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宋王侯 >

第599章

大宋王侯-第599章

小说: 大宋王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泊打量着南门外官道两边,只见两边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书店…………商店门楼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各色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和夏京城内城的繁华比起来,亦是毫不逊色。他脸上不自觉的露出惊讶的神色,停住马叹道:“飞扬,老夫不过离开夏京大半年时间,这里的变化竟然堪称翻天覆地,真让人吃惊。”

    今日第三更送上,求捧场,求月票,求红票支持和鼓励————————

第八百四十六章 官复原职

    (非常感谢‘轻轻的疯子’的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

    和张泊对话的那个年轻人,是张泊在河套七县发现的一个颇有能力的人才,名叫孟飞扬,这大半年来,充当张泊助手,表现出了很强的能力。此次张泊带他来到夏京是准备推荐给陛下的。

    孟飞扬也勒住马头,说道:“大人言之有理,但这大半年可不止是夏京城变化大,整个祥符国都在陛下和朝廷的带领下日新月异。”

    二人却不知道,这南城外之所以一片繁华景象,短短大半年时间就变得堪与夏京城的内城相比,完全是因为在南城外有着祥符学院和几个大型民用工坊的原因。

    先不说祥符学院在校学生已经有两千多人,大部分学生都有书僮,以平均每个学生一个书僮来计算,就有近四千人,再加上延请了数百名教师、教工以及家眷,还有许多来到夏京游历或者慕名特意来祥符学院求学的学子,为了贪图方便与节省,也尽量住在祥符学院附近,祥符学院的人口单就这一项,就已经有七八千之多。而几个大型民用工坊光是工人便有上万人,这上万人的家属,再家上这些人衍生出的吃穿住行玩等各行各业便有数万人。

    虽然祥符学院所在的绿水村依然固执的保持着自己的农业化,但是在中心区的一片田园之外,却不可避免的兴建起大量的服务性店铺。而随着祥符学院这一片房价慢慢变得几乎快要赶上夏京城,这些旅店就自觉地向外扩张,竟然一直延伸到了夏京城南门附近。现在朝廷已经在讨论夏京的城墙是不是要向外扩建,把这一片繁华区纳入城区保护当中,如果不是这次与辽国大战,导致财政几乎枯竭的话,只怕早就开始建新城墙了。

    从南门开始,有两条水泥马路分别直接通往祥符学院、民用工坊区,沿路两边,在还显得瘦小的树木之后,各种店铺都如雨后春笋般竖立两旁,这些房子与夏京城内大部分房子不同之处是,大部分都是红砖水泥结构。

    而祥符学院在过年后开春三月份即将迎来第二次招生考试,估计人数可能还要增加一倍之多。

    张泊虽然离开夏京大半年,但是夏京乃至全国的一些大事还是知道的,略微一想,便明白了南门这块之所以变化如此之大的原因,冲孟飞扬笑道:“陛下果然乃千古明君,这南门之繁华只是我祥符国缩影,老夫可以想见数年之后,我祥符国便会富甲天下,强盛天下。”

    孟飞扬说道:“就怕这繁华如过雨烟云,持续数载便烟消云散。”

    孟飞扬说这句话时神色中有着一丝莫名奇异之意,但张泊欣赏街景,却没有注意到,他以为孟飞扬想起了刚刚结束的那场大战,叹了口气说道:“是啊!辽国和宋国已经与我们祥符国结下死仇,暂时兵败于陛下英明神武,但是只要赵德昭继续当皇帝,萧绰依然为辽国太后执掌辽国,就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孟飞扬发现他刚才的话有些多了,心中暗自自责:“这夏京之地不比河套七县,不凡之辈,比比皆是,说话做事还是谨慎一点好。”

    这样想着,孟飞扬说道:“一路上车马劳顿,大人的身体多有劳累,现在天色还早,我们不如在前面的酒楼歇会儿。”

    张泊点头道:“也好,顺便看看这南门具体繁华如何。”

    二人一边向不远处一家酒楼打马走去,孟飞扬迟疑了一下,提醒道:“大人,你这次返京,肯定有同僚在城门前迎接你的。”

    张泊挥了挥手,笑道:“他们不知道我的行程,陛下不喜欢这些虚文,我们也不必搞些繁文缛节。等进了城安顿好,明日就可以递牌子面圣了。”

    两人说话间,就到了一家叫“绿湖楼”的酒楼前,立即有几个店小二迎了出来,殷勤的招呼着,这一队人有近五十人的规模,这些见惯了世面的店小二还不知道是大主顾上门吗?当下便把张泊和孟飞扬等人请到了楼上的雅座,下人们却在楼下用餐。

