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北朝春事 >

第65章

北朝春事-第65章

小说: 北朝春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括似懂非懂地向他施了礼,“多谢赵寺人指点。”

    赵寺人轻点下颔,还礼之后,便离开了。

    “我大人公那边,会不会也接到了罪诏?”沈连城想着嘀咕了一句。

    “你们快回去看看。”沈括深以为然,忙是催促。

    李霁沈连城拜别离去,很快回到了家府。

    果不其然,李威刚接到圣旨没有多久,正在芙蓉苑面色阴沉的坐着呢。顾氏则是面带了梨花雨,哭得两眼红肿。

    沈连城李霁相觑看一眼,若只是一道罪诏,何至于有这样大的反应?莫不是天子给开国郡公府下的罪诏,与太傅府的罪诏不一样?

    而看到沈连城,顾氏竟是跳将起来,奔赴过去伸出手指,便是破口大骂:“你真是个灾星啊……”

    “阿母!”李霁忙将沈连城护到身后,不明所以问:“出了何事啊?有话好好说,怎还指着阿蛮鼻子骂上了?”他紧蹙着眉,目光投向了神色凝重的李威。

    李威长叹一口气,摇头没有言语。

    顾氏又哭上了,这才道:“天子下了罪诏,将你父亲从正七命柱国府,连贬了两级,贬成了六命秦州别驾,不日便要去上任,就因为你娶了这个灾星!”

    李霁听得愣住了,长这么大,他还是头一次见母亲如此失态!

    “还不止这些,”顾氏又是哭诉,“你大姊姊在宫里,被天子训斥之后被罚了俸禄不说,今早皇后去惊鸿殿一趟,不知因了何事又罚了她抄佛经,天子都没管顾一句……还不都怪你娶了这个灾星吗?我李家,这是倒了八辈子血霉啊!你父亲的仕途,你大姊姊的前程,怕都要毁在这个灾星手里了……”

    顾氏呜呜啦啦说了一通,沈连城只觉一双耳朵嗡嗡作响。这是谁也没有料想到的。站在开国郡公府的角度,这样的处罚,着实无辜,着实委屈。

    天子想做什么?轻罚太傅,迁怒李夫人,贬谪开国郡公……为了挑拨沈李两家的矛盾?为了让自己在开国郡公府难做?这是天子的计谋,还是陈襄的诡计?

    定是陈襄的诡计了。

    想及此,沈连城忙上前,道:“阿父阿母,这是陈襄的伎俩,想驱使沈李两家离心。”

    听此一言,顾氏不哭了,大脑开始运转,噙着泪的目光看向了李威。李威则是直起了身,深以为然,想了想问:“你已是我开国郡公府的人,那陈襄还能怎么样?”

    “若逼得开国郡公府容不下我呢?”沈连城沉静的目光扫过李顾二人,落在了李霁脸上,透着一丝凄寒。

    她唯恐有那么一天。如果与沈氏的结亲,不能给李家带来光明,反而遭来祸事,李家的人,岂能容得下她。

    “除非我死了……”李霁眼目一沉,看向自己的父母,忽而咧了一下唇角,看向沈连城,改口道:“便是死了,你也是我的妻子。”他走近她,话语变得温和,“开国郡公府,只要是我的家,便是你的家。”

    他的父母若容不下他的阿蛮,那便把他一并撵出去。

    顾氏听出话外之意,立时泪雨滂沱,身子也打了个摆。若不是一旁的嬷嬷眼疾手快搀住了,她恐怕要跌倒在地。她呜咽着,泣不成声。

    “那你说,我们该如何应对?”李威气恼,将这个问题抛给了沈连城。

    儿子的命重要,还是自己的仕途、长女的前程、李家的荣耀更重要?这是个选择题啊。沈连城能有什么办法?为此,她垂下眼睫,没有做声。

    李霁洞悉这个道理,于是没好气道:“降职就降职了,尔后行事多加小心,不再让人抓了把柄就是。”

    “你父亲当什么官不重要,你姊姊在宫里是否得宠也不重要?”顾氏怒目视之,对儿子失望极了。

    “难道要我休了阿蛮不成?”李霁额前的青筋直跳,又气又恼。

    “罢了!”李威长叹一口气,“事已至此,走一步看一步吧。”

    早间才喝下的媳妇茶,总不能现在就吐出来。只是这茶,喝是喝下了,却实难消化。

    他好不容易凭着长女才得了个柱国府的职位,入得了朝堂议事,这还没崭露头角呢,就因这个儿媳发配秦州,做什么州别驾……难怪妻子哭成这样!他要是个女流,他也想痛哭一场。(未完待续。)

第143章:通古书肆

    沈连城和李霁怀着心思离开芙蓉苑,一路无言。

    快回到清秋苑时,沈连城突然顿步了。

    “阿蛮……”李霁在她身旁停步,看着她,有些焦灼不安,生怕她有了不该有的想法。

    “天子为何那么重视陈襄?不就是想假他的力量,消除内忧么?”沈连城嘀咕着想,既然陈襄能借天子之手给自己穿小鞋,那她,何尝不能利用天子之手,让他百无用处?

