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485章

大宋将门-第485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爱卿,司马爱卿,现在有不少攻讦你们的奏疏,有人说上天示警,有人说你们用人不当,弄得国乱岁凶,四方扰攘,你们有何话说?”

    司马光立刻站出来,“启奏陛下,臣等无能,让陛下烦忧。臣已经酌情拨出200万贯,赈灾款项,用于救济水旱灾民,另外臣给兰州的西凉王行文,希望他能帮忙安置一些无家可归的灾民。火药厂的爆炸,微臣也派人去调查了,应该很快就有结论,只是天狗食日,此事尚无结论,或许皇家书院的先生们,能给一个解释。”

    这时候王安石突然一阵冷笑,“所谓天狗食日,皇家学堂早就拿出了解释,那是天体运行的结果,根本不是什么上天示警,可以推算,可以提前得知……那么大的太阳,如果被天狗吃了,该是多大的一条狗?就不怕把肚子给烧穿了?什么天变之说,根本是无知愚夫的欺人之谈!那这等事情做文章,不过是居心叵测,存心不良而已。臣以为陛下不该听信小人之言!”

    王安石的话当然没有错,可是在司马光听来,却有些皱眉头。

    拗相公,天体运行的道理,我比你清楚。只是这种事情冲击几千年的观念,以宰相之尊,如何能轻易说出口……

    司马光暗暗着急,赵祯沉吟一阵,低声道:“既然如此,你们就下去处置吧。”

    两位相公离开了寝宫,曹皇后却出现在了赵祯的面前,面带不悦道:“圣人,王安石骑马冲撞宣德门,胆子可是忒大了!”

第740章 凶狠的文官

    赵祯的身体不好,太监又不可信任,差不多有大半年的时间,各地的奏疏折子,都是皇后帮忙诵读,然后让赵祯裁决。

    曹皇后也是冰雪聪明,出身将门,文武双全,又在皇宫里这么多年,能坐稳皇后的宝座,足见功力不凡。

    她恪守妇道,不会直接去干涉朝政,但是既然在皇帝身边,就有动手脚的余地。

    比如几百份奏折摆在那儿,以赵祯的体力,自然没法全数处理,有的重要,有的不重要,有些只要按规矩办就行,有些却是新问题,必须伤脑筋……曹皇后只要在分类上稍微动手,就能影响赵祯的裁决。

    再比如,两个衙门,或者两个官吏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究竟谁有理呢?一个浅显的道理就是先入为主,能先递给皇帝看,自然就会占便宜。

    这些事情以前都是太监掌握的,所以别看大宋的宦官地位不怎么样,但是却没有大臣敢轻易得罪他们。

    如今太监不管用了,权力却不会消失,只是顺势落到了曹皇后手里。

    最初曹皇后很节制,不敢随便耍弄权术,但是总在江边战,哪有不湿鞋。而且她出身将门,还有庞大的曹家要照顾。

    自然难免有所偏向,没法真正置身事外,而且赵祯身体越来越差,曹皇后的权力也就越来越大……渐渐的,帝后之间的风格差异也就出现了。

    赵祯对文官失望,又渴望建功立业,自然偏向变法派。而曹皇后,身为女流,渴望安稳,加上变法深入,将门也受到了冲击,曹皇后越发保守。

    她负责整理奏疏,反对变法的折子往往会放在最上面。

    这些赵祯不是没有察觉,可问题是他老了,精力不济了,曹皇后又是自己的妻子,是太子的母亲,以后还要指着她呵护太子呢,赵祯也就见过不怪了。

    只是今天,曹皇后公然站出来,说王安石的坏话,让赵祯有所警觉。

    “梓童,莫非你对王爱卿有什么意见?”

    曹皇后吓了一跳,她自觉刚刚的话过头了,连忙道:“圣人,妾身不过是女流之辈,哪敢非议当朝相公,只是王安石在宣德门外,居然敢不下马,这也算是蔑视皇家吧?妾身好歹也算是一家女主,可不敢视而不见。”

    见赵祯没有生气,她又继续叹道:“说起来,王相公的确很辛苦,为了国事操劳……只是外面传言,他做人霸道,推行政务,不留余地,又任用私人,风评不是很好……”点到为止,曹皇后立马掩口道:“妾身都是听外面胡乱说的,不算干涉朝政啊!”

