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398章

大明武夫-第398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布阵,文吏上的本领,都是赵进安排规划。

    看到学丁们表现这么出色,让赵进也觉得自豪,自己雕琢出了美玉!

    “大哥,这十几个脸没白也没吐的是好苗子,将来肯定有大用。”吉香上前说道,学丁们的反应让他也感觉很意外。

    “咱们当年不也是忍不住反胃,这十几个从容的没准是家学渊源,早就见过厮杀。”赵进笑着说道。

    庄子没有什么抵抗,十几骑被砍杀大半之后,庄子的护卫不是跑掉就是投降,赵进没兴趣对他们赶尽杀绝,跑掉几个去报信,让闻香教尽快知道是赵字营做的,更符合赵进的需要。

    这次出动,本来就是为了给闻香教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打破默契的后果,如果破庄之后扬长而去,事后让闻香教查上一番才知道是谁做的,反倒折腾。

    在这样的局面下,庄子里的人自然是知无不言,无非是闻香教在兖州府和南北直隶以及河南的边境上都设置了这种庄子,拦住想要逃难到各处的灾民百姓,然后招募那些亡命天涯的贼人匪盗。

    亡命匪徒愿意有出路的,都是送到郓城附近的庄园里,那边自然有人接纳,至于灾民百姓则是威逼利诱他们留在庄园里,接着就是分门别类的报到总舵和济宁州以及府城滋阳几处,那边有专门的人兜售,有需要的就过来提货。

    这赫然成了一条生意路子,庄园就是仓库,货物就是这些男女老幼,随时发卖,而且还是个没本钱的生意,至于供养这些人口的费用,这些灾民自己劳动就赚出来了,也算是一本百利的生意。

    男人、女人和孩童都可以卖钱,老人则是不值什么,身体好些的留在庄子里做活,虚弱的直接就是一刀宰了,然后埋在庄子后面,灾民们虽然想过反抗,可几次都被庄子里的护卫压了下去。

    知道这些之后,赵进和吉香感觉还好,学丁队的学丁们却愤怒非常,如果不是有家丁和团练们维持秩序,那些被抓来的护卫恐怕都难逃一死。

    “接下来吉香你来带队,学丁队为主,用姜木头和徐州卫的人,然后加上徐州团练,把这附近的庄子都扫掉,灾民送到宿州那边去,护卫送到云山寺那边做苦役,以后不能让学丁队单独战斗,一定要配上差不多人数的家丁和团练,马队和弓手也要带上,一定要做到万全。”赵进叮嘱吉香说道。

    “接下来大哥不领着了?”

    “知道庄子里都是什么货色就够了,算算日子差不多,我要去清江浦那边,该收尾了。”赵进轻描淡写的说道。

    进入徐州境内之后,赵字营早就给赵进准备好了坐骑,一路急赶到黄河边,渡河回到何家庄,汇合马队之后向清江浦出发。

    秋风起,天气已经很凉爽了,和从前相比,赵进有些细微的变化,只有身边人才能看得出来。

    “从前夫君总是有点急躁,然后又瞒着别人,不知为何,现在沉稳下来了”这是妻子徐珍珍所说的。

    “……想明白要做什么了吗?这样也好,你眼下这个局面,难道还想回头吗?别想着我和你娘,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吧”这是父亲赵振堂的话。

    不知何时建州女真打进来,不知天翻地覆的王朝更迭何时来临,这种未知让赵进感觉到很大的压力,也让他不知不觉间很急躁,当抚顺陷落之后,赵进心定了,该来的已经来了,要做的不是迷惘和等待,而是准备和应对,知道该怎么做,自然心定神闲。

    赵进一直觉得自己把情绪隐藏的不错,却没想到身边的人都看得很清楚,而且对这微妙的变化也把握的很准确。

    “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赵进很想这么回答,不过却没有人询问。

    从何家庄出发的时候,赵进的随从里多了新角色,孟志奇也作为家丁骑马跟随,熟悉赵家的人都知道,孟志奇这几年除了做家仆伺候,一直跟赵振堂学习武艺,不过赵家本就没什么规矩,孟志奇除了传信之外也没什么要操劳的,心思精力大多放在习武上,赵家这边条件好,不光顿顿有肉,骑马射箭也有条件,加上孟志奇悟性不错,又肯吃苦去学,很是学到了些本事。