    消除内忧,第一件事该是安民心。陈国灭国之后为何有人不断起事?因为南边陈国的百姓为奴为仆,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倘若不改变这一现状,便是北周朝廷灭了小耳刀这样的势力又如何?今天有小耳刀,指不定明天还会有大耳刀。

    要怎么让陈国的百姓和北周的百姓一样,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光是天子颁发诏令,似乎并不能改变北周百姓对陈国百姓的歧视。如同两个种族,强者,总是会欺凌弱者。而弱者生活在强者的土地上,无疑是一种寄居。便是鼓励通婚的法令示下,也没有多少北周人,愿意与陈国人通婚啊。

    “……阿蛮!”李霁重重地唤了一声,因为头前他与之说话,她都充耳不闻。

    “嗯?”沈连城回神,有些懵,“你说什么了?”

    “……”李霁一阵无语,无奈地看了她片刻,方才道:“我说你放宽心,我是不会因为阿父阿母那面的压力,做任何对不起你的事的。”

    “噢,我知道。”沈连城点头,她自然知道。但她也不想他为难啊,所以才要思考,才要去想,渴望得出一个除了“选择”之外的办法来。而不是等到被天子,被陈襄逼到绝境之时,手足无措。

    “你家书房在哪儿?”这个时候,她需要看书,需要补充知识,需要书带给她灵感。

    “我带你去。”李霁虽不知她那颗小脑袋瓜子里在胡思海想些什么,但见她那双黑白分明的凤目奕奕有神,心情也舒畅了些。

    而进入书房,见到里面的书籍,沈连城有些鄙夷。诺大的开国郡公府,书房还没有太傅府一半之大,扫一眼里头的书籍,那更是沈连城耳熟能详的,无一本稀奇。

    她随手翻了翻,很是失望。

    李霁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问:“阿蛮想看什么书?我让阿则去书肆买。”(书肆:古代书籍买卖流通的场所。)

    是了,可以去书肆啊!京都最大的书肆通古斋,藏经纳典,沈连城从前也不是没去过。她甚至还记得那里的掌柜姓宁,认识他的,都会喊他一声“宁先生”,她也不例外。

    “不如我们现在去通古斋逛逛?”她眸间一喜,拉着李霁就要出门。

    “……也好。”她腿脚生风,李霁答不答应也只有跟着的份儿。

    他是从小到大都看不进书的,却不料娶了位阅书无数的夫人,倒真是他的福气。尔后有了孩子,他也不怕教养不好了。

    如是洋洋洒洒地想着,越想越没了边际,心中雀跃,脸上竟是莫名含笑。家府里的奴子见了,都说世子娶了世子夫人,高兴得合不拢嘴了。

    到了通古斋,沈连城发现通古斋的掌柜的,已不再是从前她熟识的那一位,不免有些惊异。“何时换人了?宁先生呢?”她不免问一句眼前这个书生气十足的中年男子。

    “通古斋换了东家,以前的人都换了。”中年男子恭敬回道。“我是这里的新掌柜,端木措。”

    “端木先生。”沈连城微低下颔施了一礼,也便没有多想。

    端木措作揖还礼,“想必夫人是通古斋的熟客?”

    “快一年没来了。”沈连城想了想答。

    端木措噙笑,又是有礼道:“夫人今次来,想买什么书?”

    “我看看。”沈连城说着就往边上的书架看。

    “好,夫人请。”

    看了许久,终是没有满意的。见端木措一直殷勤地跟着自己,她于是直看他问:“有没有策论治国之类的书籍?”

    “策论治国……”端木措有些意外,一介女流,竟要看策论治国的书?食指划过嘴边的小胡子,他犹豫道:“有倒是有,只不过……”

    “只不过何如?”

    “夫人,您看那边。”端木措拂手,指了通往内室的门道,“那里头还有些书,是我们东家喜欢看的。只不过,东家看的书,我不敢往外卖。夫人便是看到喜欢的,那也只能看看。”

    沈连城往那边走了去,只见内室里两排书架,全是策论治国之类的书籍,入眼那几本,就是自己闻所未闻的。

    她向里头跨进一步,却猛地感到奇怪,不禁回头问端木措:“既是你们东家喜欢的书,他为何不拿回家去?”

    端木措呵呵是笑,“东家说了,好书放在这里,说不定能遇见有缘人。”

    李霁本百无聊赖,听得端木措这么说,免不了一脸好奇凑过来,问:“你们东家是谁?叫何名字?”

