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皇牌农女 >

第159章

皇牌农女-第159章

小说: 皇牌农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知秋知道他不是冲自己,也不在意,点了点头,“好,我知道了。”

    顿了顿,又道,“你们老牛家的家事我的确管不着,也不想管,等多禄大哥回来,你们自己解决。在此之前,咱们来算算账吧。”

    “算账”两字,让牛婶想起上次到成家闹事那,她一算账,就冷了牛家好几个月,心里生出几分不安来,“算……算啥账?”

    叶知秋指了指坏了的柴门和篱笆墙,“损坏了东西要赔偿,当然是算你们老牛家要欠我多少钱。”

    对付牛婶这种人,讲理讲情都没用,唯一有效的就是“钱”。

    果不其然,一提钱,牛婶立刻急了,“我弄坏的是儿子家的东西,凭啥赔你钱啊?”

    叶知秋不动如山,好整以暇地看着她,“当初分房的时候,我说得很清楚,在我这里干满三年,可以得到这房子的房契。干满六年,才能拿到房子所属的地契。

    多禄大哥和水杏儿嫂子在我这里干了不满两年,房子和地现在还是我的,这篱笆墙和柴门当然也是我的,你不赔我赔谁?”

    说完正好看到龚阳带人过来了,便顺着话吩咐道,“龚阳,你来得正好,进屋检查一下,墙皮地面门窗房顶,都有哪些地方损坏了。统计一下,要修补的话,原料加人工,一共得花多少银子。”

    龚阳还没弄清楚状况,当着一群人的面也不好问,只好答应着往屋里走去。

    牛婶记不得自己有没有毁坏墙皮地面和门窗了,只因那些东西不是土石就是木头,料定修补也花不了多少银子,很是不以为然,只在鼻子里哼了一声。

    叶知秋权当没听见,又指了指自己的脸,“伤了人要出医药费,咱们再算算这笔账吧。出诊费加上伤药,怎么说也得一钱银子吧?

    伤在脸上不比伤在别的地方,留下疤那就毁容了。我一个姑娘家,脸面比命都重要,所以还得加一瓶专门去疤生肌的药膏。我记得这种药膏不太贵,一瓶也就四五十两银子……”

    “啥?四五十两?!”牛婶在地上坐不住了,一蹦老高,“你这不是讹人吗?我又没求你拉架,你自己凑上来的,伤了脸能怨谁啊?”

    叶知秋不搭理她,扭头去问多寿和两个小伙子,“建巡护队的时候,你们学过民事方面的律法。律法上有没有一条,说拉架误伤,也要赔偿医药费的?”

    多寿和两个小伙子齐齐点头,“有。”

    “伤人不赔怎么办?”叶知秋继续问。

    “可以去衙门递状子,让官府勒令赔偿。仍然拒不赔偿的,打二十板子至五十板子以示惩戒。并由官府出面,没收部分家中财物,抵偿医药费。”其中一个小伙子背得极为顺溜。

    叶知秋淡淡地扫了牛婶一眼,“我听说那些衙役各个如狼似虎,不管办什么差都要狠狠地刮一层油水。让他们去没收财物,跟抄家也没什么区别了。

    牛婶,你是现在出钱呢?还是让衙门打完板子,没收家中财物来抵偿呢?”

    牛婶脑袋里想象着自己藏在炕洞里的那包银子被人拿走的情形,心肝脾肺齐齐冒凉气,有些慌神了。转念一想,今时不同往日,阿福管着成家的生意,多禄多寿一个会盖房,一个会功夫,这丫头离了哪个都不行,刚软下来的腰杆子又硬起来了。

    “你拿官差吓唬谁呢,当我是三岁的孩子啊?有本事你就告去,看我们老牛家的人还帮你干活儿不?”

    她会仗儿女的势,叶知秋早就料到了,却没料到她会这么直白地说出来。腹内暗暗好笑,不知道该说她愚蠢,还是说她天真了。

    老牛叔和多寿都臊红了脸,恨不能立刻跟这个拎不清轻重主次的人撇清关系。他们知道叶知秋自有话儿来应付她,便不多话,紧闭嘴巴不作声。

    叶知秋神色依然淡淡的,“我不管老牛家的人,还是老马家的人,但凡在我这里干活儿的,我都不会亏待他们,但是他们得遵守我这里的规矩。

    如果有谁不值得我的信任,放任自己或者家里人来闹事,搅得大家不得安宁。他就是有天大的本事,我都照辞不误。想来给我干活儿人也多了去了,一百个矮子里面总能拔出一个将军来,我不怕没人用。

    趁今天这个机会,我就先立几条规矩……”

    ——rs

第256章 连坐制度

    农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来做工的人越来越多。重要岗位上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勤恳可靠,倒是不需操心,剩下的那些里面难免有几颗老鼠屎。

