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宋王侯 >

第668章

大宋王侯-第668章

小说: 大宋王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周方扬与刘老五心中莫名地一种激动,大声应道,头也不回,跨出厅门。

    望着周方扬等人出去,寇准又说道:“韩小石,你跟着本官,给本官带路,前往王家山镇。”

    “是!”

    “如今能否平定乱兵,也只有指望那王林和他的三千辎重兵了!”寇准强作笑容,喃喃自语道。此时,外间忽然响起一串沉闷的霹雳,哗啦啦雨下得更大了。

    …………

    …………

    求捧场,求月票,求红票————————

第九百五十章 平叛之私调兵马

    (非常感谢‘北冽鲸涛1’的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

    八月份的雨是说来就来,说停就停的。寇准带着一队护卫,冒着倾盆大雨,摸黑赶了一整夜,虽然个个都淋得落汤鸡似的,可心里却只盼着这雨下再大一点,再久一点,好拖一拖运送粮草部队,也能把孙飞羽这股叛兵困在韦平县。

    只是天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第二日天一亮,那泼水似的大雨顷刻间就收住了,到了中午,竟又是一个艳阳高挂的大晴午。大山镇与王家山镇相距不足百里,但却只有一条简陋的官道相连,暴雨过后,道路泥泞不堪,这数十里的路,寇准等人竟走了十几个时辰。不料到了王家山镇后,却没有运送粮草王林部的踪迹。

    寇准心急如焚,派出近半护卫去打听打探,终于打探到有支运送粮草的队伍驻扎在王家山镇南边二十里的鸡冠山。寇准来不及休息,将就在马上胡乱吃点干粮,又向南奔鸡冠山而去。

    自王家山镇至鸡冠山的官道是通衢要道,时常修葺,虽经大雨冲洗,却并不怎么泥泞,只是越往南越觉得地势险要,较之前的路也好走不了多少。又走了一个多时辰,才到了鸡冠山脚下。寇准抬眼望去,只见巨峰如屏,山岩相映,一座高山形似鸡冠,郁郁葱葱中,一河清水自幽谷蜿蜒而出,竟是个风景秀美的所在,全不闻半点金戈之声。寇准策马沿河畔而上,走了一里多地,却不见半个人影,更看不见旌旗岗哨。寇准每走得一步,心就往下沉一分,沉着脸又走了约半里路,身后的派邓崇轩派来护送寇准的排长已按捺不住,试探着道:“这……这王副旅长是不是已经走了?”

    寇准仿佛被蚊子叮了一口,霍地扭过头,铁青着脸,冷冷地瞪了那排长一眼,说道:“麻排长,你若不想跟着本官,尽管带着你的人回去找邓将军复命便是。”

    说罢,寇准“驾”地喝了一声,使劲抽了坐骑一鞭,驱马向谷中跑去。十名暗卫紧紧跟随,那排长脸色恐慌,心知刚才他与寇准之间的对话若是传回军团长那里,他此行护送寇准不但没有功劳,而且还会倒大霉。想通了此事,他不敢再有丝毫牢骚和怨言,慌忙加鞭疾驰,带着他的人马紧紧跟在十名暗卫马后。

    寇准心里其实早已在担心王林已拔营而走。只是这件事情太过重要,他一直担心叛兵跑出韦平县,四处烧杀抢掠,祸害百姓不说,他再想追上就很难了。而这时候还见不着王林部的踪影,心里便不由得有点心浮气躁起来。驱马疾驰,狠狠地抽打着坐骑,以寇准的性格此时竟是下意识的将气全出在了那匹河套马上,打得马身上深一条浅一条的全是鞭痕。

    如此又跑了一柱香的时间,前方突然传来一阵马蹄之声。寇准心中一喜,连忙策马迎上前去,却见前头三四里外山道之中一长长队伍正在赶路。不是押送粮草的王林一行,还能有谁。

    寇准知道事情急迫,不能耽误,急忙对身后紧跟着他的这十名暗卫头目,本身有着少都副校军勋,正八品官品的王三豹说道:“王三豹,你速带两人快马前去,拿你们暗卫司令牌截停王副旅长,就说我有急事拜会。”

    王三豹答应一声,一声吆喝,身下上好河套战马已经跃了出去。

    不比周方扬这些远离京师的人,身在夏京的辎重营将士即使不知道暗卫司的存在,但也绝对能够认出暗卫身上那与众不同的暗黑色战袍,更知道非皇族之人或者陛下最为亲近之人不能差使暗卫。所以眼见一名暗卫军官带着两名暗卫,手拿暗卫令牌快马冲过来,惊疑的同时,不但根本没有人敢阻拦,而且以最快的速度让开了道路。

    这支粮草队伍能够出动三千辎重营兵马看护,显然粮草不在少数,在这山道之中前生足足有三四里长。身在车队中间位置的王林远远看见一名暗卫军官带领两名暗卫向他跑来,突然想起自己将一部分好米倒换成次米充当军粮的事情,双腿一软,差点没有一屁股跌下马来。但紧接着他一想不对啊!暗卫司虽然恐怖,但却不会管他这些破事。即使是安全部的人恐怕也懒得惯这种贪污之事。只有李君浩的监察院才会管这事。