    “东家说了,若是有缘人,他必亲自登门拜访,若不是,那姓甚名谁,又有何要紧的?”端木措说着揖礼,一副希望对方原宥的卑恭之态。

    这个东家,倒是个有趣的。

    沈连城没有在意,往里屋走了去。李霁则是有些不悦,但也没有多言,温文尔雅地跟了进去。

    找了个椅子坐下,他便玩起手中折扇,正面看看,反面瞧瞧,很是无聊的样子。不时会抬眸看看沈连城,若是恰能与之对视,他便笑出一朵花来,若只见她专注于书本,他也只能眼巴巴地望一阵。

    时至中午,他肚子饿了。而见沈连城看书看得入了迷,他又不想打扰。想了想,他便悄悄走了出去,知会青菱玉荷道:“我与阿则去香予楼给夫人买些好吃的,去去就来。”给沈连城吃的东西,他想亲自去挑选。

    而他前脚刚走,后脚就来了两个人,令青菱玉荷汗毛都立了起来。

    是陈襄和李铤!

    “大人,您来了。”端木措笑意相迎。

    陈襄轻点下颔,便直奔内室而去。看这样子,他不是头一次来。

    “大人,”端木措忙拦了他道,“里头有位夫人在,只怕……”

    李铤眸光一瞥,瞧见内室里头端坐看书的沈连城,并两个奴子警觉而立,忙低声告诉陈襄:“是沈大娘子。”(未完待续。)

第144章:书肆过招

    陈襄没有料到会在此遇到沈连城,心中难免悸动。几不可察微微扬起的唇角,只因这样的缘分,令他感到几分喜悦。

    不顾端木措的拦阻,他径直往内室走了去。

    端木措自知拦不住他,便会意地退到了一边。他方才确定,里头先来的当真是陈国公心心念念而不得的开国郡公世子夫人,不禁形神开朗。

    陈襄进屋,早从青菱玉荷处听得他来了的沈连城,却是埋首书中,看也不看他一眼。

    陈襄见状,顾自去翻书架上的书,取了一本《两晋·异国志》,坐在了沈连城对面,并快速翻到了自己上回看到的地方,认真地看了起来。

    这回便轮到沈连城意外了。他如此沉得住气,她可沉不住。她终于抬眸看他,张了张嘴,目光落在他手中的《两晋·异国志》上,却是“嗤”了一声。“就你手里那本,我十岁时就读了,不过如此。”

    陈襄勾了唇角,这才瞧了她一眼,想了想问:“那八王之乱,你如何看待?”

    “八王之乱导致流民四起,各种族大量内迁,破坏了中原秩序,加速了西晋灭亡。”

    “绝无半点好处?”陈襄又问,淡漠的眼神里,多了几分兴致。

    “好处自然是有的。譬如,加快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融合……”沈连城一边说着一边思虑,却突然扼住,不免面露不屑道:“我为何要与你说?”

    “只有真正融合了,才会不分你我。”陈襄话语里似乎透着一星半点儿的怅然,“但不知那会儿,如何融合得那么快……”

    原来,他也在找寻北周百姓接纳陈国百姓的方法!

    沈连城的目光回到自己手中书本,一边漫不经心地看着,一边说着无奈的话,“自古以来,无不是经过时间的沉淀。无论强权还是柔治,都需要时间……”却是话语微滞,转而惊疑地念出了书中字句:“毁灭氏族标记?”

    陈襄不无诧异看她,目光更是瞥见她看的书,乃是一本古书,就连书中文字,还是古老的契文。

    她竟读得懂契文!

    沈连城眼中已流露欣喜,腾地站起身,拿了书就要离开。

    而在她经过陈襄身侧时,陈襄突然抓住她拿书的手腕,瞧见封面契文写着“母系氏族”几个字,这才放开她,起身,直看她问:“看到什么了?”

    沈连城立时将书放到身后,不无得意道:“我为何要告诉你?”说罢重新迈开步子。

    她转身之时,却只觉手中一空。

    陈襄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她的书拿去了,并幽幽地道出一句:“难道我自己不会看?”

    “陈国公还是从前的乱党匪寇吗?”沈连城又气又恼,以为他是天子亲封的陈国公了,怎么也该顾念几分大周礼仪呢!竟是抬举他了。

    陈襄没有理会,只翻着手里的书,猜着沈连城看过的痕迹,似是想找出一些端倪来。

    终无所获。

    “也罢!”沈连城也有了主意,“那便随我一并进宫面见天子吧?我有办法让北周百姓不再欺凌亡陈百姓。”

    陈襄翻书的动作陡然一滞,看她的眼眸也透了一抹异彩,“有何办法?”

    “到天子处,我才说。”沈连城向陈襄伸手,要他把书还给自己。

    陈襄将书合拢,却不还她,“想把这书拿出去,需得这里的东家同意。”

    沈连城于是走至门口,将端木措唤了来。“我想借《母系氏族》一用,晚间便还回来,端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