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宋将门 >

第769章

大宋将门-第769章

小说: 大宋将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彘横着眼,怒道:“大哥,你下次敲门好不?”

    “就不!”狗牙儿不客气道:“文狐狸弄请愿团,你小子是不是也有这个心思,是不是和他密谋了?”

    “你胡说!”

    小彘豁然站起,“我要是和文相公有勾结,你把我送去琉球就是了!”

    面对兄弟炸毛,狗牙儿可不怕,“你当然不会那么傻,但是你一定在心里想过!”

    “你!”

    小彘气炸了,“哥,别诛心成不!”小彘眼珠转了转,突然道:“哥,我就不信,在你心里,陛下的地位能比老爹还重要?”

    “你才是诛心!”轮到狗牙儿怒了,“我告诉你,这是不能放在一起比的事情,父母之恩,兄弟之情,朋友之谊……都是正常人离不开的,当然了,或许你能离开!”

    言下之意,你小子不是正常人。

    “你!”

    小彘气得在地上转了好多圈,头发都立起来了。

    “哥,你说的可真好听,我就想请教你一件事,咱爹为了大宋做这么多,天下苍生无不感念,而且老爹又推行新政,把几千年的规矩彻底推翻,重建了一套体系……这么大的贡献,这么大功绩,区区一个秦王,能彰显老爹的地位吗?百年之后,你想史书上怎么写咱爹?”

    狗牙儿被问得哑口无言,貌似兄弟说的也有道理,老爹的付出和获得有点不成比例。他突然仰起头,驳斥道:“那你就想着拥立咱爹当皇帝了?怪不得你生气呢,老师夺了徒弟的皇位,还情有可原,如果老师拿了徒孙的东西,就太丢人了,是吧?”

    这俩小子性格虽然不同,但脑筋都很灵活。

    虽然请愿团被压下去了,却有卷土重来的可能,尤其是王宁安这一轮的肃贪,力度之大,前所未见。加上新的技术突破,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目前王宁安在民间的威望与日俱增,早晚会酝酿出下一轮的请愿团,丝毫不要怀疑。

    这时候赵曙选择退位,其实是躲避了锋芒,王宁安,包括王宁安的支持者,总不能不要脸到夺一个孩子的皇位吧?

    而且赵家表现如此大度开明,还被夺取皇位,老百姓真的能同意吗?

    小彘想着时机成熟,再推波助澜,可时机未到,赵曙已经出招了,能不懊恼吗?

    倒是狗牙儿,他惊叹于赵曙的聪明,但是心里也有那么一丢丢儿的愧疚。

    他默默坐了下来,老爹熬白了鬓发,几十年殚精竭虑,不惜以一人之力,对抗天下,硬生生扭转乾坤,才创造出如今的盛世。

    疆土无限,子民数亿,生机勃勃,繁荣昌盛……即便是传说中的三代之治,也未必有今天的成就。

    老爹的确居功厥伟,没有应得的地位,怎么也说不过去。

    而且王宁安的地位不止关系他一个人,更关系到整个朝局,那么多的新政,那么多的国策,都要贯彻坚持,如果王宁安的地位不够,何以能成为金科玉律,被继任者认真奉行?

    狗牙儿呆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沉思……这真是个费脑筋的事情,他揪着头发,痛苦纠结。

    “二弟,除了拥立老爹当皇帝,就没有别的办法?”

    小彘眼珠转了转,突然笑了,“哥,我还真有一个点子,你想不想听?”

第1162章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赵曙想退位,王宁安当然看得出来徒弟的用意,他是不想和自己冲突,更怕断送了大好局面。

    国事为重徒弟尚且能如此,何况师父!

    “老夫也该退了!”

    王宁安默默盘算,能做的已经差不多了,如果还赖着不走,搞不好就有第二轮请愿团了。

    当然了,王宁安不会很唐突地拍拍屁股,直接挂印封金。他必须选择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当好首相的位置,延续他的国策。

    “去把吕相公和章相公请来。”

    不多时,吕惠卿和章两个人出现在了王宁安的值房,他们躬着身体,显得非常谨慎小心。

    “吉甫,子厚,为师二次为相,该做的已经做了,剩下的就要交给你们!”王宁安的语气格外坚决,不容置疑。

    果然!

    两个人脸色一变,心砰砰跳。

    老师这是要选择继任者了。

    他们屏息凝神,半点不敢疏忽。

    “吉甫,子厚,你们觉得接下来朝政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

    问题一出,章急忙抢先迈了半步,“师父,弟子以为接下来要继续肃清贪腐,推动基础设施,救济贫困百姓……对外积极进取,要争取更多移民,尽快同化海外殖民地,并且建立行省,纳入版图,加强管理!”

