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88章

大明武夫-第88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进沉吟一下;笑着说道:“就叫二锅头就叫汉井名酒吧”

    已经写完标示的王兆靖走过来;正好听到了这个名字;笑着说道:“这个名字好;徐州本就是汉高祖刘邦出生之地;好水好酒;这汉井引人遐思;赵兄总说自己没读过书;这名字没有功底怎么能起出来。”

    卢向久和苏大本就是为了凑趣;听到王兆靖这么说;他们也觉得不错;齐齐跟着叫好。

    赵进看了眼王兆靖;平时风度翩翩的这位兄弟已经浑身湿透;看着滑稽的很;赵进笑着说道:“你写得一笔好字;这名字就交给你写了;先出去准备准备;也换身衣服凉快下。”

    王兆靖低头看看自己;也是笑了起来;答应后转身出门;那边卢向久和苏大也自去忙碌了。

    赵进拽过来个空酒坛坐上;自嘲的低声说道:“其实我就是想叫二锅头的

    这套做酒的工艺的确就是二锅头;之所以起了别的名字;倒不是为了避嫌;在原本的历史上;这酒要过百年才会出现;没什么可避讳的;只是赵进想到自己如果起了这个名字;那难免被其他做酒的琢磨出方法来;这汉井名酒;名字实际上是在古井贡上来的灵感。

    赵进从前所学;和做酒没有丝毫关系;但经历的交际场合太多;酒场太多;喝酒太多;很多酒上的知识和典故也就知道不少。

    喝酒的时候无话不说;常有那种好卖弄的端着酒杯;说这酒的来历做法;听得多了;难免印象深刻。

    说来有趣;这酒的做法是从前的记忆中最深刻的一部分;原因无他;听得太多;被动记忆的很清楚。

    二锅头的典故赵进听过许多次;说是从前做酒;第一锅的所谓酒头中杂质太多;喝下去烈性太大;对人有害;而最后一锅的酒尾则是太淡;已经没有酒味了。

    有京城的赵家三兄弟改进了烧酒的工艺;“掐头去尾”做出了二锅头;然后行销天下。

    二锅头并不是什么顶级的名酒;但他的酿造工艺并不那么复杂;而且在这个价位上足够清冽醇厚;远胜过同等档次的烧酒;另外一点;他是用高粱酿造的;高粱的价钱比米麦豆不知道要便宜多少;成本已经低了很多。

    “掐头去尾”;烧酒的质量能提升百倍;这效果类似于点石成金;这样的变化特别具有戏剧性;所以更能让人记牢。

    赵进记得很清楚;在北方;二锅头的确是很大众的白酒;而且大家喝它并不是单纯的因为便宜;是因为二锅头的味道的确不错。

    尽管对历史进程的记忆比较模糊;但赵家三兄弟改进工艺制造二锅头的时间;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上是康熙年间;和现在相隔几十年上百年;赵进这个还是能够确定;唯一不能确认的就是这个时代到底有没有出现这种酿酒的方法。

    赵进当年也算酒场老将;酒的好坏能分的差不多;还听到过许多人点评口感;分析原因;第一次喝到这个时代的烧酒;赵进就感觉到酒质不纯;味道太杂;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二锅头上。

    这个时代的信息流传太慢;徐州城内发生的大事;没人传信;相邻的萧县十天后能有耳闻就不错;赵进一直担心二锅头的工艺早就出现;只不过自己不知道罢了;一个学武的孩子跟酒坊酿酒扯不上一点关系;不知道也是正常。

    但这个工艺总值的赌一赌;一石高粱二百文多一点;但一斤好酒几十文总能卖得上;酒坊的这些赵进一直在关注;按照这种“掐头去尾”的酿造法子;一百斤高粱能出五十多斤酒;一石官制一百二十斤;能出差不多接近七十斤酒的样子;也就是说;十倍的利润很轻松就可以拿到;更多也不是不能。

