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最后的三国 >

第495章

最后的三国-第495章

小说: 最后的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现在,美梦就要成真了,尽管当初以洛阳为国都的曹魏早已不存在了,就连纂权夺位的司马晋也国破家亡,洛阳的主人如今换作了当初三国之中实力和地位最为羸弱的蜀国。就算蜀国现在野鸡变成了凤凰,那也脱不了野鸡的本质,也许陆抗对曹魏对司马晋会心生忌惮,但对于蜀国,他从心理上,还真没有发怵过,如今打下了虎牢关,陆抗更有理由相信,拿下洛阳,不过是弹指挥间的事。

    陈骞、石苞和马隆也对拿下虎牢关欣喜不已,给司马氏报不报仇已经变得不太重要了,复辟晋国也不是他们现在的心中所想,在他们的心目中,没有什么比他们现在所控制的一亩三分地更重要的了,反攻洛阳,就是为了能巩固他们的领地,只要能拿下洛阳,那他们在关东的五州之地必将是安稳如山。

    陈骞和石苞都老了,都再没有了进取天下之心,马隆虽然年轻,但为人更加地务实,割据一方做一个诸侯,是最为现实不过了的,如果真有心思争霸天下的话,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关东三王他们的目标其实再简单不过了,只要没人再来争他们的领地,那就相安无事了,但季汉强势灭晋,占据洛阳,无疑让他们梗刺在喉,寝食难安。

    如果季汉军队向东而进的话,陈骞他们自然感觉到无力抵抗,但真要放弃他们已得到了领地和权力,却是一万个不甘心。陆抗反攻洛阳的计划让陈骞他们看到了一丝的曙光,蜀人刚刚进入洛阳就分崩离析,把握住这样的机会反攻倒算,或许真有希望把蜀人逐出洛阳,逐过黄河,如此他们关东三王的地位,便是安稳如泰山了。

    连续攻打虎牢关十余日不下,陆抗那边焦灼万分,陈骞他们也是着急不已,如果连虎牢关都攻不下来的话,那么他们这次的行动必将沦为天下人的笑柄,以后的处境则会更为地艰难。

    所以,在攻打虎牢关的时候,吴军和关东军都同样的卖力,并没有因为彼此属于不同的军系就各怀心思,保存实力,拿不下虎牢关的话,对谁都没有好处。

    陆抗和陈骞相偕入关。

    此刻虎牢关内一片零乱,关内的房舍大部分的被火给焚毁了,很显然季汉的军队在撤离的时候,纵火烧城,试图用火势来阻挡吴军的进攻。大火烧过之后,处处焦土,残垣断壁,一片狼籍。

    先期入城的朱琬正指挥部下的士兵扑灭残余的火源,打扫和清理着战场。由于汉军撤离地非常迅速,在城内阵亡的汉兵人数并不太多,反倒是吴军追击心切,不少人遭了汉军的冷箭和阻击,横死当场,这城中的尸体,十具倒有六七具是吴军的。

    朱琬牢骚满腹地道:“这些蜀狗也太奸滑了,先前还死守着虎牢关不放,这会儿刚刚破城,跑得比兔子还快,追都不追不上!”

    陆抗刚入城就听到了朱琬的牢骚,不禁微微一笑道:“城未失之时蜀人当然要死守,城一破,他们自知不敌,自然逃得要快了,难不成还能伸直了脖子让你去砍不成?”

    朱琬脸一红,讪讪地道:“还以为蜀人多有气节,也都不过是些贪生怕死之辈,还以为他们要与虎牢关共存亡,原来也不过如此。”

    陆抗道:“黄崇倒也是明智之人,明知不敌,自然不做无谓的挣扎,留下人马去守洛阳,才是真正的明智之举。”

    吴军此役歼敌并不多,总体下来,吴军的伤亡反倒是汉军的五六倍,不过陆抗显然是不在乎的,歼敌多少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自己二十多万的从军,就算是伤损几万,也无关紧要,关键之中的关键,是拿下了虎牢关,这比什么都重要。

    在虎牢关,吴军尚来不及进行任何的休整,陆抗就已经发布了新的命令,除了留下一部分的兵力来守虎牢关之外,二十万大军全部挥麾西进,直指洛阳。

    虎牢关只是打开洛阳的门户而已,如果最终拿不下洛阳来,攻克虎牢关便变得毫无意义,只有攻克了洛阳,虎牢关战斗的价值才会体现出来,所以陆抗才不敢有半点的懈怠,准备趁热打铁,进攻洛阳。

    虎牢关距离洛阳,也只有百八十里的距离,如果战马跑得快的话,半天时间,已经足够往返一次了,就算是步兵行进的慢的话,两天之内,也足够吴军从容地抵达到洛阳城下了。

    最关键的是,从虎牢关到洛阳,再无任何的险要可御,这也是陆抗当初选择进攻虎牢关的重要一点,那就是虎牢关到洛阳一马平川,只要拿下虎牢关,洛阳几乎是唾手可得,如果从南线进攻洛阳的话,重关险隘,那才是真正头疼的事。

