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隋末我为王 >

第494章

隋末我为王-第494章

小说: 隋末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代自己邀请屈突通返回大兴共商拥立新帝和为隋炀帝报仇的大事,已经许久没能见到父亲的屈突寿和屈突诠一起欢喜接过命令,陈丧良则一边把自己给屈突通的书信交给他们,一边又向他们问道:“你们的娘亲和妻子儿女,也应该许久没见到屈突老将军了吧?为了防范李逆贼军乘机进攻,我要派刘黑闼将军率领两万军队去朝邑驻防,你们干脆把你们的家人都带上,和刘黑闼一起走,一起到河东去和屈突老将军见上一面。”

    “陈留守,这不太好吧?”屈突诠有些惊讶的问道:“古外今来,没听说过统兵大将的家眷,全都到前线去的事啊?”

    “我还怕屈突老将军造反了?”陈丧良语气温和的反问,又不由分说的说道:“就这么办,你们回去安排一下,明天起程,带上你们所有的家眷同去。”

    见陈丧良态度坚决,屈突寿和屈突诠兄弟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是赶紧谢了告辞离去,陈丧良又做了一些安排后,便又重新回到了设在昭阳门内的隋炀帝灵堂上,结果也是凑巧,正好赶上了一帮子大兴皇族在隋炀帝灵前哭丧,看到陈丧良到来,这些和隋炀帝多多少少都沾着点亲的皇亲国戚纷纷主动向陈丧良行礼问好,不少人还目光闪烁,满脸的欲言又止。

    只有一个二十三四岁的皇族成员没起身向陈丧良行礼,披着孝只是跪在蒲团上哭泣,陈丧良好奇问起他的身份时,这才愕然得知他竟然就是蔡王杨智积之子杨道玄,考虑到他的辈分和血缘能够与杨侗对抗,陈丧良便仔细观察了一下他的情况,发现和房玄龄等人介绍的一样,正当盛年的杨道玄确实模样十分质朴,表情稍稍有些呆滞,很是给人一种忠厚老实的模样。

    在杨道玄的身边迟疑了不少时间,陈丧良同样有些欲言又止,最后还是没有开口,轻叹了一声走开。然而陈丧良没想到的是,他这么做却给杨道玄惹去了一些麻烦,看到陈丧良站在杨道玄的身旁许久观察他,不少皇族成员妒忌得简直就是眼睛都红了,陈丧良走开后,杨道玄旁边的观王杨雄的第五子杨纲,还满脸羡慕的低声说道:“道玄兄,你可真是大智若愚啊。”

    “大智若愚,什么意思?”杨道玄抹着眼泪问道。

    “又装傻是不是?”杨纲冷笑说道:“陈留守来探望宗室哭灵,连五岁的杨行基都起身向他行礼,就你跪着不动,反倒让陈留守注意到了你,你不是大智若愚是什么?”

    “书上说,哭灵要诚,我是诚意哭灵,不是故意让陈留守注意我。”杨道玄摇头解释道。

    “装什么装?别以为我没听说过,陈留守和你父亲认识,关系还不错。”杨纲满脸的不屑,又低声说道:“道玄,陈留守若是选了你拥立,你放心,我也一定拥戴你。不过你将来如愿以偿了,可别忘了我的拥立之功。”

    “你拥戴我做什么?”杨道玄疑惑问道。

    “又装了是不是?”杨纲冷笑,向大业殿的方向一努嘴,低声说道:“当然是拥戴你坐里面的位置。”

    杨道玄终于醒悟过来,赶紧把脑袋摇得象拨浪鼓,低声说道:“五弟,你别害我,我不坐,我绝对不坐。”

    “又装。”杨纲更加冷笑了。

    “不是装。”杨道玄继续摇头,低声说道:“是我爹去江都前给我的交代,他说将来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不管是什么人说拥戴我坐那里面的位置,我都不能答应!那个位置是刀山火海,坐上去只会粉身碎骨,老老实实当个朝廷官员,才是最大的福气。”

