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皇牌农女 >

第222章

皇牌农女-第222章

小说: 皇牌农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完待续。。)

第350章 猜猜谁来了?

    叶知秋听她这话,似乎要把送礼的目的含糊过去,不动声色地笑道:“我没有为难王妃的意思,只是前几日宁妃娘娘已经赏赐了一回,我还没有当面谢恩,怎么好再接受这么贵重的礼物?”

    瑞王妃听出来了,她不说出个由头,人家是不会收的。这串珠子是她建议宁妃拿出来,若原封不动地带回去,得罪婆母倒其次,误了瑞王的大计可就麻烦了。

    她是来求和的,把姿态放低一些也没什么。况且她现在代表的是宁妃,此时丢脸丢的也是宁妃的脸,总比拿出自家礼物的时候丢自己的脸要好,这也是她把宁妃礼物摆在前面的初衷。

    心思转了几转,便正了神色道:“妹妹,这是两回事。

    母妃性子爽朗,心直口快,时常把别人的玩笑当真。那日在慈安宫见到妹妹,彼此还不了解,听了些闲言闲语,便跟着说了几句不中听的话。

    事后想明白了,母妃心里很是愧疚不安。听我说要来探望妹妹,便托我带了这件礼物来聊表心意。母妃说,日后便是一家人了,她有什么做得不妥当的地方,还请妹妹多多担待。”

    叶知秋心知这话里的水分没有七成也有五成,宁妃口快不假,心直就未必了。一个没有心机的女人,能在后宫高居妃位,几十年屹立不倒,这是不可能的。

    宁妃的心直口快多半是装出来的,谁能得罪,谁不能得罪,什么时候能得罪,什么时候不能得罪,她心里应该都有一本帐。

    她若真是一个没有城府的人,就该派自己身边的宫人出宫走一趟,而不是让儿媳替她送赔罪礼。

    凤康去过瑞亲王府没多久。这婆媳两人又是送礼又是上门拜访,但凡有脑子的人,都能猜出几分缘由。宁妃这么做,无非是想向梁太后等人暗示,她是被逼无奈做出妥协的。

    瑞王妃顿了半晌,没有听到回音,握着叶知秋的手紧了紧,以显示自己的迫切和诚恳,“妹妹,你还是收下吧。否则母妃定会为此事耿耿于怀。王爷知道了,也会责怪我办事不力,没有好好传达母妃的意思。”

    叶知秋比谁都清楚她们送礼和拜访的原因,自然不会傻到以为这礼物之中会有什么诚意。彼此心知肚明的事情,做做样子就罢了,没有必要较真。

    于是起身,面向皇宫的方向深深一福,“那就多谢宁妃娘娘厚赐了。”

    瑞王妃松了一口气的样子,笑着称赞。“妹妹果然是明理之人。”

    待她重新落了座,“不知道妹妹喜欢什么,想到妹妹刚来京城,在饮食上可能还不太习惯。便吩咐厨子做了几样清阳府一带常吃的点心。还有些滋养的药材和补品,拿来给妹妹补补身子。”

    添香很有眼色地插话,“小姐,瑞王妃给您带来好些东西呢。奴婢已经让人拿到厨房去了。”

    “你倒是不客气。”叶知秋笑着嗔了她一眼,便跟瑞王妃道谢,“多谢王妃。让您费心了。”

    “都是家里存备的东西,妹妹不要嫌弃才好。”瑞王妃客气了两句,将自己那份礼物往前推了推,“听说妹妹有个弟弟正在读书,刚好前几日整理库房,收拾出一套文房摆件。

    也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就是样式新奇了些,送给妹妹的弟弟玩一玩罢。”

    不得不说,瑞王妃比宁妃心思玲珑。比起只给叶知秋本人送礼,给她重视的人捎带送上一份礼,礼数更为周全,情意也更深一层,让人很难拒绝。

    人家已经说了是文房摆件,也就没有打开来看的必要了。叶知秋替虎头道了谢,便让添香和小蝶将两个锦盒拿出去,交给小丫头收起来。

    送完了礼,目的就算基本达成了。瑞王妃心情放松,说起话来更是亲切随和,大有相见恨晚的意思。话里话外,却不免透露出瑞亲王府和雪亲王府从今以后以礼相待、井水不犯河水的意思。

    叶知秋只当没听出来,或不置可否,笑而不语,或不着痕迹地转移话题。

    瑞王妃没能从她这里探到什么口风,坐了半个多时辰,便起身告辞。

    元妈得到口信,比照瑞王府的礼单,挑选了一些土产作为回礼,叫人送到瑞王府的马车上。

    送走瑞王妃,回到后宅,小蝶便打开送给虎头的那个锦盒,只见里面放着一套七件白玉镶宝石的文房摆物:笔架,笔筒,镇纸,笔洗,印章,腕枕,印盒,外加一支玉杆狼毫笔。

    光那一支笔就价值不凡,何况还有一整套摆件了,这份礼的贵重程度可想而知。

    小蝶顿觉捧在手里的锦盒有千斤重,“小姐,这礼物怎么处置?”

