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941章

大明武夫-第941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放心吧,这次的远征,后方的统筹我已经有了人选了。”皇上的声音还是那么平淡,“你觉得让太子来负责怎么样?”

    虽然他的声音并不高,但是这个问题,再度让赵松一时间震惊得瞠目结舌。

    这次的远征,后方由太子来统筹负责?

    太子可是国之储君啊,皇上居然让他来亲自负责这次远征的后方供应?

    “怎么,你不放心吗?”皇上打量着低着腰的赵松,表情里面看不出任何含义来,“我知道太子现在还小,不过你放心,我会有其他的安排的,不会让你为难。”

    太子是在徐州龙兴之时和皇后生下的嫡长子,前朝天启元年出生,今年算虚岁不过十三岁,就算明年夏天开始征伐,他也不过是十四岁而已,让这么大的来负责后方,听起来是不大可能,不过皇上的谋划向来深远缜密,他肯定到时候也会为太子配备一个智囊团,协助他做好后方的工作,赵松并不担心没人办事。

    是的,这个决定对赵松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而且太子出了名的早慧,性格也是沉稳刚毅,大有皇上之风范,绝不会轻浮孟浪给赵松在后方添乱。最重要的是,太子是未来的皇上,谁敢在他亲自负责的事情上敷衍塞责?

    有人敢拖延他赵松的事,有人敢让他赵松不高兴,但是有谁敢让未来的皇帝不高兴?

    无论如何,绝不会有人胆敢懈怠。所以这次他不用担心后方的问题了。

    同时,赵松也明白,皇上既然这么安排,那就绝不容许自己失败。他感受到了皇上那种志在必得、绝不容有失的决心。

    千钧重担压到了他的肩膀上,同时也代表千载难逢的机会来到了他的面前。

    既然皇上把精兵强将给了自己,还让太子亲自在后方坐镇,自己还有什么理由失败?

    不期然间,赵松再度慢慢地跪了下来,然后头触到了地毯上。

    “皇上请放心,明年之内,赵松誓要让日本上下俯首系颈,听凭皇上发落!”

    “很好。”皇上只是平静地笑了笑,然后挥了挥手,示意他先下去。

    **********

    感谢“段逸尘、大汉草民、风中龙王、哈欠飞飞”四位老友的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和打赏,谢谢大家

第1452章 君臣议

    赵松离开了皇上所居的住处之后,并没有离开军营,而是在军营里面另外找了一个住处住下,他的那几个亲信的参军也被召过来了,虽然他们并没有觐见陛下的资格,但是他们也被特意安排到住在他的住处旁边,方便他们构思相应的的计划。

    而赵松走了之后,皇上却没有闲下来,他的日程每天都被安排地满满当当的,安排赵松的觐见,只是今天日程中的一小件事而已,接下来的事情还要更加重要。

    皇帝一直站在台阶上的地图前面,若有所思,有时候还用手在地图上面比来比去,大堂角落里面的侍从们仍旧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以免打搅到皇上的思绪。

    直到许久之后,才有一位中年的侍从武官踏着极轻的脚步,慢慢地走到了平台的边缘。

    接着,他悄无声息地跪了下去。

    “启禀皇上,雍国公、蔡国公、平原侯都已经到齐了,现在都在会议厅里面等着陛下。”

    “都已经来了?”皇上终于从地图上收回了自己的视线。“那好,通知他们准备,我马上过去。”

    “是!”这位高级的侍从武官马上站了起来,利落地转身就离开了大堂,走向了偏厅的会议厅。

    雍国公就是当今大汉朝廷的丞相王兆靖,是统领内阁的最高等级的大臣,也是整个华夏文官的顶点;蔡国公就是石满强,他和纪国公陈昇、曹国公吉香一样,也是大汉军队的元帅,现在节制着山东、河南以及湖广和四川的大汉军队,最近因为一直在统领大军平定四川,所以一直驻节成都,这次是特意被皇上调回来的;而平原侯则是陈宏,现在在内阁当中担任阁臣,负责财税一块,号称财相。

    自从定鼎天下之后,新皇朝在皇上的一手设计下,沿用了旧朝一些制度的同时,也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了一些新的改革,文官制度自然也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前朝政治的一个问题就是掌控政府实权的内阁和负责实际事务的六部脱节,使得首辅可以轻易独揽大权,大多数阁臣找不到负责的具体事务只能沦为摆设、起不到辅佐作用,而六部则因为负责事务的大臣地位降低而行事常常掣肘,结果上下沟通不畅运转不灵。

    于是,新朝一建立,在沿用了内阁的同时,皇上也做出了将内阁和六部融为一体的决定。这样,首辅大臣(官称丞相、也有人称其为首相)可以统揽全局,而其他阁臣也可以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施展拳脚,上下一体如臂使指。