    杨纲目瞪口呆的同时,陈丧良也在远处静静的看着杨道玄,心中暗道:“算了,杨智积对我不错,还是别害他的儿子了,选杨行基吧。”的拥立之功。”

    “你拥戴我做什么?”杨道玄疑惑问道。

    “又装了是不是?”杨纲冷笑,向大业殿的方向一努嘴,低声说道:“当然是拥戴你坐里面的位置。”

    杨道玄终于醒悟过来,赶紧把脑袋摇得象拨浪鼓,低声说道:“五弟,你别害我,我不坐,我绝对不坐。”

    “又装。”杨纲更加冷笑了。

    “不是装。”杨道玄继续摇头,低声说道:“是我爹去江都前给我的交代,他说将来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不管是什么人说拥戴我坐那里面的位置,我都不能答应!那个位置是刀山火海,坐上去只会粉身碎骨,老老实实当个朝廷官员,才是最大的福气。”

    杨纲目瞪口呆的同时,陈丧良也在远处静静的看着杨道玄,心中暗道:“算了,杨智积对我不错,还是别害他的儿子了,选杨行基吧。”

第406章 恩威并施

    其实根本用不着陈丧良派人去河东报丧,大兴城内外给隋炀帝挂丧这么大的动静,三百多里外的屈突通那里会有什么听不到风声的道理?不光是屈突通,还有时刻留心着关中情况伺机反扑的李二,同样也通过残存的细作内线,在数日后探察到了这一重要情况。

    得知这一消息,屈突通当然被吓了一大跳,赶紧就派了陈丧良和长孙小箩莉的媒人监门直阁庞玉速返大兴,了解具体情况。同时收缩防线,把军队集中在汾阴城下,确保汾阴城池及黄河渡口的安全,防范李二贼军乘机发起进攻。

    李二被吓得更惨,因为目前不管是李二的公开盟友李密军,还是秘密盟友东都杨侗方面,目前都还没有来得及确认江都兵变到底是真是假,更没来得及确认隋炀帝到底是生是死,按理来说应该更晚收到消息的大兴方面,却突然直接了当的给隋炀帝举丧,公开隋炀帝死讯,李二对此难免就有一些措手不及了,不知道这是因为陈丧良有特殊的快捷信息渠道?还是陈丧良捏造消息,伪造隋炀帝死讯,为他篡权夺位做准备?

    同样被吓惨的还有目前正在李二军中的东都密使郭文懿,他之前奉杨侗命令来与屈突通联系,让屈突通出兵讨伐陈丧良,因为道路不够畅通,行进速度很慢,才刚在李密军使者的引领下来到李二军中,杨侗就又派人来追回命令,带来江都可能发生兵变和隋炀帝可能已死的消息,要求郭文懿放弃劝说屈突通出兵讨伐陈丧良的行动,改为要求屈突通出面引诱陈丧良亲自率军前来河东,乘机与李二联手干掉陈丧良。同时杨侗还委任郭文懿为河东招抚使,代表杨侗招安李二兄弟。

    李二十分爽快的接受了杨侗的招抚,因为李二只是表面上在晋南混得风生水起,在与屈突通的交战中不落下风还占了不少小便宜,实际上李二心里非常清楚,情敌陈丧良只要稍微抽出手来,一巴掌就能把他抽得满地找牙,不死也得滚回晋北去继续受兄长李建成的窝囊气,所以能够搭上杨侗这条线重新成为名誉上的大隋臣子,对于急需时间恢复元气和壮大队伍的李二来说是求之不得,那里又还有拒绝的道理?

