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抗战飞虎营 >

第247章

抗战飞虎营-第247章

小说: 抗战飞虎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任来风连续三句发问,冯文英就算性子再粗放她也感觉到了任来风的不满。说不得就得只能红着脸解释一二了,“我要方便,我,我要上厕所。”说话最后一个字,身子往下一缩,把脑袋藏进了被子里。

    两个人虽然早就有了夫妻之实,但在私生活方面,冯文英则完全在中国传统型女性的范畴之内。而任来风则从加入军队开始就一门心思全扑在了怎么打击日寇上,对男女之间的事情他也并不是很痴迷。因此,时至今日竟然还会发生冯文英提到上厕所就害羞的怪事。

    任来风看着被子先是一愣,紧接着他笑了,“呵呵,我当啥事呢?原来是这个呀。我是你男人你怕什么?**正在外面忙着呢,我出去叫她你就不怕引起别人的好奇呀?好了媳妇儿,给你接尿,我这个大老爷们儿都不害臊你害啥臊呢?尿盆呢?”

    任来风低头在床底下找出个铁筒,瞅那个样子大概就是给病人当尿盆用的。拿起来把手伸进被窝里摸索着,在考虑怎么用合适。冯文英一把抢过铁盆,白了任来风一眼,“我自己来!”说完把铁盆拉进了被窝。

    大约是真的憋着了,房间里很快就响起了悦耳的流水声,声音还停急。等冯文英把铁盆递出来的时候,她的脸已经红到了脖子根,连看都不敢看任来风了。

    虽然手里端的东西是污秽之物,但任来风的心情却出奇的好。他和冯文英认识这么长时间了,也就今天见她害羞的次数是最多的。

    “饺子熟喽——”随着牛大嫂的一声喊,三十晚上的年夜饭正式开始。一盘盘热腾腾的饺子端上了桌,再整上几个凉菜、倒上几杯牛神医自己炮制的强身药酒,这就是一顿丰盛的年夜饭了。

    冯文英手上的是肩膀和腰部,并没有伤及内脏因此不影响吃饭。任来风断了两盘饺子进病房,你一个我一个,小两口吃得甜甜蜜蜜,外面是热热闹闹。

    第二天一大早,姚文龙就带着这次随行的所有军官来给任来风拜年。一时间,牛神医的门前停满了神骏威武的战马。全村的人都在议论,这是哪个绺子里的胡子来找牛神医瞧病了?

    “张大胆,你不是会相马吗?你给相相,这些马里面哪一匹是千里驹?”一个穿黑色对襟棉袄的老头问他旁边一个戴棉帽老头。

    “牛老本,你少给我胡说八道!我就算会相马也不会给胡子相!你难道没听说过,干啥都得讲究个缘分,我跟胡子没缘分,相不了他们的马!”

    牛老本还就好和张大胆说话,虽然受了对方的呛斥,他仍旧和张大胆说话,“你说,这帮人大过年的找牛祥一干什么呢?”

    “还能干什么?看病呗!呸!”张大胆用力吐了口痰,“往常坏事干太多,大过年的也得病。最好是糟了瘟病,把他们全病死才好呢!”

    村民们说什么的都有,但都在远处指指点点的议论,没人敢往近处凑合。没看有几个拿枪的在马边上溜达呢,别过去被当成偷马贼再给枪毙了!

    牛祥一屋里院子里都是人了,姚文龙作为代表向任来风报告他在地主牛百万家的情况。

    牛百万作为村子里最大的地主兼村长,自然少不了向鬼子示好。姚文龙领着战士们到他家一报名号,牛百万当场就让吓得尿了一裤裆。再往后,不论姚文龙说什么,牛百万无不应允。给牛神医家送的那辆车年货就是从牛百万家搜刮来的。

    牛百万家里有两个大粮仓,里面储存的玉米、高粱估计得有几万斤。经过盘问姚文龙知道,这几万斤粮食是梨树县鬼子要的,原定是过了正月十五就会派军队来运。

    鬼子的军粮不是大米吗?他们要这么多玉米、高粱干什么?鬼子为什么要玉米高粱任来风不知道,但他却知道牛家屯、包括附近的村庄老百姓大部分都吃不饱肚子,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过得紧巴巴。

    像牛祥一这样远近闻名的神医,也不过是一日三餐能吃饱而已,别说积蓄了,连想吃顿好的都得算计算计。

    东北苦寒之地,老百姓吃不饱肚子,鬼子却打死收敛这些他们不吃的高粱玉米。难道他们把这些粗粮搜集起来是喂马的吗?任来风不知道就算了,既然知道了,当然不会再把这些粮食留给鬼子!

    这已经不是低调不低调的问题了。身为党国的军人、国家的将军,他认为自己有必要为百姓们做点儿什么!

    “文龙,你回去告诉牛百万,他们家这些粮食我要发放给附近的百姓!你回去先把牛百万全家集中起来,不给他们偷跑告密的条件。鬼子既然正月十五以后才回来,我们就等到初六,正月初六把这几万斤粮食给他发下去!”

