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我的第三帝国 >

第446章

我的第三帝国-第446章

小说: 我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德里安沉默了大约两秒钟,于是下达了继续攻击的命令:“让党卫军第3装甲师还有第1装甲军接替第10装甲军的位置,继续向东强攻!攻陷巴甫洛格勒之后,转向北上,目标是洛佐瓦亚。”

    G集团军的参谋长站在地图边上,捡起了墙角边放着的教鞭,在地图上轻微一划,然后开口说道:“将军,您的意思是,我们放弃切入到两个苏联方面军之间的计划,先对哈尔科夫附近的苏联部队采取正面强攻?”

    古德里安点了点头,他是想用这个进攻来迷惑朱可夫,让对方以为自己想要抢先攻占哈尔科夫,这样一来,如果进攻基辅的意志不太坚定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抽调出部队来防御这个重要城市,进而减轻李斯特将军的正面压力。

    “这个进攻办法值得一试。”略微想了想,和古德里安当了接近一年搭档的参谋长点了点脑袋,算是同意了司令官的看法,他看向了自己的副官,命令道:“把刚才的计划拟定一个详细的书面报告,你亲自送到勃劳希契元帅那里。”

    看到自己的参谋长已经开始安排,古德里安放心的没有继续过问这个进攻计划的具体实施,因为在他看来,最多一天之后,德国装甲部队就会达到他所要求的进攻要求,而且只会完成的更好。

    他怔怔的看着自己面前的地图,一个更加大胆的计划开始在脑海中勾勒出形状来,然后他的脸上就挂出了他那标志性的淡淡的微笑。他知道一旦自己这个计划可以顺利完成,那么苏联红军在南部前线的抵抗将彻底崩溃,斯大林格勒就差不多会成为他古德里安的囊中之物了。

    “给曼斯泰因将军发电报,联系上之后我要和他亲自通电!立刻安排这件事情!不要耽误!”古德里安想到这里,开口对自己身后的副官说道:“另外,这个下午不要打扰我,我要亲自写一份作战计划,呈送给最高统帅部!”

    一边说,古德里安的心情一边舒展开来,沉寂了许久之后,他终于找到了那种前线将领,谈笑间大军横扫**的气势,那种挥手一下,千万条生命在战火中凋零的权势感觉。他享受这种指挥战争的快感,这让他可以更加敏锐的判断出自己面对的形势。这种感觉非常奇妙,他只想对这个美好的感觉说一声:“久违了!”

第708章 709元帅

    和北部战场上李斯特将军在朱可夫等苏联将领的猛攻下苦苦支撑不同,乌克兰南部地区的德军部队正在向苏联部队猛烈攻击。除了德军正面战场上猛攻哈尔科夫的古德里安麾下G集团军之外,还有一个刚刚抽调各支集团军部分力量组建的新集团军M集团军,正在向着克里木半岛上的要塞,发起自己的进攻。

    曼斯泰因是另一个时空中,德军少有的战略大师之一,他拟定的法兰西攻略战简直可以说是神来之笔,因为这个计划让盟军损失惨重,要不是后来的敦刻尔克,希特勒甚至可以全歼英法在比利时境内的主力。

    而这个时空中,虽然名义上曼斯泰因依旧是提出了挥镰行动这个重要的计划,可是他自己心里清楚,整个计划可以说就是元首阿卡多一手策划的,所以这位原本的名帅一直在陆军总参谋部当勃劳希契的幕僚,一干就是9个月。

    这9个多月里曼斯泰因可不是在打酱油,他亲自参与了东线垛口防线的建造和修筑工作,而且拟定了高效的防守反击策略,他积极组织起部队进攻的后勤保障体系,完善了各个集团军的物资储备工作,总之,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来充实自己,最终也得到了所有人的肯定。

    他的直接上司勃劳希契给阿卡多写的推荐信里如此评价曼斯泰因:他绝对是我见过的最通晓军事的指挥官之一,稳健而且又作风干练,我建议可以让他指挥一个集团军来锻炼一番,成为帝国不可多得的独当一面的人才。

    古德里安在自己的日记中如此评价曼斯泰因:这个人让我想起了埃尔文?隆美尔,如果说埃尔文是一名善于进攻的指挥官的话,曼斯泰因就是一名熟悉部队每一个环节的指挥官,两个人的风格不太一样,但是都是我见过的最能作战的将领。

    现在这个志得意满的“参谋将军”,被元首任命为新的M集团军的总司令,负责指挥该集团军进攻克里木半岛的战斗事宜。而他到任之后,就立刻不慌不忙的张罗起自己的家底来。

    如果有人还记得党卫军第3装甲师的那位后勤将军弗里克,就会知道其实能给自己的部队张罗装备的将军,再不怎么样也算是半个合格的长官了。曼斯泰因在参谋的位置上一干9个月,自然已经熟悉了一个集团军的补给流程,究竟可以复杂到什么程度。