    不过,由于国朝事务繁多,所以六部也按照需要进行了相应的拆分和职权划分,内阁的阁臣现在有十几位之多。

    比如户部,它的职能就被拆分开了,户籍和人口管理被划分到了民政部里面,其分管的阁臣号称“民相”;而天下的财计税收则被划分到了财政部里面,其分管阁臣号称“财相”(平原侯陈宏现在就任财相),而商业贸易这一块则被划分到了商业部里面,其分管阁臣号称“商相”,现在由上党侯周学智担任。

    至于皇上的妻弟,被封为卫国公的徐厚生,在定鼎之前就负责工业事宜,新朝建立之后,他也名正言顺地成为了负责工业部的“工相”,负责全国的工矿和建设事宜。

    在这样一套新的政府体制之下,阁臣的地位开始和职权挂钩,再也不至于出现前明那样的首辅一手遮天而六部人浮于事的现象。

    丞相总揽天下全局、财相握有天下财计大权,这两个可以说是朝廷当中最为重要显贵的职位,如今这两位年届中年的重臣都已经被召来了,平静地坐在偏厅的长条形圆桌椅的一边,偶尔交头接耳。而元帅、蔡国公石满强则坐在圆桌的另一边,他看着对面目不斜视,并没有参与到这两位内阁重臣的交谈当中。

    在前明时代,自从土木堡之变之后,不管地位多高的武官,在内阁首辅之前都没有正坐的资格,甚至连坐的资格都没有,所以这种场景当然不会出现。不过,自从新朝建立起来之后,皇上痛感前明由于贱视武人导致武人地位低下,以至于军队战斗力每况愈下的教训,于是着意提高武人的地位,将军队的统御之权完全抓在手中,让军队自成体系,不允许文官通过掌握升迁的方式来压低武人的地位。并且,他多次赐予军队中的高官荣衔,以便给他们更有底气维护自己的地位。

    他并不害怕给武人以高地位之后武人会作乱,因为他知道,只要民心军心在朝廷一边,谁作乱都不可能得逞,极少有人会铤而走险——而如果民心军心尽失的话,就算武人不作乱,王朝又怎么能保得住呢?

    同时,正因为大汉刻意保持文武平衡的缘故,所以两位内阁重臣也就没有在议事厅当中主动与石元帅交谈。

    并不是因为他们关系不好,而是他们有意在避嫌。

    当侍从武官通知皇上即将到来之后,两位重臣也不再交谈了,三个帝国最顶尖的文武官员,都正襟危坐,等待着皇上的到来。

    整个会议厅一片寂静,只有黄铜珐琅彩西洋钟刻度的微微颤动声,才提醒人们时间并没有停止流逝。

    “皇上驾到!”伴随着一声雄厚浑实的呼喝声,三位重臣同时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然后走到了两边的空地上。

    当穿着一身黑色军服的皇帝走入议事厅的时候,三位拥有莫大权势、可以让万人为止噤声的重臣,齐刷刷地双膝向下跪了下去,然后口中同时喊了出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上只是随意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免礼,然后自顾自地走到了主位上。

    椭圆形的议事桌本来座位都是一样的黄梨木制的座椅,但是在重臣们的坚持下,主位特意高了一级台阶,而且座位也包金嵌玉,以体现皇上至高无上的地位。

    除了这个座位之外,议事厅的其他陈设都比较简朴,甚至可以说简陋,没见过的人根本难以相信,就是这座简陋的议事厅当中,无数关系着国计民生、关系着无数人生死的重大决定被制定了出来,然后被整个帝国的官僚和军事机器所执行。

    因为经常得以觐见到皇上,所以这些重臣并不像赵松那样忐忑不安,但是仍旧屏息凝视,深怕惹得皇上不高兴。

    他们都可以说是皇上起家一开始就跟随着他的老兄弟,但是到了现在他们都清楚,他们已经是君臣,其中的界限已经明确,他们必须维护这种界限,再也不能将往日的相处方式延续到现在的环境之下。

    正因为他们有这种觉悟,所以在皇上登基之后,无论皇上怎么拒绝,他们还是用各种方式来尊崇皇上,凸显皇权的至高无上,他们知道这对皇上对他们自己都说最好的选择。

    “让你们久等了。”皇上轻轻地挥了挥手,示意房间里面是侍从走出去。

    这些侍从武官没有任何迟疑,统统寂静无声地走了出去,然后把门都关上了,只留下了一个年轻的书记在会议厅的角落里负责记录几个人的谈话,以便日后查询记录——这种书记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可靠的年轻人,在未来也会被提拔到内阁官厅当中任职,前途都十分光明,所以他们绝对不会有任何泄密的想法。

