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隋末我为王 >

第423章

隋末我为王-第423章

小说: 隋末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乡兵?还是新组建的乡兵?”王长谐和阿史那·大奈等人莞尔了。

    这时,潼关北城那边也出现了阌乡乡兵的旗帜,显然也有乡兵上城助防。见此情景,王长谐等人虽不以为意,却也不愿让守军继续充实兵力,立即下令发起进攻,首先主攻南城,著名猛将阿史那·大奈担任先锋,率领一千名精选出来的叛军将士冲击南城,为了鼓舞士气,王长谐还许下重赏,承诺首先登城者,赏黄金十两!

    “杀啊!”

    抬着李孝常提供的飞梯,叛军呐喊着潮水一般的扑向潼关,气势无双,还隔着两百步的距离,城上的隋军士兵就已经被吓得立即胡乱放箭,羽箭没飞出五十步就已经纷纷落地,惹得王长谐与李孝常等人再次放声大笑,不过王长谐等人的笑容很快就凝固到了脸上,因为当叛军士兵冲到百步距离之内时,潼关城上突然整齐射出一波羽箭,箭镞破空,沿着抛物线准确覆盖到叛军士兵头上,当场就有十好几名叛军士兵惨叫着摔倒。

    羽箭接连升起,接二连三的覆盖到叛军头上,更多的叛军士兵惨叫倒地,士气正盛的叛军不肯死心,硬是强行冲到了护关壕沟旁边,顶着箭雨架设壕桥,继续强攻向前,然而才刚到城下,城上又突然落下无数的羊头石,砸得一块比一块准,叛军士兵鬼哭狼嚎,基本上是连飞梯都很难架上关墙。

    战机稍纵即逝,为了不给隋军应变时间,叛军先锋还是不惜代价的强行把飞梯架上了关墙,踏梯向上攻城,还有许多叛军士兵还咬着武器直接向上攀爬,然而令王长谐等叛军将领呆若木鸡的是,他们的士兵竟然没有那怕一个人登上关墙顶端,就全都已经在攀爬期间被羊头石砸落下城,惨叫着死得凄惨无比。好不容易有一个叛军勇士勉强逼近箭垛,结果手才刚摸到箭垛,手掌就已经被一刀砍断,惨叫着摔落飞梯,死得更加凄惨。

    还在不肯死心的叛军士兵继续强攻,还又加强了兵力进攻,并且投入撞木冲击关门,然而情况却和之前一模一样,叛军士兵再是如何勇猛冲锋,全都无法登上关城一步,关上守军从容应战,居高临下以各种守城武器狠揍叛军,杀得叛军士兵鬼哭狼嚎,死伤惨重,猛将阿史那·大奈也被流矢射伤,被迫退回,至于那些扛着沉重撞木冲城的叛军士兵,更是连城门都没撞上一下,就已经被从天而降的夜叉擂砸得粉身碎骨。

    “刘纲那个草包的手下,怎么这么能打?我以前怎么没发现?”李孝常失声惨叫。

    “不对,不可能是潼关守军!”孙华大叫道:“关上的士兵很有经验,是老兵,用的是强弓,还肯定是精兵!”

    “李县令,那个阌乡县令,叫什么名字?”王长谐终于想起这个重要问题。

    “叫李靖,听说和东都留守陈应良是亲戚,来阌乡上任后,刘纲为了拍陈应良马屁,和他处得很好……,哎哟!”

    李孝常的回答还没说完,王长谐的大巴掌就已经抽到了他的脸上,把他抽得当场转了一圈,然后王长谐歇斯底里的大吼声,也立即传到了李孝常晕头转向的耳中,“阌乡县令什么时候换成李靖了?李靖是陈应良的亲戚,是陈应良在这世上最亲的亲戚!这么重要的情况,你之前为什么不向大将军报告?”

    “是大将军不要我和他联系的。”李孝常捂着脸委屈的说道:“大将军说,为了减少走漏风声的可能,不是十万火急的事,用不着和他联系,这事又不大,我当然就没和大将军联系了。”

    “懒得和你废话!”王长谐铁青着脸大吼,又问道:“阌乡有多少乡兵?”

    “三千。”李孝常如实回答,又补充道:“对了,李靖的助手好象叫张季珣,很年轻,我刚才注意到,那个张季珣的旗帜在北城。”

    “三千?”王长谐差点没晕过去,咆哮道:“阌乡才多大点地方?也养得起三千乡兵?你他娘的没脑子就不会想想啊?”

    李孝常仔细一想也是,自己的华阴县比阌乡县大出几倍,钱粮情况也好得多,自己都还养不起这么多乡兵,阌乡那边当然更没有可能。旁边的孙华则铁青着脸说道:“王统军,看来陈应良是早就在防着我们突袭潼关了,所以才在距离潼关只有五里的阌乡埋伏了一支精兵,我们这次恐怕很难拿得下潼关!”

    “拿不下也得拿,拿不下潼关,我们就算进了关中,也不敢放心合眼睡觉!”王长谐额头青筋暴跳,又一指潼关北城,吩咐道:“孙将军,你去攻北城,不惜代价的强攻!我就不信了,东都军队就真能把潼关守得固若金汤!”

