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1021章

大明武夫-第1021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生于世,当真是如同浮萍一样,只能听凭天意摆布啊。他的心头突然冒出了和京都那些公卿们相似的感叹。

    为了摆脱这片刻间的伤感,他转开了话题。

    “除了处置忠长之外,你们刚才在商议别的什么事吗?”

    “将军大人,我们刚才在讨论如何应对大汉。”松平信纲马上回答,然后将自己这群人刚才商议的过程和结果都告诉给了德川家光。

    “做得很好。”德川家光听完之后,用折扇轻轻地敲了敲自己的左手,以此表示自己的认可,“两个月后,如果柳生还没有重大的事变报告的话,就按之前你们商定的办法来削减两个贸易,然后派出一个使团过去。除了内藤之外,使团的人选务必要精挑细选,要选那些精通中国文化的人去,增进两国之间的关系,让他们也理解我们的苦衷。”

    此时的日本人,基本上都对中土的文化和富庶心有仰慕,再加上大明援助高丽,间接帮助自己削弱了丰臣家的实力,以及大汉积极开拓对日本的贸易的缘故,所以德川幕府上下对中国也算是比较有好感,哪怕是德川家光本人,也不希望两国之间的关系因为自己一方限制贸易规模的举措而崩坏。

    “将军大人所说的都是正理。”一直不怎么参与论争的土井利胜,这下就逢迎起将军来,“我们一定会慎重挑选使团成员,维护两国关系。”

    其他老中们也回过神来,连连附和,宣称将军大人英明。殿堂里面一扫刚才的阴霾,再也没有了刚才的压抑。

    如果有谁现在能看到这一幕,又有谁会相信就在前一刻不久,上代将军的一个嫡亲儿子的命运,就已经被人决定了呢?

    “使团的成员,能够见到大汉的皇帝吗?”就在这时,德川家光好像想到了一个问题。

    “如果派过去的使团规格足够高,而且态度足够谦恭,奉上了足够的贡物的话,也许能够见到那位大汉的皇帝陛下吧。”土井利胜小心翼翼地回答。

    虽然其实他对使团到时候到底能不能见到大汉的皇帝心里没数,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作出一个符合将军心意的回答。

    “能见到他啊……”德川家光微微地点了点头。“他可以说是现在整个天下最为杰出的英杰吧,在使团里面安排一个会绘画的人吧,如果能见到他的话,回来之后把他的画像画下来,让我看看他到底是何等的英姿。”

    这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

    他年纪轻轻就继承了将军大位,然后统治了一个千万生民的国家,但是正因为如此,他也深切地理解了维持一片基业到底有多么不容易。

    正因为如此,他也更加佩服那位从寒微当中奋起,最后打下了如此广袤疆土的大汉皇帝。

    他一直都难以相信,这个打下了偌大疆土,并且威震四方的盖世无双的英雄,年纪居然也没有比他大很多。

    怕是只有大唐的李世民,才会立下他这等英雄功业吧。

    “好的,大人,我们会在是团里面安排画师的。”负责带领使团的内藤忠重马上应了下来。

    在对方接受了命令之后,德川家光又垂下视线。

    “大汉的皇帝,有机会真想看看他的真容。”

    接着,他又甩了以下自己手中的扇子,以此来表示自己决定结束会议,离开表殿。

    其他重臣们再度离席,跪在了两旁。

    “将军大人回殿!”在侧近人的呼喝当中,德川家光昂首离开了表殿。

    位处于汉江入海口的江华岛,原本是一片荒芜之地,历来都被作为高丽皇室和贵族们犯罪后的流放拘禁地。当今的高丽国主李珲,在被李倧等人发动政变赶下台之后,就曾经和他的儿子一起被流放到了这座岛上。

    后来,在拘禁的清苦生活当中,他的儿子因为试图逃亡而被赐死,而他则在数年之后,被打出“恢复纲纪”旗号的大汉军兵救了出来,接着被大汉的大军送回到了汉城当中,再度成为了高丽国主。

    为了感谢中朝的大恩,重新复位的李珲除了口头上的感激之外,还用各种实际行动来对中朝表示了感谢。他在汉城当中迎入了大汉的使团,并且让渡了许多高丽的利益给大汉,其中一条,就是允许大汉在江华岛上驻军,实际上就把这个伤心地割让给了大汉。

    这个岛的位置优越,居高临下控制着汉江流域和平原,离高丽国都汉城很近,而且又是天然可以据险而守的岛屿,所以大汉也充分利用了它的地理价值,将它改造成了一个军事化的据点。现在岛上不仅有大汉的陆上驻军和堡垒,而且还开辟了一个可以供海军各型战舰停泊的军港。