    接到命令的吴军,火速开拨,望着洛阳城就杀了过去。

第1175章 渡河强袭

    罗宪选择的渡河地点是怀县南面的广武渡,此渡口因黄河南岸有广武城而得名。

    提起广武城,那可是大名鼎鼎,天下皆知。广武古城位于广武山上,分为东西二城,中间隔着一道深涧,乃当年刘邦、项羽对峙处。

    广武山山势自河边陡起,由北而南,绵亘不断,峰峦尖秀,峭拔数十丈,朝霞暮烟,变态万状。北面,滚滚黄河紧贴山脚而过;西南,万山丛错,群峰峥嵘。这里,不仅谷深坡陡,崖壁参差,而且西有成皋之险,东北有敖仓之粟,南有重镇荥阳,为古代的交通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楚汉相争之时,汉军趁项羽东击各地之机,出兵夺取成皋,后屯兵广武,阻楚西进。楚王项羽急忙率兵西来,亦屯兵广武,和汉军隔涧对垒,两军在此连番争夺,相持数月,最终因楚军缺粮,军心涣散,加上韩信也出兵击楚,项羽被迫与汉约和,以“鸿沟”(即广武涧)为界中分天下。中国象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即指此鸿沟。

    陆抗沿着黄河西进,自然不可能不考虑黄河北岸汉军的威胁,但黄河千里防线,陆抗根本无法预知汉军会从那一个渡口渡河,如果全面沿河防御的话,吴军的兵力又显得不足,更何况陆抗最主要的进攻目标是洛阳,对于黄河北岸之敌,也只能是略加防范,在几个重要的地方布置重兵在行防守,比如虎牢关和荥阳,处于东西通道之上的要镇,自然得重点防御。

    而且荥阳是吴军的屯粮之所,吴军从各地调集来的粮草都集中屯放在荥阳,然后再向前线转运,荥阳之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蛇打七寸,刘胤选择的攻击点自然是吴军的要害之处,荥阳是联结东西的通道,更是吴军的屯粮之所,如果汉军拿下荥阳的话,吴军不光是退路被掐断那么简单,一旦失去了粮草供应,吴军将会不战自乱。

    不过陆抗又焉能不重视荥阳的防御,黄河防线太长吴军兵力有限无法兼顾,但守住荥阳一城,陆抗却是有信心和把握的。

    陆抗安排平东将军张象为荥阳守将,平寇将军蔡敏率兵三万驻守荥阳,而虎牢关与荥阳相距不远,一旦荥阳有事,驻守在虎牢关的镇南将军伍延便可随时增援,互为呼应。

    罗宪接到命令之后,立刻布署渡河作战之事宜。

    既然确定要从广武渡河,罗宪首先就派出了斥侯兵,乘着小船,连夜潜渡过河,探明南岸的状况。

    斥侯兵很快地就传回了对岸的消息,吴军受困于兵力不足,只能是重点防御荥阳和虎牢二城,至于黄河南岸的广武,吴人压根儿就没有派什么人马驻守,只是留有一支数十人的巡哨队伍。

    罗宪哈哈大笑道:“真乃天助我也!”于是下令派一支精锐的斥侯小队过去,首先将吴人的这一支巡哨给干掉,而后调集渡船,昼夜不停地运送人马过河。

    张象派出一支巡哨的队伍在黄河南岸监视汉军的动静,凭着这几十个人,挡当然是挡不住的,不过张象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掌握汉军的动向,以做好应对之策。

    罗宪自然不可能让吴人掌握自己的动向,侦察到吴军在南岸有巡哨之时,首先便派人将这支巡哨的队伍给干掉了,这下张象就成了睁眼瞎,对汉军的渡河行动是一无所知了。

    尽管没有吴军阻拦,但右军团可都是骑兵,人马俱渡,所耗费的时间就要长得多,日夜抢渡,也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方才全部渡过了黄河。

    这两天的时间内,吴军已经从虎牢关向前推进了八十里,已经可以遥遥地望到洛阳城巍峨高耸的城墙了。

    罗宪在广武城集结起军队之后,兵分三路,东面一路由卢逊率朱雀军赶往陇城,切断荥阳之敌向东退却之路,西面一路由邓朴率领青龙军,攻占虢亭,切断荥阳和虎牢之前的联络,中间一路由罗宪亲自率领白虎军、玄武军、麒麟军,直取荥阳。

    右军团全部是骑兵队伍,来势极快,万骑攒动,气势滔天,荥阳守将张象听到汉军已渡过黄河向荥阳杀来之时,顿时便有些发慌,急忙与副将蔡敏商议:“蜀人来势汹汹,这该如何是好?”