    孙华一口答应,立即去统兵攻打潼关北城,不过孙华如果知道张季珣在历史上创下的守城记录,肯定会当场和王长谐翻脸!

    “你他娘的自己去攻!李密四十万大军,他才四百多人,攻不了这个变态半年都攻不下来,你他娘的自己去攻!”了不给隋军应变时间,叛军先锋还是不惜代价的强行把飞梯架上了关墙,踏梯向上攻城,还有许多叛军士兵还咬着武器直接向上攀爬,然而令王长谐等叛军将领呆若木鸡的是,他们的士兵竟然没有那怕一个人登上关墙顶端,就全都已经在攀爬期间被羊头石砸落下城,惨叫着死得凄惨无比。好不容易有一个叛军勇士勉强逼近箭垛,结果手才刚摸到箭垛,手掌就已经被一刀砍断,惨叫着摔落飞梯,死得更加凄惨。

    还在不肯死心的叛军士兵继续强攻,还又加强了兵力进攻,并且投入撞木冲击关门,然而情况却和之前一模一样,叛军士兵再是如何勇猛冲锋,全都无法登上关城一步,关上守军从容应战,居高临下以各种守城武器狠揍叛军,杀得叛军士兵鬼哭狼嚎,死伤惨重,猛将阿史那·大奈也被流矢射伤,被迫退回,至于那些扛着沉重撞木冲城的叛军士兵,更是连城门都没撞上一下,就已经被从天而降的夜叉擂砸得粉身碎骨。

    “刘纲那个草包的手下,怎么这么能打?我以前怎么没发现?”李孝常失声惨叫。

    “不对,不可能是潼关守军!”孙华大叫道:“关上的士兵很有经验,是老兵,用的是强弓,还肯定是精兵!”

    “李县令,那个阌乡县令,叫什么名字?”王长谐终于想起这个重要问题。

    “叫李靖,听说和东都留守陈应良是亲戚,来阌乡上任后,刘纲为了拍陈应良马屁,和他处得很好……,哎哟!”

    李孝常的回答还没说完,王长谐的大巴掌就已经抽到了他的脸上,把他抽得当场转了一圈,然后王长谐歇斯底里的大吼声,也立即传到了李孝常晕头转向的耳中,“阌乡县令什么时候换成李靖了?李靖是陈应良的亲戚,是陈应良在这世上最亲的亲戚!这么重要的情况,你之前为什么不向大将军报告?”

    “是大将军不要我和他联系的。”李孝常捂着脸委屈的说道:“大将军说,为了减少走漏风声的可能,不是十万火急的事,用不着和他联系,这事又不大,我当然就没和大将军联系了。”

    “懒得和你废话!”王长谐铁青着脸大吼,又问道:“阌乡有多少乡兵?”

    “三千。”李孝常如实回答,又补充道:“对了,李靖的助手好象叫张季珣,很年轻,我刚才注意到,那个张季珣的旗帜在北城。”

    “三千?”王长谐差点没晕过去,咆哮道:“阌乡才多大点地方?也养得起三千乡兵?你他娘的没脑子就不会想想啊?”

    李孝常仔细一想也是,自己的华阴县比阌乡县大出几倍,钱粮情况也好得多,自己都还养不起这么多乡兵,阌乡那边当然更没有可能。旁边的孙华则铁青着脸说道:“王统军,看来陈应良是早就在防着我们突袭潼关了,所以才在距离潼关只有五里的阌乡埋伏了一支精兵,我们这次恐怕很难拿得下潼关!”

    “拿不下也得拿,拿不下潼关,我们就算进了关中,也不敢放心合眼睡觉!”王长谐额头青筋暴跳,又一指潼关北城,吩咐道:“孙将军,你去攻北城,不惜代价的强攻!我就不信了,东都军队就真能把潼关守得固若金汤!”

    孙华一口答应,立即去统兵攻打潼关北城,不过孙华如果知道张季珣在历史上创下的守城记录,肯定会当场和王长谐翻脸!

    “你他娘的自己去攻!李密四十万大军,他才四百多人,攻不了这个变态半年都攻不下来,你他娘的自己去攻!”

第349章 太下作了

    “娘的!阌乡这帮乡兵也叫乡兵?他们身上的铁甲铁盔,手里的横刀强弩,也是乡兵能装备的?天下的乡兵如果都象这帮牲口一样,那干脆就别设十六卫府了,直接叫乡兵打仗得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这几个词都是为潼关专设的,攻打这样千古雄关本就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然而更痛苦的是,现在守这座雄关偏偏还是一群变态牲口,装备比普通正规军更好不算,还个个都是身强力壮经验丰富,配合娴熟进退有序,所用的卫府武艺虽然不是很精妙,却十分实用迅捷,无比适合于刀刀见血的生死沙场,身手再好的猛将也敌不过这群牲口围攻,再加上将领指挥得力,战术应用得当,王长谐手里别说只有一万叛军了,就是有十万雄兵,也未必能够拿下潼关!