    “是!”姚文龙答应一声,脸上满是激动。在国家危难之际,能为百姓做点事情,这是每一位军人心里的愿望。

    “总指挥真是菩萨转世呀!”牛大嫂两眼泪汪汪的。牛祥一端起酒杯向任来风遥遥的示意了一下一饮而尽。

    “牛大夫,初六英英能不能走?”这才是任来风最担心的。

    “总指挥放心。别的我干不了,在治病救人方面我还是能帮上忙的。初六尊夫人保证能下地行走,骑马也没问题!”

第三十八章 每人一百斤

    既然决定开仓放粮,首先就得有足够的宣传、其次还得有一个良好的秩序。牛百万家几万斤粮食,发放的时候没人来领当然不行,但要是不注意秩序那更不行!

    遍观中外历史,因为组织不善而造成的踩踏事件屡见不鲜。任来风可不想因为自己开仓放粮,而给当地百姓造成什么损伤。好事就是好事,好事绝对不能人为的变成坏事!

    今天是大年初一,是个高兴的日子就什么都不说了。从大年初二开始,牛家屯就传开了:大年初六这一天,东北抗日游击队要在牛百万家开仓放粮!全村每户每人限领一百斤!

    村民们一听,真的假的?每人一百斤,那家里要是有五六口人的,岂不是就能领五六百斤粮食?外村有亲戚的,是不是也能把外村的亲戚叫过来一起领?谁家没有个七大姑八大姨的?姐妹女儿嫁到外村甚至外县的可不在少数,自家能领粮食吃饱饭是不是也要顾念一下亲戚?

    这时候就能体验出来宣传的好处了。有人在村子里的打谷场上贴了一张布告,有那识字的就站在布告前面给大家伙儿念。

    “兹有牛家屯村长牛百万,家有存粮三万斤。本村村民老少合计三百口一十四口。我部决定于正月初六上午九点起发放粮食,每人限领一百斤。因粮食有限,发放范围仅限本村村民。”后面是东北抗日游击队,最后缀的是年月日。

    村民们一听,啊,总共就合每人一百斤呀?把亲戚叫过来了,他们领了说不定自己的那份就没了!不知道粮食总数还好,一旦知道了每人一百斤还不够,谁还会往外说?支援亲戚?那也得自己家人先吃饱了再说!

    宣传工作进行了五天,每天都有人到打谷场上听人读布告。更多的人则在家里准备布袋大缸,粮食领过来了不得找地方存放吧。更有人把每天三顿的野菜饭改成了两顿,为的就是初六那天好留下肚子吃粮食。

    在众人的期盼之中,正月初六终于还是来了。这天一大早,天还没亮,本村村长牛百万家的门前就挤满了人。村民们拿着各种口袋等着开仓放粮。领粮食之前的村民是相当兴奋的,大家挤在一起议论着粮食领了之后怎么吃的问题。

    这个说,他得回去蒸几锅饽饽好好过过隐!那个说,得细水长流,每天都喝玉米面粥,隔两天吃一顿高粱米饭。

    就在村民们的议论当中,牛百万家的大门打开了,村民们一拥而入!虽说都是一个村的,但来过牛百万家的却是少之又少。人家是村长又是大地主,你个贫苦老百姓去人家家干啥?除了那些种牛百万土地的佃户每年叫租子来过,普通村民真没几个知道。

    院子里有几名配枪的壮汉再给大家指路,“往这边走往这边走,别挤别挤,只要是本村的,每个人都有一份。”

    说是这么说,可村民们也不是傻子。打谷场的布告上写得明明白白,三百口一十四口人,三万斤粮食,那十四口人的粮食去哪儿找?

    人群在粮仓前面挤成了疙瘩,而粮仓的大门却仍旧紧锁着,靠门的位置摆了两张长条桌,桌子后面坐了几个人。

    最中间坐的那位有人认识,这不就是那天抱着人去找牛祥一治病的病号家属吗?他怎么坐到桌子中间了?莫非他就是游击队的头子?有聪明的村民猜出了任来风的身份。桌子一脚坐的那老头不就是牛百万吗?开仓放粮他愿意?下面议论的声音更大了。

    “乡亲们,请安静!”任来风站起来伸出两只手做了个向下压的手势,嘈杂声慢慢小了,到最后鸦雀无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任来风身上。

    “咱们今天来的人太多了。我本来打算用两天把粮食发完的,没想到乡亲们的热情这么高?”

