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959章

大明武夫-第959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处散发到了每个人的手中。

    “册子里面是这次攻打日本的机密事项,还请各位大人予以保密。”赵松先是跟这些人叮嘱了一番,然后继续解说,“此次征伐日本,因为后勤所限,也为了方便转运作战,所以兵力限定为一个加强了的旅。这一个特别编制的旅将会有三个满编团,其中和一般的团相比每个团还要加强配备精锐连队。除了步兵之外,还要配属由三个骑士连队组成的骑兵营直属旅正,另配属火炮五十门,又有辎重团和工兵团共两千人支持,总计兵力约为八千人左右。”

    “八千人啊……”丞相略微沉吟了一下,“这个数目可不算少,运输和供应起来也不简单啊,不能更少点了吗?”

    “丞相,幕府虽然老旧不堪,但毕竟算个是庞然大物,虽然不能和我朝相提并论,却总还是有几分实力的,其军兵再怎么样弱势,人数总归摆在那里,不能等闲视之。”赵松连忙为自己辩解了,“我军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军队,才能与其周旋并且决战而胜之。我们明白远征的难处,一直都希望将兵力保持在最低限度内,这个兵力已经是我同几位参议一起详细参研、反复讨论才得出的数字,我军除了辎重和工兵外,能战的兵不过六千,无论如何都无法再削减了……”

    “这么说看来是没法再少了。”因为赵松说得入情入理,所以丞相也并不纠结与兵力问题上,反而点头同意了他的看法,“那兵你打算从哪里调?”

    “既然兵力如此少,要对抗的又是一个庞然大物,所以这次选兵就必须慎重,一定要精选精锐兵士,承蒙皇上抬爱,他已经准许我从各地优先选精兵。另外,有些战略方向现在还需要重兵,所以不能从那里抽调。”赵松先向皇上垂首表示感谢,“具体的选兵方案是——从辽东本将原本带领的那个旅里面精选一个团,然后从贵川方向石满强石元帅的麾下精选连队,构成一个团,由黎黄河担任团正,另精选连营长官;从两广方向抽调一个团,由马同济担任团正,另精选连营长官。这样的话,三个团都是精选的部队,我等必定能够上下一心、如臂使指,击败日本幕府!”

    丞相再度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质疑。

    赵松的话里话外都暗示自己的部队构建是皇上亲自批准甚至亲自制定的,再加上他对军队的人事安排向来就不太能管,所以他也不打算纠结这个问题。

    “八千人海上远征……所需要的花费可真是不少。”丞相重新陷入到了沉吟当中,然后突然抬头,看了看坐在对面不远处的海军大将刘涛。“九江侯,你们海军能够撑持吗?八千人的军势和后续的辎重粮秣,都不是小数目,运输起来有没有困难。”

    坐在圆桌的角落边,身穿蓝色军服、佩戴着一等银兰花勋章的军人,就是海军军政部的部长九江侯刘涛。

    他之前是海商出身,在徐州开始经营海商商贸之后,很快投入到了徐州的势力当中,并且参与了海军的创建,成为海军的创始人之一,因而在新朝建立之后很快就成为了海军的负责人之一而且被封了侯爵。

    海军,是大汉在建立之后,皇上所特意建立的新兵种,由京中的海军军政部负责统辖。

    统领海军预算的制定和使用、海军战舰和海军基地的建设维护等等事宜,是海军的中枢衙门。而各个港口和海上所有的战舰,由海军各个舰队负责统辖,舰队总司令是一个西洋人,路易…德…罗什福德。

    这个西洋人原本是一个传教士,不过他没有什么宗教热情,反而一心想要发财,历经了很多艰险来到了东方国家,他本来是想为明朝皇帝铸炮的,没想到却辗转落到了徐州手里,并且很快就投身到了徐州,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铸造、机械和造船等等知识毫无保留地教给了徐州的工匠们。

    于是,后来他也成为了海军的主要创始人,在新朝建立之后,被皇上继续任命为各个舰队的总司令。因为自己已经是法国贵族家族出身,所以他谢绝了中国皇帝的封爵,只接受了海军元帅的封号。

    为了方便指挥各个海上的舰队,平时他一般驻节在松江府,主要指挥东海和南海的舰队。

    而他的副手、海军舰队副总司令就是琅琊侯蔡德,他平日里驻扎在天津,主要指挥北方的舰队,他也同样事务繁杂,所以两个人都没有出席会议,只由海军军政部部长代表海军列席。

    这些年来,海军虽然得到的军费并不如陆军多,但是因为皇上比较重视,所以一直都能够得到蓬勃的发展,经过了上上下下多年的辛苦经营,正在海军的实力已经蔚然大观,拥有了一直庞大的作战舰队,俨然已经成为了西太平洋地区不可置疑的主宰。

