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宋王侯 >

第9章

大宋王侯-第9章

小说: 大宋王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事上,叶尘已经有二十五岁,只不过后世生活环境根本不是现在所能够相比,即使他之前也是身在部队,但因为他上的是军校,并且还是研究生毕业,乃是军官,并非寻常战士。再加上,不知为何他自从河中被打捞上来之后,皮肤便变得白皙光滑,甚至原本因为读书、玩电脑游戏熬夜,出现的眼袋和些许皱纹都彻底消失了。只不过叶尘苏醒之后还没有照过镜子,自己反而还不清楚。

    所以,相比这个年代之人,叶尘显得要年轻上四五岁。

    曹彬心中念头转动,已经彻底相信叶尘真的乃是高人弟子。这时,他随意向三名赞划看去。这一看,却是大吃一惊。

    只见三名赞划嫌桌子太小,将那麻纸放在地上,三人趴在地上,口中念念有词,手下写写画画,满身尘土似陷入疯魔之中。

    曹彬先是一脸愕然,但紧接着心中一震,这那是简单的处于上风,随手将一道题答案解出,便让大宋在算学之道最精通之人陷入疯魔,这只有叶尘在算学一道方面远超贾宪,才可以出现如此情况。

    他看了一眼同样饶有兴趣的正看着三名赞划的叶尘一眼,说道:“叶尘!本帅问你,你可想成为我大宋之民,且为我大宋效力。”

    叶尘闻言,不由心中一喜,心想等的就是你这一句话。

    事到如今,叶尘心中再无犹豫,实事上也别无选择,暗自一咬牙,学之前见那些亲兵的样子,向曹彬单膝跪地,行了一个军中大礼,说道:“将军!叶尘愿意成为我大宋子民,并愿意投身军中,为我大宋效力。”

    曹彬神色欣喜,他本来还担心叶尘过惯了闲云野鹤般无拘无束的生活,不愿意在朝中为官。

    “哈哈哈………好!你先起来吧!本将等的就是你这句话,虽然还不知道你除算学一道之外,还有何本领,但既然出自高人门下,想来定是还有不少独特的本领。不过,我大宋军中最重军功,你初来乍到,没有杀敌一人。嗯………还好你此次带来军情对我军极为重要,算是立了大功。刚才官家也金口御言,说要提升探得军情之人两级,且赏赐五十两黄金。”

    说到这里,曹彬顿了一下,好似正在思索该给叶尘何职何官。

    叶尘起身,想到刘南死前的托付,说道:“将军!这军情都是刘南和其麾下九名探子以命换来的,我不敢居功。所以还请将军将陛下的赏赐分给刘南他们的家属。”

    曹彬眸中流露出赞赏之色,说道:“这你放心,我大宋军中赏罚分明,刘南他们立了大功,虽然已经战死,但此战之后,自会按照军中相关规定,将赏赐送于他们家中。至于官家额外赏赐的五十两黄金,那也依你所言,分给刘南等人的家中。不过官家所言提升官职,便完全可以落在你身上。嗯……便授予你仁勇校尉一职。你可满意?”

    叶尘没想到曹彬直接给他授予校尉,心中微微有些心喜,便单膝跪下行了一军中大礼,说道:“属下谢大将军提携。”

    这时,旁边突然传来一声大吼,吓了叶尘和曹彬一跳。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不对!不对!这又是为何?这又是为何?”原来是陷入疯魔的三名参赞中贾宪突然抬起头来,双眸中布满血丝,一脸欣喜中,却又有着浓浓的疑惑,一只手将自己蓄了好长时间的漂亮胡须拔了几根,都没感到疼。

    叶尘和曹彬相视一眼,二人同时放声大笑,半响之后,曹彬止住笑容,说道:“来人!将三名赞划送回自己帐中,嗯……把那张麻纸也一并送过去。”

    等到三名赞划被送走,曹彬再次放声大笑,脸上舒爽之意毫不掩饰,且亲热的拍了一下叶尘的肩膀,说道:“好小子!那三名赞划本将早就看不顺眼,特别是那贾宪每次分发粮草、物资,竟然精确到两,那叫个抠门啊!今天看着你将他们震住,跟个疯子一样,本将心里那个舒坦。”

    叶尘心想刚才三名赞划在的时候,你可没这种神色,没想到心中早已幸灾乐祸,爽翻天了。他不知说什么好,只是揉着被拍着生疼的肩膀陪着傻笑。但紧接着他突然感觉贾宪这个名字有些耳熟,略一回忆,便大吃一惊。

