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宋王侯 >

第71章

大宋王侯-第71章

小说: 大宋王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问。何况皇长子此番又身负重任,故而……”

    赵普又是一个长揖,慢慢弯下了腰去,沉声道:“臣,赵普,恭请陛下。封皇长子德昭……王爵!”

    此言一出,对赵光义来说不亚于一个晴天霹雳。封王?大宋刚刚立国十来年,只有皇帝、皇后,还不曾封过王爵。他赵光义凭什么能使那么多的朝臣对他言听计从?他是皇弟,又掌有开封府大权固然是一方面。但除此之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自唐末以来,王朝更迭太过频繁,许多皇帝为了江山永固,宁可兄终弟及,甚至传位于养子,也不把皇位传给少不更事的亲生幼子,也就是说他赵光义未必没有当皇帝的可能。

    可是,赵匡胤这江山竟然坐稳了,一晃儿十年过去了,赵氏江山越来越稳固,已有一统中原之势,而天子仍当鼎胜之年,以他的身子骨儿,再活个十年貌似也不成问题,那时候皇子该有多大了?还需要他这个的皇弟来继承皇帝宝座么?

    今日天子若封皇长子为王,无疑于向天下传达了一个信号————储君已定!

    而用不了几年,皇长子的威望权柄就能与他分庭抗礼,原本依附于他的许多官员,恐怕就会弃他而去。

    赵光义心中对赵普杀机如潮,心中暗道:“赵普这个老不死的,果然狡猾如狐,拖到我表态同意之后,才说出这番话来。早知如此,无论如何我也要反对才是。如今……如今自然不能出尔反尔,更何况皇子封王,天经地义,我又有什么措辞可以搪塞!哼!大不了答应了那伙人的那些要求,想来这天下最后还是我的。大哥!你可不要逼我啊!”

    “皇长子德昭已然二十岁,成人数年,请陛下赐封其王爵之位!”赵普一字一顿,将袍襟一掀,竟然郑重地跪了下去。

    赵匡胤对于赵普今日的趁机提议很满意,故作沉吟片刻,欣然说道:“皇长子德昭,德行无亏,今已至及冠之年,朕封其为……魏王!”

    “德昭终于封王了。”赵光义心有不甘,甚至有些失魂落魄,不自觉地抬起头来,恰好碰见皇兄赵匡胤向他投来若有深意的一瞥。

    赵光义心中一凛,赶紧俯下身去,就听赵匡胤缓缓说道:“皇弟光义,人品贵重,办事勤勉,开封日见富庶繁荣,皇弟光义功不可没,今加封……晋王。”

    赵光义身子一震,心中有一刹那,生出一丝愧疚,有些讶然抬起头来,却见自家大哥再没有看他一眼,只向内侍都知吩咐道:“王继恩!拟旨。”

    赵普没想到皇帝居然将赵光义一并封王。今天之前,大宋还没一个王爷,这下子突然就出现了两个,赵普一时也有些乱了手脚,心中只能安慰:“官家这是为了安抚他而已?”

    这般思量,他已经率先向赵光义拱手贺喜,口称千岁。

    皇子成年,循皇家旧例,是要住在宫外的。即便是封了皇太子,也只能在禁宫中单独辟一个宫殿群落居住,一般被称为东宫。

    东宫不能与大内后宫混淆,不过他们的住处距皇宫并不远,而且紧挨着大内。从天波门出去,过了金水桥不远就是这位皇长子的住处了。

    赵德昭受封魏王的口谕风一般传出宫去,赵德昭正在府中抄写经义,接了圣谕便入宫叩谢皇恩。他匆匆赶到崇政殿时,王继恩拿了盖好国玺的玉轴圣旨,当下便宣布圣旨,赵光义、赵德昭叔侄跪倒谢恩,两人便成了一等王爵————晋王和魏王。

    “众卿!且回去,按照叶尘所说方案,三司使、开封府、中书省各自尽快做出准备,给江淮各路、州、县下发文书。至于为何筹集大量粮食,就以北伐之时,京师粮库全部损耗完为理由,就按照叶尘所说,贴出公告,示于百姓。罗公明、叶尘!你二人做好出行准备。另外,政事堂和开封府再各选两名得力人手,一同辅佐德昭南下。”赵匡胤肃然说道。

    “臣等遵命!”罗公明和叶尘、赵普、赵光义出班拜倒,恭敬称是。

    众官员纷纷行礼,然后趋身退下,赵德昭向官家恭敬礼罢,起身便拦住叶尘去路,温文尔雅地向他一揖,叶尘一见魏王向他行礼,慌忙还礼,赵德昭温和地道:“祥符伯还请稍候,这自江淮筹集粮食的办法是祥符伯的主意,本王骤承大任,还有些事情想要请教祥符伯。”

    “叶尘见过魏王爷,恭喜千岁千千岁,这请教二字可不敢当,叶尘在外恭候殿下便是。”

    赵德昭一笑点头,便随在退朝返回大内的父皇后面急急去了。叶尘吁了口气,刚刚直起腰来,有意放慢脚步落在后面的赵光义便沉着脸踱到了他的面前,叶尘赶紧又弯下腰去,拱手说道:“叶尘见过晋王爷,恭喜千岁千千岁……”

    赵光义冷冷看了一眼叶尘,说道:“叶尘,孤王问你!教坊司喻清妍是不是你让人劫走的?”

