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隋末我为王 >

第312章

隋末我为王-第312章

小说: 隋末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微臣是与已故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订亲。”陈应良如实答道。

    很简单的一句回答,却让隋炀帝的笑声戛然而止,也让隋炀帝惊讶出声,“长孙晟的女儿?陈爱卿,你的正妻,是长孙晟的女儿?”

    陈应良开口承认,隋炀帝的神情却更古怪了,凝视着陈应良还有些欲言又止,把陈应良看得都有些心下发慌,不过还好,隋炀帝很快又说道:“爱卿,看来这真是天意了,爱卿你知道吗?朕在被突厥重重包围后,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向使长孙晟在,不令匈奴至此!”

    陈应良也呆了一呆,旁边的裴矩则乘机说道:“陛下,看来这也是长孙公的英魂显灵了,长孙公身亡不能前来护驾,却派来了他的女婿救驾,长孙公对陛下忠心不二,他的女婿也对陛下忠心耿耿,陛下得长孙公翁婿效忠,何愁边患不靖?又何愁天下不安?”

    隋炀帝点点头,这才说道:“陈爱卿,朕给你三个月假期,让你与长孙晟的女儿完婚。”

    陈应良大喜,赶紧行礼道谢,隋炀帝则微笑说道:“别急着谢,朕的话还没说完,陈应良听旨。”

    “微臣在!”陈应良赶紧稽首,知道正戏开场,也顿时心跳有些加速,不知道隋炀帝会给自己封一个什么样的官职。

    果不其然,隋炀帝正色说道:“陈爱卿救驾有功,还为朕生擒始毕贼酋,一雪国耻,劳苦功高,朕现在封你为右武卫大将军,银青光禄大夫,进爵许昌公,另赐彩缣三千匹,粮三千石,黄金白银各百斤,女乐五十人,奴婢百人,东西两都府邸各一座,许临街开门,良田千亩!”

    “右武卫大将军?!”

    满朝大哗,右武卫二将军之一的独孤盛差点没把眼睛瞪出眼眶,做梦都没想到当年那个穷小子会骑在自己脖子上,与右武卫渊源极深早就在垂涎这个位置的裴仁基妒忌得脸都有些发红,陈应良也惊叫出声,道:“陛下,微臣万万不敢领旨,微臣才十九岁,连进府兵的资格都没有,又有何德何能,独领府兵第四军?微臣斗胆,恳请陛下收回旨意!”

    “不许!”隋炀帝断然拒绝,又道:“右武卫驻屯洛阳,东都洛阳地处天下腹心中枢,朕需要一个英勇善战又忠心耿耿的大将统帅右武卫,爱卿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不许拒绝,谢恩吧。”

    陈应良假惺惺的再次推辞,隋炀帝坚持不许,陈应良无奈,这才恭敬谢恩,赌咒发誓要终身效忠于隋炀帝,隋廷文武则争先恐后的向陈应良恭喜道贺,事前确实没想到会升得这么高的陈应良则脑海里一片空白,神情茫然的与众人客套,心里又突然想起了一件大事,暗道:“当初,我和房玄龄有过约定,说我有朝一日开府建衙,他就到我麾下效力,现在,我好象已经完成约定了啊?”

    …………

    迷迷糊糊的如同身处梦中,直到朝会结束,随着百官出殿散去,裴矩和裴蕴兄弟主动邀请陈应良到住地叙谈,陈丧良这才稍微回过神来,赶紧随着裴家兄弟到了他们连房顶都没有的住宅,向裴家兄弟行晚辈之礼,自称小侄,裴矩则挥手说道:“贤侄,不必那么多礼,起来吧,这会把你叫来,我们兄弟是想和你谈谈将来的事。”

    “小侄聆听赐教。”陈应良赶紧答道。

    “贤侄,看来你以后得收敛一段时间了。”裴矩很严肃的说道:“陛下封你为右武卫大将军,这一点大大超过了我们的预料,封赏过重,对你而言不是什么好事。”

    “本来以我和你伯父的意思,是想把你推上河东抚慰大使的位置,接替李渊掌管河东平叛战事。”裴蕴接过话头,说道:“昨天晚上,兄长也已经向陛下进了言,陛下当时虽然没有表态,却也没有拒绝,兄长还觉得事情已经办成,但是没想到陛下会册封你为右武卫大将军,我们目前也无法判断,皇帝这是一时兴起,还是早有这个打算。”

    “如果陛下是早有打算,那么还好一些,如果陛下是一时兴起,临时做出的决定,那你的麻烦就更大了。”裴矩沉声说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你这两年的表现本就光彩夺目,招人嫉妒,这次跳过大帮名臣宿将就任右武卫大将军,等于就是成为众矢之的,陛下的性格又有些喜欢善变,他如果一旦后悔这个决定,那你的下场就将不堪设想!”