    夜幕下,叛军士兵排着整齐的队列,打着火把呐喊着一次又一次的反复冲击潼关的南北两城,势头不可谓不凶猛,勇气不可谓不充足,斗志不可谓不坚定,然而叛军的每一次先锋,都必须先遭到强弓硬弩的密集覆盖,然后再遭到落石灰瓶的迎头痛击,还不容易把飞梯搭上关墙,随时又有可能被撞木撞翻,提心吊胆踏着飞梯好不容易勉强接近关墙顶端,又不是被枪矛捅穿面门,就是被被刀斧砍断手掌,削去脑袋,反复冲击了十余次,楞是没有一个叛军士兵能够冲上关墙。

    关墙下的叛军尸体逐渐堆积,叛军士兵身上的沸腾热血也逐渐冰冷,尽管王长谐与孙华等叛军将领还在声嘶力竭的鼓舞士兵奋勇冲锋,但叛军士兵的喊杀声却越来越小,冲锋的脚步也越来越慢,差不多等于李渊叛军招牌的人梯攻城和攀登攻城战术也越来越少,最终干脆也是消失不见——叛军士兵也不是傻子,关墙上的敌人太过厉害,再咬着武器空手攀爬关墙已经不是叫勇气,而是叫送死。

    三更已经过半,叛军士兵仍然还是被死死挡在关墙脚下,再也无法前进一尺半步,又累又饿的叛军士兵无法忍受,新加入李渊叛军的孙华也终于忍不下去了,找到了李渊任命的主将王长谐说道:“王统军,这样打下去已经没用了,潼关本来就难打,守关的官军又是精锐强兵,我们再打下去除了让士卒白白送死,不会有半点收获,不如暂时退兵休息,另想办法破关。”

    “可大将军交代过,要我们不惜代价拿下潼关!”王长谐回答的声音都有一些沙哑,“拿不下潼关,我们在关中战场就太被动了。”

    “大将军是有过这交代,但现在我们就算把军队都打光,都不可能拿得潼关,我们又能怎么办?”孙华没好气的说道:“再说了,我又没说不再潼关,是暂时退后休息,另外想出办法再来攻城。”

    王长谐迟疑了片刻,又眺望了一通正在潼关城下惨叫的自军士兵,最终还是把手里横刀往地上重重一扎,直接入地三尺,然后才大吼道:“传令,退兵,回永丰仓!”

    大业十三年九月初二,华阴令李孝常向李渊叛军献出华阴城及永丰仓,叛军乘势攻打距离永丰仓不到五里的潼关双城,不料东都留守陈应良早有防备,提前派遣一支精兵潜伏西进,以阌乡县乡兵名誉驻扎在自己管辖地最西端的阌乡境内,及时赶到距离阌乡县城仅有五里的潼关助守,李渊叛军不明就里轻率猛攻,遭到东都隋军迎头痛击,死伤超过两千,被迫退回永丰仓驻扎,李渊叛军在西线的连战连捷也终于宣告终结。

    这一战的规模不算太大,但是对整个关中战场的影响却无比巨大,成功保卫潼关的东都隋军凭此牢牢占据关中战场主动权,时刻威胁李渊叛军最大的粮草补给地永丰仓,李渊叛军则在东都隋军面前彻底处于被动下风,以至于次日李渊在河东城下收到这个消息时,惊得手中公文当场落地,脸色苍白如纸,许久都说不出一句话一个字,旁边的李二兄弟与叛军诸将也是人人面如土色,胆气大怯。

    屋漏偏逢连夜雨,偏在此时,李渊叛军偏师东路军惨败的消息,也随之送到李渊的面前,随同送到李渊面前的,还有设计大败叛军东路军的隋军功臣乃是陈丧良表弟裴行方的情报。也是到了这个时候,呆痴了许久的李渊才终于吼出一句话,“陈应良!小贼!老夫****十八代祖宗!你这个小贼害得老夫几乎倾家荡产就算了,你的两个走狗亲戚也处处和老夫做对,处处让老夫损失惨重!老夫与你到底是有何冤何仇?是有何冤何仇?!”

    没有人吭声,但不少人的目光都悄悄转到了柴绍的脸上,无不心说大将军,你和陈应良结仇的起因就在这里,还就是你的女婿。柴绍察觉到这些异样目光,脸上不由青一阵白一阵,咬了咬牙后,柴绍干脆向李渊稽首抱拳,大声说道:“大将军,末将柴绍请令率领一军去增援王长谐,帮助他攻打潼关,不破潼关,末将愿以死谢罪。”

    看了女婿一眼,李渊盘算了片刻,突然说道:“我没军队派给你!”

    “岳父!”柴绍大惊抬头。

    “你去中单城,告诉刘文静,让他砍断蒲津桥,然后随他统领王长谐后军南下,到永丰仓去与王长谐会合,补强王长谐的兵力。”李渊冷冷说道:“算日程,秀宁率领的接应援军也快到了,你们夫妻联手,与王长谐联手攻打潼关。”

    柴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