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267章

大明武夫-第267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进点点头;肯定的答复说道:“的确能安置;原本估计的小了;细算算;三万也能收留;不过在淮安府那边放置五千人并不仅仅为了安置;那块荒草滩类似于无主之地;我要先占住了”

    孙甲身子一震;随即带着些担忧说道:“草窝子说是无主之地;可里面龙蛇混杂;麻烦得很;你要过去;是非肯定不少。”

    “孙叔这个不用担心;赵字营不怕是非。”赵进笑着宽慰了句。

    孙甲也是笑了;笑完之后说道:“如果是这五千人的物资和粮食;这没什么可说的;我这边先行操办;到时候报个数目过来;这件事就成了;其他都很简单。”

    “这可是五千人;那么多东西靠着一个隅头镇能行吗?马上就要正月了”吉香忍不住问道。

    说到这个;孙甲脸上禁不住有些自豪;笑着解释说道:“莫要小瞧了隅头镇;如今江北有三处繁华地方;第一是扬州;第二是清江浦;第三就是隅头镇;清江浦和隅头镇都是漕运枢纽;不知道多少货物中转往来;水上陆上不说别的;但说这运货的牛马大车;隅头镇周围何止千辆;现在大部分都在等着过年;只要价钱合适;立刻就能调用起来;至于粮食和物资;各家存着不知道多少;都等着换银子呢;只要有银钱;什么都能买到。”

    “孙叔;我们收拢流民;不仅仅是在今年;看这个光景;明年青黄不接的时候还要有一批逃荒的灾民出来;到时还要向那边安置;五千人能就地筹措;若是更多人呢?”这次发问的却是王兆靖。

    孙甲愣了下;随即笑着夸赞了句:“你们倒是仁义心善。”

    屋子里大家脸上都有微笑;赵进知道孙甲能想到那些敏感牵扯;不过他装作不知道;商人逐利;闷头赚钱就是;即便孙家商行在邳州隅头镇;可早就和赵字营成了不可分割的整体;没徐州的烧酒;孙家商行就什么也不是;没有赵字营的庇护;孙家随时被人吞了吃掉。

    既然绑在一起;那何必瞻前顾后;用心落力去做就好;这一点倒是比读书人想得明白。

    夸完这句;孙家在那里沉思起来;王兆靖和赵进交换了下眼神;既然打定主意要发展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的人丁;收拢流民;收拢更多的流民就成了必须要做的。

    天下虽大;皆是王土;有些事含糊着做可以;可一旦做得过了;官府想含糊过去也不行;安置流民;某个数量是善事;会有人嘉奖表彰;某个数量就成了祸事;会被认为是居心叵测;会招来祸患;即便百般遮掩;可那么多人放在那里;总是会引人猜忌。

    若在边境之地还倒罢了;天高皇帝远;没什么人理会;徐州在南直隶;南直隶是天下腹心之地;赵进现在已经是在走钢丝了;靠着自己控制的田产众多;又有云山寺出面挡在前台;这才勉强不被人注意到;但再多些;再这么继续发展下去;结果大家都能想得到。

    虽说是天下腹心之地;可邻近的淮安府却有广大的荒草滩;面积和徐州差不多大小;没有州县城池;只有漫无边际的芦苇荒草。

    这些荒草是煮盐的燃料;为了保证淮盐的出产;为了保证大明赋税的核心;朝廷严禁在这荒草滩地垦荒种田;也不允许百姓进入。

    漫无边际;广大的面积可以安置下足够多的人口;漫无人烟;或者说没有官方承认的人口;这就可以含糊过去太多的东西;最起码不会那么快的被人发现。

    而且赵进在徐州;这草窝子荒草滩在淮安府;流民自己流动到那里垦荒求生;自发聚集;谁能说身在徐州的赵进有什么关系。

    这种种原因加起来;淮安府那片广大的荒地就成了最佳的选择;在徐州周围;也只有那里好像是世外之地;其实在凤阳府也有大片的荒地;不过那边是大明中都所在;屯驻重兵;而且太过敏感;加上那边荒地多;勋贵豪强同样不少;他们就是这些荒地的主人;自然盯得很紧。

    尽管没有招募到预计人数的流民;尽管徐州一地现在完全可以容纳;但必须要为将来做好打算。

    孙家商行是赵字营相关中距离草窝子最近的;而且又是商行;买卖贸易都是应有之意;自然要由他出面筹措物资;安排大概;这次来就要提前把这些都设计好。

    王兆靖开口的时候很是郑重;说完后还是看了眼赵进;他觉得自家大哥有些急了;很多事都可以徐徐图之;大家还都不到二十;很多事都可以再等等看看;或许那时做起来更省力;或者还有更好的选择。

    不过;赵进说做;兄弟们都会跟着走;王兆靖陈述的时候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异样;他也没和其他人说过自己的看法;但王兆靖始终觉得;陈晃和刘勇搞不好和自己有同样的想法;何必这么急。