    这次孟志奇跟着赵进去南边,不光是外人惊讶,连何翠花都念叨了赵振堂几句,说赵十一跟你鞍前马后的忙碌,本事也不差,自家人你不安排,倒先安排外人了。

    “什么是自家人,小孟就是自家人,这个最放心!”赵振堂也有自己的主意。

    孤苦伶仃的兄妹两个,在濒死的时候被赵进收留,过上了温饱好日子,又学到了本事,而且妹妹还在内宅伺候,的确是最可靠的人。

    刚过十四岁生日的孟志奇倒是没有同龄人的飞扬跳脱,很是沉默沉稳,这让看到他的人都评价不低。

    赵进出发去往清江浦,王兆靖却领着人来到了黄河北岸的丰县和沛县,他带着云山寺下面的田庄管事,还有各处的长房之类,甚至还有州衙户房的吏目,来到这边清丈田亩。

    那些引狼入室,和闻香教有勾结的各家各户,都因为违犯王法被抓人抄家,家中宅院田产一概充公发卖,毫无悬念的落在了赵字营的手中,这些田地的出产,有三成是归丰县和沛县以及徐州衙门的,之所以要给文吏差役分润打点,就是要把这桩事办成铁案,永远不会翻盘。

    以赵字营在徐州的威势,谁还敢奢望翻盘,可赵字营非得让官府再掺上一脚,文吏差役们得了好处,就算赵字营不在,他们也不会让这个案子有反复,之所以这么做,就是要给大家看看,勾结闻香教的,一定会有万劫不复的下场。

    而且赵字营明着放话出去,凡是密报举报闻香教的,只要属实,查获分给密报举报的人一半,这些手段都让黄河北岸翻天覆地,倾家荡产的不计其数,大牢人满为患,不过赵字营这次没有讲究一点乡亲情谊,牢里放不下,自有流民寨那边关押,那边的流民们很喜欢有新人过来被欺压。

    ************

    蛤蜊港是淮安府安东县庙湾镇的一个小渔港,这一处在官府的各项文册上是不存在的,不过官吏差役们却都很清楚,因为他们年年月月在这边拿到好处,大家都知道,不少海船都在这边下货,然后走水路陆路运到清江浦发卖,甚至还有人在这边见到过倭人,可没有人吱声,通倭大罪又能如何,再说了,这倭人还不是在福建人的福船上下来的。

    既然是个小渔港,那就说明规模有限,而且这些年南直隶江北沿海一线起沙,所谓起沙,就是说因为黄河入海口的作用,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入海,砂石泥土在海中沉积,逐渐起了暗沙,甚至有些岛屿出现,这让此处的海路很是难走,连带着小渔港也跟着冷清了下来。

    要知道此时航海,船只要沿着海岸线,以岛屿之类的为标志行进,不能距离海岸太远,而这边沿海的暗沙很容易让船只搁浅,为求稳妥,不是太相关的船只,都会尽可能的避开此处。

    那些不走不行的,都要雇用本地熟悉海路和沙情的老水手向导,甚至在经过前,要安排人划着小船一点点摸索过去,因为泥沙入海的量太大,每年都会有变化,不小心不行。

    外来的船难走,本地的船因为熟悉海路就占了便宜,甚至有人专门在附近的暗沙左近打劫,反正外地大船来了在暗沙之间走得很慢,正是下手的好时机。

    ******

    感谢“甜蜜的甘蔗”老友的打赏,谢谢大家的订阅和月票

第615章 滩涂上

    不过做海盗也好,做海商也好,一过中秋就该停了,因为秋风起,海上的风浪也会变大,甚至不能走船,再晚一个月两个月,海边甚至会有冰冻,那样连入港都难,所以都要在这个时候回来。

    二月开海,忙碌七个月,要不在家安安稳稳休息,要不就把最后几波生意的收获出手,清江浦那边也快到了冷清的时候,不趁着这一波出去,漕运一旦停了,就得等个小半年才能再来。

    “二爷,三爷,今年又是好收成啊!”

    “啧啧,满仓满谷,这得打了多少鱼,恭喜发财啊!”

    一支十几艘船的船队靠岸,才放下踏板,就有人凑过去作揖招呼,殷勤的奉承,牛家的船队在蛤蜊港可是了不得的。

    在海面上做没本钱的生意,讲究用广船,速度快,在海上灵活,做正经生意的,就是福船和沙船,船大装得多,在海上跑得稳,牛家就是海盗的底子,可船全是大船,只有两艘广船在队里。

    难道这牛家就不在乎海上火并的风险,追船跳帮的,慢一步也是麻烦,明白人都知道,牛家生发靠的不是动刀子,而是收赃销赃,大家都在海面上拼的时候,牛家有先见之明,在清江浦那边盘了个铺面,靠着这个,收赃的价钱比大伙自己卖还要多一些,靠着这个,牛家原本不起眼的小股,却在洋面上搭上了闽浙那边的大佬。

    每年的七月下半一直到九月初,牛家的船队会一直在海上呆着,偶尔补给也只是派船回来运送,大队不会回来,收取各家的赃物,甚至还和远道而来的倭人、朝鲜人、琉球人做生意,拿到他们的货物,装满了船之后回返,然后送到清江浦那边卖。

    很多杆子打生打死一年,比不上牛家这一趟赚的,真是人和人没办法比。

    牛家也知道大伙眼红,所以他船队里也备着二百人上下的厮杀汉,虽说不指望追上别人,可也不怕海上动手,岸上又常备着一百多看家的,加上清江浦那边能动用的人力,在蛤蜊湾当真是最大的一股。