    章的话,基本上就是王宁安政策的延续,而且以他的个性,做起来只怕更加激进,更加大胆。

    王宁安沉吟了一下,看向了吕惠卿。

    “吉甫,你的意思呢?”

    吕惠卿面色凝重,他沉默了好一会儿,章都不耐烦了,他才开口。

    “师父,如今大军西征,目的是摧毁能够威胁大宋的力量,为移民开发铺路,这么做当然是对的。可毕竟多年以来,都一直向外扩张,领土增加了几倍不止,这么大的疆域,情况复杂,百族林立,我们甚至弄不清有多大的面积,有多少部落。囫囵吞枣地吃下去,弟子以为意义不大!”

    “吕吉甫!”

    章怒了,“你什么意思,莫非开疆拓土还错了?”

    “非也!”

    吕惠卿毫不示弱道:“饭要一口一口吃,事要一件一件做,我只是以为应当停下来,消化消化战果,如此而已!”

    章还想争论,王宁安却拦住了他。

    “吉甫,你继续说下去,具体要怎么做?”

    “师父,弟子绝不是消极保守,而是觉得需要休养生息,藏富于民,尤其是需要等待新技术普及……在这段时间,弟子认为应当以教化为主,以往是以霸道服人,现在就该用王道了。”

    “何为王道?”王宁安又追问了一句。

    “弟子以为眼下的王道就是增强所有人的归属感,我们向外移民何止百万,这些移民又生息繁衍,或许在几十年后,海外疆土就有亿万炎黄苗裔。这些人和我们长得一样,流的血液相同,可毕竟身处异域,容易沾染蛮夷习性……所谓出则华夏,入则夷狄。朝廷的力量一时达不到的地方,如果炎黄子孙忘了根本,变成和蛮夷一样,反过头危害大宋,背叛祖宗,岂不是天下憾事!”

    “理学在海外传播猖獗,奇谈怪论四起,海外移民,和朝廷是离心离德,这段时间的改革,又影响了海外的利益,一些人受到了损失,他们把账都算在了朝廷的头上,心中怨恨。弟子以为,如果不尽快弥合,消除隔阂,任由裂痕扩大,偌大的疆土,有四分五裂的危险。”

    吕惠卿说完之后,他发现师父嘴角上扬,露出了笑容,显然,他的回答很让师父满意,吕惠卿胆子更大了,“师父,弟子还有个提议,先帝圣寿大典,师父亲自操持,万邦来潮,盛况空前。这一次弟子觉得,应该举行祭奠炎黄先祖的盛典,让海外的华夏后裔,齐集一堂,共襄盛举。”说到这里,吕惠卿声音低下来,笑道:“师父操劳了这么多年,这个盛典也是弟子献给师父的礼物,恳请师父收下!”

    说着,吕惠卿一躬到地。

    章迟疑了一下,也跟着弯下身体。

    不得不说,吕惠卿的主意真是不错,曾经为了收复燕云,王宁安祭奠炎黄先祖,获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次王宁安要退位,聚集所有华夏子孙,共同祭奠先祖,正好给王宁安的宦海生涯画一个完满的句号。

    哪怕心里鄙视,章也不能否认,姓吕的马屁拍得好!

    放在以往,王宁安断然不会同意,可这一次他真的要谢幕了,总该有点动静吧!

    在沉默了许久之后,王宁安点头了。

    “仪式可以隆重,但必须节约预算,不能铺张浪费!”

    “请师父放心,我们一定办好!”

    吕章异口同声。

    ……

    要再次祭奠炎黄先祖,消息传出,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自从赵曙的爷爷玩坏了泰山封禅之后,就缺少了一个可以彰显帝国威严,天命所归的重要活动。

    现在看起来,唯有祭祀炎黄,比起泰山封禅更来劲儿!

    太好了,早就应该办!

    在一片欢腾之中,陆续有人进京,共襄盛举。

    第一个到来的就是东平王赵宗景,他用了三天时间,乘着火车来到了洛阳,进入了秦王府!

    “二郎,我来看你了!”

    王宁安稍微迟愣,快步迎上来,和赵宗景熊抱在一起。

    两个人分别之后,哪怕孩子们成亲,老亲家都没能见面,能不想念吗?他们互相拍了拍,又看了看,笑得像是个孩子。

    老了,全都老了!

    王宁安当了爷爷,赵宗景都当太爷爷,四世同堂了!能不老吗?

    “幸好有这次机会,不然咱们兄弟都没有重逢的机会,我爹当年糊涂,你可不要在意。”

    王宁安和他勾肩搭背,笑着道:“反正我不会把账算在你的头上!”

    两个人携手,走进了书房,谈不完的话,赵宗景一连住了三天,聊了三天,到了第4天,又有人来了,这次来的是狄青!