    “贾宪不会就是那个贾宪吧!哎呀!那个贾宪不就是北宋初期的人。”叶尘心中暗自嘀咕。且都刚好是算学一道大师,如此巧合,应该是同一人。

    叶尘记得《宋史》中记载,贾宪是中国北宋数学家,也是中国古代杰出数学家之一。著有《黄帝九章算法细草》、《释锁算书》等书。贾宪著作和中国古代大多数科学技术研究一样,都已经失传,但他却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特别是他创造的“贾宪三角”和“增乘开方法”,即使在后世都在运用。增乘开方法即求高次幂的正根法,后世中学数学中的综合除法,其原理和程序都与它相仿。叶尘记得增乘开方法的计算程序大致和欧洲数学家霍纳的方法相同,但却比他早了七百多年。

    “你小子乃是高人弟子,怎么身体这般寻常,也只是比寻常人强上一些。”曹彬看着叶尘有些失神的样子,还以为被自己有意用劲试探一拍给拍懵了,脸上意外一闪而逝,骂咧咧的说道。但他心中却是很疑惑,特别是想起之前叶尘苏醒时,麾下勇猛武将被弹飞的一幕。更是不解。

    “难道此子真不会高深武功,先前那谁被弹飞,也是因为那什么辟谷丹的原因。”曹彬心中喃喃自语,

    想到这里,他问道:“叶尘!你不会武艺?”

    叶尘不再想贾宪的事情,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将军!属下武艺也最多比寻常人能够厉害一些,只会一些格斗术。另外,属下还不会骑马。”

    曹彬虽然有些意外,但也没说什么,指着身旁一名校尉说道:“叶尘!你对军中诸事不熟,便先跟在本将身边当一名亲兵。嗯!王超在我麾下亲兵中武艺和骑术最好,从现在开始便由他抽时间教你骑术和军中战刀杀人术。”

    叶尘和曹彬身后一名脸色微黑,身体魁梧大汉互望一眼,同时抱拳行军中礼道:“属下遵命。”

    “好了!王超你先带叶尘去后勤领取自己衣服盔甲和相应装备武器,以及战马。另外,先带他在军营中转转,熟悉一下环境。”曹彬看了一眼叶尘,说道。

    叶尘二人当即向曹彬行礼,退出帅帐。

    “王大哥!小弟之事那就麻烦你了。”叶尘主动向王超抱拳,客气的说

    道。

    王超哈哈一笑,却没有之前亲兵李虎那样对叶尘的畏惧,一把将叶尘肩膀搂着,向右手走去,一边说道:“都是自家兄弟,客气什么。走!我先带你去领东西,有些事情,我们边走边说。”

    叶尘见此心中一松,心想这王超看起来为人豪爽,应该很好相处。

    叶尘跟着王超领了属于自己军备物资,随王超来到帅帐不远处一处帐篷,将校尉军服盔甲换上,斜跨战刀,背着弓箭,牵着战马。便跟着王超来到北大营临时开辟的简易训练场。

    不论是王超,还是叶尘,都深知处于战争期间,随时都可能开战与敌人拼杀。所以,叶尘要尽快学会骑马、战刀拼杀,以及操弓射箭之术。

    叶尘学的很认真,悟性本来就不错,再加上王超骑术也果真精湛,教授叶尘也毫不私藏,悉心负责。

    所以,前后一个时辰,叶尘便已经初步学会了骑马,且已经能纵马奔驰。

    接下来,王超又对叶尘教授了基本的战刀拼杀之术和弓箭术。

    叶尘为人谦虚,再加上总感觉很没有安全感,所以学习训练极为刻苦。

    第三天,王超便因为另有要事,被调回,只剩下叶尘一人,一边听着远处晋阳城攻防战中不断传来喊杀声、号角声和惨叫声,一边默默训练。

    心中有疑问,便在晚上睡觉吃饭时,向王超和其他亲兵请教。

    如此这般,叶尘一训练便是半个月时间。

    这一日,叶尘身背箭囊,手持宋军制式长弓———一石硬弓(一石指的一百斤的力气,古有三石弓,甚至有四石、五石的弓。但实事上,寻常老百姓连一石弓都拉不到满弓。绝大多数人两石弓根本拉不动。凡是能够拉动三石弓以上者,无不天生神力,或者身怀武艺。)

    叶尘虽然没有练过武功,但在后世也是经过正规制式训练之人,一身力气要超过寻常人不少,更何况经过卧佛荒庙的事情之后,不知为何,他的体质一直不断增强。且这种增强速度虽然缓慢,但却如细水长流一般,目前从未停止。

    叶尘在训练场奔腾跳跃,不断向箭靶开弓射箭。不论是爬着,蹲着,站着,还是跳跃,奔跑之中,竟然箭箭命中靶心。

    然后他翻身上马,慢跑、快快、疾驰之中,不断射箭。同样箭箭命中靶心。

    如此一幕,若是让曹彬、王超等大宋兵将看见,定会瞠目结舌,一脸难以置信。

    操弓射箭水平达到百步穿杨,箭无虚无的神箭手,军中不是没有,但如叶尘这般挥洒自如,且没有一次失误的,却极为少见。最主要的是,凡是神箭手,无不是控弦多年,在战场上生死之间历练无数次,才达到如此水平。而叶尘学习弓箭分明才十天时间而已。

    这怎能不让人惊叹?

    ps:一天三更,苦求收藏,求推荐票!求捧场,求月票!

