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宋王侯 >

第428章

大宋王侯-第428章

小说: 大宋王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门吱呀呀地打开了,宋军列阵于午门前,潘美踞于马上,赵赞、冯鑫等武立于半马之后,静静地看着自宫门中缓缓走出的队伍。

    几十个唐国的官员,穿白衣,袒左臂,李煜居中,露着他那有些发福的苍白肌肤,牵着一头白羊,蓬头垢面,蹒跚走来,严格地按照古制献礼纳降。在他身后,一名内侍高举降表,按理说这个时候还要有一个内侍捧着国玺,只可惜国玺被楼炎明拿走了。而在队伍中央,还抬着一口棺材,意喻罪该万死。

    此时的潘美心情很好,两个多月平定唐国,他做到了。唐国的皇帝如今生不如死地请罪于他的跪在他面前。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潘美肆无忌惮的一声长笑,只到李煜面红耳赤,才笑罢,然后故作和蔼可亲的说道:“国主休要害怕,我大宋皇帝说过,绝不伤害国主一家。你等赶紧准备一下,可多带些金银珠宝,被封存登记之后就没法再动了。你到了朝廷之后,赏赐俸禄都有限,可经不起你平时的挥霍。”

    李煜没想到大宋的主帅会如此宽厚,感动得连连磕头,禁不住呜咽成声。

    潘美率侍卫又长笑一声退了出来,左右忙劝他道:“应派人看住李煜,若是一旦寻了短见,本帅将何以向皇上交代?”

    潘美却笑道:“诸位尽管放心,他既已出降,知道已保住了性命,又为何舍得去死?这种人是最贪生怕死的。”

    潘美在宫中一个偏殿内住下。立即下令,重申禁止抢掠,并派人到军中各营严格搜查,发现有藏匿人家妻子者,马上送还,有抢夺财物者,一律充公,对以身试法者,严惩不贷。然后他下令让赵赞带自己麾下人马北上,与曹玮、杨延平的人马汇合,对付采石矶林仁肇带领的南唐近五万精锐。

    赵赞心中虽然不愿,但潘美是大军统帅,他没有理由拒绝其命令,只能带大军北上离去。

    等赵赞离开之后,潘美又让冯鑫带领三万京师禁军看守金陵,然后带领他经营一年多的江北大营人马离开金陵。

    金陵城外,潘美将各军主将召至帅帐中,肃容说道:“今李煜已降,本帅已命人将李煜归降的消息告知天下,唐国州府但有据城自守者限期纳城投降,有抗命不从者,一旦城破,屠城!”

    众人心中一凛同时,大部分将领都喜形于色,屠城便意味随意烧杀抢掠,意味着巨大的财富。有少部分人心中有所犹豫,但不等他们说什么,潘美已沉声道:“南唐国主已降,仍据城不降者,俱乃唐国死忠之士,不予剿灭,死灰一旦复燃,不知又要掀起几条战乱,本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更何况兄弟们辛苦一趟,在本帅麾下卖命,若是空手而归,岂不显得本帅亏待了众将士。好了,此乃军令,你们都勿庸多言!”

    让麾下心腹人马分兵去攻打其它还未投降的城池,潘美又派水师率重兵护送,将李煜夫妇及李氏皇族宗亲全部送往开封,同时写下一封亲笔战报,上呈皇帝陛下。

    奏表中有言:宋军讨伐唐国,奉皇帝谕旨,攻打金陵时严禁滥杀无辜、严禁烧杀掳掠,大军入城,军纪严明,于唐国士绅百姓秋毫无犯,南唐士大夫尽得保全,金陵豪绅巨贾无一户劫掠,朝廷的仓廪府库等俱都封存,不失一。大宋雄师实乃王者之师、仁义之师,所到之处,江南百姓无不敬服,夹道欢迎,此实乃陛下之洪福…………

    然而,就在潘美奏表被送走的同时,士兵们正从唐国勤政殿大士钱诚家里往外抬着尸体,钱大士因为有乱兵上门劫掠时不识时务地痛斥了几句,一家满门六十口,不分男女老幼,便尽被屠戳。

    鸡笼巷角,露出一弯秀气的脚丫,走过去就会发现,一具稚嫩的**女尸正仰卧巷中,身上连一块遮羞布都没有。

    第二更深夜送上,困是老打瞌睡,没法写了——————————

第五百八十一章 屠城

    建于梁朝时期,高足足有十四丈的金陵升元寺巍峨的塔楼已然坍塌,余烟仍在袅袅升起,倒塌的塔楼下,有数百具尸体,他们是为了避战乱逃到佛塔中的附近百姓,本以为寺院之中比较安全,却被杀红眼乱兵一把火把塔楼点着,活活烧死在里面…………

    不过,潘美的战报也不算说谎,比起七年前覆灭后蜀时王全斌攻陷成都时的屠城之惨烈,眼前的金陵城的确不能算是处处焦土、遍地哀鸿,有了王全斌这个杀神在前衬托着,如今潘美对金陵城简直就是万家生佛,大好人一个。