    等到这些人都走了之后,皇上原本严肃的表情顿时就缓和下来了不少,“好了,现在人都走了,你们别摆出这幅紧绷着脸的样子了,都是自家兄弟,有话可以随便说。”

    看出皇上的心情很好,所以三位重臣暗暗对视了一眼,都松了口气。

    不过,纵使如此,他们还是不敢在皇上面前真的拿自己当兄弟恣意放肆的。

    “谢皇上恩典。”三个人当中地位最高的是当朝丞相、雍国公王兆靖,所以根据重臣们之间不成文的规矩,他来负责回话了,“我等身为臣子,理应尽心辅佐陛下,不敢妄自僭越。”

    “什么僭越不僭越的?这天下是我带你们一起打下来的,我还得带你们随着我一起治!”皇上不满地皱了皱眉,“我现在深居九重,你们要是顾虑这顾虑那,都不好好说话了,我怎么知道事情到底好还是不好?”

    这一番话,说得亲切当中又透着一股信任,几位重臣又是激动又是欣喜,脸上也都露出了笑容。他们对皇上的尊敬,并不是仅仅因为他是皇帝、因而地位至高无上而已,更重要的原因是发自内心尊崇。正是在皇上的带领之下,他们结成了一个团体,然后从徐州一步步走了出来,一点点壮大自己的实力,最后席卷了整个天下,在他们的心中“皇上明见万里、绝对不错,我等只需要照章执行”的思想已经某种程度上成为了潜意识,几乎从不反对皇上的任何意见,哪怕这个意见他们并不是特别理解。

第1453章 铸币

    接着,皇上又将视线放到了元帅蔡国公石满强身上,然后看着他结实但又黝黑、显露出一些风霜的脸,颇为感慨地叹了口气。

    “满强,这么久不见,你比过去又黑了不少啊……你在四川真是辛苦了。”

    “为皇上效劳,哪有什么辛苦不辛苦的。”石满强挺直了腰,硬声回答,“只恨没有为皇上克尽全功,荡平所有前明余孽,臣惭愧!”

    “惭愧什么?你已经打得够好了,前阵子我听到奏报,你都已经把前明的余孽全赶出四川了,就连当地土司的乱事也平定了不少。短短几年就做出了这样的功劳,我高兴还来不及,还要你惭愧什么?”皇上又是一笑,“前明余孽现在就那么点了,他们不过是躲在山野之间苟延残喘而已,随时都能打垮,我都不急,你也不用急!”

    “现在那些前明余孽在朝廷大军面前不堪一击,只能狼奔鼠藏,万不能敌我军之兵锋。经过臣多次大力清剿,如今他们大多躲避到了云南,以世代镇守云南的前明黔国公沐家为首,拥立伪明桂王朱由榔为伪帝,妄图负隅顽抗。”石满强的声音,恭敬里又透着一股统兵大将特有的肃然,“臣请求皇上再调拨一些粮秣,让臣再准备一年,明年即可进兵云南,将前明余孽一鼓荡平!”

    元帅的豪言壮语,顿时将屋里的其他声音都压了下去,一时间其他两位重臣都不再做声,而是看着皇上,想要借此得知皇上现在的想法。

    “一鼓荡平那是肯定的,不过……倒是不用那么急。”皇上笑了笑,“那些前明余孽反正不成气候,先放在那里也没关系。”

    “放着?”石满强有些惊异。“皇上的意思是先按兵不动吗?”

    “对,先按兵不动,让那些前明余孽先过几天安生日子。”皇上点了点头,“云贵高山连绵,四川的地形也颇为复杂,运输条件极为不便,再发动大攻势攻入的话,物资损耗实在太大了,最近军内要对蒙古再发动一次大攻势,所以你这边只能暂缓一下了。”

    “要去打蒙古了吗?”石满强总算有些明白了。

    皇上说得也没错,比起前明余孽来,蒙古人确实是更大的祸患,能够造成的麻烦也更多,确实应该优先去对付蒙古人。而且,云贵川山地众多,地形崎岖复杂他自己也有切肤之痛。

    不过……又有哪个统帅,希望自己所负责的战区风平浪静呢?如果风平浪静,那就代表他在军内的发言权越来越少,也代表他手下的儿郎建功立业和升迁封爵的机会越来越少,这个说不得也要争一下的。

    “皇上确实明鉴万里,臣等不及。”石满强先是奉承了皇上一句,然后委婉地再度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不过……前明余孽虽然战力不强,但是还是需要多提防提防,他们手里握有朱家正统,颇能蛊惑人心,如果放任的话,恐怕难免招致祸端……”

    “你啊……这也学会绕弯子说话了?”皇上半是生气半是好笑地笑了出来,“什么正统?他们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