    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海上力量这么有信心,所以皇上和赵松才会这么放心大胆地谋划征伐日本。

    听到了丞相的问题之后,一脸严肃的九江侯不敢怠慢,连忙恭敬地回答了。

    “回丞相,此次远征需要消耗的资源确实甚大。经过了我等的测算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可以勉强支撑,现在北方海上大片封冻,原本从南方运送粮食的运输船现在有不少闲置了下来……如果同时暂时将各个舰队的富余运输船全部抽调的话,支撑这支远征军应该没有多大问题。”

    “还需要从各个舰队抽调运输船啊……”丞相有些惊诧,“这样不会影响到各个舰队的平常巡航吧?”

    “我们之前已经跟天津和松江联系过了,他们都回答说目前暂时没有大的行动,可以腾出一批运输船来供这次攻伐使用。”九江侯的语气依旧十分恭敬,并没有因为文武分离的原则而对丞相有什么不敬,“不过,他们都说此次战事需要结束,不然到了明年如果一整年都无法使用这些运输船的话,可能会对明年海军舰队的行动产生影响。另外……从南方调运粮食的任务也十分紧迫。”

    “民政部已经跟我汇报过了,最近京畿和北直地区的粮仓的存粮都十分乐观,明年春夏应该能够支撑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明年春夏运输粮食的任务会松一些。”丞相马上解除了他的疑虑,“不过,不能一直都依靠存粮来消耗,毕竟天下初定,京畿和北直的农业还没有完全恢复……必须得速战速决!”

    实际上,在定鼎天下之前,民政部和农业部的官员们之前一直担心北直地区的粮食状况,生怕统一天下之后,朝廷运粮不济养不活北方的全部百姓,又造成饥荒和流民,冲击京畿地方的秩序。

    哪里知道,等到他们真的统一了全国,并且接收了前明官府和皇室的土地之后,却发现情况要比他们之前所想象得要乐观得多。

    以保定府为例,在保定府,前明皇室有大量的皇家庄田,哪怕到了万历末年经常灾荒的年景,也能够出产大量粮食。但是,管理这些皇庄的御马监和地方豪强,却虚报了这些皇庄的粮食产量,然后将粮食都隐匿了下来私自发卖,大发了横财,而那时候却又无数黎民百姓在饥荒当中哀嚎,挣扎在饿死的边缘。

    新朝建立之后,皇上痛感前明臃肿不堪的宫内机构,和横行不法的太监团体,所以一登基就废除了前明宫廷当中的所有内监机构,而且宣布以后再也不在宫中使用太监。前明宫中和宫外的太监也被一一遣散,有文化有能力的被录用为文吏,和正常文吏一视同仁,没文化又年老、找不到生路的则被集中安置。同时,皇上还明确昭告天下,大汉从他这一代开始,绝不再使用太监,并且一并控制宫廷开销,这样,绵延两千年的太监制度,也终于在新朝建立之后寿终正寝。

    *********

    我想让你们看到这个世界的细节

第1481章 计划可行

    在统一天下之后,前明皇室被皇上发配幽居民间,而这些皇庄自然也就全部被新朝所没收了。既然宫中的机构都被撤消了,那么这些皇庄自然也就从御马监转移到了内阁所代表的朝廷手里。

    在更换了管理人员之后,这里的农业生产和出产的粮食也就进入到了朝廷的粮仓里面,也纳入到了农业部和民政部的管理当中,然后他们愕然发现,这些粮食数量十分巨大,如果节省着分配的话,居然能够粗粗满足保定以及附近几个府的过冬所需。要知道这还是附近几个府的农业生产被之前的连年灾荒和战乱所打断,灌溉和种地的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

    暗自庆幸这份“天降横财”之余,两部的官员和丞相等人也暗中唏嘘,前明末世的朝廷上上下下,确实都腐化到了根子,实在骇人听闻。

    如果这些粮食都能正正经经地进入到前明的粮仓里面,前明朝廷也许就可以稍事救济,就不会有这么多人沦为流民,也许天下就不会乱成那样,也许前明就不会那么快亡,大汉也未必能够那么快代替大明的江山吧……吏治败坏,为祸竟然如此之烈,着实可怕!

    不过,这也已经是后话了。

    丞相和内阁将这个情况很好地隐瞒了下来,只是严厉惩处了那些皇庄的管理者,朝廷借着这些凭空多出来的粮食,较好地解决北直和京畿地区的饥荒,新朝也借此赢得了民心,人人都觉得皇上改元鼎立正是天命所向,就连北直那些对新朝不满的士子和乡绅们也不得不暗自收敛起自己的反抗心理,不情不愿地配合新朝的统治。

    具体的情况,丞相当然不打算在这个会议上跟其他无关的人说明,他为了给赵松一些压力,还故意将情况说得严峻了一些,一边促使赵松更加卖力作战。

    说完之后,丞相又重新看向了赵松,“荥阳伯,你可明白?”