    也是因为和杨侗站到了同一阵线上,为了对付共同的强敌陈丧良和为了自己将来的东山再起,才智过人的李二又力劝郭文懿暂时不要与屈突通取得联络,因为在尚未确认隋炀帝死讯之前,李二担心忠于隋廷的屈突通未必会答应帮着杨侗干掉反迹未露的陈丧良,同时还有可能走漏风声,给了陈丧良提前准备的机会。所以李二建议郭文懿暂时按兵不动,等到确认隋炀帝死讯和杨侗登基继位,然后再出面与屈突通联络交涉,名正言顺的要求屈突通出面干掉陈丧良。

    考虑到确实有可能走漏风声,同时杨侗也在命令中要求等到后续命令后,再与屈突通协商剪除****陈丧良的大事,郭文懿接受了李二的建议,抵达了汾阴战场后一直躲在李二军中,隐忍不发始终没有和屈突通联系,之前已经击败了屈突通得力助手王行本的李二军也没有乘胜继续进攻,只是集中主力于汾阴战场,准备着和屈突通联手收拾陈丧良,也方便屈突通在下一步计划中有充足借口向陈丧良求援。

    看到这里,聪明的朋友们可能已经醒过味来了吧,屈突通之前向陈丧良求援,还有建议陈丧良亲自率军来河东剿灭李二,其实并不是准备和李二联手干掉陈丧良,而是他的情况确实比较危急,汾阴战场这边,也确实是歼灭李二主力的难得机会,屈突通为了抓战机才向陈丧良提出的建议。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个意外的巧合而已。

    这个意外的巧合坑苦了李二和郭文懿,鉴于陈丧良已经抢在之前为隋炀帝发丧的缘故,李二和郭文懿之前所期待的先发制人机会已经荡然无存。不得已之下,李二与郭文懿在经过匆匆商议后,只能是一边火速联络杨侗,报知情况,一边顾不上可能走漏风声,由郭文懿匆匆出面,手捧杨侗诏书前往隋军营军与屈突通联系,让屈突通知道李二已经投降杨侗的事,也让屈突通出面引诱陈丧良前来河东送死。

    先机已失,再想说服屈突通干掉陈丧良当然更不容易,郭文懿单独向屈突通介绍了事情经过之后,屈突通还为杨侗私下里招抚李二的事发了一通脾气,不满杨侗不给弟弟代王杨侑报仇还赦免杀敌仇人,郭文懿则只能是耐心解释说杨侑是被李渊所杀,李二只是被迫尾随父亲谋反且早怀反正之心,目前天下大乱群贼并起,杨侗是为了削弱贼军和树立招抚榜样,不得已才招降李二,要屈突通为大隋朝廷的江山永固着想,不要再去计较过往那些仇怨,冷静接受李二已经重新回归大隋朝廷的既成事实。

    屈突通十分勉强的接受了郭文懿的解释,答应暂时不与李二交战,可是再当郭文懿要求屈突通出手干掉陈丧良时,屈突通又立即暴跳如雷了,揪着郭文懿的脖子喝问这是谁的主意,为什么要杀害对隋炀帝忠心耿耿的陈丧良?郭文懿赶紧又出示了杨侗的诏书,并且罗列了陈丧良的各种罪行,指出陈丧良其实早谋反意,准备割据关中自立为王,杨侗是为了大隋朝廷的江山一统才这么做。

    如果不是屈突盖之前也有书信给屈突通,指出陈丧良在关中大兴的各种行径十分可疑,屈突通说不定都有可能当场扯了杨侗的诏书。但就算是这样,屈突通还是把杨侗的诏书扔还给了郭文懿,愤怒说道:“拿回去还给越王殿下,告诉他,屈突通虽然已经老朽,却也知道家贫思贤妻、国乱思良将的道理,陈留守乃大隋长城,国之栋梁,在此天下大乱之时,老朽只会与他携手共赴国难,剿灭天下逆贼,无凭无据想要老朽杀他,做梦!”