    也有那么三五个人把宽厚仁慈当成软弱可欺,生出不该有的想法。最近一段时间,隔三差五就听说有人偷东西,或者借成家的名头做一些不合时宜的事情。

    好在情节并不严重,又因龚阳处理及时,没有往恶劣的方向发展。这种风气一旦形成,就很难遏制。叶知秋早就想敲打敲打这些人了,只不过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今天正好借牛婶闹事的东风,把话都挑明了。

    规矩早就拟好了,不需要酝酿,张口就来,“第一条,禁止仗势欺人。

    不管在哪个位置,干的什么活儿,是长工还是短工,但凡有打着雇主旗号欺压他人,收取财物,败坏雇主名声和脸面的,不管后果轻重,一律送交官府。

    包括其家人和近亲亲属,逐出农场,永不雇用。

    第二条,禁止偷盗。

    除去工钱和年节福利、冬夏补助,以及不定时发放的果蔬蛋肉,农场的一切物品都属公物。个人要用,必须跟管事之人说明。如果不告而拿,则视为偷盗。

    一旦发现,不论物品价值高低,每发现一次扣除半年工钱和福利。三次仍不悔改,或者偷盗金额巨大、情节严重者,送交官府,没收分得的房产。

    包括家人和近亲亲属,逐出农场,永不雇用。

    第三条,禁止赌博。

    不管是在农场内外,凡聚众赌博者,每发现一次扣除半年工钱和福利。累积三次不改,或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者,没收所分房产,送交官府。

    包括家人和近亲亲属,逐出农场,永不雇用。

    第四条,禁止闹事斗殴,

    凡无故闹事斗殴,影响农场正常做工和生活秩序的,绝不姑息。

    若闹事之人非农场的雇工,直接送交官府。

    若闹事之人是农场雇工,每发现一次扣除三个月工钱和福利。累积三次不改,或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者,送交官府。包括其家人和近亲亲属,没收所分房产,逐出农场,永不雇用。

    若闹事非农场雇工,却与农场雇工有血缘或者亲友关系,问明缘由,情节不严重的,给予个人一次自行调解的机会。调解不利,继续闹事斗殴者,与闹事之人有关系的所有人都要承担责任。

    每发现一次,每人扣除三个月工钱和福利。三次不改,或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者,送交官府。包括其家人和近亲亲属,没收所分房产,逐出农场,永不雇用

    ……”

    叶知秋一口气说了十多条,每一条都有“送交官府”和“包括其家人和近亲亲属,没收所分房产,逐出农场,永不雇用”的话,在场的人听得后背直发凉。

    他们在这里做事久了,人熟地熟,说话做事不知不觉就随便起来。哪个没做过顺手摘个果子掐把菜,从作坊里拿坛罐头打二两酒,揣个蛋舀碗奶,带些零碎的皮毛不线回家之类的事情?又有哪个跟管事的打过招呼?

    这要认真追究起来,不都是偷盗吗?

    叶知秋存心往狠里敲打牛婶,因此第四条说得尤为详细,惩罚也定得重了一些。

    在她说“不怕没人用”的时候,牛婶的底气已经泄了一半,听到第四条,另一半也泄了个精光。

    家里除了她和小山子,其余的人都在农场里做事,三个月的工钱,加上五人份的福利,少说也有几十两银子。这要是没了,可就亏大发了。

    闹上三次,不止要收回房子,这辈子都别想到成家干活儿挣钱了。十里八村寻摸一圈,哪里还找得到这么大方的东家?

    想通了这一层,她连后怕带后悔,不敢再吭声。

    叶知秋目光在人堆里扫了一圈,“我刚才说的,只是主要条款。稍后我会把所有的条款列出来,找人刻在石头上,大家闲着的时候仔细看看。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跟识字的人请教。

    过去谁犯了什么错,我心里都有数。不过因为我事先没有把话说清楚,你们犯的错也无伤大雅,我不打算翻旧账。今天以前的事情,一概不予追究。

    但是,从现在开始,谁要是再犯错,我不管你是谁,是谁的谁,一律按规矩处置。”

    听她说不追究过去,在场的大部分人悬着的心都放了下来。忧虑去了,心思活了,就有人大着胆子提出异议,“知秋妹子,我有个叔伯兄弟,他们两口子也在这儿干活儿。

    那要按你说的,他们犯了大错,我们一家子也得被赶出去。犯错的是他们,又不是我们,凭啥赶我们走啊?这也太不讲理了吧?”

    这边话音刚落,引起一片共鸣之声,“可不是,凭啥啊?”

