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皇牌农女 >

第59章

皇牌农女-第59章

小说: 皇牌农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占她的蔬菜资源了。

    她才没那么傻,把自己吊死在一棵树上。就算日后要跟他通力合作,也要给自己留下活动的余地。该端的架子是一定要端的,他有危机感,她才有更多的钱可赚。

    说话之间,牛车行到了叉路口。老牛叔和阿福要去坊市,置办家里被砸碎的东西;叶知秋要去看元妈,刘鹏达以女孩子独自行动不安全为由,坚持要陪她一起去。

    于是四人分成两组,各自活动。

    有些日子没有见元妈了,叶知秋心里很是想念。在附近的铺子买了些东西,便兴冲冲地来到面馆,“元妈,我来了!”

    ——

第108章 青涩晦暗的感情

    元妈正在灶间擀面,听到她的声音,眼睛微微一亮。摘掉围裙,慢条斯理地洗过手,才挑开门帘走了出来。

    叶知秋将东西放在桌上,便跑过来握住她的手,笑嘻嘻地问:“元妈,想我了没?”

    元妈淡淡地哼了一声,“接连看了半月,你这张脸我早都看腻烦了,有什么好想的?”

    叶知秋故作伤心地叹了口气,“亏我还使劲儿吃饭,让自己长了几两肉,巴巴地跑来找你夸奖呢!”

    元妈唇边泛起一丝笑纹,仔细端详了她几眼,“嗯,确实比上次来的时候胖了一点儿。就是脸色瞧着不大好,是不是夜里没睡好?”

    “大概是早上起太早了。”叶知秋不想提凤康借宿的事情,一句话轻飘飘地带过去,又急着献宝,“元妈,我特地给你留了两把芽苗菜呢。”

    刘鹏达闻言赶忙跨上一步,将手里的篮子递过来,“知秋姐。”

    叶知秋见元妈抬眼儿瞟过去,赶忙给她介绍,“这是我邻居家的弟弟,鹏达。”

    刘鹏达被那黑森森的一眼瞟得莫名紧张,拘谨地打了声招呼,“元妈好。”

    元妈跟没听见一样,只管垂目去看叶知秋从篮子里翻出来的芽苗菜,见到那翠绿和嫩黄的颜色,也觉眼前一亮,“这就是用上次买的种子发培出来的吗?”

    边问边接过去细细打量。

    叶知秋在旁边指点,“这是萝卜的。那一把是花生的。”

    元妈将鼻子凑上去,闻了闻,“嗯,味道不错。”

    “元妈做面的时候可以放一点,既好看又能提鲜。”叶知秋笑着建议,“过两天香椿芽也能发好了,我再给你送一些过来。”

    元妈将芽菜放到桌上,语调淡淡地道:“我这面已经定了口味。放不放的都没多大干系。你拿去换钱就是,不用惦记我。”

    叶知秋不置可否地笑了笑,将话题转开去,“元妈,面馆的生意还好吧?”

    “还那样,一天能卖上三十来碗面。”元妈嘴上如是说,神情里却隐着丝丝缕缕的满足感。

    现在的生意虽然不算红火,可也比过去强了很多。有事情可做,不会太清闲。也不会太累,对她来说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叶知秋见她最近一段时间气色渐好,不再像先前那般阴郁寡言。欣慰之余。也替她感到高兴。能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怀念自己喜欢的人,也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幸福吧?

    想着拎起刚才买的东西,笑着招呼,“元妈,咱们去灶间说话吧。”

    元妈扫了扫那特大号的油壶和两半袋米面。不无责备地道:“又乱花钱,你上次买来的还没用完呢。”

    叶知秋只笑不语,她知道元妈不缺衣服,也不喜欢糕果点心,所以每次来的时候都买一些实用的东西。油盐米面之类。

    “知秋姐,我帮你拿吧。”刘鹏达抢上一步。将米面袋子提在手里。

    叶知秋道了谢,指点他将东西放进灶间,便去洗手,张罗着帮元妈切菜擀面。

    元妈也不拦着,由她忙活去,自己搬了个小凳子,坐在旁边不紧不慢地剥蒜。

    “知秋姐,你看我能干点什么?”刘鹏达局促地问。

    叶知秋做的事情他帮不上手,剥蒜他倒是可以,就是对元妈打怵,不敢近身。

    叶知秋哪里敢使唤他?刘婶对这个儿子宝贝得很,万一磕着碰着,回去可是要落埋怨的。不过这话不好明说,便寻个由头打发他出去,“君子远庖厨,这里没有你能做的事情。我一时半会儿还不走,你要是无聊,就出去转转。这附近有书馆,也有卖文房四宝的铺子。”

    见他面露犹豫,又笑道,“我打算给虎头买几本认字的书,可不知道买什么样儿的。你比我门清,正好帮我挑一挑。还有纸笔也要买一些,免得他老去你那儿蹭东西用。”

    刘鹏达感觉被她郑重拜托了,眼睛亮亮的,“好,我这就去。”

    叶知秋见他转身要走,赶忙叫住他,“等等,我给你拿钱。”

    “我差点忘了。”刘鹏达脸上微红,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

    叶知秋取了半吊铜钱给他,“文房多买两套,我和阿福闲着的时候也能写写字。”

    “行,我一定给你们挑些实惠又好用的。”刘鹏达接了钱兴冲冲地去了。

    听见脚步声出了面馆,元妈抬眼扫了叶知秋一下,“那小伙子是不是瞧上你了?”