    “明白!”赵松挺直了腰,然后回答,“此次攻势,我等务求的就是速战速决,同时尽量依赖就地补给,以免给国内造成太大负担。经过我等的计划,在明年春夏之际动手之后,三个月内纵使不能完全打垮幕府,逼迫幕府投降求和,我等也能够占领一定的日本土地,然后进行秋收,减少国内的运输需求!”

    “你们倒是有心。”丞相对赵松的回复比较满意,然后垂头看了看赵松等誊抄的计划副本。“从高丽出发之后,先是要九州岛,作为根据之地,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作战?”

    “是的,九州岛离高丽很近,而且面积不是太大,可以尽快予以占领,然后可以作为跳板进一步进击日本本土;同时,九州岛的农产也算是十分丰富,在夏秋之际可以为我军提供大量粮食,缓解后方海军的运输之困劳。”赵松说出了自己的盘算,“另外,九州离幕府的核心之地江户极远,岛上肯定多有对幕府十分不服的有力豪族存在,可以为我所用!”

    “这倒是和我们的想法不谋而合了啊!”丞相先是一惊,然后骤然笑了出来,看了看自己这边坐在圆桌远处的恪勤子爵孔璋。

    孔璋也笑了笑,“果然英雄所见略同,我们外务司的想法也是发动九州岛上不满幕府的豪族,为我军所用!如果将军打算一开始就进击九州的话,那外务司和将军就可以相互配合了。”

    “哦?那真是太好了!”赵松也是眼睛一亮,十分高兴地点了点头。“不知道贵司有何定算呢?”

    “定算谈不上,只是有些初步的构想而已。我们查到了九州岛萨摩藩的藩主岛津忠恒,对幕府压制外姓豪族、窃取弄权的事情心有怨愤,十分希望推翻幕府的统治,恢复家族的声名。而且,岛津家曾经在九州各地横行一时,对九州的方方面面肯定是十分了解的,如果能够取得他们的帮助的话,那么朝廷大军渡海占领九州岛则会轻松不少,同样,九州岛上还有不少和他们一样心思的豪族,如果我等用心经营的话,其中肯定会有一些能够为我所用,助我军尽快占据九州岛,为下一步的作战打下基础。”

    “如此甚妙,甚妙!”赵松十分开心,因而连连点头。

    说实话,外务司提供的消息倒是超出了他原本的预计,他没想到这些文臣在暗地里居然还能够为他们做这么多的工作。“贵司既然负责外务,自然会有多人精熟于日本的事务,如果有贵司的人襄助的话,赵松此行想来会事半功倍,还请贵司多多襄助!”

    “应该的,应该的。”孔璋也笑着连连点头。

    这时候,丞相已经翻看到了副本后面的地方。“这次的作战计划有两个?现在还没有决定用哪个?”

    “是的,经过了几天的共同参研之后,我等有两种方案。”赵松马上将视线重新放回到了丞相身上,“第一种,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九州,然后沿着九州岛一路北上……过海峡占领下关,登陆本州岛。然后一路沿着沿海的德山、广岛、福山,仓敷北上,最后直取京都!根据我们的情报,幕府将军篡国乱政,日本的朝廷和国主心里对他们肯定是颇为忿恨的,怕是一心想要恢复自己的势力,只是畏惧于幕府的兵威,于是不敢动而已。所以,只要我们占据住京都,然后想办法得到日本朝廷的支持,打出朝廷的旗号,各地对幕府心怀不满的豪族定会起来反对幕府。而幕府在焦头烂额之下,也不得不仓促之间起大军西攻京都,然后与我军进行决战,而我军当时尽可以以逸待劳,增加更多胜算。只要决战打赢,接下来幕府的统治自然就会落到分崩离析的境地,而更多犹疑不定的豪族起来一起反扑幕府,到时候风雨飘摇的他们必定不敢再和我军作战,只能求和!”

    “有意思。”虽然赵松说得慷慨激昂,但是丞相却没有表现得很激动,还是十分平静。

    他微微转过头来,视线离开了中央的椭圆形议事桌,然后滑到了坐在墙边一个不起眼位置的青年小臣身上。

    “知和,你听到了吧?你对日本很熟,你说说看,这个计划可行不可行?”

    所有的视线,也骤然随着丞相的这句话而聚焦到了那个青年人的身上,包括坐在御座之上的皇上。

    而毫无准备的周璞,瞬间就有些慌乱,就连脸都微微有些发红了,好不容易才抑制住了自己的慌乱,重新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