    赵祯含笑,“夫妻一体,也就你能说几句实话了,朕爱听。”顿了顿,赵祯又道:“梓童,这些日子的口水官司越来越多,两边闹得不像样子,你替朕整理一下奏疏,大致摘抄一些,让朕看看就是了,那么多实在是看不完。”

    曹皇后欣然点头,“那臣妾告退了。”

    ……

    看着妻子离开,赵祯微微闭上了眼睛,沉默了一会儿,他要好好思索。

    “皇儿,你过来吧。”

    从另一面,赵曙走了过来,他很乖觉,行礼之后,就坐在了床边,替赵祯按摩僵硬冰凉的双腿。

    赵祯和欧阳修一个毛病,都是消渴之症。

    许是吃得太好了,大宋的君臣,到了晚年,基本上都得了富贵病,只是赵祯的情况比欧阳修复杂,他身体虚弱,偏偏有一段时间,为了生孩子,没日没夜,辛苦操劳,又吃了许多补药,结果这几年百病齐发,算是为了早些年的荒唐还债。

    赵曙的手法很不错,捏了一会儿,赵祯终于恢复了精神。

    “皇儿,你怎么看王安石冲撞宣德门的事情?”

    赵曙迟疑一下,有些不好开口。

    “讲,当着父皇,说你心里的话。”

    “是。”赵曙沉吟一下道:“我听先生说起王相公的一件事……在几年前,先生请王相公吃饭,结果发现他非常喜欢面前的火腿,后来师父去拜会王相公,就给王相公送去了几斤,结果却听王相公的女儿说,王相公吃饭的时候,只吃面前的菜。”

    赵祯迟疑一下,也笑道:“朕也听说了,王爱卿是个好养活的。”

    赵曙笑道:“王相公不贪图口腹之欲,不拘小节,是个很纯粹的人,他许是想事情太专注了,绝不是有心轻慢。儿臣倒是以为,王相公辅佐父皇,颇有功劳,就赐他皇宫骑马吧!”

    赵祯听完,意味深长看了儿子一眼。

    小家伙是大了,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也敢和母后唱对台戏了。

    “皇儿,你可知道,父皇要是现在下旨,赏赐王爱卿,会有什么后果?”

    赵曙思忖道:“儿臣以为,既然王相公是个纯粹的人,他受了父皇洪恩,必定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效忠我大宋皇家!”

    “可是也会有许多人失望啊!”

    赵曙咬了咬牙,鼓足勇气道:“父皇,要想做事,就难以两全!儿臣去了西北几个月,想清楚了一点,什么事情都是有付出,才有回报!哪怕是朝廷也不例外!比如想让士兵效死,就要解决后顾之忧,让他们清楚,哪怕战死了,家人也会得到足够的抚恤。不给人家田,凭什么让人家卖命?田地又是从哪里来,肯定不是凭空而来,唯有把原主杀掉,才能夺取。想不杀人,不流血,就让各方满意,那根本是妄想!各方都满意,也就是各方都不满意,没有彻底满足一方的要求,就换不了死心塌地的支持者。”

    这些日子,赵曙不停思索,今天他把领悟到的,全都和盘托出,让赵祯听完,都颇为意外。

    沉吟许久,赵祯欣慰一笑,“皇儿日后必定是个有决断,有魄力的天子,朕心甚慰……”

    能得到父皇的肯定,赵曙喜形于色。

    赵祯继续道:“你的意思父皇清楚,你是想让父皇只用新派,不用旧派,可有些事情,朕也没法下决心,怕是只有等到你登基的那一天,才能下手了!”

    赵曙很诧异,父皇身为天子,金口玉言,难道给王安石一个支持,就这么难吗?他心中不以为然,却也不敢表现出来,只能低着头,继续给赵祯揉腿。

    赵祯看着日渐成长的儿子,心中既是欣慰,又是羞惭。

    傻孩子,父皇老了,精力不济了,体力也不行了……或许只有你老的时候,才会明白,对一个老人来说,平安平静,比什么都重要。

    父皇真的没法大刀阔斧,没法再替你铲除障碍了。

    不是父皇不想,是你的母后都站在了那一边,你让父皇如何下决心啊?

    赵祯很凄凉,特别无助,他比谁都清楚,曹皇后为什么会跳出来,道理很明显,就是他老了,赵曙还没成年,曹皇后必须去抓权力,不只是宫里,宫外她也需要一批人。

    旧党,将门,都是曹皇后需要抓的力量,只有掌握了这些人,曹皇后才能有说话的分量。

    从某种角度来讲,赵祯甚至喜欢曹皇后这么干,私下里,他偷偷放水,给曹皇后更多的权力,唯有一个强悍的皇太后,才能庇护赵曙,不被权臣欺负,赵家江山不至于丢了……可问题是皇帝和太后之间,也有冲突啊,赵祯早年就曾经历过一个强势的太后,他知道被人压着的滋味不好受。

    赵祯的处境,远比看起来,要复杂艰难得多。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这才是他痛苦的根源。

    哪怕面对儿子,赵祯也不能吐露一个字,只能深深埋在心里。

    “皇儿,你还小,有些话只是和父皇说也就是了,朝局如何,你也不要多嘴了。”说完,赵祯无力地摆摆手,示意赵曙退下,他闭目养神,一个字也不想多说。

    赵曙当然不甘心,却也没有办法,只能退出了寝宫。

    ……

    王安石危险了!