    事实上;连赵进现在的做法;王兆靖细想之后都觉得不对;甚至觉得荒唐;但跟着走下去;一起去做已经成了一种习惯;王兆靖有时候自己也觉得心烦;努力不去多想。

    从门外相遇到屋中;孙甲尽管做足了一个长辈该做的;可若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孙甲很局促紧张;他见赵进等人;并不是叔父见子侄;反倒有些掌柜见东家的意思。

    但在沉思中;孙甲脸上露出笑容;他的神情态度变得渐渐自信起来;屋子里眼尖心细的不少;这种改变自然能注意到;彼此交换眼神;都觉得有些诧异

    “小进;其实这粮食是不愁的;只要支付现银;价钱比起市价甚至还要便宜些。”结束了沉默;孙甲沉声说道。

    赵进和伙伴们都是愣住;然后彼此交换眼神;本来以为对方要说银子足够;粮食不成问题;没曾想说的是还能买到比市价要便宜的;成千上万的流民要吃饭;哪有那么多比市价还要便宜的粮食;天底下哪有那样的好事。

    王兆靖咳嗽了声说道:“孙叔;其实卖粮只是应付一时;若能在草窝子那里立住脚;开荒耕种;第二年有了收获;就不用那么多的粮食了;现在算起来;每年也就是五千到万把人的量。“

    他这番话的意思告诉对方一个大概的数目;孙甲的话说得太满;让人听着太不靠谱。

    “五千到一万算什么;每年五万甚至每年十万;这个数目的粮食也有的。”孙甲接下来的话更是惊人。

第一卷 第四百零三章 漕运种种

    生意人喜欢夸大其词;可大家都是自己人;又是长辈晚辈的关系;孙甲肯定不会言语轻佻;可他的话如果是真的;那就太过离奇了。

    王兆靖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只是转头看了下赵进;赵进笑着说道:“孙叔有什么法子;小侄实在想不到;请孙叔说来听听。”

    既然不知道;那就索性发问;大家这才有些感觉;孙甲脸上的表情;和长辈逗弄晚辈;或者说长辈给晚辈讲述什么新奇事情的得意很相似;想明白这个;赵进颇有些哭笑不得。

    “你们还记得广运仓吧?”孙甲开口问道。

    大家都是点头;运河没有改道的时候;徐州设有大仓;储运中转漕粮;有户部主事专管;这仓库的名字就是广运仓;赵进他们还去那里玩过;只不过开了迦河;运河改道邳州那边;这仓库自然就荒废掉了。

    不过徐州城的老人还记得没有荒废前的盛况;那广运仓中储存着巨量的漕粮;每日车船进出;单是那广运仓所在就和个城池一般。

    孙甲笑着继续说道:“距离隅头镇二百里左右的地方就是清江浦;清江浦那里还有常盈仓;那个当年就比广运仓大;而且到现在也没有荒废。”

    屋子里略一安静;赵进猛地抬头;王兆靖双手重重一拍;其他人却还有些懵懂。

    在伙伴们中;经济之道也就是赵进和王兆靖懂行;刘勇所做的都是些细节;所以最先想通的也是他们两个。

    看到赵进他们这样的反应;孙甲又笑了;笑完之后开口说道:“清江浦这边常年存粮百万石;这是官库的数目;私下里的数目就更大了;大家都想着把这些粮食换成银子呢”

    南直隶分为江南、江北;江南是天下最为繁华富庶的所在;江北则相对贫苦;但也有几处特例;扬州富甲天下自不必说;清江浦比起苏州、松江这等一等一的繁华之处也丝毫不逊色;排在第三的就是隅头镇;不过这里兴起的晚;虽然富庶兴旺;规模却远远不如前面两处。

    黄河夹杂泥沙;下游淤塞;常年水患;南船北上过清江浦之后;运河和黄河重合一段;这段相对下游水浅难行;所以漕运上也有规矩;民船到清江浦之后不得北上;只有漕船、贡船和官船才能通行;大量的物资在清江浦这边卸下;然后装运车马北上;清江浦这里也就成了大运河最重要的中转站和枢纽咽喉

    湖广、江西、浙江三省的漕米;也要先汇集到清江浦再进行漕运;这里存粮的数量也是巨大。

    孙甲所说的“私下里的数目”和隅头镇那边用来换酒的漕粮是一个路数;靠水吃水;漕运上相关的人自然要吃漕运。

    清江浦有大仓常盈仓;设有户部分司主事专管;仓库也有管库大使;从这户部主事、管库大使;一直到下面的库丁和漕丁、运兵;人人都要在漕粮上吃上一口。

    大量的粮食被贪墨克扣下来;那清江浦又是商业繁华之地;讲究的是钱货交易;以物易物又行不通;这些粮食自然要变成银子才算好处;自然价钱也就高不上去。

    “原来根本不知道这么多关节;可漕粮换酒的生意越做越大;开始有清江浦那边的粮商找过来;他们能把粮食直接运到隅头镇;而且价钱比漕丁那边还要便宜;开始做了几次;后来熟了;也就知道了。”孙甲笑着说道。

    说到这里;除了赵进和王兆靖两个想通的之外;其他人反倒是更加好奇;吉香就忍不住问道:“孙叔;咱们要供应几千几万人;清江浦那边有这么多粮食吗?”