    因为大汉军队的入驻,而且时不时还有军舰到来停泊,所以岛上多了不少人气,也给岛上的居民平添了不少商机。除了可以做这些大汉官兵的生意之外,岛上原本就种植着大量人参,很快就成了大汉国内的紧俏商品,可谓供不应求。

    在名声传开了以后,各地的客商蜂拥而至,看中了这里有驻军保护的安全性和可以直通大汉官方的便利性。岛上的民政机构都是大汉这边派驻建立的,因此和国内一样也非常鼓励发展商业,在几方因素的共同促使下,这里很快就变成了一个繁忙的商港,发展日新月异,虽然不能和金州港相比,但是比起高丽其他海港来已经要繁荣的多。

    在这种情势下,岛上的居民并不怀恋李朝,因为相比李朝那些如狼似虎的官吏和敲骨吸髓的苛捐杂税,现在的大汉官员们并不压榨他们,反而让他们因为岛上的繁荣而变得富裕,所以反倒希望大汉能够一直占据这里,让他们的这种好日子能够持续下去。

    就在清晨猎猎的海风当中,有一支大汉海军的舰队悄无声息地驶入到了江华岛上的海港里面。因为此时时间还早,大部分岛民还没有起床劳作,而天际线只是模模糊糊的,一切都被隐匿到了昏暗当中。一切都如同往常,仿佛就是一支大汉舰队进行平常的巡航,来此地略作停靠而已,岛上的人谁也想不到,这支舰队的规模到底有多大,又到底是为何而来的。

    “太子殿下,江华岛虽然经由大汉海军经营,但是毕竟落入我手的时间还不是很长,所以开发得还不尽如人意,军港能够停靠的军舰数目太少,无法囊括本次随殿下出巡的舰队。”在嵩山号装饰得最为华贵的舱室当中,大汉北方舰队总司令官、琅琊侯蔡德恭恭敬敬地对太子解释,“所以,除了一部分舰队以及运输舰可以跟随太子殿下停靠江华岛之外,另外一部分战舰将直奔釜山港,还请殿下谅解。”

    “无妨,有几艘战舰停在这里就够了。”太子随手挥了挥手,“不过,舰队停靠之后,一定不要闹出动静,不可惊动岛上的百姓。”

    一来他不希望大军惊扰百姓,二来也是为了保密的需要,这支舰队和上面搭载的陆军官兵数量众多,江华岛又多有商旅,如果消息传出去的话,那幕府肯定会很快就得到风声的。

    “殿下所言甚是,”蔡德点了点头,“臣先已经下令了,各处战舰上的官兵务必保持静默,滞留期间不允许离开战舰,更不允许出港滋扰百姓。同时,岛上的军港也将封闭,不允许居民和商船靠近,务求保密。不过……”

第1570章 鼓声响起

    说到这里他有意停滞了一下,太子也很快会意了。

    “运输船上的陆军官兵也一应处理,不允许出港!”他马上做出了决定,然后转头看向了赵松,“赵旅正,这就靠你来约束部下了。”

    “太子殿下请放心,臣一定会约束部下,决不许他们擅自离港。”赵松马上应了下来,“臣已经跟部下的军官们说清楚了情况了,他们绝不敢违抗军令,坏了朝廷的大事。”

    “如此甚好。”太子颇为欣慰地笑了笑。

    接着,他的面孔又重新变得严肃了起来。“廖统制,高丽的大臣已经来了吗?”

    “是的,已经来了,殿下。”这次回答的是另一个人。

    这是一个面色黝黑、个字不高的中年人,他一直站在边上,恭恭敬敬地没有出声。他就是江华岛上的统制官廖辉,因为江华岛上既有民政又有海港和驻军,所以大汉派驻机构很多,为了统一管理,设置了一个统制官,来统领民政和陆海军驻军,类似于总督。

    廖辉之前在辽东军当中服役,作战勇猛立下了不少功勋,积功升任营正,后来在一次出征作战时弄伤了左腿,于是拿着朝廷给予的退伍金和抚慰金退役了。

    辽东军一向十分抱团,当然不会将他退伍就了事了,为了解决他退伍后的晚年生活,上面还特意为了找了一个职位任由他挑选,而他经过斟酌之后,就选择了出任江华岛的统制。

    他觉得江华岛的气候宜人,统制官又可以监管民政军政,是一个又有实惠又有尊荣的废缺,而且因为是辽东军的军官出身,又有军功在身,所以上上下下也对他很服气,几年来大家相处得十分融洽,廖辉得到了悠闲又待遇丰厚的退伍官职,而对朝廷来说也算是找了一个好的统制人选,倒也算是两全其美。