    蔡敏道:“蜀人虽众,但尽皆是骑兵,骑兵利于野战而不利于攻城,我们只需死守拒战即可,另外火速派人通知驻守虎牢关的伍将军前来增援,亦可禀报陆大司马,我们只需坚守数日,援兵到来之时,荥阳之围便可解矣。”

    张象也深知汉军骑兵的厉害,如何还敢出城交战,立刻下令驻守荥阳的军队全部上城守御,城门紧闭,吊桥高悬,没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不得出城应战。

    另一方面,张象火速地向虎牢关守将伍延求援,并派快马向陆抗报信。

    荥阳城乃吴军的屯粮之所,从各处募得的粮草都先汇聚到荥阳,再由荥阳向外转运,二十万大军所需的粮草,可是一个庞大的数目,为了确保粮草不失,陆抗在荥阳安排了重兵进行护卫。

    一般情况下,军队的屯粮之所都安置在地形险要水陆要冲的地方,以方便转运,不过陆抗深知汉军骑兵的厉害,如果将屯粮处安排在野外的话,如何防御汉军骑兵的攻击是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所以陆抗思虑再三,选定了荥阳城为屯粮之所。

    荥阳城是一座重镇,城垣坚固,防御工事齐备,象这样的一座坚城,就算是专门的攻城部队来攻打的话,也是要大费周章的,如果是骑兵部队的话,那只能是望城兴叹了。

    其次,荥阳距离洛阳比较近,吴军将粮草屯集于此,便可以有效地缩短粮草转运的距离,以防备汉军在半路上对运粮队伍的偷袭。

    最关键的是,荥阳距离大部队很近,遇到紧急的情况,大部队可以随时增援。

第1176章 火烧荥阳

    ps:稍后更正,大约两点……………………………………………………………………………………………………………………………………………………………………………………………………………………………………………………由北而南,绵亘不断,峰峦尖秀,峭拔数十丈,朝霞暮烟,变态万状。北面,滚滚黄河紧贴山脚而过;西南,万山丛错,群峰峥嵘。这里,不仅谷深坡陡,崖壁参差,而且西有成皋之险,东北有敖仓之粟,南有重镇荥阳,为古代的交通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当年楚汉相争之时,汉军趁项羽东击各地之机,出兵夺取成皋,后屯兵广武,阻楚西进。楚王项羽急忙率兵西来,亦屯兵广武,和汉军隔涧对垒,两军在此连番争夺,相持数月,最终因楚军缺粮,军心涣散,加上韩信也出兵击楚,项羽被迫与汉约和,以“鸿沟”(即广武涧)为界中分天下。中国象棋盘上的“楚河、汉界”即指此鸿沟。

    陆抗沿着黄河西进,自然不可能不考虑黄河北岸汉军的威胁,但黄河千里防线,陆抗根本无法预知汉军会从那一个渡口渡河,如果全面沿河防御的话,吴军的兵力又显得不足,更何况陆抗最主要的进攻目标是洛阳,对于黄河北岸之敌,也只能是略加防范,在几个重要的地方布置重兵在行防守,比如虎牢关和荥阳,处于东西通道之上的要镇,自然得重点防御。

    而且荥阳是吴军的屯粮之所,吴军从各地调集来的粮草都集中屯放在荥阳,然后再向前线转运,荥阳之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蛇打七寸,刘胤选择的攻击点自然是吴军的要害之处,荥阳是联结东西的通道,更是吴军的屯粮之所,如果汉军拿下荥阳的话,吴军不光是退路被掐断那么简单,一旦失去了粮草供应,吴军将会不战自乱。

    不过陆抗又焉能不重视荥阳的防御,黄河防线太长吴军兵力有限无法兼顾,但守住荥阳一城,陆抗却是有信心和把握的。

    陆抗安排平东将军张象为荥阳守将,平寇将军蔡敏率兵三万驻守荥阳,而虎牢关与荥阳相距不远,一旦荥阳有事,驻守在虎牢关的镇南将军伍延便可随时增援,互为呼应。

    罗宪接到命令之后,立刻布署渡河作战之事宜。

    既然确定要从广武渡河,罗宪首先就派出了斥侯兵,乘着小船,连夜潜渡过河,探明南岸的状况。

    斥侯兵很快地就传回了对岸的消息,吴军受困于兵力不足,只能是重点防御荥阳和虎牢二城,至于黄河南岸的广武,吴人压根儿就没有派什么人马驻守,只是留有一支数十人的巡哨队伍。

    罗宪哈哈大笑道:“真乃天助我也!”于是下令派一支精锐的斥侯小队过去,首先将吴人的这一支巡哨给干掉,而后调集渡船,昼夜不停地运送人马过河。

    张象派出一支巡哨的队伍在黄河南岸监视汉军的动静,凭着这几十个人,挡当然是挡不住的,不过张象可以在第一时间内掌握汉军的动向,以做好应对之策。

    罗宪自然不可能让吴人掌握自己的动向,侦察到吴军在南岸有巡哨之时,首先便派人将这支巡哨的队伍给干掉了,这下张象就成了睁眼瞎,对汉军的渡河行动是一无所知了。

    尽管没有吴军阻拦,但右军团可都是骑兵,人马俱渡,所耗费的时间就要长得多,日夜抢渡,也用了两天两夜的时间,方才全部渡过了黄河。

    这两天的时间内,吴军已经从虎牢关向前推进了八十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