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22章

大明武夫-第22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货场上这些少年有穷有富,今天来的都是家境不错的,昨天那几个混混临走叫嚣,点的都是场上那些一般人家的名字,富贵人家他们也知道得罪不起。

    刘勇没被点名,而且是个混不吝的性子,今天没心没肺的过来也正常,可石满强和吉香被那泼皮喊到,今天怎么也要在家呆着帮忙或者提前说明这件事。

    如果这两个少年是为了躲事过来,那人品太差了,正在那里琢磨,少年们已经以他为中心站了一圈。

    人生几大铁,一起打过架是其中之一,并肩战斗过会大大促进少年们的友谊,这个从古至今都是如此,经过昨天那场围殴,大家彼此都亲近了很多。

    “怎么今天来的人这么少?”陈昇不满的念叨一句,却没人接茬,王兆靖在那里面带微笑没有出声,石满强和吉香对视一眼,似乎下定了决心,走到赵进面前说道:“赵大哥,昨天那几个泼皮说要去我们家捣乱,点了我和吉香的名字,我们两个都都不知道怎么好,昨晚商量了下,赵大哥你有主意,帮帮我们吧!”

    这话很浅白直接,但从争强好胜的少年人嘴里说出来很不容易,这个年纪的男孩最不愿意示弱求人,特别大家在这里比武争胜,放低身段求人更不舒服。

    说完这句后,石满强和吉香都窘迫的满脸通红,担心的看着赵进,生怕这请求被拒绝,实际上他们也是没办法了,那几个泼皮是成人,赵进是个孩子,也不知道赵进能不能解决。

    赵进感觉到心里一热,对方真把自己当朋友兄弟看待了,不然不会找自己解决这么难办的事情。

    他这里稍一沉吟,王兆靖却开口说道:“那几个泼皮不值一提,兄弟我去找下长辈就可以解决,可要被家里知道的话,肯定要责骂”

    赵进咳嗽了声,他借这个忍住让自己不笑出来,王兆靖年纪和大家差不多,心思却老成不少,居然想借这个事情卖人情树威信,但赵进笑的是年纪小就是年纪小,石满强和吉香这个性子,你跟他们卖关子根本没用,还不如直接说明白的好,也不知道王兆靖家中怎么施教,居然有这么多弯弯绕绕。

    那边石满强和吉香听了王兆靖的话本来满脸喜色,可后来就是满脸失望。

    “我我去找我娘,让……让她找人说话,你们不……不用担心。”反倒是孙大雷在一边大包大揽的说话。

    这胖子也有心机,不过还是个实在人,陈昇根本没想这件事,因为他明白,这件事太算不得什么,一个招呼就全解决了。

    王兆靖和孙大雷的话正好给了赵进铺垫,直到这时候,赵进才笑着摆手说道:“你们别害怕,已经没事了!”

    少年们顿时一愣,下一刻才反应过来,少年人脸上藏不住事情,满脸惊喜神色,石满强和吉香又对视一眼,在那里都不知道说什么是好,孙大雷在边上嘿嘿笑着说道:“我就说是小事。”

    “赵大哥,我。”

    这个年纪的孩子,是连客气都不会的,石满强吭吭哧哧的说不出话来,赵进大方的摆摆手,笑着说道:“自己兄弟别弄这个虚的,天天在一块,这点小事算什么。”

    石满强和吉香都说不出话来了,就在那里拼命点头,孙大雷过去狠狠拍了下他们肩膀,那两个人痛叫一声,接着就笑了,陈昇和陈宏也在笑。木淑兰对赵进竖起白生生的大拇指。

    赵进倒是注意到王兆靖的脸上有一丝失望,然后就朝着赵进看过来,眼神中充满了不可思议,或许还有些许的敬佩。

    “那几个人来了。”有人紧张的说了句,众人都朝着路口看过去。

    昨天来过的那五个混混又出现在路口,少年们顿时紧张起来,大家下意识的朝着赵进那边靠了靠,倒是陈昇兴高采烈的挥舞了下棍子,开口说道:“来得正好,咱们再打他们一顿!”

    一想起昨天赢了,大家胆气才壮一点,王兆靖惊讶的说了句:“怎么又来了?”