    主动退役之后,狄青还以为余生就要在家中终老,再也没机会进京呢!没想到他居然成了祭祀大典,邀请的头一批贵宾,早早进了京城。

    “是狄帅来了,我大宋硕果仅存的老臣,岂能不请你啊!”赵宗景放声大笑。

    狄青也是感慨颇深,王安石病死了,张方平处死,当时四个老家伙,除了远在琉球的文彦博,就剩下他一个了。

    真是想不到,他这个粗鄙武夫,反而是笑到最后的,狄青好奇道:“二郎,这次只是我们?没有别人?令尊不来?”

    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人跑来送信,王家一大家子人都来了。

    三伯在5年前死了,王老爹就是王家的家长,从他算起,老娘白氏,杨曦,苏八娘,萧观音,王宁宣,王宁宏,王宁泽,还有一大堆侄子,多得叫不出名字的孙子,把秦王府都给塞满了。

    这还不算,老岳父杨文广,大舅哥杨怀玉,妹夫折克柔,种家兄弟,狄青的公子,驸马狄咏,大将狄谘,慕容轻尘,梁大刚,杨义斌,吴世诚,向好,这些人全都来到了京城。

    在众多的人员当中,王宁安的学生许阳显得最特殊,他不但来了,而且还带着一件很了不起的礼物。

    这是个长方形的盒子,毫不起眼,只是在两端连出去两根线,两根线又接通了一个圆形的玻璃球体。

    当导线衔接的时候,玻璃球体居然亮了!

    虽然亮的时间不长,只有几个瞬间,但是足以让人倍感欣慰。

    大宋的科学家已经撬开了电力时代的大门!

    或许退休后不久,就能过上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日子了。

    王宁安笑得很开心,只是他渐渐发现,进京的人群越来越多,尤其是海外的人,包括昔日的渤海王大熊,于阗国尉迟一脉,大理的段家,交趾的几个家族,高丽,倭国,西域的诸国……

    就这么说吧,铁路,海路,全都变成了大动脉,将参加盛典的人们,快速送到京城。最后,甚至包括殷商大陆,还有远征的士兵,都有代表进京。

    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王宁安怎么还能麻木下去!

    这帮小兔崽子是要搞事情啊!

    王宁安把吕惠卿给叫了过来。

    “你给我说实话,到底是怎么打算的,为什么要这么多人?”

    吕惠卿连忙道:“师父,弟子可没有违背您老的意思,他们全都是自费进京,参加盛典,总不能把人家挡在门外吧!”

    王宁安懒得听下去,吕惠卿是避重就轻!

    “你给我实话实话,是不是有什么计划?”

    吕惠卿被问得有些慌乱,“师父,这么好的一次盛典,不借机彰显国威,岂不是坐失良机,要说计划,这就是弟子的计划,再无其他。”

    王宁安根本不信,还要追问,手下官吏却送来了圣旨。原来赵曙,赵顼,王青,皇家也动身了,共同参加盛典,王宁安不得不打起精神,安排迎接皇室的礼节。

    “全都来了,咱们也不能闲着。”

    这一波进京的人员,更加了不得了,包括苏洵,大儒王方,陈希亮,欧阳发,范纯礼,王安礼,还有许许多多,六艺的门人,知名的学者,也都来了。

    一句话,盛况空前!

    京城都被塞满了,一向喜欢热闹的大苏都觉得有点蒙!

    “爹,这么多人都来了,还有什么事情干不成?就算改朝换代,也不在话下啊!”

    满头白发的苏洵气得举起了巴掌,倒是岳父王方更体贴女婿,劝阻道:“老泉兄,子瞻也没说错,我们的确有能力拥立秦王登基,只不过我们要更了不起的事情!”

    苏轼吓了一跳,比称帝还重要,你们要干嘛啊?

第1163章 华夏族长

    周岩只有12岁,这是他第一次离开渤海出远门,哪怕有父亲陪着,也难免紧张。

    老爹拍了拍他的肩头,示意不用怕。

    “我去买几个橘子,你在此处不要动。”

    父亲转身离去,周岩没有盯着父亲的背影,自然写不出动人的文章,他的注意力都在面前的火车上,好庞大的家伙!比书本上写的还要壮观!

    在一年前,渤海通了火车,可惜的是周家的农场离的太远,这次是周岩第一次看到真正的火车,宛如长龙,横亘眼前,壮观无比。

    每一节车厢,都像是无底洞,人们成群结队涌进去,叫嚷着,吆喝着,好不热闹,周岩的手渐渐冒出了汗水。

    就在此时,老爹提着橘子回来了,他拉起儿子,父子俩也上了火车。

    接下来漫长的旅程,让周岩惊得目瞪口呆,他总算对天下的辽阔,有了一点认识。从家乡出来,整整两天时间,道路两边,全都是连绵不断的玉米地,密匝匝的,如同行走在海洋里,好几次醒来,外面的场景都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