第十四章 大宋军制

    但叶尘却不这样认为,甚至感觉理所当然。他在学会操弓射箭之后,便发现弓箭之术和他的强项狙击手,根本就是殊途同归,大同小异。瞄准发射之间,三点一线的道理都一样,且不论是狙击手的眼力,双手稳定,还是强大的心理素质,以及更为精细的计算风向和风力大向等方法技巧,在射箭时同样有用,而且好像比狙击手更为有用。

    相对弓箭术进步神速来说,叶尘战刀术进步就相差太远了。当然,与正常人相比,他的战刀术已经进步很快。

    另外,叶尘还发现一个问题,或者说一个身体变化,准确的说一个身体的良好变化。

    他发现自己好像有着用不完的力气,体力极为绵长,不间断的训练一天,都才微微见汗,有些气喘而已。此外,他的力气也有所提升,且好像每天都有所增强。这主要体现在他拉弓时轻易度和挥刀时所用力气便能够感受到。

    出现这种变化,叶尘隐隐感觉与怀中天星玉佩有关,准确的说与二十多天前在永乐边城那荒庙中,自己当时所经历的那一场生不如死的痛苦有关。

    但以叶尘如今见识和所掌握的信息资料,做出的判断和推测也仅限于此。具体的原因和身体最终的变化会达到什么程度,就不是他所能够知道的。

    ………

    ………

    叶尘在这些日子中,已经从王超、李虎等曹彬的亲兵口中,了解到不少大宋以及大宋军中情况。

    再结合他本身对北宋历史的了解,在脑海中已经大体清楚了北宋军中情况。

    据叶尘所知,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统一的封建政权后,吸取晚唐、五代军阀割据的教训,先是杯酒从容间,解除了禁军将领的兵权,但是赵匡胤感到这种禁军军事制度仍然是一块能够滋生野心家的土壤。所以他紧接着加强集权,削弱大将兵权,以文臣御武事;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军事制度发生巨大变化。

    由皇帝直接掌握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其下军权由三个机构分任。枢密院为最高军事领导机关,掌军权及军令,三衙,即殿前都指挥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为中央最高指挥机关,分别统领禁军和厢军。率臣为禁军出征或镇戍是临时委任的将帅,统领地分属三衙的禁军,事毕皆撤销。这比过去一人统领大军,或兼领马步军那种手握重兵的局面有了很大的改变。

    而且规定兵符出于枢密,且不得统其众;兵众隶于三衙,而不得专其制。枢密院有调兵之权,却不掌管军队;三衙掌管军队,却无调兵之权;遇有战事,由皇帝任命率臣领兵出征,从而实现了“发兵之权”与“握兵之重”的分离。这种体制对于消除中唐以来绵延两百多年藩镇割据的局面,确实起到了重大作用。

    而在兵力的配置上,北宋军制遵循“强干弱枝,内外相维”的原则。禁军中最精锐的殿前军驻守在京城,侍卫亲军驻扎在各地。京城的人马最为精强,各方镇知道兵力不敌,不敢造反。这就是“强干弱枝”。如果京城有变,在各地驻扎的禁军联合地方的兵力,也足够对付变乱。这样就“内外相制,无轻重之患”,这就是“内外相维”。

    并且,武臣俸禄之厚也是北宋俸禄制度的特点,叶尘记得历史上曾经有个名叫张演的便说过:“宋朝之待武臣也,厚其禄而薄其礼。”

    而这也是如刘南这样家中穷苦,又急需银钱给老娘治病,又要赡养妻女的汉子,愿意参加拼命的原因。

    此外,武将达到一定级别,还可恩荫妻子。

    恩荫,又称“任子”、“门荫”、“世赏”,是指朝廷根据官员职、阶高低而授给其子孙或亲属以官衔或差遣的制度。

    对于军中编制,北宋军队由禁兵、厢兵、乡兵和蕃兵组成,以禁兵为主体构成一种中央军和地方军、正规军和非正规军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

    其中,如曹彬所率领的禁军,编制为厢、军、营(指挥)、都四级。厢辖十军,军辖五营,营辖五都。每都一百人。各级统兵官分别为:厢都指挥使;军都指挥使、军都虞候,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马军称军使)、副部头(马军称副兵马使)。指挥(营)是禁军基本的建制单位,调动、屯戍和作战,常以此计算兵力。

    而厢军属地方军。名为常备军,实是各州府和某些中央机构的杂役兵。受州府和某些中央机关统管,总隶于侍卫马罕司、侍卫步车司。主要任务是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运粮垦荒以及官员的侍卫、迎送等。一般无训练、作战任务。有步军和马军两个兵种,编制分军、指挥、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