    这话什么意思赵进明白的很,不过他也懒得理会,转头看看,王兆靖带来的那名中年人已经转向那边,脸上带着不屑的神色。

    “小进哥哥,我去把人叫回来吧!”木淑兰拽着赵进的手小声说道,赵进笑着没出声。

    在大家紧张的心思里,赵进把身前的少年们分开,大步走到了前面,看着就好像是孤零零一个人迎上去一样。

    “等等我,你怎么能一个去!”陈昇先吆喝起来,拎着短棍就跑了出来,孙大雷挠挠头,也跟在后面走出来,石满强和吉香脸色不好看,可也坚定的跟了出来,王兆靖站在迟疑了下,脸上却出现笑容,也走在了前面,刘勇左看右看,到最后咬咬牙,也跟出来,却站在孙大雷的身后,正好被遮住,前面想看都看不到。

    少年们正准备开打的时候,走入货场的五个泼皮却直接跪在了地上,先左右开弓扇自己的耳光,脸颊都被抽肿了,含糊不清的说道:“各位小爷,小的们眼瞎了做了错事,小爷们多包涵。”

    说完这句话后,又在那里砰砰磕头,看到这情景,少年们都呆了,这五个混混出现的时候,大家都以为赵进刚才在吹牛,看到这个样子才知道是真的,心细的人更能注意到这五个混混走路都不利索,脸上很多血痕。

    “天大的难事”赵进说解决就解决了,大家看赵进的眼神更不一样,而且赵进刚才说“自己兄弟”,能有这样有本事的人当朋友,大家都觉得高兴。

    五十个耳光,五十个响头,弄完之后,人都晃荡了,可那五个泼皮不敢有什么怨言,摇摇晃晃的走了,要知道上午那个衙役一走,铜头直接拿出了斧子,话说得明白,如果那小爷不高兴,直接剁翻了丢城外河里,有这样的恐吓在,谁还不敢听话。

第一卷 第四十二章清贵之后

    石满强和吉香已经长出了一口气,陈昇兴奋的摇摇手中短棍,大声喊道:“比武吧!”

    赵进哭笑着回头说道:“一共十几个人,还比什么,把这些吃的大家分了吧,边吃边聊。”

    来这里的人大都吃了午饭,不过这个年纪的男孩肚子是个无底洞,吃点甜心之类的无非加餐。

    大家围坐一圈,几大份点心聚起来好大一堆,赵进他们几个还无所谓,石满强几个都满脸兴奋,解决了难题,又有这么丰盛的东西可以吃,实在是好事。

    开吃之前,赵进先开口说道:“石头,你先拿出十块来包上,你弟弟妹妹好几天没吃到你赢的东西了吧!”

    石满强一愣,赵进笑着说道:“先包上吧,不然就被大家扫干净了!”

    众人哄笑,石满强重重的对赵进点头,开口说道:“谢谢赵大哥!”

    然后才拿着包袱皮包了十块点心,赵进知道石满强有弟弟妹妹,也知道和石满强亲近的人都叫他石头,他这么做就是要交这个朋友,看对方的反应,知道自己做对了。

    十几个少年围坐一堆,里面是丰盛的点心,大家喜气洋洋的大吃大喝,因为没水,不时有人被噎到,又是哄笑,连木淑兰和陈宏这样的小孩子也跟着吃得眉开眼笑。

    “现在这边没事了,大家都和自己的亲近人说说,让他们回货场来比武吧!”赵进边吃边倡议说道,大家都轰然答应。

    一传十,十传百,货场的人气肯定能很快聚起来,这时候,跟着王兆靖来的那个中年人还有陈昇家的老管家都已经回去了,再想想小姑娘带来的两个人,赵进心里有数,今天就算自己不找自己父亲,中午一样会轻松解决。

    赵进今天拿的是桂花糕和豆沙饼,陈昇拿的是肉包子,孙大雷则是芝麻烧饼,而王兆靖带的则是夹肉的银丝卷。

    几样吃食大家吃过之后,一致认为王兆靖带来的最好吃,王兆靖也免不了得意的吹嘘下“厨子手艺好”,这让大家又是惊讶,居然是自家厨子做的。

    大户人家很少去外面吃,都专门养了厨子,但来货场上玩的这些少年,恐怕也就陈昇家能达到这个水平,其他几个殷实归殷实,但归根到底还是小户人家。

    在这货场每日比武争胜,大家也就是彼此熟悉,但昨天那场争斗和今天完美解决之后,彼此之间的关系一下子拉近起来,到现在才有点朋友的意思了。

    所以王兆靖尽管来的时间很短,可这几件事都有参与,现在大家也都不当他是外人。

    今天不比武,每个人吃的肚饱溜圆,很放松的闲聊说笑,大家都住在徐州,这么多天玩下来彼此打听也对对方的情况大概了解,加上父母长辈也会谈一些,很多人都很熟悉,相对陌生的王兆靖就成了焦点。而且这个富家公子又从京城回来,大家都很好奇,问题也就多了起来。

    “王兆靖,你爹为什么不当官了啊?”

