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677章

大明武夫-第677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郑重其事的,大家也觉得和从前的团练没什么区别,也就是加强些的地方民壮。

    而且大家盘算了下巡丁的数目,林林总总加起来居然上万,这些都是要给粮饷的,耗费这么大,又是这般无用的职司,真有什么事情,拿着长矛的家丁和团练一出,怎么都解决了,这么耗费何苦来哉,也就是赵字营这样每日里金山银海的才能撑住,只能说年轻人手里有钱不在乎败家。

    不过赵字营内部倒没觉得如何吃力,维持清江浦巡丁的费用都由本地供应,这笔规费地方上愿意出,现在清江浦上上下下的人也没什么不甘心了,倒是琢磨着把这些规费之类的事情变得正规些,免得徐州今日随意收取,明日随意摊派,虽然到现在还没出现这样的情况,可总是要防患于未然。

    这笔银钱就是由巡丁们负责收取,本来赵进不想让下面的巡丁经手,觉得这样会滋生弊端,不过王兆靖却说得很明白:“盯得紧些,定好数目,弊端就可以避免,但巡丁亲自上门收取规费,却是显示咱们赵字营在的手段,不然咱们赵字营军纪严明,平日里从不滋扰地方,他们万事自洽,哪里还会记得我们,日久天长,恐怕忘乎所以的事情又要有了。”

    听到王兆靖的这个看法,赵进沉思一会却忍不住笑了,在他当年的记忆里,农户可以不必交粮纳税,当时都说这是几千年未有的善政,可也有些反对的声音,说农户农民不必缴纳皇粮国税,国家的存在就会越来越薄弱,百姓只知道村内的豪强富贵,不会理会朝廷的政令,这个说法也得到了一些印证,原本中枢命令可以直达黎民百姓,慢慢的也下不去乡镇了,原因很多,可这税赋取消却是之一。

    由巡丁直接收取规费,这个利弊不好权衡,可贪墨私吞,可以通过严密的制度来避免,收取规费这样的行为,却可以时刻彰显自己的存在,让地方上每个人都意识到,赵字营已经深入到他们每个人的身边,让他们更知道敬畏和服从,对地方上的控制也会更加有效。

    几十万人的清江浦,加上繁华无比的商贸收入,多供养这几千巡丁还很轻松,甚至大家早就盼着这样的力量出现,赵字营家丁和团练的杀气都太重,有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总不好让这些披甲持矛的厮杀汉来管

    济宁巡丁团和清江浦巡丁团的情况差不多,作为运河重要枢纽中转的繁华商埠,济宁供养这么一支队伍很轻松,而人数最多的淮安北区巡丁团,这个的维持直接就是团练系统变过来,各个中队由村寨供养,甚至本身还要参加劳动,这个也不用操心太多。

    徐州巡丁团自然是赵字营中枢供应,如今徐州富庶繁华也不是说笑,这个费用供应也是轻松的很。

    这巡丁相关的扩编改制,外人能看到的也就是这些了,很多人还很期待内卫队的变化,对他们来说,这个类似于东厂和锦衣卫的机构要变成什么样子,会很有趣,不过内卫队如何变化,根本不会向外公布,以内卫队的行事风格,外人想要观察也看不出什么。

    实际上内卫队的改编已经开始,本来赵进的意思是改为内卫堂,可刘勇却建议不做改变,名目仅仅是名目,内卫这种见不得光的营生,没必要让人从名字上看出什么来,新设立的巡丁团的团正都在内卫队内有职务,团副直接就是当地内卫的主管,每个巡丁团中都有一个大队是直属于内卫队,在其他各队也有内卫家丁的参与。

    巡丁团有收集消息盯住风吹草动的职能,这些汇集而来的情报内卫队也要分享,巡丁团的团正们都是内卫系统的人走向前台,还有更多的人沉下去在暗处,雷财手下有几个大队的编制,不过除了赵进之外,没有人知道这几个大队在何处有多少人,这些大队就是负责在赵字营控制之外的地方安插探子,搜集各种情报消息,京师和南京,环绕着赵字营控制区域的各个军镇和要紧的人物,都要去盯着。

    而在刘勇手下,这样见不得光的暗处队伍更多,聂黑是其中一支的首领,他们这个队伍负责暗中护卫赵进,负责刺杀和刺探以及种种秘密行动,马冲昊那边和雷财是并行,在内卫队的职司上,马冲昊比雷财低半级,但马冲昊和雷财都是直接向赵进禀报。

    关于内卫队的花费,总账只有四个人能看到,赵进、王兆靖、刘勇和陈宏,花销直接由金库拨付支出,这个外人甚至自己人都看不到。

    巡丁编制的出现,倒是解答了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原本赵进安排陈昇去山东,交给他那么大的力量,即便兄弟情深,可在实利和大势面前,也很容易出现问题,这个扩编改制,看着像赵字营的扩张,可一个应对不好,很容易就埋下隐患,变成大的崩盘,有巡丁在,家丁团队没办法过问地方,有巡丁在,多少有一支牵制的力量。

第1051章 这是任人唯亲?