    叶知秋愣了一下,旋即笑了,“元妈你说什么呢?他才十四,还是个孩子。”

    说完眼色倏忽沉了下去,她怎么忘了?这里不是原来的世界,十四岁已经不成称之为孩子了。无论男女,到了这个年纪都开始议亲,准备成家了。

    她把人家当弟弟看,可人家未必把她当姐姐。回想起刘鹏达这些日子在她面前的样子,的确有些不对劲。躲闪的目光,扭捏的表情,有意无意的亲近,分明就是一个少年初初动情的神态。

    想到这一层,她顿觉脑袋大了一圈。

    人家没有挑明心意,她也没有拒绝的机会。故意冷淡,又怕会伤了他的自尊心,给他留下什么阴影。总不能一直躲着吧?

    这种青涩晦暗感情,实在不好处理。

    他还是其次,最麻烦的,恐怕还是他那个望子成龙的娘。如果刘婶知道自己的儿子对她有意思,只怕维系了多日的邻里之情也要断了。

    元妈见她蹙着眉尖怔怔出神,就知道自己所料不差。垂下眼睛剥蒜,不动声色地问:“你年纪也不小了吧?”

    叶知秋回神看了她一眼,“元妈,我还不想成亲呢。我现在只想好好赚钱,让我们一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元妈被她堵了话头,也没再说什么。

    叶知秋感觉自己刚才那话拂了她的好意,心里有些愧疚。便把跟咸喜酒楼签订卖菜文书的事情,以及自己明年的打算跟她说了。

    “你喜欢就成。”元妈反应很是平淡,过了半晌,才悠悠地劝道,“只是种菜不太保险,你还是拿出几分地来种些粮食为好。若是遇上灾年,你有再多的银子也买不到米粮。”

    叶知秋觉得她这话有些道理,便郑重其事地点头,“好,我听元妈的。拿出一半地来种粮食,另外一半种菜。”

    元妈若有嗔意地瞥了她一眼,“你不用讨好我,我才不管你会不会变成老姑娘呢。”

    “变成老姑娘正好,村里容不下我,我就搬来跟元妈一起住。”叶知秋笑嘻嘻地道。

    “你想得美。”元妈哼了一声,放下手里的蒜瓣站起身来,“听你说到番邦,我忽然记起一个东西,你等着,我去拿给你。”

    ——

第109章 十香壶

    元妈去了约莫一刻钟的工夫,才捧着一件东西回来了。有两个巴掌拼起来那般大小,外面包着一方红色的锦帕。绣工倒是很精致,只是看起来有些年头了,颜色暗沉发黑。

    “元妈,这是什么东西啊?”叶知秋好奇地打听。

    元妈将东西递过来,示意她自己看。

    叶知秋伸手接了,感觉沉甸甸的,很有些分量。揭开外面的锦帕,便露出一个扁圆形的器物,有点像放大版的鼻烟壶。

    颜色暗绿,略微泛紫。材质像玉,却比玉浑浊一些,手感也不是那么温润。细细抚摸,表面有类似于磨砂的粗糙感。

    腹部两侧均匀排布着十个半球状的突起,里面似乎填充了什么东西,动一动便发出极为细碎的声响。打开盖子看去,里面黑洞洞的,什么也没有。

    元妈见她询问地望过来,语含浅笑地提醒她,“底下有个机关,你拧拧看。”

    “机关?”叶知秋赶忙将那扁壶翻过来,果然看到壶底有一个圆形的钮状物,嵌在略大一些的凹陷之中。

    按照元妈的指点,手指捏住那个按钮,轻轻地旋转了一下。只听“咔”地一声轻响,她预期的“变形”或者“开裂”并没有出现,只有一阵馥郁的甜香从壶口传来,在鼻畔缓缓萦绕。

    她深吸了一口气,立刻辨认出这是香草兰的味道,眼睛微微一亮,“元妈。这不是会是一个熏香壶吧?”

    “嗯。”元妈点了点头,“那东西叫作‘十香壶’,一共能放出十种香味。”

    “十种吗?”叶知秋有些吃惊,细细观察了一下熏香壶的构造,便福至心灵。捏住那个 按钮再次旋转,又是“咔”地一声轻响,香甜散去,被一种略带辛辣的香味所取代。是百里香的味道。

    继续拧动,又辨别出了众香子,姬茴香,小茴香,紫苏等香辛料。基本上都是华楚国没有的东西,其中两味还是在原来世界普遍应用的胡椒和孜然。

    这哪里是熏香壶?分明就是一个调料壶嘛。

    “元妈,这东西你是从哪儿弄来的?”

