商人们也好不怠慢,有了盐商带头,其他人纷纷跟进,只用了一天的功夫,皇家银行就拥有了470万贯铜钱。

    刘平等人都懵了,变戏法也没有这么快啊?

    那些乡巴佬,泥腿子真是该死!

    你们为什么要帮王宁安,而不帮我们!

    我们才是自己人!

    事到如今,刘平还想不明白,他们怎么失败了。

    “你们这是800万贯交子,按照一贯兑换500文计算,可以换400万贯……请拿好凭据,去仓库提钱吧!”

    刘平瞪着上面的字迹,突然又发狂了。

    “为什么是400万贯?刚刚你们不是说了,用新交子,购买井盐,一贯是1000文,你应该给老夫800万贯钱!”

    刘平突然像发了疯似的咆哮,“对了,你们没有这么多钱,拿不出来,对吧?快给老夫拿钱,不然你们就要承认违约,新交子一钱不值,一钱不值啊!”

    苏轼看着这家伙,大摇其头,就你这智商,还要跟我姐夫斗呢!

    做梦去吧!

    新交子跟井盐挂钩之后,能不能兑换铜子,已经不重要了。

    更何况,你老东西也配和我们谈违约,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苏轼扣了扣耳朵,懒洋洋提醒道:“刘平,如果我是你,就不会兑换铜钱,而是把这些交子当成救命钱。”

    “为什么?”

    “这还不简单,你们欠了多少钱?自己心里没数吗?如今交子价值上来,还是多想想怎么还账吧!”

    苏轼在王宁安的手下,素来以白目著称。

    可是此时此刻,却能像老前辈一样,教训刘平,还说得老家伙脸色惨白,跟丢了魂儿似的。

    是啊,他们还欠着那么多钱呢!

    “快,快回去!”

    刘平也顾不上兑换了,他带着人,就往外面跑,可是刚刚出来,就发现更多的人把他们给围住了。

    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盐商郑宏图,他笑嘻嘻拱手,“刘老爷子,数年不见,您老还挺硬朗的!”

    “你!”

    刘平瞬间五官炸裂,恨不得吞了郑宏图!

    “你个无耻之辈!居然和王宁安联手,你说,他给了你多少好处,你居然愿意背叛巴蜀的乡亲?你个龟儿子,白眼狼!”

    郑宏图把脸一沉,“老刘,你别胡说八道,盐本就是朝廷的,我们不过是从朝廷买扑了煮盐的资格而已。朝廷一声令下,我们岂敢不从?再说了,我有什么对不起巴蜀乡亲的地方?你们大家伙都说说,新交子通行天下,只要有皇家银行的地方,就能使用。过去巴蜀缺铜,用了许多铁钱,出川经商,光是兑换就吃了多少亏?如今这些麻烦事都没了,不该感激朝廷吗?”

    “是啊,郑先生说得好!”

    “朝廷这次可帮了大忙。”

    “王相公是真心替我们着想!”

    ……

    大家七嘴八舌头,郑宏图呵呵一笑,“老刘,民心如此,我倒要反问你们一句,替巴蜀乡亲做了什么?再有,你们从各个商户手里,借了那么多交子,如果交子崩盘,你们是不是打算用交子还账,狠狠坑大家伙一把?”

    跟在郑宏图身后的多数都是商人,他们过去未必看不出江卿们的打算,可是惧怕江卿的势力,又贪图利息,才答应了借款。

    如今回过头一看,假如王宁安失败了,皇家银行被挤兑垮了,他们也是输家,还是很惨的那种!

    一辈子,甚至几辈子的积蓄,都会化为乌有!

    好在苍天有眼!

    老天爷让王相公赢了,你们这帮人的卑劣打算,才没有成功。

    为了给王相公赔罪,为了出胸中的一口恶气!

    对不起了!

    所有人都冲着刘平怒吼,“还钱!还钱!!立刻还钱!!!”

    论起逼债欺负人,不用王宁安出手,有人比他专业多了。

    郑宏图他们在这里闹,张方平直接派人,把各家全给封了,这回不用客气了,他们的家产,全部冻结,作为赔偿之用。

    事到如今,已经不是王宁安要动江卿了,而是巴蜀的商民百姓要废了他们!