    这些平衡做法并不存在信任与否和让人心寒,在一个大的集体和大的组织当中,这样的做法是必需的,但还有些事外人也是不知道的,家丁旅团,巡丁团队,还有农垦、贸易各厅的构架,这些本来就是放在外面,有心人观察就可以总结出很多规律得出结论,所以可以向外公布,但外人观察不出来的内容和细节,就不会向外说了,但内部该知道的都会知道。

    徐州到济宁、到清江浦、到淮安北区的中心,即便是设置驿站,安排充足的快马信使,一个消息来回最少也得四天,最长的差不多要八天到十天,赵字营眼下势头虽好,可也是四面皆敌,内部也有各种隐患,各方面一旦有事,如果要等赵进的指示命令才处置,那就要耽误大事了,必须要给他们临机决断之权,但又不能将这项权力交到一个人手上,所以用的是合议。

    农垦分区,也就是赵字营管辖下的分区,有的是一个区内合议,有的是几个区合议,按照马冲昊在徐州的经验设置议事厅,目前共有三处议事厅,济宁、淮安北区和清江浦,能参加合议的是,当地家丁的主将,当地农垦厅主管,贸易厅主管,内卫主管,四个人合议,巡丁主官可以列席,一旦有大事发生,四人合议,少数服从多数,当正反相等的时候,由家丁主将做出决断,但这个合议得出的结论并不是最终命令,得出命令后可以先行行动,但同时要快马报到赵进那边,得到确认后才是最终决议,不然以赵进的决断为最终决议。

    非战时候,巡丁受三重指挥,农垦、贸易和内卫在当地的负责人都可以下达指示,农垦和贸易两厅负责所在区域绝大部分的日常民生,自然有这个必要,在赵字营目前的体制下,内卫主管往往和巡丁主官是一个人,倒也不担心令出多门,无所适从。

    另外,在济宁的农垦厅管着各个田庄的团练,在济宁的贸易厅又有几百徐州义勇作为护卫,这都是他们自己可以指挥的力量,在这次扩编改制之后,只有无家丁的区域才会有成建制的团练存在,在其余各处,团练都是转为巡丁和候补巡丁,平时维持治安,接受训练,成为家丁的预备队。

    为家丁旅团提供粮草装备后勤的辎重团练大队归农垦厅和贸易厅共同掌管,因为所有的物资或者是农垦厅产出划拨,或者是贸易厅运输而来,这样直管也是方便。

    济宁这个体制出来后,因为这扩编改制而躁动的赵子营各方都是平静下来,看到这里,大家都是心里有数了,淮安北区、清江浦这几处,以及传说中的第二、第三旅还没确定,可比照这个,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区别,身在赵字营中的众人,甚至能大概判断出自己会在什么位置上。

    农垦、贸易两处在济宁的主管大家也都知道人选了,济宁农垦主管是何正,而这贸易主管则是李灿。赵字营上下都知道赵完、赵松还有赵十一是赵进的亲戚,知道何正和李灿的人就很少,不姓赵是一个原因,另外何正和李灿也从来不去说自己和赵进的关系,赵进还有伙伴们也没有在明面上给予关照。

    何正一开始就跟着吉香的父亲做事,后勤粮草的事情做过,酒坊也做过,后来则是去管着云山寺的几个田庄,何家人都是张扬性子,赵进的母亲何翠花也很泼辣,不过何正却相对木讷,沉默寡言,可何正有一桩过人之处,那就是做事坚韧不拔,从来没有放弃过,他在投奔赵家之前,是不认字的,算账之类的事情也是一窍不通,“人比较笨,死心眼”这样的评价也传到过赵进耳中。

    可何正能沉下心学习,跟着吉香父亲做事的时候,学会了算账和大概的统筹,在云山寺田庄做事的时候,跟着寺内的老僧读书认字,又跟着云山寺原来的庄头学习如何管理田庄,这些东西都慢慢掌握,赵字营管理田庄有自己的一套,布置下去之后,何正也全盘接受熟悉,牢牢掌握。

    “学一样东西,别人用一天,何正就要用五天甚至十天,可别人肯定不如这何正扎实,同样的事情布置下去,其他人需要督促,何正这边就没有差错,会一板一眼的完成,从不做什么弄虚作假的勾当,大智若愚或许就是这一种了。”这是如惠的评价,他这一系云山寺出身的人不少,对何正的看法都能传递上来。

    “但这何正有一样不好处,那就是因为读书是读的经文,又是跟着和尚们学的,信佛信的虔诚,这总归不好。”这也是如惠的评价,对何正信佛这件事,何翠花和何家人都没什么反对的,因为现在何翠花在家就是烧香拜佛,何家人也给云山寺布施不少。