    在没有出酒之前;赵进一切都不能确定;只能说是在赌;但今天来到这酒坊现场;等到第二锅酒出来;再看看卢向久和苏大那发自内心的震撼;赵进知道自己做对了。

    看着忙忙碌碌的人群;鼻尖缭绕着似曾相识的酒香;赵进这次真的神游天外;他在纳闷;这样简单的法子;这些做了十几年几十年酒的老工匠居然没有发现。

    不过想通也很容易;大家为了生计开设酒坊;赚的是一点辛苦钱;那有什么劲头搞创新发明;而且在这种师傅带徒弟的体系里;师傅所传授的东西都是真理;唯恐改动后出了岔子;就这么一代代传承下去;直到某一时刻某一个人灵光一现;或者有心人总结发明;找出这个法子来。

    从前不分几锅;酒就混在一个坛子里;最后再混合在一起;看起来没有丝毫的浪费;实际上差的味道和杂质全部掺杂在酒里;想要好喝;只能用好水、好曲、好粮食;通过提升成本来来提升味道;没人会想到这么简单。

    实际上;这法子处于人的思维盲点;就算偶尔发现;也觉得是偶然;不会当成一个点石成金的发明。

    舍弃第一锅和最后一锅的法子提出后;接下来的工作赵进就提不出太多意见了;卢向久和苏大体现出做酒工匠的经验和能力;他们逐渐调整天锅里凉水更换的时间和次数;让第二锅出的酒味道更加甘洌醇厚;让每一锅酒母酒粮能蒸出更多的好酒来。

    甚至连废弃不用的第一锅酒头和最后一锅的酒尾;卢向久都找出了应用的法子;他直接把酒头酒尾掺入新的酒粮之中;然后进行蒸酒;结果蒸出来的烧酒别有风味;变得有些醇香浓厚。

    其实所有的工作;赵进只做了一项;他只是提出了“掐头去尾”的概念;但这一个概念;就给卢向久和苏大打开了一扇窗;所有从前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在这个概念上丰富的应用起来。

    一直到夜幕降临;天色黑暗;众人才停下了工作;每个人脸上都有恋恋不舍;卢向久和苏大满脸疲惫的神情;但双眼却闪闪发光。

    一坛坛酒摆在酒坊中;上面贴着王兆靖写的标示;伙伴们都已经完成了赵进的吩咐;回到了这边。

    晚风吹过;酒坊中的热气飘散不少;所有在酒坊里做工的人都被叫了过来;赵进笑着扫视一圈;身后刘勇低声说道:“大哥;酒坊里的人全来了。”

    “今日出酒;你们有大功卢向久和苏大每人奖两个月的工钱。”赵进朗声说道。

    话音未落;一片惊呼声响起;卢向久和苏大错愕之后;也笑得眼睛都睁不开;这可是将近十两银子的赏格;平常人家要赚两年的;惊喜之后;连忙跪下感谢;赵进笑着上前把人搀扶起来;又开口说道:“其余所有人奖一个月的工钱”

    “哗”的一声;大家都是高兴的惊呼;这飘香酒坊管吃管住;每月支给工钱;已经让许多人满足;做活辛苦那是天经地义的;谁家也不会养闲人;没曾想这第一天开工就给奖励一个月的工钱;这可真真是意外之喜;每个人喜笑颜开。

    赵进笑着转头说道:“大香;你去安排下;今晚这边也是白面烙饼;大肉炖菜。”

    吉香因为他父亲的关系;赵进手下产业的后勤他要帮忙不少;接了命令连忙出门去办了。

    一听晚上吃这么好;更是人人振奋;赵进清清嗓子;脸色严肃了些;开口又说道:“从现在起;如果你们或者你们家里亲戚开设酒坊;或者在其他酒坊里入股;只要被我查到;我灭他满门”