    他从凌乱的后勤补给报告里,反复确认自己需要的装备,然后想尽办法在前线的补给清单里找自己没有的东西,然后通过与总参谋部的关系,将一些大家伙搞到自己的部队里面来。

    比如说他的部队装备了20门克虏伯工厂生产的210毫米口径重炮,这种大家伙阿卡多也是几个月前才下了解禁的命令,让克虏伯实验生产出来的“大口径新型榴弹炮”,虽然这种火炮是牵引火炮,而且进入阵地比较慢,但是却实实在在弥补了德军缺乏重型火炮支援的短板。

    曼斯泰因还想尽办法搜刮来各种稀奇古怪的破烂货,比如说一些来自法国的列车炮,来自比利时的要塞炮改装成的列车炮,这些大炮的口径千奇百怪,补充也比较困难,大部分重视机动能力的德国部队都看不上这些补给困难的家伙,不过曼斯泰因都签收不误。

    因为他研究过苏联的整个克里木防御体系,知道攻击这种要塞集中的“要塞区”,是需要很多大口径火炮作为支援的。可惜的是,他也知道,德军现在紧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大口径火炮。

    虽然说苏联的要塞修建,因为顺利的工业振兴而被废弛了不少,整个克里木地区的要塞群并没有另一个时空中那样坚固和庞大,但是整个要塞区域的防御力量还是不容小觑,曼斯泰因为此曾经派出了至少30架侦察机对这个地区进行了尽可能详细的侦查和拍照。

    好消息并非没有,因为苏联级战列舰的服役,苏联的大口径火炮有了使用的地方,所以克里木要塞区没有另一个时空中那些巨大的钢铁炮塔还有大口径火炮,只有一些小口径火炮充数。而且整个要塞区的地下掩体部分也因为不受重视削减了不少,至少那些几十米深的地下工事还在图纸上躺着。

    曼斯泰因极尽所能的准备了大炮还有弹药,把自己的步兵武装到了牙齿,从他的战前准备来看,绝对是充分而且极其有针对性的。这也可见曼斯泰因绝对是有元帅才能的一名德国指挥官,他的光芒虽然被阿卡多夺取了一部分,但是依旧可以说是一颗璀璨的将星。

    随着古德里安的G集团军在东部地区开始猛攻,曼斯泰因也安奈不住自己想要建功立业的心情,抓起了手里的电话,下达了全线进攻克里木半岛的命令。他的麾下最精锐的步兵开始向前猛攻,排山倒海的攻势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撕裂了克里木半岛外围的防线,将伏罗希洛夫元帅的红军士兵赶到了克里木半岛地峡处苦苦支撑。

    德军的攻击势头让朱可夫震惊,克里木半岛虽然一直不接受他的命令和统辖,不过那里毕竟还是苏联名义上的领土,现在克里木还有哈尔科夫同时告急,压在朱可夫肩膀上的压力究竟有多大可想而知。

    朱可夫也不愧是苏联数一数二的著名指挥官,他写了封电报给斯大林分析了现在的战况,然后要求斯大林给予他支持,让他继续对基辅方向展开猛攻,以进攻换进攻,用换伤的办法来削弱德军的有生力量。

    之所以朱可夫敢于这样安排作战计划,是因为他的前线将领,也就是现在正在进攻的,近卫军第1方面军的指挥官,苏联的另一名悍将科涅夫。这位负责进攻的将军是政治工作出身,也是斯大林最骄傲的杰作——他发掘出来的最能打仗的政工人员。

    这位让斯大林放心的将领主张继续进攻基辅,因为他感觉到了李斯特麾下E集团军兵力上的孱弱,所以他用最快的速度投入自己的部队,并且说服了朱可夫提前使用了战役预备队,将另外一个近卫军方面军投入到了战场中,而这个方面军的指挥官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苏联的另一个强悍的指挥官罗科索夫斯基。

    这两个人在另一个时空中曾经和朱可夫并称为苏联红军的三驾马车,足以看出他们的指挥水平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他们手里的部队也绝对是苏联最精锐的存在了。重组的第1近卫方面军,从莫斯科方向上调来的第2近卫方面军,还有同时在另一个方向上保持进攻态势的第3近卫方面军,组成了新的苏联进攻阵营。

    而第3方面军的指挥官,更是大名鼎鼎的华西列夫斯基将军,同样是一名厉害的指挥官,同样是一名经验丰富的战场老将。这个阵容比起上一次苏德波兰之战的时候要强了不知道多少倍,可以说是真真正正上苏联前线的豪华全明星阵容。

    一时间整个东线上,到处都是大名鼎鼎的指挥官,阿卡多拿着这份双方指挥官的详细调查报告的时候,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差不多二战里面最能打的将领,现在都差不多集合了起来,在东线这个还飘着雪花的时间里,互相对自己的宿敌亮出了明晃晃的长刀。