    在何正出发去济宁之前,赵进给了他几条规矩,允许他吃斋念佛,但不允许他和僧人有私交,允许他去佛寺上香膜拜,可一年只准去十二次,香火银子只给四两,不管是私产和公款,一共就这么四两,不允许让自己的孩子吃斋念佛,也不允许和身边的同事传经布道。

    “你不要觉得是自家亲戚,我说这几条你要是犯了,你或许没事,可这些僧人佛寺和信佛的同伴都要跟着倒霉,你既然信佛,这慈悲心总是要讲的。”赵进说得很严厉。

    “请进爷放心,属下明白公私分别。”对赵进的禁令,何正倒是心平气和的领命,没有任何怒气或者反驳,赵进刚知道这何正信佛的消息,其实没什么所谓,可后来听到上上下下的人评价这何正能干,这火气才逐渐大起来。

    嘱咐完何正之后,赵进和王兆靖又做了不少安排,又有几方面的人暗地里盯着何正,这才敢让何正出去领衔,现在山东那边的各处田庄,最要紧的就是一丝不苟,其他一律不提,让他们按照赵字营的规矩做上几年,再谈其他不迟。

    李灿的情况和何正又有不同,李灿刚来赵家的时候,胖乎乎的看着有些蠢笨,实际上却是最油滑精明的一个,他在家丁里面做过一段时日,属于操练之外绝不多动的那种人,但让大家哭笑不得的是,家丁的各项训练要求他都能达标,只不过会将将在不达标和达标之间。

    在家丁里做了一段时间之后,李灿的父亲恳求赵振堂,说让李灿去云山行那边做事,消息传过来,赵进立刻照做,李灿这样的性子在家丁连队里就是害群之马,大伙都会被他带着偷懒,还是去云山行做事的好。

    锥处囊中、脱颖而出,李灿在家丁里偷奸耍滑,可一到云山行立刻变得出色起来,按照云山行几个老掌柜的评价“这小子的奸猾就好像做了一辈子的生意”,不过李灿也是需要历练成长,刚开始他经手和淮安府私盐贩子的交易,当真是让对方一文钱都多赚不到,而云山行彻底赚足,自己手里也落了不少好处。

    可因为对盐枭盐贩盘剥过狠,让对方无利可图,导致对方改走别的盐路,和赵字营冲突几次,造成死伤,到这时候,李灿才知道做生意有时候不能吃尽,一次吃的干净,下次就没得吃了,然后赵进找李灿谈了一次,说你如果想要给自己赚钱,那我给你一家商行,可以挂着云山行的名头,赚多少都是你的,金山银海也不是没有,如果想要继续在赵字营做,那就不要中饱私囊,再有一次,我打断你腿然后送回去。

    李灿在当面就做出了取舍,把自己捞的银子交上去,然后发下了毒誓,对李灿的这表现,赵进和伙伴们也谈过:“这小子不是不贪财,他是想要更多,他能看出来在咱们赵字营内将来可以赚到更大更多。”

    再接下来,李灿带着几名徐州武人做护卫,亲自去邳州拜访了那些盐贩盐枭,除了那些死伤的之外,其余人等都是登门拜访致歉,主动退回了先前赚的银钱,然后做出了种种承诺,淮安府那些贩运私盐的人也没有其他的选择,只能捏着鼻子听从信任,但接下来他们发现,这李灿就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开始学做皆大欢喜的生意。

    徐州盐市的成立和兴旺,李灿的功劳不小,大宗盐商们都是王兆靖、如惠和周学智他们谈下,而盐枭盐贩们都是李灿引进来,然后河南、山东还有凤阳府那些小股买盐的客商也是他来联络确定,如果他就这么做下去,盐市这一方局面肯定是归他管。

    “李灿沉不下心,总喜欢新鲜事,新鲜东西”这也是大家的评价,盐市一稳,李灿就找到如惠,请求去清江大市那边做事,那边是集合天下间的贸易财货,做生意的就该去这样的地方,一定能长本事长见识,李灿毕竟是赵进的亲戚,这个关照也是要的,而且他从盐市那样的实缺清闲位置,要去清江大市那边辛苦操劳,这个谁也挑不出理来。

第1052章 这是鸡犬升天?

    等去了清江大市那边,李灿当真是如鱼得水,和方方面面打交道,做各种各样的生意,成了周学智的得力帮手,周学智时不时的会在和赵进的通信中夸奖几句,但最好的评价是在隅头镇的耿满仓,他看得比别人更深一层。

    “在进爷属下,人人讲规矩勤做事,这不是坏事,可在清江浦那边,却和当地豪商隔着一层,在那边做事的云山行诸位,即便想要做好事,也往往严守规矩,不愿意太和他们深入往来,李灿好就好在能放开心胸去打成一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