    “尤其是你还和陇西李阀结下了不共戴天的死仇!”裴蕴又说道:“贤侄你可能还不知道,因为你和阴世师的检举揭发,李渊已经被逮捕下狱,樊子盖被皇帝封为太原留守,还要对太原军队展开大清洗,李阀元气大伤已成定局。阴世师是皇帝的亲信心腹,樊子盖德高望重,李阀集中力量报复他们的可能不大,对你下手却是板上钉钉,你成为了李阀的主要报复对象,日子只会更加难过。”

    裴家的两个老滑头你一言我一语,把陈应良说得脸色都已经发白,忍不住哀嚎道:“两位伯父,小侄也知道这次升得太快,肯定遭人嫉恨,可是没办法,陛下坚持要这么册封,小侄就是想推都推不掉啊。”

    “我们没有责怪你的意思,我们也知道你推不掉。”裴矩摇头,又说道:“我们对你说这些话,只是要求你今后慎重言行,不要被别人抓住把柄。而且你最好是低调行事,在一段时间内,千万别再统兵作战,更不能对右武卫做太大的人事调整,要低调再低调,夹着尾巴做人。”

    陈应良愁眉苦脸的点头,心说别人升官都是高高兴兴,就老子每一次都是战战兢兢,这叫什么事啊?

    “不过用不着太过担心。”裴蕴拍拍陈应良的肩膀,安慰道:“有我和兄长在朝,一般人的明枪暗箭还伤不了你,你只要不犯大错,不被人抓到把柄,就基本上没多大问题。哦,对了,听说弘策曾经为你与仁基兄的女儿订亲,有这回事吗?”

    陈应良开口承认,裴蕴这才又说道:“如果有可能的话,你还是争取把我们那个侄女纳为偏房,与仁基兄结为亲戚。你知道吗?仁基兄其实早就盯上了右武卫大将军这个位置,现在被你抢了先,他心里怎么都会有不痛快。他如果和你发生什么不愉快,就算兄长是裴氏家主,也很难居中调和,和他结为亲戚,是最安全的做法。”

    “可我已经有正妻了。”陈应良更加愁眉苦脸的说道:“伯父位高权重,怎么可能容忍他的女儿为妾?”

    “那就是你的问题了,自己去想办法。”裴矩微笑说道:“顺便提醒你一句,你仁基伯父可是在我们的面前抱怨过,说他的女儿算是被你给害了,坚持除了你以外谁都不嫁,让他头疼到了现在都没办法。”

    陈应良更加愁眉苦脸的点头,心道:“麻烦大了,本来那个小辣椒长得倒是不错,也还勉强配得上我,可是那脾气,实在太辣了,吃不消啊。”

    自怨自艾过后,陈应良又通过裴矩和裴蕴的介绍,了解了一下自己昏迷后发生的事,也这才知道阴世师的惊人身份,还有李渊控告阴世师却自取其辱的经过,然后陈丧良又想起了一个大问题,忙问道:“伯父,小侄敢问一句,李大使这一次是否有可能送命?”

    “不好说,关键还是看皇帝的态度。”最高检查长裴蕴皱眉说道:“李渊的事,说大也大,说不大也不大,换了是别人,我动动手指头就能要他的命。但李渊不同,他不仅是皇亲国戚,还是关陇八大家的李阀家主,要他的命影响太大,没有陛下点头,我也不敢擅自做主。”

    “贤侄,这件事你别搀和了。”裴矩开口说道:“李渊因你入狱,你如果再对他落井下石,除了与李阀结仇更深,还有可能惹火烧身,招来无端祸事。”

    陈丧良犹豫了一下,这才小心翼翼的说道:“两位伯父,你们误会了,小侄不是想要对唐国公落井下石,小侄是想打听一下唐国公是否有可能因此送命,如果唐国公不可能送命,小侄还想保他一保。”

    “保他一保?你又想以德报怨了?”裴矩含笑问道。

    “准确来说,是做一个顺水人情。”陈应良正色答道:“小侄是这么想的,如果陛下决意要唐国公的命,那么小侄肯定不会去搀和,自讨没趣。但如果皇帝陛下不想杀唐国公,或者不能杀唐国公,那么小侄就可以乘机做一个顺水人情,出面上表求皇帝宽恕唐国公,给皇帝陛下架台阶,也乘机缓和一下与李阀的矛盾。”

    “小侄这么做,也不是真的就怕了李阀。”陈应良又赶紧补充道:“小侄是为了闻喜裴氏着想,小侄是闻喜裴氏的旁枝,这点满朝皆知,小侄如果执意与李阀敌对结仇,那么瓜田李下,李阀和旁人难免会怀疑是伯父你们在暗中支持纵容,对闻喜裴氏多少会有不利。但小侄如果稍微缓和了与李阀的关系,那么就算李大使继续仇恨小侄,也不至于会迁怒到闻喜裴氏身上。”

    陈丧良这番话打动了裴矩和裴蕴,两个老滑头虽然不怕李阀,却也不愿和一个关陇大门阀结下不共戴天的死仇,累及家族利益。所以盘算了片刻后,裴矩点了点头,赞许道:“想不到贤侄小小年纪,也能如此考虑大局。不错,如果皇帝不愿意要唐国公的命,你是应该做一个顺水人情,这样对你自己也是一件好事,起码可以减轻一些所承受的压力。”

