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明武夫 >

第975章

大明武夫-第975章

小说: 大明武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笑容,气氛十分和睦。

    到了明天正月初一,内阁诸位大臣和在京的高级武将们都会进宫,对皇家进行朝拜,恭祝新年。那时候热闹是热闹,想要再找家庭当中温馨可就难了。

    依照皇上订立的规矩,在新年用膳的时候,几位皇妃坐在皇上身旁,孩子们则坐在下位,大一点的孩子们已经动了规矩,乖乖地坐着吃饭,而小一点的孩子们则嬉戏打闹,吵闹声在整个大殿当中回荡,让节日的气氛变得更加浓烈。

    在老一些的宫人看来,这不像是威严的皇家,反倒是寻常的百姓富户一样,不过她们并没有因此而对大汉的皇家心生轻视。

    这些宫人,都是从前明万历末年就混过来的,因为熟悉宫中的大小事务而被大汉皇家留用,继续留在紫禁城当中负责皇宫的维护。她们不仅人身地位有了保障,而且薪金和待遇都提高了许多,所以对改朝换代并不觉得有什么反感。

    这些宫人们在宫中从事多年,是见过明末宫廷的乱象的,有些人甚至还是万历三大案的见证者。万历晚年对太子的冷漠,泰昌皇帝的暴死,天启初年的两次移宫,种种惊心动魄的事在经过了岁月的沉淀之后,就成为了这些宫人们在闲暇之余的谈资。

    这些宫人们都说,比起前朝来,新朝的皇家比规矩繁琐的前明皇家要富有人情味得多,紫禁城在新朝皇家在的时候,也没有当年的那股阴森气。

    “皇上,再吃几片冬笋吧。”在谈笑之间,孟惠妃将几片冬笋夹到了皇上的碗里,“这冬笋是御厨精制的,吃了以后明年国势更加昌隆,节节高升!”

    这个彩头说得很响亮,所以皇上也不多说,直接夹了吃了,然后赞了一句“嗯,真不错,是用了心的。”

    皇后和皇贵妃地位尊崇,她们不好表现得太过于殷勤,虽然私下里和丈夫很亲切,但是平日里在众人前还矜持了一些,孟惠妃地位正好不高不低,所以她对皇帝最为殷勤讨好,很得欢心。

    在皇上还在同惠妃闲谈的时候,皇后则把视线放在了坐在她旁边的太子身上。她不住地往儿子碗里添菜,心疼和关切溢于言表。为了学业起见,太子平常一直都独居在一处,所以皇后也只是隔一段时间才能见见他而已,爱子自然会让皇后牵肠挂肚,总是生怕他出点问题。

    “太子,多吃点,这阵子我看你瘦了不少。”皇后一边说,一边又将几片鹿肉夹到了太子碗里,“读书认真是好事,但是要张弛有度,读到废寝忘食就不好了,你看看你,现在苍白了不少,就连个子也长慢了,虎哥儿都快跟你一样高了……”

    看着碗中由菜堆砌起来的小山,太子心里微微苦笑,母亲的话可没什么道理。他身为太子,读书是应该的,虽然努力也没有到废寝忘食的程度。白是白了不少,但是那是因为一直呆在屋里读书的缘故,和苍白瘦弱可扯不上关系。至于个子,他的个子在同龄人相比已经算是高个的了,这一年来也长了不少个头,虽然虎哥儿长得更多,但是虎哥儿那是天赋异禀,天生就长得高大,看着就像是能成为勇将猛将的料子,怎么能够轻易比的?

    不过心里苦笑归苦笑,可是母亲的好意他又怎么能够拒绝?他不住地跟母亲道谢,然后乖乖地将碗里母后夹过来的菜囫囵给吃下了。

    “我儿终于长大了……”皇后一直看着儿子吃饭,突然欣慰地笑了起来,“真没想到,这不知不觉地,孩子都已经这么大了啊。在你呱呱坠地的时候,明明还跟个小不点儿似的……这时间还过得真快。”

    太子心里有些尴尬,只能不住地埋首吃饭来掩饰。

    “儿子,你眼见是越长越大了,也该考虑下终身大事了,现在有什么心仪的人选吗?”皇后突然又问。

    猝不及防之下,太子差点把口中的饭和肉都给吐了出去,他好不容易才恢复了正常,苦着脸把饭菜给咽了下去,然后灌了一口水。

第1506章 前明后妃出寒门

    才十三岁,哪里要考虑什么“终身大事”啊!太子在心里委屈地喊了出来,但是他当然不敢真说出来了,于是只能呐呐地说,“孩儿……孩儿之前忙于读书和课业,并没有……并没有考虑过这样的事。”

    “也对啊,你平常一直在读书,哪有空去看哪家的孩子好看?”皇后一点都不意外于他的回答,反而露出了好像计谋得逞的笑容,“所以啊,娘这阵子也替你看了好几家的女儿,你到时候可以一个个看看,选一个喜欢的。过年这段日子你反正放了假无事可做,干脆就随娘一起来选选未来的太子妃吧。”

    “……”太子的喉咙有些干涩,总有说不出话来的感觉,“孩儿……孩儿对此事并无意见,一切随母后的意思为是,孩儿听母后的,不用去选了。”

    “你的终身大事,怎么能轻易处置呢?这太子妃选了之后可不能换的,可得精挑细选并且让你自己满意才行,不然我胡乱点一个,你又不满意,岂不是耽误了两边人?”皇后微微皱了皱眉头,“你是担心别人不喜欢你吗?傻孩子啊,别怕,你这么俊,又是太子,哪有谁家会看不上呢?”