    刚才还在说奖励和犒赏;大家都开开心心的;突然间话题就变成了这等杀气森森;卢向久下意识的向后闪了闪;踉跄几步;差点坐到地上。

    赵进脸上又有了笑容;只不过这笑容看得让人胆寒;他淡然说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们应该都知道;我说灭门就一定能灭门;老老实实在我这里于;我也不会圈你们一辈子;只要做得好;吃好喝好;工钱年年会涨;但要打什么小心思;我只说一次;莫要害了自己;莫要害了家人。”

第一卷 第一百五十八章 保密要紧(第一更)

    大家噤若寒蝉;赵进身后的伙伴们稍微错愕后也反应过来;陈晃把刀抽出半截;然后又插了回去。

    酒坊的灯火映着刀光一闪;酒坊工匠徒工们都是脸色煞白;孙大雷扯着嗓子说道:“我家大哥仁义;但我家大哥也不是含糊的;谁要琢磨那些小心眼;全家遭殃;不怕和你们说;我们兄弟的长辈都在衙门里当差;你们真要背地里做什么对不起大家的事情;不要说我们这边;官府也饶不了你们”

    这话说得很多人脸色更白;几个人身子都颤了颤;赵进笑着继续说道:“你们可以跟家里捎个信;让他们搬过来这边住;家人也可以来这边做工;工钱照给;这样大家也放心些。”

    看着众人心惊胆战的样子;赵进声音放柔和了点说道:“我这人习惯把话说在前面;让你们心里有个分寸;不然真的撕破脸;你们还觉得委屈;回去好好想想我这些话;想通想不通都由不得你们了”

    说完摆摆手;直接让众人散了;每个人走的时候脸色都不好看;都是无精打采的模样;酒坊里只剩下赵进和伙伴们;看着人出去;石满强张张嘴却什么都没说;董冰峰忍不住开口说道:“大哥;我看这些人于活出力;都是老实人;和咱们酒坊一条心;大哥说那些话;会让他们寒心吧”

    赵进还没回答;边上孙大雷先冷笑了声;抢着说道:“大哥这法子神奇;可大哥这法子也简单;谁学了都能做出这种酒来;你以为他们不动心吗?只要出去开个小酒坊;出酒就能赚十倍二十倍的利润;就算没本钱;拿着这份手艺就能入于股;被招女婿;他们刚才各个高兴;你以为是为了出酒?他们是为了自己学会了手艺;真让他们把这门手艺散出去;咱们吃什么?”

    董冰峰仔细一想;也不做声了;孙大雷谈兴上来;滔滔不绝的继续说道:“学徒三年;小工三年;大工三年才能接触到手艺;为啥这规矩;就是知道徒弟学会了要单于;所以要用他十年;不然就赔了。”

    大家都若有所思的点头;赵进笑着接口说道:“如果他们能沉住气;我也不会圈他们一辈子;六年或者八年后;也放他们出去。”

    孙大雷顿时急了;嚷嚷着说道:“大哥;这点石成金的手艺万万不能放出去;等时间到了;咱们再换一批”

    他说话时做了个虚劈的手势;赵进眉头一挑;摇头说道:“你这心思倒是狠辣。”

    其他人的表情也不太满意;孙大雷也觉得自己说得太直白;于笑着解释说道:“我这也是替大家着想;一注大财何苦便宜了他们。”

    “六年或者八年后;咱们肯定有更大的生意要做。”赵进悠然说道。

    说完这句;大家彼此看看;眼神中都流露出神往;这时赵进拍拍脑门自嘲笑道:“一斤酒还没卖出去呢;咱们想得倒是多。”