    她真正想问的是,要不要把这礼物送回去。在她看来,瑞王妃前倨后恭,必定不安好心,这样的礼物能不收最好不收,免得拿人手软。

    叶知秋早就料到这份礼不会太薄,既然收了,就没有退回去的道理,“那是送给虎头的,就让虎头收着吧。”

    小蝶有些迟疑,想说什么,见添香朝她使眼色,便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将锦盒放到一边,打算等虎头回来交给他。又打开装有珍珠的盒子,请示道:“小姐,这串珠子是放进妆盒里,还是收起来送人?”

    叶知秋扭头看了她一眼,“你先数数有多少颗吧。”

    小蝶应了一声,用手指点着数了足足两遍,才报出数目,“小姐,一共有二十四颗。”

    “那正好,那七个女孩子,加上阿福、玉禾和你们两个,还有莎娜,一人两颗。”叶知秋说着便吩咐添香,“你把那串珠子剪开,分给大家吧。”

    添香站着没动,“小姐,这么好的珠子分了可惜,你还是留着自己戴吧。”

    叶知秋摇了摇头,“戴着太招摇了,还是分了吧。无论做成耳坠,缝在衣服上,镶在钗环上,还是配上别的东西做成链子,应该都不错,你们怎么喜欢怎么来。

    你们跟我来京城一趟都辛苦了,就让我借花献佛,表表心意吧。”

    添香见她主意已定,便不多劝,却不肯越过她占下那两颗珍珠,“小姐,我首饰已经够多了,就不要了,多出两颗还是你留起来吧。”

    “小姐,我也不要。”小蝶赶忙跟着表态,“我……我不喜欢珍珠。”

    叶知秋被她逗笑了,“我怎么记得凡是珠宝,就没有你不喜欢的呢?行了,你们都别客气了,赶紧收下吧。

    宫里赏赐的都是好东西,可能放心用的没有多少。跟你们说得再明白一些,这串珠子是宁妃送给我的,如果我戴出去,别人看见问起来,再从中间挑拨几句,就会招来一番是非。

    所以我不会戴,整串送人也不合适,放在那里又实在浪费。

    一人两颗分了,既不惹眼,又能物尽其用,何乐而不为呢?”

    小蝶恍然大悟,“哦,原来小姐是想让我们帮着分赃呢。”

    “什么分赃?用词不当。”添香瞪了她一眼,便去针线笸箩里拿了剪刀来,依照叶知秋的吩咐,将那串珠子剪开,两颗两颗地装进荷包里,给女孩子们挨个分下去。

    女孩们每人得了两颗上好的珍珠都很高兴,尤其那七个作为同窗的小女孩,凑在一起嘀咕了许久,决定把手里的珍珠做成款式相同的耳坠,四个年龄大一些的女孩打算做成珠花。

    商量妥当,便将珍珠交给阿福和玉禾,一并拿到银楼去加工。莎娜嫌麻烦,直接穿在绑头发的彩带上。虽说有那么点儿暴殄天物的意思,倒也独辟蹊径,别有风韵。

    继瑞王妃之后,又有几位王妃先后来访。似乎商量好了一样,每个人都会替婆母或是关系亲近的嫔妃捎上一份礼物,说的话也都大同小异。

    叶知秋每天至少要接见两拨访客,类似的话也至少要说上两遍。这种情况在梁太后召她入宫帮忙侍弄了一次花草之后,更是愈演愈烈。

    接待完了皇家女眷,又有朝臣家的夫人小姐接踵而至。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在花厅之中会客,收礼回礼,寒暄客套。虽然日子过得不是那么充实,不过借机见识了上层社会女眷的仪容装扮、言行举止,也不算无聊。

    迎来送往之中,便到了纳采的前一天。

    “小姐,我听说王府准备的纳采礼都是按三十二数准备的,只比皇上娶皇后的时候少四数。”小蝶一脸八卦地跟叶知秋透口风,“还有啊,别的王爷成亲,用的都是皇家围场里饲养的大雁。

    王爷用来过礼的大雁,都是亲自到野外猎回来的。”

    “小蝶姐姐,你没听错吧?”妞妞几个女孩子提出质疑,“这都入秋多久了,大雁不是早就迁走了吗?”

    “不是现在猎的,是刚回到京城那会儿,瞅空出城去猎的。”小蝶语气非常笃定,“不信你们去问白山,是他亲口跟我说的。”

    女孩儿们知道白山是王府的人,从他嘴里说出来的话肯定假不了,都眼含意味,笑嘻嘻地看向叶知秋。

    叶知秋视而不见,眼睛专注地盯着手里的书,嘴角却不由自主地翘了起来。

    阿福就在这话语的空隙中一脚跨进门来,一脸喜色地道:“知秋姐姐,你猜猜谁来了?”

    ——(未完待续。。)

第351章 你是怎么知道的?