    太子的脸微微发红,再也不想多说话了,垂着脑袋只顾吃饭,一心想要这顿晚餐早点结束,免得再受煎熬。

    可是,皇后已经说到了劲头,一点也没有体恤他心情的意思,反而继续兴致勃勃地说了下去。“别以为娘在胡说,你的贤明都已经传出国门之外了,高丽的使臣上次就跟我转了高丽国主的话说啊,他们王家的一位宗室亲王的女儿,生得花容月貌而且温柔娴淑,因为仰慕太子你的贤名,所以想要荐为侍妾……你看看啊,你可是抢手得很呢!”

    “……高丽?”一听到这个词,太子忘记了心中的尴尬,抬起头来看着母后。

    这个确实太奇怪了。

    自从大汉建立之后,大汉四处出击,以协从满洲的罪名废掉了当时的高丽国主李倧,扶持被废的前国主李珲重登王位,同时在高丽留下了驻军和使团进行遥控。

    既然有重新扶上王位的恩情,现在的国主李珲自然也对大汉十分感激,所以对大汉礼敬甚恭,对驻扎在汉城的使节也唯命是从。在大汉外务司的要求下,高丽也在京城郊外留下了一个使团,方便随时接受大汉外务司的信息和命令。

    这个使团目前的长官叫李珂,同样是高丽王族之人,其人汉学精深,而且性格谦逊儒雅,从不反抗朝廷的命令,所以颇得大汉朝廷上下喜爱。

    经过皇后的解释之后,太子才知道,就是前阵子,这个李珂接到了国主传来的信息之后,想方设法求见了皇后身边的侍臣,然后将高丽国主想要将宗女呈递给太子作为侍妾的消息上报了过去。

    “我儿,高丽国主是说,他久慕太子贤名,原本是想要以自己的女儿作为太子的侍妾的,无奈他的膝下儿女都已经早夭,只得在宗室当中挑选了两个容貌和才情俱佳的宗女,以侍奉太子。高丽国主如此盛情盛意,你意下如何?”皇后解释完了之后,笑眯眯地看着太子,好像是在等着他点头一样。“高丽是藩国小邦,其国国主虽然享国数百年,而且心慕汉家文化典章,但是毕竟还是藩国小邦,选正妃是不可能的,但是收做侍妾也未尝不可……”

    虽然表面上是在征询太子的意见,但是从皇后的语气来看,她对这个提议态度比较积极,至少是不反对的。

    不过,不同于母亲的积极态度,太子的想法要复杂很多。

    他已经到了这个年纪,也知道自己身上背负的义务,所以并不反对自己身边多上什么侍妾,然而为什么高丽国主突然提出这个提议,却值得人深思。

    虽然他对高丽国主并不十分了解,但是多少也知道,他是一个机敏狡猾之人,之前在位的时候,就因为倒行逆施而被国人和大臣们所怨愤,最后被废黜,好不容易才被大汉重新扶上王位。而这样一个人,主动贴上来求着送宗女到自己身边来,肯定不会是如同嘴上所说的那样,心慕自己的贤名。

    是因为知道我即将前往高丽坐镇,所以提前输诚讨好吗?太子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但是仔细想想,他又觉得不对——父皇是不久之前才说要派自己坐镇高丽的,而大汉朝廷内部的国务会议才召开没多久,参会者虽然很多但是都是朝中的大臣,不会不知道守密。况且以大汉和高丽的关山距离来看,他也不像是先得到了消息的样子,应该只是凑巧而已。

    看来那就是想要讨好自己了。

    一想到外邦小国居然会挖空心思来讨好自己,太子心里突然有些高兴——在他看来,这件事和父皇让他首次参与到国务会议当中一样,意味着外界承认他已经长大,可以成为在国内国外举足轻重的人物了。

    可是兴奋很快就消失了,剩下的反而是狐疑。

    既然这个高丽国主是暗怀机心,那他送上来的礼物就不能不考虑了,再说了,如果真的接受他送过来的宗女的话,日后到了高丽又该如何与高丽国主相处?