    王林擦了一下额头汗水,心中恐惧消散大半,心神平复下来,但紧接着一想此地出现暗卫,难道有皇族中人到来,可是再一想皇族凋零,除了陛下和三位娘娘之外,便是最近传言中闯下大祸,快满三岁的公主殿下。不管是哪一位都绝不可能在此时出现在此地。

    王林的疑问很快就有了答案,得知是寇准到来时,王林心中却是恍然,心中暗道:“怎么将这一位给忘记了。”

    …………

    …………

    尽管曾试图封锁消息,但韦平县有乱兵叛乱的传闻,此时还是早已传遍了韦平县附近百里范围,被传言惊扰的居民们都惊恐万状,纷纷收拾细软逃向附近州县大城,往来客商更已绝迹。除了零散从韦平县逃难来的百姓。韦平县外只余下急赶而来的寇准和王林带领的两千如临大敌的辎重兵和百名寇准身边精锐骑兵护卫正向韦平县行去。粮草则由一千名辎重兵暂时护着原地待命。

    在寇准表示私调护送粮草辎重军队的后果他一律承担,且亲自书写一份书信给邓崇轩解释粮草未按时到达之后,王林毫不犹豫的便表示愿意带人过来和寇准一起平叛。开玩笑,天下间谁不知道寇准前途无量,有机会能够攀上这一位,又怎么能够错过。更何况在王林看来,此事做好了那可是大功一件。

    而寇准此时却是长长松了一口气,叛兵竟然始终没有出韦平县。

    “寇大人尽可放心。”王林执鞭指着石桥,笑道:“沐水、塘水之渡口、渡船,都已在我掌握中。沐水上所有的木桥、石桥边,也都堆满了干柴、炸药,叛卒既然在最开始没有离开韦平县,此时便绝不可能再逃窜得了。”

    “还是王副旅长顾虑周详。”寇准赞道,到了韦平县附近之后,他便询问过被他派来盯着韦平县情况的刘老五等人以及逃出城的一些难民,大致了解了叛卒的情况。那些叛卒此时正在韦平县城中不知所措,惶惶不可终日,看眼下情况就算是要流窜,最多是进入山中散为群寇而已。

    但是寇准一想到刚才刘老五给他说的话,神色异常难看,且心中少有的涌现出滔天杀机。半晌才低声叹道:“刘老五冒险混进韦平县,探得消息,那韦平县现在实是惨不忍睹!叛卒作乱后自知罪在不赦,惶惶不可终日,整日除了内哄斗殴外,便只知道残破百姓。韦平县百姓,此时盼王师之至,犹胜久旱之盼甘霖!而王副旅长你带领两千人马便是甘霖。”

    王林却是一脸担忧,犹豫了一下,小心的说道:“寇大人,叛军虽是无用之辈,却毕竟是白狼军团整编之劲旅,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白狼军团素有悍勇之名,狗急跳墙,我就怕这两千辎重兵难以对付……”

    寇准却是一脸的自信,打断王林之言,说道:“王副旅长放心,只要按照在下所说的计策,以疑兵之计,先让叛兵摸不准我们有多少人马,然后在下便带领十名暗卫和百名朱雀军团精锐骑兵以气势震住叛兵,言称朝廷只诛首恶,余下一概赦免,送到前线抗敌,将功赎罪。以在下身份,定会让叛兵相信在下所言。而叛兵本来人心惶惶,且不少人是被那孙飞羽诓骗,定能驱动叛兵先发生内斗,并且定会有人为邀功恕罪将那孙飞羽擒拿或者杀死,到时候我再以言语诓骗叛兵缴械投降,便大事可定。所以,只要这个计划成功,王副旅长的这两千人马说不定不会经历任何战事,便能够立下此大功。”

    王林听了之后,想了一下,感觉寇准所言之策成功可能性很大,且是寇准以身犯险,又不是他。便不再多言。

    ………

    ………

    同一时间,韦平县城东北方向,白狼军团副军团长折御轩阴沉着脸带着一队骑兵向韦平县行去。他奉拓跋格鲁之命,擒获孙飞羽,然后带领这两千逃兵回去。只是,白狼军团之前与党进一场苦战,损失惨重,拓跋格鲁只给他五百人马完成此任务,折御轩深知这是拓跋格鲁恼怒他与张守义、王晶三人之策失败,从而致使白狼军团损失惨重,所以才派他过来,否则按照道理说应该是由白狼军团军法司司使大人过来才对。

    折御轩这几天眉头就没有舒展过,他们早已从当日战场之上找到了这两千逃兵中七名军法官的尸体,更是一路上遇见两个村子被烧杀抢掠的痕迹,知道孙飞羽带着这两千人很可能已经不是逃兵,多半是变成了叛兵。若是这样,以他五百人又怎么将这两千叛兵带回去。