    叶尘心中一跳,但面上却是一脸愕然。

    赵光义见他一脸错愕不似作伪,眯眼深深的看了一眼叶尘,冷哼一声转头离去。

    赵光义对叶尘极为恼火,此次赵德昭能够封王,虽然是赵普提议,但起因却是叶尘提出的方案所致。要知道,赵光义本是开封府尹,虽无王爵,但身份地位,特别是权力,比寻常王爵还要尊贵,而赵德昭原本只是皇子身份。现如今两个都封了王,这个王爵对赵光义来说助益不大,但是对赵德昭来说却是意义重大,甚至隐隐代表其储君的身份。这样一来,赵德昭在朝廷中的影响肯定会日渐提升。

    赵光义一时对付不了赵普,自然恼恨于叶尘。

    叶尘看着赵光义的背影,心中暗暗叫苦,心想这关我屁事,简直是无妄之灾啊!

    赵德昭单另拜谢了自家老子,又回到崇政殿,见叶尘还老老实实在殿侧等着,便连忙脚步加快迎了上去,笑道:“祥符伯久等了。”

    叶尘赶紧躬身行礼,说道:“殿下客气了。”

    “祥符伯!本王在此之前,从未有过出京都的差遣。关于此次运粮之事,有许多事还不甚明了,有些事情还要向祥符伯请教一二。”

    叶尘前日进宫和赵德昭相处愉快,彼此还算熟悉,又互有好感,自然欣然答应,说道:“殿下客气了,下官自当遵命!”

    “祥符伯,请!”赵德昭丝毫不以自己身份自矜,笑吟吟地挽住叶尘的胳膊,便要与他把臂登车,叶尘推脱了两句,见赵德昭乃是真心实意的,便不再客气,坦然随他上了车,这让崇政殿外几名小黄门目瞪口呆,心想不愧是高人弟子,这份气度和胆识,不是寻常大臣所能够拥有的。

    马车中很宽敞,甚至其中也有一个小茶几,叶尘和赵德昭坐在茶几两边,车马便向金水桥上驶去。

    赵德昭一路听完叶尘讲解筹粮、运粮计划,心悦诚服地道:“祥符伯不愧是高人弟子,此番南巡筹粮,祥符伯能别出机抒,妙想奇思。本王实在是钦佩不已。”

    “哪里哪里,殿下过奖了!”

    …………………

    …………………

    ps:新的一月,诸位都有免费月票,苦求诸位看客能够将月票投给本书。另外,本书月票榜目前第十四名,九孔很想进前十名,恳求诸位有条件的能够捧个场,九孔真的感激不尽,一定会加班加点,为诸位加更,以感谢大家的。拜托了。

第八十七章 圣堂棋子

    (非常感谢‘书友7943864’、‘霹雳寂寞侯百度’、‘书中帝皇’等热心读者的慷慨捧场和月票支持。真的,非常感谢。)

    (本书的正版在网站,希望喜欢看本书的朋友,能够来纵横订阅捧场,给我支持和动力,我感激不尽。)

    出了金水河一带虽不是最繁华的城中心,但是风景秀丽优雅,所以许多达官贵人都在这里置办宅院,使得此地成了大宋的一个高档别墅区。于是附近便随之衍生了许多粮油商铺、药铺医馆、酒楼茶楼等店铺商铺。甚至开封四大茶楼之一清风楼便在此处。

    隐匿在暗中,一直尾随在叶尘后面的玉道香路过清风楼时,耳中一动,抬头向二楼看了看,抬步走入其中。

    清风茶楼后院,不对外开放的一处雅致小院中,李思烟将玉道香迎到里面,便说道:“圣女!属下刚刚得到消息,大宋皇帝采纳了祥符伯叶尘的计划,且封长子赵德昭为魏王,以其为钦差正使,而三司副使罗公明、叶尘同为钦差副使,亲赴江淮取粮。”

    玉道香闻言,不由眉头微簇,她才不管那什么赵德昭封魏王一事,她唯一在乎的只是叶尘的动向。

    李思烟小心的看了一眼玉道香沉思的脸色,又说道:“朝廷派出大队人马,所有衙门全力行动,御史台所有言官御史、各道回京述职的巡察使、观察使明日一早全部离京,前往江淮督察运粮事宜。”

    “喔!看起来,大宋朝廷是出了全力,依你看两三个月内,叶尘能否帮助那魏王筹集到六百万石的粮食?”玉道香问道。

    经过喻清妍的事情之后,李思烟已经能够大体明白玉道香对叶尘的态度,知道自家这位圣女目的是想法设法,甚至不择手段的拉近与叶尘的关系,就目前采取的方式主要是让叶尘不断陷入麻烦,而她出面帮忙解决麻烦。有了这点认识,李思烟便已经知道该如何取悦于这位圣女。

    “圣女放心!昨晚我们一起帮祥符伯制定的计划虽然不错,但具体实施过程中,肯定会有许多困难和麻烦。到时候,不管圣女亲自出手,还是属下和周杰出面帮祥符伯解决,想来祥符伯都会记得圣女的好。”李思烟小心的说道。

    玉道香脸露喜色,沉吟半响之后,说道:“你与我一起南下,一些能做事的人手也要准备好。”

    李思烟心中苦笑一声,心想这位圣女还真是霸道,甚至都懒得多说几句解释一下,更不会征询自己的意见。可是自己敢拒绝吗?