    赞许过后,裴矩这才吩咐道:“那这样吧,唐国公的事,我们会替你留心陛下的态度,有消息了就告诉你,但是在那之前,你不能随便出手,在这件事上站错队,后果不堪设想。”

    “多谢伯父成全。”陈应良赶紧道谢,心里也松了口气,知道如果隋炀帝不愿杀李渊,自己最起码可以对得起厚道的好朋友李建成了。

    “谢什么谢?”裴矩微笑说道:“说到谢,应该是伯父想你道谢才对,如果不是你争气,皇帝陛下一旦被迫与突厥和谈,你伯父的脑袋就肯定保不住了。伯父多的话也不说,只要我还是尚书仆射,还是陛下信任的人,你的脑袋就可以安全的放在脖子上。”

第264章 再回东都

    在雁门城里休息了一天后,征得了隋炀帝的同意,陈应良再次以勤王隋军主帅的身份,重新回到了勤王隋军的大营之中,主持雁门战场的余下战事,处理各种善后扫尾事宜。

    其实主要也就是处理一下善后事宜,陈应良回到军中的同一天,左骁卫大将军屈突通也率领着勤王军队赶到了雁门战场,加上头一天押粮赶到的京兆郡丞骨仪,麾下军队也还没在战场上捞到斩获,很会做人的陈应良就干脆把余下战事让给了屈突通和骨仪,让他们带着军队东进追杀残敌捞些功劳,也乘机让谯彭隋军和左屯卫等疲惫之师好生休整,治疗伤兵和清点伤亡收获。

    千里迢迢来雁门战场勤王建功,结果军队还没到决战就已经打完了,还连始毕可汗都被陈应良给揪到了隋炀帝面前献俘,隋唐名将屈突通和隋廷忠臣骨仪的郁闷可想而知,但无鱼虾也好,知道陈应良这么安排是特意照顾,让自军将士不至于白跑一趟,屈突通和骨仪还是十分乐意的接过追击任务,统率麾下军队东进追击,同时屈突通和骨仪自然少不得悄悄向陈应良打听,打听陈应良到底得到了什么样的封赏?

    考虑到其他的将领士兵都还没有得到赏赐,为了不至于刺激众人,陈丧良很是含糊的敷衍过了这个问题,暂时隐瞒了自己已然受封右武卫大将军的情况,很是低调的埋头处理善后事务,不去与各路将领讨论分析隋炀帝的赏赐将有何等大方,也暗中着手把自己的谯彭嫡系改编进右武卫,以便他们将来继续给自己当牛做马。

    当然,陈应良这么做必须要先征得隋炀帝的同意,好在隋炀帝三次亲征高句丽下来,府兵逃亡严重,右武卫也是缺员严重,又知道陈应良带出来的军队能打,隋炀帝大手一挥就同意了陈应良的请求。只是陈应良也知道瓜田李下需要避嫌,即便有隋炀帝点头也没敢太过放肆,很聪明的只收编了八千左右的谯彭精锐加入右武卫,余下的军队,一部分思乡厌战心切者发给路费干粮解散回家,一部分则继续以乡兵的身份留用,准备着部署在河南郡的郡内各县,以便随时调用——好在河南赞治仍然还是裴弘策,这个环节用不着担心。

    顺便说一句,在暗中改编军队的过程中,陈应良很意外的得到了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的全力帮助,尽管明知道陈应良抱的是裴家大腿,宇文述还是不遗余力的帮助陈应良整编队伍,不仅要装备给装备,要编制给编制,指点陈应良如何巧妙把谯彭乡兵改变身份,还军方第一人的身份出面,调走了一些没用的右武卫将领,给陈应良的部将腾出位置。陈应良过意不去拿出重礼相谢,素来贪得无厌的宇文述也难得清廉一次加以拒绝,仅仅只是要求陈应良回京之后,务必要多到他的家中走动。

    说实话,宇文述的这个态度还真有些吓住了陈应良,生怕这个大老贪是想上屋抽梯,先把自己捧高好让自己摔得更惨。倒是已经知道陈应良新官职的表叔李靖洞若观火,微笑着安慰陈应良道:“贤侄不必担心,许国公如此坐不过是做一个顺水人情而已,他与你及闻喜裴氏素无利益冲突。又还有着云定兴这层关系,你出任右武卫大将军对他毫无损害,将来说不定还要在军事上指望你帮忙,给你一些顺水人情,更加巩固你和他的间接关系,将来岂不是可以更好的利用于你?”

    “再有,他邀请你回京后多到他的家中走动,这么明显的暗示还看不出来吗?”李靖又微笑说道:“贤侄你今年可才只有十九岁,就已经受封右武卫大将军,将来只要不出差错,熬到老一辈离开人世,他宇文述的位置就很可能迟早是你的,现在把你和关系处好,对他的子孙后代而言,岂非有百利而无一害?”

    陈应良听了点头,又叹道:“都是这右武卫大将军的职位害的,封得实在太高了,高得我自己都被吓住,生怕一步踩空,死无葬身之地。”

    “贤侄有这样的自觉就好。”李靖也是叹息出声,又指点道:“自古以来就是伴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