第九百五十一章 平叛之坑杀千军

    折御轩也想过以诓骗的方法将孙飞羽诱杀,余下叛兵便不会有多少反抗之心,可是要做到此事谈何容易。所以,虽然明白叛兵在韦平县多半没有做好事,但是折御轩还是有意识的放慢速度,因为他还没有想出万全之策。

    折御轩皱眉苦思,突然之前派出去的一名探马疾驰而来,向他报告了在韦平县城西面发现寇准一行,不由大喜。下令急行军,前往寇准之处,欲与后者汇合。

    折御轩虽然贵为副军团长,但因为寇准身份特殊,且寇准所言之计策可行性、成功率极高,所以双方汇合之后便依然依照寇准之计而行。而对于寇准而言,有了折御轩,以及折御轩带来的五百白狼军团骑兵,拿下近两千叛兵的成算就更高了。

    …………

    …………

    叛军显然从未想过要守城,所以寇准和折御轩便毫无阻拦的进了韦平县城,而后面的计划进行的很顺利,当寇准之前给王林所说那些欺骗叛军的许诺被寇准身边一百人齐声在韦平县大街上喊出时,一切果然都依照寇准所想,叛军再次发生内斗,孙飞羽被下属所杀,叛军乱糟糟的拿着孙飞羽及其三十多名心腹亲兵的脑袋主动来到寇准和折御轩眼前,丢下兵器,跪了下去。

    待寇准和折御轩下令将这些人兵器全部收走,且用绳子绑起来后,众人才长长松了口气。谁也没有想到这场兵变如此轻易的便平息下来。轻点过人数发现叛军只有一千四百多人,寇准又让暗卫分开挑人进行了严格审问才弄清楚,除了死去的人之外,早有五百多人不愿意随孙飞羽烧杀抢掠的将士趁乱离开了。

    接下来寇准将叛兵交给折御轩后,他开始处理韦平县里面的乱摊子。可是他看见的情景,是那样的触目惊心,让他一辈子都难以忘怀。

    寇准通红着眼睛看完那一切的,身子一直都在不停地颤抖。韦平县城中被乱兵洗劫过后的惨景说是修罗地狱,亦不过如此。整座城中,到处都是惨死的无辜百姓的尸体,特别是女人占了大半,寇准甚至怀疑整个韦平县的女人从十来岁到四五十岁全部被这帮叛兵糟蹋了,一具具**的女尸充斥在整个县城各处,从他们死时的情景来看,被糟蹋之后,多半是自杀的,少半时在反抗的过程中惹怒了叛兵被随手杀死,而每一具女尸旁边都会有一些男尸,看得出来这些男尸多半都是女尸的家人或者亲人,每具死尸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死不瞑目!

    寇准从来没有生出过此时的感觉————无比的愤怒,无比的痛恨,无比的悲悯…………这是他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一种五代时期的武人乱兵之祸,他再也不想有第二次!

    没有亲身经历过五代乱世的人,是无法理解宋朝太祖皇帝赵匡胤与开国诸贤在立国之初时便对藩镇割据、武人擅权的恐惧!有一些时候就算是天下所有的文官都贪污,也比不上一个武将所带来的残害祸乱!寇准这是第一次真正的理解了身为武人的宋太祖赵匡胤为何建立统一的封建政权后,一定要消除中唐以来绵延两百多年藩镇割据的局面,兵灾祸乱果然是最恐怖的。

    下午,寇准请王林和折御轩二人及属下几名武官议事,让王三豹在茶水里面放了迷药,将二人及二人属下几名武官全部迷倒,然后寇准派人将全县百姓召集到南城门外,又让王三豹带人将投降的全部一千多名叛兵用绳子牵着驱赶南城门前。

    寇准每拉出一名叛兵,便让下面百姓指认,凡是杀过人,强奸良家妇女者、强抢百姓财物者,寇准一律下令当场处死!最后的结果是这些叛兵全部被寇准下令处死了。有叛兵喊着冤枉,说自己没有杀人。寇准也知道这其中或许有强奸过良家女子但没有杀过人的叛兵,而百姓之中也定然有出于仇恨,胡乱指证夸大者,但寇准知道被他们糟蹋过的女子全部自杀了。所以,他还是装作不知道,只要有百姓指证,他便下令处死。

    兵变是一定要处死的,甚至连家属也要全部处死。但在历朝历代的历史上,数百人规模以上的兵变,便极少有全部处死的例子,往往都只是只诛首恶。而家属往往也只是被发配偏远地区为奴。眼下祥符国朝廷正是用兵之计,这一千多人的兵变,朝廷要法外开恩实在是太有可能了。这便是法不责众之道理。

    但寇准绝对不能看着这些人还能活在这个世界上。他一闭上眼睛,便会想起韦平县的惨象。这些人活着,他不知道那些无辜惨死的韦平县百姓怎么能瞑目!

    “祥符国绝不能再允许任何兵变存在!”站在韦平县城头上上,看着眼前叛卒一个个被王三豹带人杀死,然后血流成河,寇准的心如岗石一样冰冷坚硬。

    但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