    “长官,我们早点儿领完了你也能早点儿歇着。我们不想给长官找麻烦。!”人群中有人接了这么一嗓子,现场一片哄笑。

    “请大家排好队,排好队了我们好发粮食!”任来风说完,从旁边过来十几名战士开始疏导群众。排队!村民们刚开始对排队还不太习惯,有战士们指导着,总算是把队伍给站成了。总共是排了两队。领粮的队伍从粮仓门口一直排到了牛百万家的大门外头。

    看队伍排好了,任来风宣布开仓门!沉重的粮仓大门被打开了,一股陈年粮食的气味随风飘了出来,有经验的村民脸上立刻露出了惊喜!不管是新的还是陈的,总之这里面肯定是有粮食了!

    粮仓里头是两个大大的谷堆,一堆是玉米、一堆是高粱米。村民们两个两个的往里进。两个人进去,一个领玉米、一个领高粱。俩人要是因为高粱和玉米争执不下的话,直接回队伍后面再重新排过。

    这是任来风为了防止发生争执所有的手段。事实证明他这个手段相当有效。从头到尾,这么多村民没有一个因为要高粱还是要玉米发生争执的。谁排哪一队,就要哪一种,没有任何怨言。

    五天了,村民们自己准备的都有口袋,负责发粮食的战士只是拿着斗,一斗十斤的往口袋里装。装十斗走一位、装十斗走一位。队伍不停,战士却在轮换。装上四五百斤就得换个人。这活儿太考验人的体力了,身子骨稍微弱点儿的坚持不了几位。

    “哎哎,大兄弟,我这一斗不满,再给我装点儿吧。再装小半斗也行啊。”

    “不行啊大爷,后面的人等着呢,麻烦您让一让吧。”

    “哎,你怎么说话呢小子?啥叫我让一让?我给你说,你给我装的这一百斤不够数!”有位看年纪六十来岁的老头和发粮食的战士因为粮食的数量发生了争执。

    “老先生,您嫌他给您装的不够数是吧?”负责现场监督的黄国金赶紧过来询问老人。

    “长官,你看,我这哪有一百斤?”

第三十九章 神医夫妇

    黄国金看了看老头的粮食口袋,咂了一下嘴,“啧,好像是不够啊。那个谁,给这位大爷再来二斤。”黄国金指着装粮食的战士。那战士撇了撇嘴,还是用手里的斗在高粱堆上稍微了装一点儿,就要往老头的口袋里倒。

    “哎,慢着!你给我少装了十几斤,这点儿哪够?我给你说,你得给我盛满一斗!”老头转脸又冲着黄国金笑着点头,“嘿嘿,谢谢长官,还是您办事最公平。”

    那战士一生气,把斗里的高粱米哗的一下重新倒回了粮垛,直勾勾地看着黄国金。虽然没说话,但脸蛋一鼓一鼓的,小伙子有点儿生气了。

    “这么着吧,咱这儿有规定,凡是发生争执的一律重新排队重新领取。来人,把这位老先生的高粱米倒回去,让他重新排队。”黄国金一声招呼,过来两名年轻力壮的战士提起百十斤的口袋,俩人合力又倒回了粮垛。

    “哎哎哎,别倒,别倒,别倒呀!”老头想上去抢,但被黄国金拦住了。眼睁睁看着装好的粮食又回了谷仓,把老头气的直跺脚,“你们,你们还我的粮食,还我的高粱米!”

    “牛老三,去后头吧!去后头重新排队吧!别再捣乱耽误大家领粮食喽!”排队的村民有人在起哄,一个两个十几个,起哄的人越来越多。

    老头想冲上去抢却又不敢,想一怒之下转身回家不领了,可看着眼前高高的粮食垛他又舍不得走。家里还等他领了粮食回去下锅呢,空手回去今天吃什么?没办法,只好红着脸去到队伍末尾重新排队了。

    有了这个插曲,粮食发放的更顺利了。不管是多是少,只要装满了一口袋,村民们都是高高兴兴的扛起来就走。谁有意见?有意见的像牛老三一样到后头重新排队去!

    从早上八点开始发放粮食,等到了晚上五点钟的时候全村三百一十四名村民的粮食已经全部发放完了。粮仓里的粮食也所剩无几了,粮仓底顶多也就有百十来斤。

    冯文英的伤势如同牛祥一所说的一样,到初六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独自下地行走了。自己上马有点儿困难,但坐到马上却没什么问题。该走了。

    对于牛祥一这样的高明医生,任来风还真不想放过。临走之前他找牛神医谈了一次话,希望他能够加入队伍为国家的抗战出份力。但牛祥一却拒绝了任来风的邀请。

    牛祥一告诉任来风,这附近十几个村子就他一个全科医生,他要是走了,这些村子的百姓生了病可就没法看了。县城里也有医院、药铺,但一是离得远,二那里收费也高。村民们手里钱少,有了病不敢去县城医院看大夫。

    “总指挥,您其实误会了。老百姓们叫我神医并不是因为我的医术有多高明,而是说我这儿收费低。钱多钱少我都给治,实在没有的欠着也行。我在这儿,这十里八乡的穷苦百姓就有一份保障,我要是走了,穷人们可就真看不起病了。”

    真是这样吗?任来风对牛祥一说的话半信半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