    大宋立国百年,天下早就变了样子,世家大族消失,寒门崛起,没有长盛不衰的家族……唯独巴蜀,还保留着唐代的遗风,根据出身家世划分品次,大搞士族门阀的那一套,居然还自诩江卿,根本就是一群早该淘汰的人。

    绵延几个月的乱斗,让百姓们彻底看清了江卿的嘴脸。

    他们只在乎自己,眼里根本没有乡土之情,十足的吸血鬼,贪得无厌,唯恐天下不乱!就拿大儒王方来说,他就公开向王宁安和张方平建议,要求一定严惩以刘家、彭家、王家等为首的江卿,绝对不允许他们死灰复燃,继续为祸巴蜀。

    这一次王方可是出了不少力,中岩书院的学生,差不多50人,都进入益州府,成了书吏,其中陈和吕陶更是表现突出,深得王宁安的信任赏识。

    王方地位快速提升,俨然蜀中士林领袖,他的话非常有分量。

    ……

    “尘归尘,土归土。我不会再客气了,该死的谁也拦不住……当务之急,不是讨论那些死人……而是要想想,蜀中经过这一次洗牌,下面要怎么发展。”

    王宁安把所有人员召集起来,包括张方平在内,大家都听着王宁安的意见。

    “把这几家清理掉之后,至少能得到500万亩良田,我觉得这些田地,一定要好好利用,发挥出作用。”

    王宁安道:“蜀锦畅销天下,最近却遇到了江南丝绸的挑战,归根到底,还是巴蜀纺织业分散,不思进取,技术革新停止,市场开拓无力……”王宁安一口气总结了十几条原因,“这500万亩田地,全部用来种桑养蚕,按照标准化,生产生丝,纺织蜀锦……不要搞一家一户的小作坊,要玩大的!皇家银行要提供贷款,鼓励蜀中有实力的商人,经营桑园,生产最好的生丝!”

    一个上位者,最忌讳的就是小气。

    郑宏图等人凭什么帮忙,王方又凭什么大声疾呼……虽然他们未必是为了自己,但至少要照顾他们的诉求。

    废掉了江卿,空出来的位置就要交给商人接替。

    而且皇家银行提供贷款,显然又把生丝和交子绑起来。

    光是一个食盐还不够,再加上生丝,粮食、铜、铁……只要这些重要的大宗商品,全数用交子结算,就不用担心挤兑!

    同时,由于从事贸易的商人,喜欢物价稳定,便于交换……所以他们也会反过头监督交子,防止滥发交子,造成币值动荡。

    这是个互相制约,互相合作的模式。

    其实说起来,单纯解决旧交子,清查案子,没必要大动干戈,折腾好几个月……王宁安想得更多,他希望能探索出一个新的模式,至少要让纸币这个新生事物能茁壮成长,不至于没几年就走上贬值崩溃的老路。

    到目前为止,王宁安的动作还算是成功的。

    接下来便是处置江卿,没有任何客气,张方平认为刘平等人,破坏金融秩序,和朝廷作对,理当严惩不贷,一共37个人,全数判处秋后处决……另外各大江卿世家,都有无数的族人和家丁,张方平也没有客气,这些人一律被发配剑阁,参与修筑川陕直道。

    面对张方平的意见,王宁安没有迟疑,和他一起署名,上奏朝廷。

    这就是权力!

    区区几行字,无数曾经在云端上的贵人,顷刻跌落到凡尘地狱,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坐在这个位置上,就要学会铁石心肠!

    不过这些还不够,交子务的案子还没查清楚,王拱辰没有结果,还有韩琦,这一次我不会放过你!

第575章 别放走了韩琦

    “公子,王宁安说服了盐商,眼下蜀中局势骤变!”

    韩忠彦惊得站起来,劈手夺过书信,仔细看了三遍,后背湿透了三次……娘的,又让他赢了!

    短暂愤怒之后,韩忠彦浑身冰凉。

    他和他爹推想过,王宁安其实胜算比想象得大,至少赵祯坚定站在王宁安一边,他就不会败,大不了杀一个血流成河,暂时不发行交子也就算了,还能把王宁安如何!

    韩忠彦之所以大老远入蜀,就是想推着王宁安杀人……甚至是想利用蜀中江卿祭旗……毕竟王宁安是个臣子,不是皇帝,即便是皇帝,也不能杀戮无算,为所欲为。

    所以当王宁安解决了蜀中江卿之后,名声也会受损,焦头烂额,就没法把火烧到韩琦身上,这时候双方就能息兵罢战,韩琦可保自身安稳。

    老家伙几十年的修为的确不是吹的,所以当决战来临的时候,韩忠彦毫不迟疑就跑了。

    问题是等他跑到了京兆府,消息才传来,王宁安居然用井盐绑定交子,不但让交子起死回生,还不费吹灰之力,干掉了所有江卿。

    假如王宁安依仗天子给的权力,滥杀无辜,弄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他的名声肯定受到影响,哪怕在天子心中,也会降低分量。

    可是他凭着堂堂正正的手段,击溃江卿,接着再把他们明正典刑,效果完全不一样。王宁安的地位俨然再度高升……就算有人恨他,却也不敢拿蜀中的事情攻击王宁安,也就是说,王宁安有充足的精力,找他老爹算账!

