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495章

大明武夫-第495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徐州吧,在京师万一有什么凶险,咱们真心顾不到的。”到了现在这个地步,王友山已经算不上是赵字营的庇护了,反而会被赵字营这边牵扯,如果在京师真的获罪下狱,赵字营还真的没太多办法。

    听赵进说起这个,王兆靖也是苦笑,无奈的回答说道:“家父舍不得从京师走,说为官这么多年,第一次看到如此大戏,若是不能近距离看完,将是毕生遗憾。”

    “。八月,泰昌病重,司礼监秉笔兼掌御药房太监崔文升进泻药,天子服后病情更重,一昼夜起三、四十次,身体愈加虚弱,廷臣纷纷指责崔文升不知医,妄进丸药,也有人怀疑是万历天子的郑贵妃所指使。八月二十九日,泰昌病情进一步加剧,由鸿胪寺丞李可灼进“红丸”,泰昌服后于九月初一日病死,朝廷内外因之议论纷纷。御史王安舜首先上疏,请重治李可灼。继之,御史郑宗周、郭如楚、冯三元、焦原溥、给事中魏应嘉、惠世扬、太常卿曹珖、光禄少卿高攀龙、主事吕维祺等人先后上疏请究治崔、李奸党。结果,将崔文升发遣南京、李可灼发配充军”

    “。九月初一日泰昌病逝,年已十六岁的皇长子朱由校当立为新君。其时泰昌选侍李氏仍居乾清宫,朱由校居住慈庆宫。李氏与宦官魏忠贤互相勾结,企图利用朱由校年幼,独揽大权,不肯移出乾清宫。九月初二,都给事中杨涟首先发难,上疏反对李氏继续居于乾清宫;劾其对皇长子无礼,不可将皇长子托付给她。御史左光斗也上疏说:内廷的乾清宫,如同外廷皇极殿,只有皇帝和皇后才能居住于此,其余嫔妃都不可于此居住。请李选侍移居于宫妃养老的地方仁寿宫内的哕鸾宫。李选侍得到左光斗奏疏之后大怒,数次遣使召左光斗。左光斗拒不赴见。李选侍益怒,要朱由校议处,朱由校认为左光斗所言极是,催促选择吉日良辰移宫。经过杨、左等人力争,九月初五日李选侍移居哕鸾宫,皇太子朱由校复还乾清宫”

    和万历四十六年四十七年的萨尔浒之战前后一样,这次王友山写给徐州的信笺也是极多,厚厚的好像一本书册,读信讲解需要的时间当真是不少,所以王兆靖一直等赵进操办完和木淑兰的亲事之后才开始述说,泰昌服药驾崩和李选侍移宫这两件事,已经在京师有了名目,一作“红丸”一作“移宫”,所谓两大疑案,尽管信上来龙去脉说得很明白,可王友山在信上也说,他所知道的京师众人都知道,但并不敢说这就是真相,其中疑点甚多,但里面也有脉络可循,特别是朝野开始把“红丸案”和“移宫案”两件事和万历四十三年的狂徒梃击太子的案子联系起来。

    万历年前后,事事都喜欢和这个三联系起来,有什么三大征,现在又硬扯出了三大案,王友山在信上详细的说明了“梃击案”,在他看来,赵进、王兆靖和一干晚辈对朝政知道的越多,就越有好处,不过,王友山如今孤身在京师,他的派系已经土崩瓦解,没有人和他亲近,所有人都觉得王友山的官位不会保存太久,也没有什么人和他太深入的交流,或许这也是王友山写信倾诉的原因。

    “。万历四十三年五月,宫外男子张差手持木棒闯入大内东华门,一直打到皇太子居住的慈庆宫,后被内监捕获。对张差梃击太子宫之事,朝内争论不一。支持郑贵妃倾向福王为太子的臣僚认为是张差疯癫所为;支持皇太子的大臣认为是陷害太子的阴谋。经刑部十三司会审,查明张差系京畿一带白莲教的一支红封教的成员,其首领为马三道、李守才,他们与郑贵妃宫内的太监庞保、刘成勾结,派张差打入宫内,梃击太子”

    “。此案的发生,震惊了宫内和朝野。联系万历四十一年曾发生郑贵妃的内侍与奸人勾结诅咒皇太子的事件,梃击案牵连到郑贵妃在所难免。万历皇帝极力调解皇太子与郑贵妃的矛盾,一方面怒责郑贵妃,一方面迫使皇太子改变态度,由‘张差所为,必有主使’改变为‘此事只在张差身上结局足矣’。此外,万历皇帝又召见群臣,表示怀念皇太子的保护人皇太后,以示自己立太子的诚意。他明令除惩治张差等人外,‘不许波及无辜人’,以解脱郑贵妃”

    王友山的信上说得很明白,几年前的梃击案和现在的红丸案移宫案看似没有联系,可仔细追究,就会发现离不开两方,一方是东林众臣,一方则是郑贵妃郑家,而且这三大案的真相与否,实际上没有人关心,所有的争论和互相攻击,都是为了让对方倒台,让自己人上台。