    “我儿还在犹疑什么呢?”这时候,皇后看着迟疑的儿子,疑惑地问了起来,“我一直都听说高丽女皮肤白皙而且高挑,性子也十分贤淑安静,再加上又是宗女的身份,伺候你并不算失格啊?再说了,听说元朝的时候,宫中就有很多高丽女子……”

    太子迟疑不决,然后抬头看了看父皇,然后发现父皇仍旧在和皇贵妃和孟惠妃她们谈笑,并没有关注这边,好像没听到一样。

    父皇是叫我自己来做决定吗……太子心想。

    也对,我都已经这个年纪了,这种事,就该由我来自己决定了。

    “母后,大元是大元,本朝是本朝,不可同日而语……”想了片刻之后,太子大起胆子来,婉拒了母亲的要求,“儿臣现在年纪还小,觉得引高丽宗女大可不必……再说了,儿臣过得不久还要去高丽一趟,此行甚为重大,如果把高丽的宗女放在身边的话,可能对国事有所妨碍……”

    “你的年纪还小?过完年就十四了啊,太子你自己不着急,做娘的还不能帮你着急?”皇后一点也没有把太子的申辩放在心上,“你要去高丽,我知道,那不是真好吗?如果他们要把宗女给你,你到了那儿也不愁没有通晓地方的人陪侍……”

    皇后的声音不大不小,正好能够让周围的人听到,因而太子就愈发地困窘了,他润了润有些干涸的喉咙,然后大起胆子来继续说,“母后,儿臣听闻高丽国主之前当政时横行暴虐,有桀纣之相,甚至不顾大明为高丽复国之恩义,还与建州女真虚以委蛇,大坏五伦。大臣们逼不得已群起攻之,最后将其赶下了王位发配到了海岛里面,就连眼睛都被大臣们弄得失明了……虽然……虽然在我朝的帮助之下给他复了位,而且在使团的辅佐之下,他现在执政已经平顺了许多,但是其人居心诡诈是在所难免的,儿臣此去高丽,最好不要和他扯上太多关系为好,否则要是有所顾忌,反而不美。”

    光海君李珲在继位之后,确实倒行逆施,十分残暴,不仅残杀大臣,就连自己的哥哥和幼弟都不放过,真的是十分残暴,在国内丧尽了人心。所以他被李倧联合大臣们推翻,也不能说是大臣们不对。

    然而,在以沟通建州的罪名强行将李倧废除之后,大汉经过多方考虑,还是将这位已经被流放到海岛内数年的光海君给重新放到了王位上。

    不是大家不知道他名声差,反而正是因为考虑到了他曾惹得高丽上下民怨沸腾,所以才特意将他复位——一来可以占一个恢复正统的大义名分,二来不得人心的高丽国主也只能更加依靠使团和驻军来维护自己摇摇欲坠的地位。

    这种考虑太子不敢公开说出口,不过他的意思也已经很明白了,高丽国主在国内国外名声都很差,而且他一定暗藏着什么机心,所以他送过来的东西最好还是不要。

    如此直白的回绝,倒是第一次在母亲面前说,所以她稍稍有些意外,一下子止住了口。

    这片刻的沉默,差点让太子以为母亲已经生气了,

    “我儿倒是有些主见了,好吧,你若是不想要什么高丽宗女,娘也不逼你。”出乎太子意料的是,皇后居然没有再催迫他了,反而是放缓了语气,“高丽是藩国,异国之人怎么说也不太让人放心,不要就不要吧。不过……”

    太子刚刚放下的心,又被提起来了。

    “不过,你的大事是不能再拖了,这样吧,我让人从各家的勋贵都找找,只要有合适的人选就全记下来,到时候一个个再精挑细选,你自己也看看,咱们一年内就把人选给定好!到了你十五岁就该成婚了,一刻也拖不得!”

第1507章 绚烂烟花之下

    在前明,为了防止外戚势力坐大,从中期开始皇帝和藩王的嫔妃一般都是从小门小户当中去找,不过大汉是新建之朝,功臣宿将比比皆是,皇上和皇后都觉得太子妃的人选最好是从有殊勋的勋贵当中去找,这样不仅可以安勋贵之心,也可以让太子以后使用勋贵更加得心应手。

    而皇后的语气来看,她已经不想再拖时间了,打算在太子十五岁的时候就把婚事办完——这其中只剩下一年多时间了,而太子这中间还要去高丽一趟,算起来确实是十分紧迫。

    “孩儿但凭母后吩咐便是。”太子心里叹了口气,然后垂首应了下来。

    在皇家的闲谈当中,天色也越来越黑了,西洋座钟的指针也慢慢地指向了深夜的时分。

    皇家的晚餐结束了,宫人们上前来收拾桌子和餐具,而几位皇子则围到了父亲的身边。

    “父皇,可以放烟花了吗?”一向在父亲面前最不拘束礼节的齐王赵虎,抓住了父亲的手臂不停地摇动,眼睛里满是渴盼。“让儿臣先去放第一炮吧!”

    宫里的烟火都已经准备好了,就等着皇家带头燃放了。

    自从新朝建立之后,为了在年节的还是给宫里增加点喜庆,每到除夕夜就会燃放烟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