    事情都是越传越玄,牛家在这里算大的,到外面就成了千船万众的大佬,不过牛家也不辟谣,威风大些总不是坏处。

    牛二、牛三都是精壮汉子,在海上风吹日晒的,也看不出什么年纪,四五十岁说不明白,两人腰身都有些佝偻,走路有点不稳,大伙都知道这两位当年在海上受过伤,落下了毛病不说,生不下孩子才真正要命。

    大伙奉承几句之后,就知趣的让开,由着牛家的一干人搬货卸货,岸上早有牛车马车等着装运,看着货大家都眼红的很,这些都是石头价钱买来,真金白银的卖出去,里面不知道要赚多少。

    可大家也不会再去奉承,清江浦距离蛤蜊港这边有个两天路程,消息传递的一点不慢,谁不知道牛家那根独苗被人活活拖死在街上,这事,牛家二位爷恐怕还不知道,先躲远点再说。

    果然,牛二牛三一上岸,就有几个神色惶恐的汉子迎了上去,低声没说两句,牛二、牛三就咆哮起来,报信的汉子一个被踹翻在地上,一个被扇了两个耳光再去询问。

    “先卸货!卸完货之后跟着回庄子,谁敢出去胡混,老子砍了他喂鱼!”牛二大吼着说道。

    牛家少爷出事的消息也开始在这些船上传播,大伙出海这么久,也不知道岸上的事情,今天听到都是吓了一跳,谁这么大胆子,居然敢动两位大爷的心肝肉,他们牛家可就指望着这牛胜杰传家,估计要见血了。

    海上多亡命,推测到这个,大伙非但没有害怕,反倒隐约兴奋,清江浦那些孬货早就被富贵养软了身子,根本不敢拼命,也根本不是对手,大伙在海上漂流了大半年,正好借这个机会去快活快活,不然腰包的银子都没处花。

    牛二牛三阴沉着脸,谁干活慢了点就被痛骂,大伙又急着上岸歇息快活,人多力量大。,十几艘船的货居然两个时辰不到就装卸完毕,一辆辆大车走在当中,船上的水手打手们跟在两旁,就这么向蛤蜊港附近的庄子走去。

    “海风太硬了,一会儿得弄几口好酒喝!”

    “也不知咱们这边有没有那什么汉井酒,海上弄到那坛子真让人没够!”

    “等去了清江浦还怕没有吗?那边什么淘换不到。”

    队伍里的气氛倒是很轻松,牛胜杰死不死和他们关系不大,在那里不都是拼命,海上人家早就不在乎这个了。

    只有前面跟着牛二牛三走的那队人比较安静,没人不识趣,就这么沉闷的走了会,牛二嘶哑着嗓音说道:“胜杰死的这么惨,清江浦那边一定要给个交代,真以为咱们不过去,就奈何不了他们了?”

    “死一个拿两个来抵,不然以后咱们牛家的生意还怎么做,谁都能欺负过来吗?”牛三闷声回答。

    牛家在蛤蜊港附近有住的地方,也说不上什么讲究,无非是渔村改建,港里在海面上讨生活的都这么干,真正的大宅子都在庙湾镇那边,这里就是个中转的所在。

    从港口到住的地方也就是半个时辰的路,牛二牛三的怒气似乎在港口的时候就已经发泄完毕,一直沉默着行走,在海上厮混打拼的老海狗,早就见过了生生死死,知道发怒咆哮只会消耗力气,不如等到报复杀人的时候再来。

    原本接货的大车今天就要去往清江浦,不过出了这档子事,大车要在牛家大院这边停两天,牛家二位龙头准备好之后,会带队一起过去。

    这么多年早就成了习惯,大院这边留守的人也早就准备好烈酒和猪羊,等人一回来,就开始生火造饭,气氛立刻变得快活了许多,牛家二位龙头尽管气闷,可也不想拦着手底下人快活,毕竟在海上憋了那么久,再过一会,庙湾镇的不少土娼也会来到,她们都知道这时候最好做生意。

    眼见着就要天黑了,大院附近点燃了篝火,笑骂喧闹,加上女人的尖叫,让整个村子都跟着热闹了许多。

    这渔村里面的住户也有过来张望的,他们也不是什么良善之辈,有不少也是在海上厮混的海狗,攀谈几句,过来喝一杯,这都是有的。

    蛤蜊港也不光是老住户,偶尔也有几艘生人的船靠过来,只要有本事自保,也就没有人去理会,所以牛家大院这个热闹也有几个生面孔张望,可天都要黑了,谁还理会外人,眼馋就眼馋吧!

    没人注意到有两个人看得很仔细,然后直接出了村子,沿着小路向南边的荒滩走去,这一片都临海,荒滩野地多得是,不适合停船打渔的地方也不少,苇草之类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