    坏了!

    韩忠彦几乎没有迟疑,立刻让人备马,连夜往京城跑。

    等他赶到了西京,见到了韩琦,把事情一说,韩琦都吓傻了!

    老家伙呆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

    “你说王宁安稳住了交子?”

    “没错,孩儿听到消息,他把交子和大宗商品绑定,那帮盐商也站在他的一边。”

    “完了!”

    韩琦脸色惨白,他之所以甘冒奇险,派儿子入蜀,还有一个如意算盘,那就是不管成败,先把交子搅黄了。

    交子废了,以往益州交子务的烂账就没人敢掀开了,至少王宁安没有了借口。你都把交子弄黄了,还敢说别人吗?

    只要轻飘飘一句话,韩相公就能安然脱身。

    可眼下呢!

    王宁安打了一个漂亮仗,回头找他算账,再顺理成章不过了……

    “京城不能留了!”

    韩琦迅速下定决心,“为父立刻上书,请求外调,去两湖也好,去江南也好,总之一定要离开京城。”

    韩琦绝对是行动派,对于宰执来说,降职外调,已经是处罚的极限了,除了王拱辰之外,还没有第二个破例……韩琦起起落落的次数也不少,大不了蛰伏几年,回来又是一条好汉!

    打定了主意,韩琦立刻让自己的心腹党羽上书弹劾,说他用人不当,而后韩琦请旨外调……如果顺利的话,韩琦希望能调到杭州去当知府,湖光山色,西湖歌舞,人间天堂,世外福地……寄情山水,吟诗作赋,也是不错的事情。

    韩琦还告诉儿子,让他也不要留在京城,赶快外调,走得干干净净,不留下一点把柄,就算王宁安有心找他算账,都没有办法。

    ……

    “这个老货,鼻子够灵的!”

    身在剑阁的王宁安,接到了文彦博的密信,说的就是韩琦外调的事情。

    蜀中一片乱局,张方平是希望王宁安能多留一段时间,把交子彻底稳定,一些后续的事情也处理好。

    可是王宁安不愿意多留,他手里头有着大把的证据,不让王拱辰和韩琦付出代价,岂能罢休!

    因此王宁安在清查了交子务的烂账,掌握了铁证之后,立刻动身回京,随着他进京的还有益州知府王素!

    这位王大人因为站在江卿一边,和他们一起逼宫,已经惹恼了赵祯,皇帝亲自下旨,革去他一切职务,回京接受审问。

    原来的益州知府,留给了苏洵。

    按理说苏洵是蜀人,不能做这个知府。

    但是蜀中刚刚经历交子大乱,必须一个懂行的人坐镇,苏洵本身是干吏,加上王宁安的因素,还有三苏的名气,让他坐镇一段时间,是最恰当不过的。

    王宁安匆匆北上回京,他还带着一个囚犯,不是别人,正是苏轼的表兄程之才。

    经过医生调治,程之才躺了三个月,才能勉强下床,昔日的小白脸,多了好几道瘢痕,面目狰狞丑陋,身体佝偻,全然没有了浊世公子的风采。

    程之才满腔都是怒火,他知道自家被查抄了,亲人全部沦为阶下囚,有的还被送到了剑阁修路。

    能想象吗?

    锦衣玉食的公子哥,背着百十斤的石头,行走在山野之间,忍受着烈日暴晒,一滴汗珠摔成八瓣,不停劳作……

    “杀了我吧!士可杀不可辱!”

    程之才疯狂教训,“苏子瞻,你快让王宁安杀了我,反正程家都完了,我也不想活着了!”

    苏轼从外面进来,看了看表哥,呲牙一笑。

    “你真不想活了?”

    “当然!”程之才怒道:“苏子瞻,看在姑母的面子上,给我一个痛快吧!”

    “嗯,那好,你跟我来。”

    苏轼把他带出来下榻的行辕,踏着崎岖不平的山路,大约走了5里远,就是川陕直道的工地……

    为了规划这条道路,皇家百工院派出了最强阵容,经过仔细勘察,确定了益州至凤翔府之间的线路。

    所谓直道,并不能修城笔直平坦的一条,大宋也根本没有这个施工的能力,至于桥梁和隧道,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王宁安对直道的要求,只要能并排行4驾马车就足够了,个别路段两驾也可以接受,马车的载重最多一千斤,两驾马车,也就是两千斤。

    只要把路基铺平,然后用水泥搅拌鹅卵石,平铺在地面上,也就足够了。

    和后世的水泥路,沥青路难度完全不一样。想想古人在没有水泥的情况下,尚且能修出栈道,如今多了水泥和火药,还能做不到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