    不过,在太子殿下驾临江华岛之后,廖辉的清闲生活就没办法持续了,他一大早就来到了军港迎接太子,然后战战兢兢地拖着残腿上了嵩山号,听候太子的差遣。

    平时他是一方土皇帝,但是在太子和陆海军的两位大佬面前,他又哪里说得上话?只能一直默不作声地呆在一边,等待被太子提起。

    等了好久之后,这下太子终于提起自己了,廖辉也不敢怠慢,连忙出言向他解释。

    “高丽朝廷的迎奉大臣前天晚上就已经来了,是辅政大臣金荩国。”

    因为事前就得到了大汉使团的统治,所以高丽朝廷大体知道太子往来辽东和高丽的行程,他们当然不敢怠慢,老早就派出了迎奉中朝太子殿下的代表团,金荩国是现在高丽朝廷的首席辅政大臣,由他来带团,确实是唯一的人选。

    “他们倒是恭敬。”太子叹了口气,“接下来怕是有得麻烦了。”

    既然是巡阅辽东和高丽,那高丽的国都是不能不去的,他必须要跟着高丽的迎奉团前去汉城接见高丽国主,还有不少杂七杂八的礼节性的事务要做,想想确实让人头疼,可是又不得不做。

    “好了,那就不要让他们久等了,我们下船吧。”定了定神之后,太子直接起身。

    在清晨的海风中,太子和蔡德、赵松两位将领一起走下了嵩山号。

    和金州城不同,江华岛的面积很小,所以军港占地也不大,更没有专门的驿馆来接待他。不过,他身为太子之尊,自然会得到最好的接待,江华岛统制廖辉特意将自己的官署让了出来,让太子居住,好在太子只在江华岛呆上一天就会启程去汉城,否则不知道还会给他们添多少麻烦。

    因为心知自己已经派不上多少用场,所以廖辉倒也十分知趣,一下船就开始在军港各处巡视,督促官员和驻军用心办事,而把自己的官署留给了太子等人。

    按照礼节,太子首先要接见前来迎奉自己的高丽大臣们,不过他却没有第一时间这么做,而是将跟随自己前来高丽的大汉驻高丽使团团长施高艺给叫到了自己的身边。

    “施团长,这一趟辛苦你了。”一看到对方,太子就淡然先跟对方问了声好。

    自从那次当面训斥了施高艺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同对方单独会谈过,这次启程前往高丽,也没有将施高艺安排到自己乘坐的嵩山号上,只是让他在另外一艘战舰上同行而已。太子是想用这种办法来冷落对方,让他明白自己已经对他有了嫌隙,不要再想着耍花样。

    施高艺毕竟在大汉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当然也是知趣的,他也不敢叨扰太子,直等到受到召唤的时候才来到太子身边,并且也不敢多说话,就是安静地站着,倒让太子有些于心不忍了。

    “谢殿下。”听到了太子的问话之后,施高艺毕恭毕敬地回答,“臣一路乘船,倒也不是很辛苦,只恨不能多多为殿下分忧。”

    “先前在海上,你分不了忧,但是现在已经到了高丽了,是该你来分忧的时候了。”太子摆了摆手,“如今我们已经到了江华岛,接下来就要去见高丽的君臣了。高丽朝廷前天就已经派团过来迎奉,领头的是辅政大臣金荩国,施团长你在高丽已经和他打了几年交道了,这个金荩国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太子殿下,金荩国为人狡诈奸猾,请小心应对,切不可为他所惑。”施高艺马上回答。

    也许是感觉太子看向自己的神情有些奇怪,他连忙解释,“殿下莫要误会,臣并不是挟私怨在恶意造谣中伤金荩国,实在是这位高丽大臣太过于可恶。”

    “他到底是如何可恶?”太子倒是不着急,而是颇为从容地问。

    “此人之前在废王李倧的朝廷里,只能算是郁郁不得志,但是在李珲复国之后,一时侥幸,得以幸进,成了李珲的左膀右臂。其人身为辅政大臣,手掌高丽权柄,并应该与我们合作,切实巩固两国邦交,可是他却有意阳奉阴违,口中宣称畏服中华上邦,暗地里却各种掣肘,使团交给他来办的事情要么不办,要么就拖拖拉拉来办,让我们使团深受其苦。而且……就是他暗地里唆使李珲生疏我们大汉使团,说什么‘高丽国内之事理应由高丽之人自行解决,不应该受制于大汉’之类的话,煽动高丽君臣上下与我等离心。若不是……若不是有他在其中离间的话,高丽国主也不至于如今和我们闹得这么僵。”

    说到这里,他自己也觉得有些沉痛。就他来说,高丽风平浪静,一直都对大汉服服帖帖是最好的,如果李珲真的一直都对使团言听计从的话,又怎么会招惹出现在这么多事端来?所以他现在不仅对李珲心有不满,连对金荩国也有几分恨意。

    “这么说来,两国惹出现在的风波,金荩国也难辞其咎……”眼见施高艺说得这么痛切,太子也信了几分。

    “还请太子明察秋毫,绝不要让那些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