    …………

    …………

    潘美笑容可掬地看着李煜全家老小登船离去,那种生杀予夺的滋味让他志得意满、飘飘欲仙。李煜已经送进京里了,南唐不肯插上宋旗的州府已寥寥无几,待平定了那些地方,或许才是真正的开始。想到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可能面临的生死危机,以及事成之后,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成为继叶尘之后,大宋第二个因战功而被封的异性王,潘美神色凝重肃然之中,呼吸却也微微急促起来。

    一念及此,潘美摩拳擦掌,热血沸腾。

    今天阴云四合,烟雨潆潆,天色昏沉灰暗,李煜带领着数百名亲眷和近臣,背携着大包小包的金银财宝,登船渡江。

    大船冒着斜风寒雨,在烟波浩渺的江面上疾速行驶。行至江心之后,李煜禁不住回首南岸,再看一看这座龙盘虎踞的金陵城,这座由他们祖孙三代经营了几十年的故国京都。看着看着,双眼又潮湿了,心情竟如这长江水一般,波翻浪卷,感慨万千。一代亡国之君,千古风流才子,不禁又一次心潮澎湃,诗兴勃发,随口吟道:“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云笼远岫愁千片,雨打归舟泪万行。兄弟四人三百口,不堪闲坐细思量……”吟到后来,已是语不成声。

    “陛下……”

    小周后轻轻走到他的面前,掀开蒙面的纱帷,那张比花解语、比玉生香的俏丽容颜,也已缀满珠泪,夫妻二人握着手相对无言。

    江水悠悠,船儿悠悠,心也悠悠,这一去,辞庙离国,再也回不得故土了…………

    …………

    …………

    契丹,上京城,一行将领正在巡城。

    走在中间的是一员女将,身穿靛蓝色盘领窄袖长袍,外罩细鳞锁子甲,胸前一方亮闪闪的护心宝镜,兜鍪及护项上饰着纯白色的银狐毛,头顶银盔上一束长长的雉羽飘扬,衬着她唇红齿白的容颜,英姿飒爽、脚步刚健,正是当今契丹皇后萧绰。

    在她身后,是数名英眉朗目的武将带着一队彪悍武士,七天前耶律舛和耶律圳兄弟二人叛乱时立下大功萧秀明赫然在列。当日那场叛乱,华夏卫府十六名一流杀手被萧秀明利用职权安排在看守祭坛的侍卫中,但在事后华夏卫府北府巧妙的安排和张无梦睁只眼闭只眼下,却是将此事栽赃在了已经在当日被耶律舛的神射手射死的宫卫军大统领身上。再加上萧秀明当日为了救皇上和皇后奋不顾身,身受重伤,差点死去,所以不但没有被怀疑,而且算是立下大功,被萧皇后重用,由宫卫军小统领升为中级统领。

    萧绰把上京布置得铁桶一般,她每日巡城,照常处理国事,对守城官兵常施赏赐,对散布谣言者格杀勿论,苦苦支撑着上京局面。昨日,东北传来好消息,大惕隐司、宫卫军元帅耶律休哥平定女真叛乱,带大军终于回来了。

    萧绰闻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禁长长地松了口气,立刻下诏令让耶律休哥剿灭叛军呢,同时下令让南院大王耶律斜轸分兵赴援,解上京之围。不过,萧绰没有令耶律斜轸分兵赴上京,上京在她的防御之下铁桶一般,耶律舛虽昼夜攻城,暂时也没有机会寸进。更何况耶律休哥带大军归来,优势逆转,恐慌担忧的反而是耶律圳和耶律舛兄弟。所以,萧绰令耶律斜轸分兵袭击附叛的部族领地,并且只特定于几个对耶律舛最坚定的支持者,比如白甘部落。

    在此之前,萧皇后已派人出城同反叛诸部的酋领们秘密接触,对那些反叛意志并非十分坚定的战争投机者贿以金钱、美色,分化叛军,相信那几个反叛部族被血洗部落之后,她预先做下的诸般功夫就能最终发酵,让叛军四分五裂。

    巡城已毕,萧皇后回到宫中,先去探望了皇帝,皇帝还是如这些天那样子,昏昏沉沉,不省人事。眼见耶律贤脸颊削瘦苍白,气息奄奄的模样,萧绰还是眩然泪下。

    她不只是为皇帝悲伤,也是为自己悲伤。耶律贤本来就体弱多病,中了毒箭之后更是一病不起,整日昏昏沉睡,清醒的时候少,昏迷的时候多,事实上无论是她,还是皇帝寝宫中的人都知道,耶律贤如今就是一个活死人,只是靠药物吊着一条命而已,并且活不过一个月。

    还好,前些日子在皓月公主了女神医的帮助下,使得皇帝重振雄风,萧皇后怀孕,算是有了血脉子嗣,否则皇帝驾崩后继无人,那才是难以解决的要命问题。

    要知道皇上若是没有子嗣,耶律家族为了社稷江山,为了诸部团结,将会再选出一个皇帝来,甚至与叛军媾和也不无可能,而自己呢?最好的下场就是被奉为太后,迁居冷宫,从此幽闭于一角宫墙之内,与世隔绝,老此一生。