    元妈瞟了她一眼,语调缓慢地道:“这是临出府之前,一位主子赏赐给我的。说是番邦传过来的东西。每一种熏香都能治病。她闻不惯那些香味,就让我带出来当个念想。

    日子过得最苦的时候,我打算拿它换几个活命钱来着。可当铺不认这个。只肯出五个铜钱。我一气之下又拿了回来。压在箱子底儿,一放就是十几年。要不是你说起番邦,我怕是还想不起来有这么个东西。

    这东西放在我这里也没用,你拿去吧。我瞧着你挺喜欢琢磨番邦的玩意儿,说不准在你那儿能派上什么用场。”

    除了能装东西闻闻味道,叶知秋实在想不出这个调料壶还能派上什么用场。在元妈那儿就放了十几年。加上运输,倒手转送,都够得上古董级别了,里面的调料恐怕也早就过期了。

    那可都是市面上没有的稀罕物,真是浪费!

    她了解元妈的脾气。送出手的东西绝不会再收回去,因此也不推辞。问清楚关掉机关的方法。便用锦帕原样包好,放进自己带来的篮子里。

    刘鹏达回来得很快,右手提着一捆宣纸,左手提着书和毛笔、砚台、墨块一应零七八碎的东西,满头大汗,脸膛泛红,一进门就喊:“知秋姐,我把东西买回来了。”

    听到他略带兴奋的声音,叶知秋刚刚恢复正常尺寸的脑袋又隐隐发胀。调整了一下心情,才若无其事地挑开门帘,微笑地道:“辛苦你了!”

    “没事。”刘鹏达摆了摆手,又有些迫不及待地招呼她,“知秋姐,你来看看,我给虎头挑了两本很不错的书。”

    叶知秋答应着走过来,接过他手上的书翻了翻。一本是《少儿经》,里面收录了一些浅显易懂的字句,还附了一套临摹板;另外一本内容比较深一些,收录了这个时代的一些诗词歌赋,叫作《百歌集》。

    “我最初认字的时候,就是用的这两本书。”刘鹏达在一旁给她解说,“只要虎头把《少儿经》里面的字全部学会,就能读懂《百歌集》了。”

    说着又指了指那捆宣纸,“这是通济府那边出产的熟宣,不是太硬,又不容易积墨,最适合练字了。还有这几只毛笔,都是比较不错的陈年羊毫,有一点刚性,也好着墨。

    知秋姐,你再看看这砚台和这墨块,都是又便宜又好用的……”

    他喋喋不休,将买来的东西统统介绍了一遍。眉飞色舞,神情之中带着些许骄傲,还有那么一点显摆和表现的意味。说完用闪着异样光彩的眼睛,期冀又忐忑地望着她,等待她的赞许和夸奖。

    叶知秋装作不懂他的心思,只客气地说了一句,“让你费心了。”

    刘鹏达的眼神不出意料地黯淡下来,声音闷涩地回了声“没什么”,将剩下的铜钱递给她,“这些东西一共花了不到两百文,剩下的都在这儿了。知秋姐,你收好。”

    “嗯。”叶知秋伸手接了,对他笑了一笑,“谢谢你了。”

    “不用谢。”刘鹏摇了一下头,偷眼瞄着她的脸色。见她神情如常,并没有生气或者难过之类的情绪。可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又说不上来,一颗心待悬不悬的,不是那么踏实。

    叶知秋原本打算陪元妈吃过午饭再走,知道刘鹏达的心意之后,又改了主意。她和元妈吃饭,总不好将他外出去吧?叫他一起吃,又怕他因为“同席”生出什么暧~昧的想法。与其纠结,不如不吃。

    到附近转了一圈,添置了一些东西,又买了几样发培芽苗菜的种子。回来的时候,就见老牛叔和阿福已经在面馆等她了。将东西装到车上,跟元妈道过别,便坐上牛车出了城。

    一路上叶知秋和阿福说说笑笑,老牛叔偶尔也会插上一两句。只有刘鹏达心事重重,显得格外沉默。

    回到小喇叭村,正是家家户户吃二顿饭的时候,街上却三五成群,聚集了不少人。各个都伸长了脖子,往村西头张望。

    阿福立刻嗅到了八卦的味道的,以手遮眼,循着众人的目光张望,“出啥事儿了?”

    “还能有啥事儿?一准儿是谁家两口子打仗,要不就是婆婆媳妇小姑子拌嘴。”老牛叔的语气颇有些不屑。

    正说着,迎面跑过一个半大的孩子,一眼看到牛车上的人,便扯着嗓子嚷嚷道:“老牛叔,阿福,你们赶紧瞅瞅去吧,你家我婶子正跟虎头家里闹着呢!”

    “啥?!”老牛叔和阿福齐齐惊呼出声。

    叶知秋也不由自主地变了脸色……

    ——

第110章 从我家滚出去!

    成家门外已经围了一圈的人,对着院子指指点点,小声地议论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