    “凭我是雇主。”叶知秋淡淡的一句话,让所有人都闭了嘴,她目光湛湛地看着那个最先提出异议的人,“如果你不放心自家的亲戚,就时常给他们提提醒,督促他们不要犯错。

    一旦发现他们犯错,及时举报,就不会被连累了。”

    她很想讲理,也很想对每一个人公平以待。只是社会制度如此,她心目中的公平和道理,并不完全适用于这些满脑子小农意识的人。

    对他们好,他们未必当成是好,可能当她好欺负。对他们好习惯了,偶尔不好一次,就会生出怨愤甚至仇恨来。

    她之所以推出“连坐”制度,一是为了让雇工们相互监督;二来是为了杜绝雇工拉帮结伙。

    这个时代的人十分看重和依赖亲缘关系网,拉帮结伙的首选就是亲戚。防止他们内部勾结或者内外勾结,跟她对着干,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没办法拧成一股绳。

    有了这个连坐制度,没人犯错也就罢了。一旦有人出事,必定首先怀疑最亲近的人。有了戒心和嫌隙,任他们怎么折腾,都成不了大气候,她就能省心不少。

    听说可以免罚,有亲戚在山坳干活儿的人都松了一口气。也有人心里不怎么踏实,嘀咕道:“我们家亲戚在作坊干活儿,我在菜棚,离着老远呢。他们要是干点儿啥,我上哪儿知道去?”

    叶知秋耳朵很灵,接起话茬,“不知道不要紧,只要跟他们及时撇清关系,一样可以免罚。”

    语气一顿,目光扫向大家,“关于举报、免罚以及奖励一系列的条款,会跟规矩一并张贴出来,你们到时候看了就知道该怎么做了。”

    她例数规矩的空当,龚阳已经把屋里的情况摸清楚了。盘碗碟盆,能砸的家什基本上都碎了,桌倒椅翻,布料和衣服扔了一地,都被撕坏了。

    只不过这些都是私人的东西,不归他管,顶多替多禄和水杏儿感觉有些心疼罢了。墙壁,地面和门窗没有大的损坏,根本不需要修补。

    他知道叶知秋要教训牛婶,便说了个不多不少的数,“叶姑娘,我算了一下,里里外外整修一番,材料加人工,至少要五两银子。”

    “五两?!”牛婶憋不住惊呼了一声。

    叶知秋不理她,看向老牛叔和多寿,“牛婶不是我们农场的雇工,而是你们的家属。按照规矩,你们可以关起门来自己调解。如果调解好了,不再闹事了,我就当没发生过。

    如果调解不好,继续闹事,就按规矩来。老牛叔,多禄大哥,水杏儿嫂子,多寿,阿福,每人扣除三个月的工钱,计过一次。再有两次,全家逐出农场。

    说吧,你们是就此打住,一家人关起门来调解,还是继续闹下去?”

    老牛叔和多寿还是不说话,水杏儿仍旧掉眼泪。

    牛婶谁也指望不上,只能厚着脸皮自己开口,“大侄女儿,我们不闹了,我们关起门来调解,一准儿调解。”

    “那好,你们先调解吧。”叶知秋站起身来,“整修房屋的钱和我的医药费,等我看过大夫,算出一共多少银子,从你们家五口人的工钱里面扣。”

    老牛叔、多寿和水杏儿心里明白,叶知秋不会真扣他们银子,都没什么反应。牛婶却疼得心尖直抽抽,想求个情吧,又怕被当成闹事,扣更多的银子,只好强行忍下了。

    叶知秋驱散围观的人,让他们各归各位,回去干活儿。自己则和龚阳一起,回到成家。

    龚阳听她说了牛婶闹事的真正原因,有些担心,“牛婶这次是被叶姑娘立的规矩吓住了,忘了房子的事。她没能如愿以偿,说不定还会再闹。

    她要是闹上三次,你真打算把他们全家都赶出农场吗?别人不说,至少阿福是不能走的。反正你将来也要给多寿一座房子,不如现在盖了,让她和老牛叔搬过来吧。”

    “不行。”叶知秋坚决摇头,“你不了解牛婶那个人,这次她得了房子,下次她还会为了别的事情闹。不能对她妥协,否则没完没了。

    咱们农场的运转刚刚稳定一些,不能有任何变数。牛婶性格太奇葩,她要是搬过来,绝对能搅得所有人不得安宁。偏偏阿福、多禄大哥和多寿,我都要倚重,不能真拿她怎么样。

    只能委屈老牛叔,把他和牛婶一起隔离出去。”

    龚阳微微皱眉,“可他们毕竟是一家人,把他们分开实在不够厚道。”

    “我知道。”叶知秋无奈地叹了一口气,“再过两年吧,等一切稳定,农场、牧场和作坊都可以承包给个人了,到时候再让他们搬过来也不迟。”

    龚阳点了点头,“也只能这样了。”

    叶知秋把之前拟好的规矩条款拿出来,修改增补一番,交给他拿去刻印。

    龚阳前脚出门,闻苏木后脚便提着药箱匆匆地进了门。查看过她的伤口,确定没什么大事,才放下心来。

    算算时间,医馆开张已经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