    所以,每每一想到皓月公主和喻清妍,萧皇后是打从心底感谢。但这并不影响她在对待两人时,做出最理智的决定,比如在得知皓月公主和喻清妍竟然都与宋国那位传奇祥符王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时,她果断下令将两人软禁扣留在上京,但还是被二人神秘消失了。

    …………

    …………

    庐山脚下,江州城。

    江州没有重兵把守,守将也不闻名,可是就是这样一座孤立无援的城池,在唐主李煜称臣投降之后,它的城头依然飘扬着“唐”字大旗。除了采石矶林仁肇带领四万南唐精锐之外,就只剩下这一座倔城了,

    当然,江州城守将也知道自己是守不住江州的,可是依然守在这儿,不计生死,只因为自己多年来食的是唐国俸禄,要尽一个将军的本份。

    江州城守将自然是忠肝义胆,但同样也是不识时务,甚至冥顽不灵。因为守将的忠肝义胆,造成的后果便是满城军民皆死。

    他们是军人,本有守土之责,但是此时坚守下去,他们将给所守土地上的百姓带来一场死亡的厄运,可是谁又能责怪他们什么?就算叶尘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也不能站在后世局外人的角度,去指摘他们什么抗拒统一、多造杀孽。人活着,总该有所坚持,站在他们的角度,他们是秉持忠义,宁死不屈,他们其实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一群无名英雄。

    此时,江州城中火光四起,处处废墟,街巷之上,横尸无数,男女老幼杂陈于军士尸体中间,几无一个活人。

    城已破,人已屠,此时活跃在大街小巷上的,是正在到处劫掠的宋军。江州六万军民,死亡殆尽,被掠金帛无可胜数。潘美麾下江北大营从上到下都吃了个饱,此举当然是违反军纪,但有大帅潘美给他们担着,自然所有人无不对潘美感激涕零,而且通过此事,江北大营军中将官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与潘美绑在了一起。来日再指使他们做一些事情,自然也更容易一些。

    …………

    …………

    一路凄风苦雨,泥泞坎坷,李煜一行经过十几天的辗转奔波,终于到达了大宋国京都开封。

    宋帝赵匡胤在明德殿召见了这位四十岁的亡国之君。虽然潘美跟李煜说过,大宋皇上曾保证不伤害他的全家,但此一时彼一时也,谁能保证这位横扫四海、马踏九州的君王不会朝令夕改,出尔反尔?只要他一句话,或一时心血来潮,他李煜及他的全家就会人头落地,命赴黄泉。

    李煜跪在地上不停地磕头,口中连称万岁,一颗心狂跳不止,头却始终不敢抬起来看一眼赵匡胤。

    赵匡胤高坐在御座上,看着匍匐在脚下的这个可怜虫,心中泛起了一阵阵憎恶之感。

    他愤恨李煜的冥顽不化,大军围困金陵一个多月,潘美多次派人劝降,他却如此不识时务,不顾全城百姓的死活,顽固据守。直到城破之日,才肯归降,如此顽劣之徒,实在该杀,死有余辜。

    他又从心底里鄙薄这个平庸无能的猥琐之辈,身居大位却不问国事,荒怠政治,只知吟花咏月,歌舞饮宴,花灭酒地,声色犬马,怎能不落个亡国的下场?

    他憎恨他,瞧不起他,但又有些可怜他。现在他已是自己的阶下之闪,是一个手

    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自己曾说过不伤害他和他的家人,如今该兑现自己的诺言,放他一条生路,让他全家三百口住进开封,继续过着养尊处优的王侯生活,也好让天下人对大宋朝廷的宽厚仁爱心服口服。

    看到有兄弟在评论里面留言要我保持至少三更,甚至更多,只是快过年了,单位上的,家里的,各种事情忙得要死,最近保持两章,已经拼了命了,熬夜加班,就没睡好过。不过,我保证等过了年之后,我会恢复到三更的。

第五百八十二章 以退为进

    想到这里,宋帝赵匡胤微笑着说道:“李爱卿平身。虽说在大军讨伐时,你屡屡抗拒,冥顽不化,直至最后才投降,但朕亦赦你无罪。”

    李煜慌忙谢恩,爬起来侍立一边。赵匡胤看看他,又突然问道:“听说爱卿在江南好作诗填词,人称天下第一才子,可否吟一首来,让朕一饱耳福?”

    李煜连说:“不敢,微臣才质浅陋,恐亵渎圣听。”说完,沉吟了半晌,见赵匡胤执意让他吟诗,便只好将自己平日的得意之作《咏扇》中的两句吟了出来:“揖让月在手,动摇风满怀…………”

    还未吟完,宋帝赵匡胤早已哈哈大笑,以讽刺的口吻说道:“好一个翰林学士。”

    李煜其实并不笨,否则在诗词歌赋方面也不会取得这般大的成就,被尊称为词帝。赵匡胤对他的鄙薄之态和所言之意的潜台词他顿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