    这是赵曙见到狗牙儿,说的第一句话。

    父皇不愿意力保王安石,旧派人物一定会卯足劲头儿,逼着王安石罢相的。

    事实上,他们已经行动了。

    王安石冲撞宣德门,还有他在君前的奏对,都流传了出去。

    许多人痛骂王安石,说他对天子无礼,不敬天,不畏祖,完全是个胆大包天的叛逆之臣,让这样的危险人物继续做宰相,大宋有亡国之虞。

    他们又把王安石推行新法当中,出的问题都无限放大,脏水一盆一盆,不要钱似的泼向王安石!

    看到朝臣的攻势,真让赵曙心惊肉跳,不寒而栗。

    王安石和王二郎可不一样,他二十年讲学,被人尊为通儒,在士林当中,影响颇大。

    这些上书谩骂王安石的人,在若干年前,只怕都是王安石的小迷弟,为了能一睹王相公的风采,连饭都可以不吃,崇拜得如痴如醉。

    同样的一批人,在几年之后,就视若寇仇,恨不得把王安石弄得身败名裂!

    赵曙曾经听师父说过,所谓犬儒,就是不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就是儒,儒雅的儒,涉及到自己的利益,就变成了犬,凶恶的犬!

    师父真是一语中的!

    文人无耻,凶狠如斯!

    “指着他们,能匡扶社稷,根本是做梦!”赵曙握着拳头道:“孤绝不会看着他们欺负王相公的……孤,孤要请先生回来,让他保护王相公!”

第741章 喜欢内斗的宋人

    进入冬季之后,王宁安采取了主动攻击的作法,从兰州和青唐,不断派出精锐,去攻击凉州和甘州。

    冰天雪地,并不适合大规模作战,反而是小规模袭扰的绝佳机会。经过几年的摸索,山字营已经找到了如何在寒冷气候下作战的法门。

    他们穿着厚厚的冬装,采用毛皮保暖,靠着马拉雪橇,在原野神出鬼没。由于装备了猛火油和火药,他们可以轻松摧毁一些部落的屯粮点,烧毁牲口棚,受惊的牛羊马匹,到处乱跑。

    在连续袭扰之下,西夏不得不选择了收缩力量,把主要兵力和人力集中在甘州和凉州。

    西夏是个很顽强的国家,党项人轻易不会服输,哪怕面对着成吉思汗,他们依旧能血战几十年,远比金国坚强多了。

    所以任何想靠着武力,就彻底摧毁西夏的人,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包括李谅祚和梁乙埋都在等待,只要冬天过去,他们就会率领兵力,越过腾格尔沙漠,给予甘州和凉州守军支持,他们还在积极联络辽国和喀喇汗国。

    甚至派遣使者,到更遥远的大食,说服他们,出动骑兵,击败西域的宋人,到时候他们联合起来,一起攻击大宋。

    李谅祚绞尽脑汁,不放过任何一点可能,拿出百倍的智慧,发誓要击败王宁安,夺回西夏的土地。

    面对李谅祚的努力,王宁安除了感到一丝钦佩之外,并没有太多的惊讶。

    他手上的牌足够用了!

    随着西夏的人力和兵力集中到两座城池,一个要命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粮食短缺,物价暴涨。

    游牧民族没有管理庞大城市的经验,拿辽国来说,除了燕云之外,他们的中京,上京,东京,最多不会超过十万人,所谓的城墙,就是一圈土围子。

    辽国皇帝为什么热衷四时捺钵,居无定所?

    其实不妨换一个思路,假如辽国皇帝不到处逛,而是留在一座城池之中,无数的官吏,几万皮室军,加上其他的人马,至少二三十万人聚集在一起。

    只需要一个夏天,城市就会变得污水横流,到处便便……一场瘟疫,就能彻底把大辽抹掉!

    正因为如此,辽国皇帝在一处,做多不会停留100天,夏天的时候,更换驻地更加频繁,卫生环境应该是他们真正在乎的东西!

    西夏比起辽国也好不了太多,众多的人口集中在城市,首先卫生,饮水,食物,秩序,这些最基本的东西,都要解决。

    对于大宋来说,这都不算什么,以大宋的文官水平,管理一座几十万人,甚至上百万人的城市,都游刃有余。

    可西夏不成,他们将超出平时三五倍的人口集中在了甘州和凉州。其结果就是秩序混乱,到处都是人,私搭乱建,各种帐篷遍地,牲畜和人混杂,粪便堆积如山。

    幸运的是天气寒冷,不然光是味道,就足以让人绝望。

    如果说卫生条件还可以勉强忍受,那么缺少干净的饮水,燃料,还有粮食,让许多人都疯了!

    他们不得不融化雪水,使用牛粪作为燃料,有很多人因为饮水不洁,染上了痢疾,大冷天,身体虚弱,拉得眼睛冒金星,一场风雪过来,就会有许多人冻死。

    粮价也像是打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