    “而且从清江浦到隅头镇还有过二百里的路;怎么运过去?”刘勇也跟着问了一句。

    “隅头镇那里大车过千辆;你们知道清江浦那里有多少大车吗?”看得出孙甲心情很好;在那里卖了个关子。随即自问自答的说道:“清江浦那边光是向官府交钱的就足有万辆”

    听到万辆这个数目字;大家都是震了下;王兆靖点头说道:“南船北马;从前光听人这么讲;今日听孙叔这么一说;大概能想通了;官船漕粮之外;民间那么多货物都要北上;这么多货物大部分都要牛马大车装运;有万辆并不稀奇。”

    “冬天只能用车马;等运河开化;不用花多少银钱;漕船就会帮忙送到隅头镇那边;那就更加省时省钱了。”孙甲说道。

    “夹带?”赵进疑问道。

    “对;就是夹带;小进你还真是懂得多”孙甲夸了一句;赵进看了看身边的伙伴们;笑着说道:“孙叔;我们这边将来要和漕运这块打很多交道;这些关节就请孙叔仔细讲解;免得以后糊涂。”

    这正是孙甲的意思;虽说有些好为人师;可也是想把自己知道的这些东西传授给赵进和伙伴们;这个心赵进能明白;孙甲是商人;如果想要谋取更大的利益;对有些信息应该避而不谈;可孙甲却毫不藏私;这就是真正把自己当成亲人长辈;把大家当做自己人的态度。

    当然;孙家死了个儿子;却因为赵字营发了大财;而且活得风光平安;现在为了让这份荣光保持下去;又送了个儿子过来;在信息上又毫不藏私;这也是为了和赵字营结合的更紧密;这种诛心之论即便大家能想到;也不会谈起。

    听了赵进的话;孙甲笑着连连点头;又是说道:“我也是到了邳州以后才知道这么多关节;自己听来的;别人说的;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刚才说民船在清江浦就要从水路换成陆路;可一辆大车去北边去京城要多少钱;比船运贵出几十倍上百倍;而且这一艘船要比一辆大车多运不少”

    “所以多花点钱;让漕丁运兵帮你运货;反正运送漕粮的船上地方大;少放几包粮食;多放些货;公私两便;更有些官面上的大佬;直接用漕船运私货;这就更了不得了;这就是夹带”

    “刚才吉香问的;说清江浦有没有那么多粮食;这个数目字我从前也不知道;知道后也是吓了一跳;每年南边送到北边的漕粮一共四百多万石;沿路运费损耗却要八百多万石;这里面最少有六分之一都留在清江浦了”

    说完这句话之后;屋中诸人都是倒吸一口凉气;船运自然也要有费用;船只损耗;船工吃用;船运也有倾覆的危险;运河上也有匪盗;也有被抢被盗的;只是这些费用损耗肯定远远小于陆运;占比能有一成都算夸张;何至于两倍于运送总额;这实在是太夸张了。

    大家都知道这八百多万石的绝大部分都是各方面的好处;可这数目太过惊人;这方方面面吃的未免太不要脸了些;大伙震动之后;都是看向王兆靖;伙伴们中;只有王兆靖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这种事他或许知道些;之所以等着王兆靖确认;是因为大家都不敢相信。

    明知道孙甲不会骗人;可大家还是觉得匪夷所思;一定要得个确认还好。

    “家父的确谈起过。”王兆靖苦笑着回答说道;不知道为何;这个回答让他觉得颇为惭愧;心里莫名有了个念头;大明被这样敲骨吸髓的抽空腐坏;怎么还能维持太平世道。

    赵进禁不住摇头;漕运上这帮人发财真是容易;捞的真是狠啊

    “刚到隅头镇;以为那边克扣下的漕粮数目惊人了;听人一说清江浦;才知道自己眼界实在太小”

    “那么多粮食放在仓里要发霉腐烂;只有尽快卖出去变成银子才有用;咱们缺银子吗?既然不缺银子;那还发愁什么粮食”孙甲这句话算是一个结尾。

    开始聊天的时候;赵进和伙伴们都是郑重其事;说到后来;大家脸上却都有轻松的表情。

    有这么多粮食;而且可以轻松的取得;还有便捷的运输方式;的确不用发什么愁。

    “粮食不缺;那边是货物集散的枢纽;各项货物想必也不缺。”赵进开口说道。

    孙甲点头回答:“什么东西都不用愁;那边是南货北货交汇的地方;即便运河封冻的时候;仓库和店铺里也有大量的积存;不过;隅头镇那边也能供应;而且更方便些。”

    赵进脸上露出笑容;多日谋划;今天差不多都有了答案;他想了想开口说道:“孙叔这次应该是在隅头镇过年;等孙叔回去;我这边会安排人跟过去;今年还没结算的银钱和粮食先放在孙叔那里;收粮买卖物资;都从里面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