    “是梅香姐吧?”小蝶嘴快地接起话头。

    叶知秋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梅香,她嫁妆里面的四时衣服都交给千丝坊定做了。梅香前些日子来过一封信,说完工之后会亲自带人送过来,之后会留在京城,送她出嫁。

    这会儿能到她这里来,而且能让阿福如此激动的,好像也只有梅香了。

    可惜她的猜测很快就被阿福否定了,“不是梅香姐,是闻老爷和闻夫人。”

    “老爷和夫人?!”添香和小蝶齐声惊呼。

    叶知秋也是又惊又喜,“干爹和干娘到哪儿了?还有多久进京?”

    “已经到门口了。”

    “什么?都到门口了?”叶知秋吓了一跳,“怎么之前也没送个信儿来呢?”

    “闻夫人说怕知秋姐姐惦记,就没声张,顺便给你一个惊喜。”阿福答了她的话,便催促道,“知秋姐姐,快出去迎一迎吧。”

    “好。”叶知秋忙放下书,站起身来,又想起一件事,“元妈和苏木……”

    “已经打发人去说了,这会儿应该都出门了。”不等她说完,阿福就笑着答。

    “那就好。”叶知秋稍稍整理了一下妆容,便带着女孩们往外走。

    出了院子,刚好碰见元妈领着几位嫂子出来了,于是两股并作一股,往前面赶来。到了二门,就见玉禾引着闻老爷和闻夫人迎面过来了。

    “干爹,干娘。”叶知秋加快脚步,上前见礼。

    一个万福还没到位,就被闻夫人扶住了,“自家人,没那么多礼数。快起来,让娘看看,瘦了没?”

    “哪能瘦了?整天吃了睡。睡了吃,我都胖一圈了。”叶知秋嘴里这么说着,还是退后半步,让她从头到脚地打量了一遍。

    “是没瘦,比在家的时候更水灵了。”闻夫人抬手摸了摸她的脸,很满意的样子的。转眼看见元妈,便松开她,去跟元妈打招呼,“元姐姐,好些日子不见了。你身子可好?”

    元妈跟往日一样笑容浅淡,没有表现得特别热络,“我很好,劳闻夫人惦记了。”

    跟在闻夫人身后的东霞和西月瞅空上前,跟叶知秋见礼,“见过小姐,给小姐道喜了。”

    添香和小蝶给闻老爷和闻夫人见了礼,便和东霞、西月凑在一处说话。几位嫂子和女孩儿们或寻了闻府婆子丫鬟说话,或围在叶知秋身旁。

    闻老爷一个大男人。哪一拨也掺和不进去,被孤零零地晾在了一旁。好在闻苏木及时赶到,解了他的尴尬。

    他乡重会,大家都很高兴。站在院子里聊了好一会儿。叶知秋才在耿大嫂的提醒下,将闻家二老和元妈让进厅里。

    几位嫂子把闻府的婆子丫头让到偏厅里招待,顺便打听家里的事情。女孩儿们则跟着阿福、玉禾去后宅,帮着收拾屋子。

    叶知秋将闻老爷和闻夫人请到上座。自己和闻苏木在左手边坐了,元妈坐在右手。问了路上的情况之后,叶知秋便嗔怪地道:“干爹干娘要来。怎么不提前告诉我一声儿?我也好派人去接你们。”

    “接什么?”闻夫人面带风尘,依然笑容清朗,“京城到清阳府的路我比你们都熟,还能走丢了不成?”

    “父亲,母亲,你们此次进京,可是来给妹妹送嫁的?”闻苏木微笑地接起话茬。

    闻夫人细细端详了儿子几眼,见他跟在家里的时候没什么区别,气色瞧着很不错,先前提着的心便落下了大半,点了点头道:“是啊,成亲是一辈子的大事,我不亲眼看着秋儿上花轿,心里不踏实。

    原本我想自己来的,你父亲不放心,便陪我一起来了,这也是你祖父的意思。”

    听到提起闻老太医,叶知秋便顺口问道:“祖父他老人家身子还好吧?”

    “好着呢。”闻夫人答着她的话,将目光转向闻苏木,“你临走的时候,不是拜托你祖父帮你照看药草来着?老爷子去了两回,就喜欢上那儿了,这阵子和卢大夫一起给村子里的人看病呢。”

    “祖父又开始行医了?”闻苏木又吃惊又高兴,“真是难得。”

    几年之前,有人求上门,闻老太医还隔三差五给人看一次病。他正式行医之后,老爷子就放出风声,不再给人看病了,对那些上门求医的更是避而不见,实在烦了,便让府里下人把病人打发到他那里去。

    相熟的人觉得老爷子耳聪目明,此时放弃行医为时过早,苦口婆心地劝了好多次,也没能让老爷子改变心意。没想到时隔数年,这老爷子居然自己想通了。

    这真是病者之福啊!

    说起这件事,闻老爷也很欣慰,“这都是卢大夫的功劳。”

    闻老太医一辈子行医救人,已经跟药石和病人分不开了。闲下来之后,眼看着精气神一年不如一年,渐渐有了垂暮之态。作为儿子,他比谁都着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