    万历年间群臣争国本,东林和浙党、楚党、齐党势不两立,东林是为了立太子朱由校,也就是在位一月就驾崩的泰昌天子,而另一方自然和福王的母亲郑贵妃接近,这也是为什么梃击案说是郑贵妃在背后指使,红丸案说是郑贵妃一党的阴谋,移宫案也说是郑贵妃策划,万历皇帝一死,郑贵妃就是死老虎了,根本没办法对朝政造成任何的影响,东林党之所以把郑贵妃一次次的提出来,无非是打击和他们立场不同的各党。

    ******

    感谢“元亨利贞、用户寒夜、吴六狼、暮鸣”几位老友的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和月票,谢谢大家

第766章 这个名字

    这个做法看似阴损,却很有效果,内阁首辅方从哲因为和红丸案有牵扯,已经在这不断的攻击中立不住脚,而后补上去的几人,都是东林党人,要不然就是和东林众人关系密切,此时的朝廷所谓“众正盈朝”,当然这是东林中人自己的说法,对于其他各党的朝官来说,就不是什么好日子了,或者去官致仕,或者在位置上苦苦支撑,生怕被抓到和三大案有什么牵连。

    王友山还在信上说了接下来的事情,“移宫案”结束,朝野都以为正义大胜,却没想到“移宫”数日之后,哕鸾宫失火,经奋力抢救,才将李选侍母女救出。当时就有人斥责东林欺人太甚:“皇八妹入井谁怜,未亡人雉经莫诉”,事情内外都透着蹊跷,虽说自成祖皇帝以来,紫禁城起火不是什么稀罕事,可这次火灾发生的未免太巧,大有杀人灭口的可能,但王友山也只敢在信上这么说,就连京城上下也不敢把这个话说得太透,直接点的也只能说到东林党欺负孤儿寡母太过。

    这一封封信看下来说下来,当真是让人头昏脑胀,不过赵进做事也是干脆,直接让人把马冲昊喊了过来,马冲昊的手下都已经被派出去办事,倒是马冲昊一直留在何家庄这边,也没有参与什么内卫队的机密事,只是每日带着十几个巡丁在何家庄左近巡察值守。

    “。小的还真是不清楚,不瞒进爷说,在京师时候,恩主不指派小的做这件事,小的肯定就不知道,事涉机密,肯定不会宣扬的尽人皆知,不过小的也琢磨过此事,如果真是郑家恩主这边想做什么,安排人拿着刀去岂不是更好,京师里身后好的亡命不知道有多少,又何必找这么个疯癫的。”马冲昊倒是知无不言。

    关于这红丸案和移宫案,马冲昊也有自己的看法和分析:“。泰昌的身子本就不好,这个京城里外都知道的,在东宫潜邸的时候倒好,没太多事情,可一登大位,万事繁忙,他那身子根本顶不住,就算不吃红丸,早晚也得死在一碗药上,不管有毒没毒”

    至于移宫案,马冲昊说得更为有趣:“亲军里有那么一帮闲汉,做事当差是不行的,却喜欢嚼天家的舌头,按他们讲,那李选侍美貌异常,脑子却不怎么清醒后宫那等波澜诡谲之地,说不准有什么热心人挑拨几句,这李娘娘自己就跳出来了”

    这番话说完,赵进和王兆靖都是沉默了半响,王兆靖只是哑然失笑,赵进则是不住摇头,一抖手上的信纸说道:“现在朝廷就盯着这个吗?怎么没有人说辽东,看着好像天下太平一般,难不成建州女真也因为这三大案不打了?”

    听到他这番话,王兆靖却拍拍额头,伸手在身边木箱中翻检一番,从里面拿出一张信纸递过来,开口说道:“却是小弟疏忽了,这里提了一段,只想着最要紧的是这三大案。”

    赵进皱眉接过,他们兄弟的这番互动,让边上站立的马冲昊很是诧异,在他想来赵进这些人心怀大志,最该关心的就是朝堂中枢的纷争之事,随时掌握大政的变化动向,为何这么在意边鄙辽镇的事情,建州女真虽然麻烦,虽然是心腹大患,可也到不了比朝政变化还重要的地步。

    不说别的,这三大案处处疑点说不明白,可这三大案牵扯方方面面,未来内阁六部甚至地方督抚的变动都会因为这个变化牵扯,这个对于生存在大明腹地的赵字营来说极为重要,和南直隶有牵扯的大佬以及实权人物实在是太多太多,以赵字营这样的行事和做派,肯定会和官府豪绅有冲突,到时候牵扯到这些大佬和实权人物,如果再也没有做过功课,恐怕就会有大麻烦了。

    “。廷弼有胆略,知兵事,善守边,然性刚负气,好谩骂,为御史时,与姚宗文、刘国缙同在言路,及廷弼经略辽东,二人意望廷弼,不如愿,遂联手攻击熊廷弼。姚宗文阅视辽东士马归,疏陈辽土日蹙,诋毁熊廷弼,废群策而雄独智,又鼓其同类攻击,必欲去之。御史顾慥首劾廷弼出关逾年,漫无定画,蒲河失守,匿不上闻;荷戈之士徒供挑浚,尚方之剑逞志作威,朝廷事多纷乱,而封疆议起。御史冯三元劾廷弼无谋者八、欺君者三。诏下廷议。廷弼愤,抗疏极辩,且求罢。而御史张修德复劾其破坏辽阳。廷弼益愤,再疏自明,力求罢去。给事中魏应嘉复劾之,十月四日,朝议允廷弼去,以袁应泰代之”