    张泊执鞭上楼,和孟飞扬凭窗而坐,谈论些河套七县治理心得要义,各地风物,一边看官道上人来人往,也别有一种味道。二人正把酒交谈间,却听到外面有人抑扬顿挫的读着什么东西。二人倾耳相听,却不是说书人,而有人在读着什么文章,张泊好奇心起,便吩咐家人撤去屏风,只见一个五十多岁的酸儒,手里拿着一张印满了字的纸,坐在一个小桌子旁,摇头晃脑的读着:“陛下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孟飞扬听到有人提到皇帝陛下,精神一振,转头看去,不料虽然提到伟大的皇帝陛下,但是一干客人依然或自顾自的吃着饭,轻声谈笑,视若无睹,或倾耳相听,细细思考,还有人则交头接耳,轻声评论着什么,显然这种事情已经在夏京早已习以为常。他又想起刚才张泊说陛下不喜欢这些虚文礼节,心中便释然。

    这时,有几个鲁莽的便高声问:“报博士,你刚才说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给我们解说解说…………”那读书的应了一声,便开始细细解说。

    张泊和孟飞扬面面相觑,不知道这又是什么新行当。张泊想到自己离开京师才大半年,今日回来,竟然有诸般事物都不知道了,张泊心里的滋味,真是说不清道不明。孟飞扬叫过酒博士,问道:“什么是报博士?”

    酒博士脸上的笑容挤成一团,轻声答道:“那个读报的,就是报博士了。”

    “你这不是废话吗?”孟飞扬骂道。

    酒博士本意是想要些好处,不过他也看出两个官人气质不凡,恐怕来头不小,倒也不敢轻慢了,见孟飞扬生气,连忙正经答道:“客倌想是外地来的,报博士就是专门给客人读报纸的人,各家酒楼都有,一般都是酒楼出钱请的,客人都喜欢这个,哪家酒楼没有这个,生意就不好。他们就在酒楼里、茶馆里给客人读当天的报纸,客人不明白的,他就要详加解说,客人走的时候,也会赏几个钱给他。这些人收入比说书的还高呢。”说到这里,酒博士已是满脸的羡慕,显然这些读报人的收入比他要高。

    “报纸?”张泊在旁边听明白了,笑道:“是左右两位宰相大人的《祥符新闻》和《夏京快报》吧?你们这样做,不是没有人买报纸了吗?”

    酒博士笑道:“哪里会,读书人,官老爷,只有钱的,都是自己买。再加上通过驿站快马发往其他各州的,听说每天能卖近十万张,这几天刊登连载大军打胜仗的事情,印了十五万张,朝廷的印书坊有时都印不过来,有时候还要请商家印书坊帮忙,晚上那一块通明的加班赶,我们这酒楼里,不过是些不认字的,或者没空读书的,听着玩玩。连街头说书的刘老五,都是上午读报,下午说书。”他说的刘老五,张泊倒也隐隐听说过,说一部隋唐演义出名,在夏京颇有点名气。

    孟飞扬点了点头,朝旁边书僮使了个眼色,那书僮便拿出一把铜钱塞给酒博士,张泊笑道:“麻烦你去帮我买几张近几日的报纸,多出来的算是赏你的。”

    …………

    …………

    张泊自从被叶尘接见之后,当日就被官复原职,重新当回农部尚书一职。当天叶尘还留下他赐宴,询问他对朝廷针对少数异族改土归流具体实施的看法,了解地方民情,一直到天色作晚,才放他出宫。如此恩宠,一方面是叶尘对张泊在河套七县所做成绩的肯定,另一方面也表示张泊并没有因为间谍一案而还被皇帝陛下所怀疑猜忌。

    此外,张泊推荐的孟飞扬,叶尘在面见考问对答之后,也给予了很高的评定,直接授予从九品官职,依然是在农部任职。

    “承前,自立国之始,陛下便重实事,不管是谁,若是没有立下一定功劳,做出一些政绩出来,都是从最低的从九品官职做起。所以,你若想走向更高的位置,便要做出点成绩来,让皇上承认你的能力。当今皇上,勇于有为,没有政绩,是不能打动圣心的。”

    孟飞扬低着头恭敬说道:“大人教诲得是,下官定当将大人之言铭记在心。”之前孟飞扬没有官身,便自称学生,如今有了官身自然就不一样了。

    张泊点点头,继续说道:“陛下命老夫成立农事研究司,重点培育和收集高产量的农作物种子,以及研究改进农具和水利修建。这些具体研究的人员,陛下准许老夫从祥符学院和民事研究司中挑选,这农事研究司具体事务,本官决定交给你去做。你参照军枢部装备部武器研究司和户部民事研究司的模式,结合我们农部特点,先制定出各种条例,一定要确保。精细,做到面面俱到。”

第八百四十七章 从天而降的五万大军

    孟飞扬认真肃然的点了点头,恭敬说道:“下官明白。”