    李二之前早就担心过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按照李二的指点,郭文懿马上就理直气壮的说道:“屈突将军,这如果是皇帝陛下的旨意呢?你是否奉诏?老将军不要忘了,宇文化及逆贼已经在江都杀害了皇帝陛下,陛下突然遇害,肯定没有来得及留下遗诏,齐王殿下、赵王殿下和燕王殿下他们都在陛下身边,十有**也已经遇害,就算能够活命,也肯定已经成为宇文化及逆贼手里的傀儡皇帝!当今之世,惟有越王殿下能够继承大位,统率百官,老将军你身为两朝老臣,难道还想去侍奉他人为帝?”

    屈突通哑口无言,郭文懿又乘机煽动和怂恿道:“老将军,现今之计,你若是挺身而出,斩杀心怀不轨的逆贼陈应良,率领关中文武百官拥戴越王殿下登基继位,那么上可以保全大隋江山社稷,皇室宗庙,下可以造福百姓,福泽子孙,岂不是两全其美?公私兼顾?”

    说罢,郭文懿又威胁道:“还有件事,老将军别怪下官没有提醒你,陈应良奸贼反相毕露,又已闻得陛下殡天,肯定会乘机树起反旗,老将军你是两朝老臣,德高望重,陈应良必然视你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用尽千方百计害你性命!届时老将军你就算在手握兵权在外而安,你在大兴的家人也肯定逃不过他的毒手!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奉越王诏杀陈应良,率军回返大兴,拥立越王殿下登基继位,造福天下苍生,子孙万代!”

    屈突通更加的默然无语,许久后才说道:“容老夫想想。”

    察觉屈突通已然动摇,郭文懿赶紧鼓动如簧之舌,继续给屈突通分析其中利害关系,拼命鼓动屈突通尽快下定决心,诱杀陈丧良剪除国家大害,可惜屈突通动摇归动摇,却始终没有下定决心,直到郭文懿催得急了,屈突通才没好气的说道:“你急什么?建议陈应良亲自率军来河东的书信,老夫前几天就已经派人送去了,半点都不耽误,用不着急!”

    郭文懿眼睛一亮,赶紧又小心翼翼的问了屈突通请陈丧良出兵的愿意,屈突通又随口说了后,郭文懿更是大喜过望,也这才不再催促,拱手告辞离去。屈突通没挽留也没送他,心里翻江倒海,念头百般,“二弟是说过陈应良有谋反可能,他到底是否会反?皇帝陛下到底有没有殡天?如果皇帝陛下真的已经遇害,我该奉谁为帝?如果越王殿下在东都称帝,我是否该接受他的诏书,无凭无据诛杀陈应良?陈应良如果真的谋反,我的家人怎么办?”

    越是迟疑犹豫,担惊受怕的事也就越多,三天之后,意外消息又突然传来,留守蒲坂的虎贲郎将霍世举派遣快马送来消息,说是陈丧良派遣刘黑闼率军两万东进增援屈突通,目前已经渡过了渭水北上,并且迅速接管了中单、朝邑和蒲津关等军事要地,霍世举觉得奇怪派人去和刘黑闼联系,刘黑闼拒绝解释接管这些军事要地的原因,还出示了陈丧良以关中讨捕大使名誉颁布的公文,要求霍世举严守河东郡治蒲坂城,没有陈丧良的命令,不许包括屈突通军在内的任何军队进入城内。霍世举明白情况不对,就赶紧派人来和屈突通联系了。

    听到这消息后,战场老麻雀屈突通的脸色都白了,因为刘黑闼控突然制住了朝邑、中单和蒲津关等地后,等于就是掐住了屈突通咽喉,不仅切断了屈突通的粮道,还挡住了屈突通的西进道路,屈突通再想突然发难已经毫无机会不说,陈丧良如果想收拾屈突通的话,不需要出兵讨伐,光凭饿都能把屈突通饿死。所以屈突通马上心里就怀疑,陈丧良有可能要动手造反了!

    杨侗的使者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