    满屋子的人都是哄笑出声;气氛重新轻松下来。

    酒坊吃饭的时间比平常晚了不少;因为临时通知那边置办;仓促间预备不齐。

    看着白面鱼肉;心情惊惧沉重的工匠和学徒们慢慢轻松高兴起来;赵进这边又给他们开了两坛酒。

    “好酒”“真是好喝”酒坊里的人们喝的兴奋无比交口称赞;吃喝尽兴;疲惫一天;很快大家都是散去睡觉了。

    伙计们喝酒的时候;赵进他们滴酒不沾;等庆功宴散掉;赵进才开口说道:“酒坊这里的护卫一定要盯紧;等咱们这酒一卖;一定有无数人过来打听消息;甚至会有人想要进去看;里面的人也难说会不会跑出来;不盯紧了肯定要出问题;这里放三十个人进行轮换;不过训练也不能耽误。”

    大家都慎重的点头;走出屋子;站在酒坊的院中;借着挂在高杆上灯笼;能看见酒坊院子外面有些人在探头探脑;赵进又笑了;指点着说道:“估计全徐州的人都在等着看我的笑话;都在想我到底能做出什么样子的酒来;这些人估计是按捺不住好奇过来打听了。”

    众人都笑;赵进朗声说道:“让他们先猜着;结果肯定会让他们大吃一惊

    第二天徐州的街头巷尾就开始议论赵进酒坊的成果;这其实和大家没什么关联;更牵扯不到什么切身利益;但平淡的生活中总需要点调剂。

    那酒坊上午的时候就调了三十名家丁过去;想凑近看看都不能;谁也说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

    有人猜测;这可能是酒坊里做不出酒来;一贯强势的赵家小爷不想丢人;索性把那地方隔离起来;让自己丢脸的事情不至于流传出去;也有闲汉说;中午前后;那酒坊里不断发出大吼和呐喊;好像因为什么很吃惊的样子;还有人远远的看到酒坊的伙计把外面堆叠的酒坛子拿进去再没拿出来;更有人说曾经闻到了相当不错的酒香。

    拿进去酒坛就一定要装酒吗?不错的酒香就一定是他飘香酒坊自己酿出来的酒吗?想要质疑一件事总是很简单。

    第二天训练什么的还是照常;只是家丁们的数量又变少了;因为十个人在赵家;三十个人在酒坊;货场上只有六十个人在操练。

    有那好奇的徐州闲人想要打听消息;等到了那边却不知道跟谁打听;他们愕然发现赵进约束下面如此严格;什么话都不会和外人讲。

    临到天黑的时候;伙伴们各自回家;赵进却去酒坊转了一圈;出来时拎着一小坛酒;悠然的回了家。

    “如今你心野了;我这个当娘的想看你一眼还真不容易。”到家之后;免不得被母亲何翠花抱怨几句;何翠花看到赵进手里拎着酒;买了些熟食;忍不住笑着又说道:“你倒是有孝心;记得你爹爱喝酒。”

    等赵振堂回来;看到桌子上有酒有菜;很是惊喜的说道:“今天什么日子;怎么这么丰盛。”

    “爹;这是咱家酒坊产的酒;拿回来给您尝尝鲜。”赵进笑着说道。

    一听这个;赵振堂咧咧嘴;有点怀疑的问道:“这是拿高粱做出来的吧?

    赵进点头;赵振堂坐下后苦笑着说道:“就喝一杯;明天还要有公事。”

    在酒坊的时候;赵进尝过没有经过“掐头去尾”处理的高粱烧酒;的确酸涩酷烈;根本难以下咽;看到自己父亲这个表态;赵进只觉得有趣;笑着拍碎了酒坛的泥封。

    酒坛打开;一股酒香顿时弥漫;赵振堂用力抽动了下鼻子;情不自禁的咽了口口水说道:“真香”

    说完这句;赵振堂颇为疑惑的看着赵进问道:“你不是去街面上弄来好酒糊弄我吧?”

    赵进哭笑不得;这时何翠花端着于粮上桌;先闻了闻味道;诧异的说道:“味道真香;你儿子一片孝心;你倒没完没了的挑毛病了。”

    “爹;孩儿犯得着糊弄自家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