    “这几个苏联将领,都是不好对付的家伙啊。”阿卡多在飞机上不断的微微颠簸,他的膝盖上,放着华西列夫斯基的简略履历表,而身旁安娜的腿上,放着的是罗科索夫斯基的简略履历,可以说这两个人都可以算是苏联内部少壮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甚至比起朝气蓬勃的第三帝国将帅团队,还要年轻上不少。

    华西列夫斯基今年才刚满43岁,而这个现在还名不见经传的科涅夫现在才刚满40岁,另一个前线将领罗科索夫斯基今年也才41岁。这些年轻的将领因为苏联大清洗的原因脱颖而出,已然成为了苏联红军的核心指挥集团,他们和成名更早一些的朱可夫一起,形成了进攻德国北部防线的强大力量。

    而作为德军的前线指挥将领,李斯特同时面临三个苏联牛人的发难,显得有些疲于招架,他的集团军本身就不是以装甲部队为主,现在要独自面对数千辆得到先进坦克和精锐部队加强的苏联主力方面军,实在是有些过于勉强了。

    就在不知不觉中,苏联的六名元帅悉数登场:伏罗希洛夫、铁木辛哥、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而德军更是将星云集:伦德施泰特、李斯特、魏克斯、曼斯泰因、莫德尔、克卢格,外加一个准元帅古德里安。

    东线的血腥战役,一拉开自己的序幕,就在一瞬间跳过了开场热身,进入到了最惨烈也最血腥的阶段。

第709章 710冷酷

    人类历史的发展,促生了武器装备的进步。石矛石斧的出现让人类第一次有了真正面对危险野兽的基本能力,也让人类在野兽的范畴中脱颖而出。

    紧接着就是青铜器这种金属冶炼技术的出现,让人类文明有了更高效的杀戮方式,锋利的刀刃脱离了自然界对武器的约束,人类的战争第一次走向了更宽广的领域。

    随着汉朝罗马等文明冶铁工业的发展,农耕国家对周边的荒蛮放牧文明有了压倒性的优势,于是这些农耕文明开始远征,亡国灭种,战争更加血腥和残酷。

    之后马镫出现,冶铁技术开始扩散普及到游牧民族,于是近千年的时间里游牧民族因为身体强壮能骑善射对农耕民族取得了漫长的压制优势,战争的机动性随着骑兵的发展到达了冷兵器时代的巅峰。

    然后,火器终于出现,人类依靠身体与力量碰撞的时代正式终结,弓箭这种远程兵器终于淘汰,骑兵也开始没落沦为战争的配角。自动武器开始出现,人类可以用前所未有的效率来屠杀自己的同类,为伸张自己的大义更多更华丽的杀掉敌人。

    之所以火器能够逐渐取代其他武器,成为人类战争的首选,是因为在这种武器的面前,人人平等。不像弓箭,女人射出的弓箭终究要比男人射出的弓箭威力小上三分,女人端着机枪打出的子弹不会比男人开火打出的弹药弱一丝一毫,所以热武器将兵员身体上的差距压缩到了最小,得以让指挥官们更专注于激励自己军队的士气和意志。

    可以简单点说,在热兵器时代,只要一支部队敢于战斗,并且深信杀死对手是正确的选择,那么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就可以得到保证。

    比如说现在,一辆碾压在散兵坑边上的虎式坦克,车体前面的航向机枪正在猛烈的喷射着自己的火舌,把一群一群苏联红军的士兵打成筛子。开枪的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她冰冷的眼神里看不见一丝怜悯,射出的子弹精准而且致命。

    从看见人不敢扣下扳机,一直到现在可以用机枪如同割麦子一样,把对面的生命收割得一干二净。这是一种进步,一种适应,战争让人泯灭良知蔑视生命最终变成一个冷酷的杀手。

    爱丽丝可不是不停的扣动扳机,打光机枪里的子弹。她冷静的瞄准,然后扣下扳机,点射几发子弹然后再从容的瞄准下一个目标,每一次开火都能保证打中目标,有的时候一个点射甚至可以打死十几名敌军的士兵。

    如果不是机器的声音太过嘈杂,如果不是因为她在攻击的时候会关闭自己的喉部通话器,那就会有人听到她一边扣动扳机一边还轻声哼着歌曲,一首她自己家乡的民谣,不过歌词有点儿不太文明。

    她改了歌词,轻声的哼唱:“伟大的元首从天上飞过,我却受罚因为没有尽职尽责,被丢到战场上来忍饥挨饿,用杀人的数量来弥补过错!呵呵呵,我用机枪X翻这群傻货,这群傻货还真他么的弱……呵呵呵,我用机枪不停不停开火,从清晨杀人杀到日落……呵呵呵,雷恩和我有一个承诺,要自己把自己的命运紧握!”

    随着她那有点不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