    “你能明白就好。”张泊笑了笑,又说道:“不过,民事研究司中能工巧匠甚多,陛下也准许我们从中挑人,但户部贾宪多半不会将最优秀的人才给我们,而祥符学院毕竟才开办一年,可挑选一些到我们农事研究司实习,但一时半会估计难以作为依仗。陛下说市井中多有奇人,寻常农民中也未必没有人才,农部侍郎田九米田大人便是老夫当初从民间挖掘,所以你平日间可以从民间多寻访,甚至可效仿民事研究司张榜招人。”

    孟飞扬听得频频点头称是。

    …………

    …………

    “五万大军,这怎么可能,我在祥符国安排的细作没有传来任何关于祥符**队调动的消息。” 庆州城吕馀庆住的驿馆之中,刚被请来的党进听了吕馀庆说宋卫府的探子打探到的消息之后,大惊之后,断然说道。

    吕馀庆神色凝重,说道:“老夫也认为祥符国也多半是虚张声势,只是事关重大,还需确定。而宋卫府那帮废物是指望不上了,刚好老夫和周大人赴宴的时候顺便看看情况。另外,还请党将军能够派出精干探子进一步打探核实。”

    党进点头道:“吕大人放心,此事本就是本帅职责所在。两位大人此去还要保重。我会派出探子尾随两位大人,若有什么事情,便可让护卫发射响箭,我便明白了。”

    吕馀庆和周发贵抱拳称谢。

    …………

    …………

    祥符国黄湾关边境。

    吕馀庆骑着一匹黑马上,回头眺望。雄伟的大口寨已被远远的抛在身后,跟着自己身后的,只有几个幕僚与百名军士。为防不测,最后他没有让庆州知州周发贵随行,这是因为他始终把不准周发贵是不是赵普的人。所以,他让周发贵在距离黄湾关最近的宋**事据点大口寨接应。

    走在路上,吕馀庆不禁又一次想起身上肩负的使命,既要维护国家的利益,又要不至于引起战端,而面对咄咄逼人的祥符国,自己身后的国家与皇帝,都显得孱弱了一点!至于自己与叶尘之间的私仇,别人不知道,但他自己却很清楚,自从一年多前,那场大变中,叶尘先是杀了赵光义,然后又在满朝文武面前于崇政殿外一个耳光打在皇帝陛下脸上,而皇帝陛下跪在叶尘面前那一刻,他当时突然感觉自己是何等的可笑,何等的不自量力,自己根本连成为叶尘的敌人的资格都没有。他有时候甚至怀疑叶尘从来就没有将自己放在心上过。

    吕馀庆正这样想着,突然听到一阵号角长鸣,西北方的原野上扬起一阵灰尘,轰鸣的马蹄之声由远及近,吕馀庆心中知道这是迎接他的祥符国的人来了,他举起右手,属下军士立即勒马列队,向前迎进。果然,不多时,远方便出现了百余骑军容严整的祥符**队。吕馀庆虽然没的带过兵,但看对方军容气势,竟然让人见之夺魄。

    吕馀庆虽然不知道这些骑兵来自于祥符国七大军团中的哪一个,但是心里却也明白这是徐铉在向他炫耀军威,隐隐便有威胁之意。他回头见属下军士,不免有畏怯之意,不禁眉头一皱,想着西北边军先后两次惨败于祥符国,气势早已被对方所夺。不过虽然如此,但吕馀庆还是要厉声说道:“诸君随本使出使敌国,不可有畏惧怯敌之意,堕了我们大宋的国威!是好男儿,就要让敌国知道我大宋军队,也没有胆小怕死之人!”

    这些宋兵见吕馀庆不过一个文官,却如此慷慨激越,声色俱厉,胸中略有些热血冲动,但士气并没有提升多少。只是带队的一名指挥使颇有些信心不足的高声回道:“大人放心,我西北边军战士,也没有孬种!绝不敢有堕国威!”

    其余的士兵也不禁同时在马上弯腰行了一个军礼,大声答道:“绝不敢有堕国威!”

    吕馀庆见士气多多少少有所提升,虽然还不能与对方相比,但此时却已经不便多说,高声喝道:“好!等会见到祥符国的人,不论文武,若谁有胆怯畏惧之色,回庆州之后,本使必将让党将军以军法处置!若得不辱使命,回国之后,本使亦将给诸位请功!”说完掉转马头,厉声喝道:“列队前进!”一百多人,昂然朝着祥符国那支迎接的军队迎了过去。

    也不过几瞬的功夫,祥符国的人便已到面前,吕馀庆定晴望去,前来迎接自己的,依然是唐兴武,不见徐铉。唐兴武见到吕馀庆,哈哈笑道:“吕大人,欢迎来到黄湾关!”

    吕馀庆淡淡的回道:“有劳贵使远迎。”

    唐兴武打量一下宋使队伍,见周发贵不在,当下故作惊讶的问道:“周大人怎么没来?”

    “吕大人是庆州知州,守土有责,不可轻出辖区。本使才是我大宋皇帝钦命的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