    “属下明白,这就去安排一些可能用得到的人手。”李思烟恭敬说道。

    但玉道香还是有许多地方不满意,她直视着李思烟说道:“大宋皇帝身边有没有圣堂中的人?”

    李思烟脸色微变,苦笑一声,有心有隐瞒,但却不敢,只能如实说道:“有十多名太监和十多名宫女,执掌高位的有四人。”

    “只是太监、宫女吗?就算是当了太监总管也影响不了大宋皇帝的决定。我需要一个在一些特殊时候,能够在大宋皇帝面前说上话,甚至会影响他决定的人。哼………圣堂谋划大宋江山十多年,我不信就只有这些上不了台面的太监、宫女。”玉道香脸色不渝,看着李思烟,冷冷说道。

    李思烟心中叫苦,说道:“朝中文武大臣有几人是我们的人,但都是四品以下,大宋朝中重臣都是跟随赵匡胤的开国功臣,就算是圣堂也很难拉拢。”

    李思烟说到这里,看着玉道香一对迷人眸子中流露出的寒光,心中哀叹一声,紧接着又说道:“不过,有一枚重要的棋子,还没有使用,这枚棋子若是使用,大宋皇帝亲近之人中便会有我们的人,且若是进展顺利,这枚棋子之言,在有些时候,就算是大宋皇帝也会采纳。”

    玉道香俏脸稍雯,说道:“这枚棋子是谁?”

    李思烟说道:“已灭国的原蜀国之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

    “哦!这样的棋子我喜欢,即刻便启用。”玉道香不容置疑的说道。

    ………

    ………

    赵匡胤用过午饭之后,正和宋皇后对弈围棋,忽然有内侍进来禀报,说后蜀主孟昶,于刚刚在开封自家府中病故。

    赵匡胤闻一听,不由得吃了一惊。

    西蜀被大宋平定之后,孟昶作为亡国之君,按照赵匡胤的诏令,带着自己的母亲李氏,还有后宫的几个妃嫔、子女,一路凄凄惨惨的被押送到了开封,待罪阙下。

    对于这个风流倜傥、才情颇高,但却一度宠信弥勒教的亡国之君,赵匡胤并没有怎么为难他,倒是颇为优待,封他为中书令,受封为秦国公,另外还赐予府邸一座,让其在开封城居住,安度余生。

    “唉!这孟昶怎么突然就病死了!前些日子是听说这孟昶常思故国,一直郁郁不乐,身体有痒,不想说死就死了。只是这么早便死了,世人多会怀疑是朕所为,这对朕名声有损啊!”赵匡胤叹息说道。

    “这孟昶为人懦弱,但作为帝王,还算敦厚,失国而又病亡,实堪哀怜,来人!追封孟昶为秦王,赠白银万两,布帛千匹以厚葬。”赵匡胤紧接着又说道。

    …………

    …………

    当今天子赵匡胤有两个亲弟弟,除了赵光义之外,赵光美也是亲皇弟。而赵光义执掌南衙,打理开封府,手中掌握着大宋都城及下辖十七个县的百万百姓。而赵光美因能力平平,却只是加检校太保、侍中、京兆尹、永兴军节度使这些虚职,没有多大的实权。两个皇弟的权柄却大大不同。

    而今,赵光义已然封王,地位更上层楼。照理说,文武百官对赵光义的奉迎更该是趋之若鹜才对,但是皇长子德昭同时封王,却把他的光彩一下子盖下去大半。

    皇子、皇弟早晚都要称王的,不管是赵光美还是赵德芳,将来绝少不了一个王爵之位。在此之前,一直没有称王,是因为大宋刚刚立国不久,天子赵匡胤还时常亲自带兵东讨西杀、南征北伐,四处剿灭中原各国,在这个当口儿,天子也不便对寸功未立的皇室子弟大封王爵。

    在这种情况下,皇长子赵德昭临危受命,赐王爵,执节铖,代天子巡狩。访察江淮,就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了。朝堂百官心中自然会由此生出各种想法。

    此举是不是天子想要开始培养储君的信号?

    所以才仓促加封王爵,委派如此重任?

    一旦顺利完成此次筹集粮食重任,魏王赵德昭毫无疑问就可以立下大功,从而树立自己的威望。

    当今圣上春秋鼎盛,现在着手培养一个成年的皇子做为储君,其实现在想来,再正常不过了。毕竟亲弟弟再亲,哪有自己的儿子亲。

    这一来,文武百官对与赵光义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