    这位刚问出这个就被身边的人戳了下,低声提醒道:“不要乱说话,这种事也乱问。”

    少年们说天真也不天真,耳濡目染的很多事也都明白,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当然,也有人不知道这个。

    被提醒的那位很不服气的说道:“当官多好,能当谁都愿意当”

    话没说完,赵进回头瞪了一眼,这位立刻低头不敢说了,赵进的威信已经树立起来。

    没曾想这话却触碰到王兆靖的敏感地方,王兆靖清了清嗓子,郑重的开口说道:“家父之所以致仕还乡,不是因为行止有亏,而是顾全情谊所为,离开京师的时候,同僚上司都摆宴相送,传为佳话的。”

    这一套话说得文绉绉的,其他人都听得懵懂,还就是赵进当年的古文教育起了作用,大概听懂了些,他觉得有趣,官场上向来是能上一定不会向下,顾全情谊就不做官了,其中肯定有隐情,看着大家还要议论,忍不住笑着开口说道:“这些事不方便问的,大家别说了。”

    一说这个,王兆靖更急了,在他看来赵进这种体贴,反倒成了他父亲的辞官是不得已或者因为有什么丑行,当即站起来解释说道:“家父高中之后就在都察院任御史,上司同僚都非常照顾,今年家父有上下两个去处,向上可以去两京督学,向下可以去各处巡盐,无论清浊都是一等一的好去处,可家父不愿意为这件事和同年伤了交情,所以顾全情谊主动致仕还乡”

    这下连赵进都有好多听不懂的,大致是在官位争夺上主动退让,才主动还乡,其他少年更是听得一惊一乍,觉得很玄很了不得,具体什么却不懂。

    不过赵进却知道,这里面应该还有别的文章,王兆靖能这么理直气壮的对外宣称,可能不是那种得罪上司或者勾心斗角下来的,但肯定也不是顾全情义,这个只不过是大家面子上的理由。

    接下来的问题就围绕着王兆靖进行了,赵进也不想让大家问太多让对方难堪,所以他有意问些名次,比如说都察院,比如说那督学和巡盐但是什么。

    但问完之后赵进更糊涂了,按照王兆靖的解释,都察院的御史是七品,可那两个去处,所谓向上肯定就是更高一等的地方,那个提督南北两京学校的御史也是七品,那个巡视长芦或者两淮盐场的御史也是七品,都是七品官,那有什么向上向下的。

    话题已经转开,大家对官位都没有兴趣,反倒缠着王兆靖问京师的好玩好吃的,稀罕东西,赵进也就没有继续追问。

    不熟悉明代官场的赵进当然不知道这其中的区别,大明的官员轻重,品级高下只是表面,细分起来门道太多,首先京官远远高于地方,另外清流远远高于浊官,两者地位升迁上都有大差别。

    七品清流,出京后做四品知府那都是委屈了,而这都察院的御史,更是标准的京官清流。

    御史和御史还有分别,尽管品级相同,可也有上下清浊之分,同是七品,却是天上地下的分别。

    所谓最上的,也就是最清贵的职位,就是督学御史,京师和南京各一名,南北直隶两处的秀才太多,不能全部参加乡试,所以在乡试之前,由该处的督学御史巡行各府,对南北直隶的秀才进行考试,通过的才能参加乡试,

    按照大明的惯例,考生为考官的门生,考官为考生的大宗师,这等关系立下,也就打下了将来的人脉,做一任督学御史,下一任就是外放出京做巡抚,回来之后就是六部侍郎这一层级的位置,可以说是中枢备选,所以被认为最清贵,一坐到这个位置,直上青云就有了保证。

    督学之下就是巡按,这个巡视一省,和巡抚分庭抗礼,自然不必说,接下来就是各道御史,这个都是清流,再之下则是浊官了。

    王兆靖所说的巡盐御史就是浊官的顶点,所谓浊官就是上进无望,但油水肥美的官职。

    巡盐御史有四人,两淮、长芦、两浙、河东各一人,所谓“巡盐一任,富裕十世”,大明的赋税重点就在食盐专卖上,私盐更是金山银海的生意,巡盐御史纠察情弊最为关键,所以盐商盐场打点的也多、

    最差的河东巡盐御史一年下来,也差不多有十几万两银子的进账,要是在两淮和长芦,一年几十万都是小意思。

    都察院的御史,想要上进的自然愿意去做督学,年纪大了想要捞钱的则是愿意去巡盐。

    如果赵进熟悉这一套的话,对王兆靖的说辞肯定更加糊涂,一个御史到底有什么样的背景,居然能在这两个位置之间选择。

    不过,能聊这么多,也让赵进涨了不少知识。

第一卷 第四十三章来自徐州卫的新人

    实际上,货场上的其他人胆子也没那么小,赵进他们十几个少年在围坐聊天的时候,已经有三三俩俩的人回来,其实那五个泼皮自抽的时候,也有不少人看到,消息正在流传,大家一边佩服赵进,一边放心的回来。

    赶得早的,就分一块点心出去,货场上的少年孩童,能进入八强的就是那几个,等闲吃不着,这次能分到一块,都很高兴。

    人在一个群体中的地位高低,从下意识的位置分布就能看出来,其他人就算看不明白,也会下意识的知道谁是中心,谁说话管用。

    现在的货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