    赵进现在也能看得懂较为浅显的文言,王友山在信笺上很注意这一点,那边马冲昊心中虽然疑惑,可还是观察着赵进这边,看着赵进皱眉认真的阅读这封信,他听人说三大案的时候态度很轻松,可这时却很肃重。

    “胡来,熊廷弼已经把辽东差不多稳住了,现在这么随意换人,肯定又要有麻烦。”赵进把信递还给王兆靖,马冲昊瞥了眼又是低头,心想辽东边事败坏,赵进不应该很高兴?为何这般作态,王兆靖却丝毫不以为怪,只是拿着信纸说道:“家父说这熊廷弼的性子太过刚直暴烈,容不得一丝委屈,那姚宗文和刘国缙已经投靠东林,而熊廷弼远在辽东不曾对东林假以辞色,这次肯定会被攻讦,熊廷弼的性子又忍不了,去职也在情理之中。”

    赵进摇摇头,冷笑了一声说道:“萨尔浒十万大军败亡,建州女真鞑虏强横如此,可在天下人眼里,还是比不得朝堂中枢这些无谓的争斗,真是,真是。”

    说了两句,又看了眼马冲昊,赵进没有说下去,马冲昊明白这是顾忌自己在场,有些话还不能说透,不过他也不以为意,这才多长时间,如果就这么轻易接纳了自己,那才幼稚,而且现在的马冲昊还是在奇怪赵进对辽东的反应,这反应未免有些太过了,是不是有些主次不分,身在大明腹心之地,又有这样的大志雄心,就算再怎么忧国忧民,也该懂得轻重缓急,如果只是凭着一腔热血,那自己的选择是不是错了?

    马冲昊心中念头百转,不过想到这里,他自己心中失笑,笑自己实在是想得太多,眼下其实是无处可去,只有这边能容留自家,还是别挑肥拣瘦。

    赵进却没有让自己的情绪流露太多,只是拍了拍椅子扶手说道:“那么多消息,后面还有什么,你父亲久在京城,见闻和我们自然不同,他觉得的要紧处未必不是要紧,刚才那话我只是感慨。”

    这话实际上是对王兆靖的解释,刚才的感慨很容易被误会成说王友山的轻重不分,王兆靖却是摇头笑着说道:“自家兄弟,说这个作甚。”随口一句后,又是拿出新的信纸诵读,京师写来的信还有那些邸报抄本,加以句读之后赵进也能看懂,但不知何时形成的习惯,都是王兆靖读给赵进,边读边解释,也是方便。

    “封客氏为奉圣夫人,荫其子候国兴、弟客光俱为锦衣卫千户,赐魏忠贤世荫,荫其兄魏钊为锦衣卫千户,群臣力争不可,天子不让,家父信上还说,天启天子亲信客氏胜过亲近太后,说天启天子的性子很是柔顺,加上新君即位,不会和臣下争执太多,但封客氏这件事上,天启天子很坚持。”王兆靖笑着说道。

    赵进也是摇头,笑着说道:“不管移宫案背后有什么,朝中大臣也是帮着天启坐稳了皇位,有这一层因果在,天启居然还坚持封赏客氏,可见亲信程度。”

    点评两句之后,赵进和王兆靖都是看向马冲昊,相比于他们两个隔靴搔痒的,马冲昊在京师呆了这么多年,肯定是知道更多内情的,刚才解释的就很精到,想必对这个客氏和魏忠贤被封赏的事情,也能说出些分析门道。

    马冲昊笑着上前一步,他对这样的活计并不反感,身为赵字营的属下,能为赵进和王兆靖解说朝政内幕,这样的活计不知道多少人羡慕眼红。

    就在这边要开口的时候,赵进眉头却突然皱了起来,转向王兆靖开口问道:“刚才你说那个是魏什么?”

    王兆靖和马冲昊都是一愣,王兆靖随即把那张信纸递给了赵进,开口说道:“魏忠贤,一直是在天启天子身边伺候,这次天启即位,肯定要被重用的,这么早就有封赏,可见在天子心中的份量。”

    赵进看向马冲昊,马冲昊会意,解释说道:“亲军,不,锦衣卫里知道这个人,他原来姓李,好像是沧州那边的,靠着给泰昌天子的母亲置办膳食得宠,后来又巴结上了天启天子的乳娘客氏,据说两人已经结了对食,他一直管着膳食的差事,不过现在应该进司礼监了吧?”

    ******

    感谢“圈二幺叫起了,沙漠之路,夜雨写辰风,仇笑天”几位在起点打赏的朋友。

    请大家用订阅、打赏和月票支持大明武夫

第767章 赵进关注的人

    马冲昊回答的很详细,不过心里却在纳闷,心想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登基,身边的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