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瓜田李夏 >

第52章

瓜田李夏-第52章

小说: 瓜田李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大姑家里一共买了一家四个人服侍。大刘和儿子刘强在外院,负责粗使、上夜,还有跟着郭姑父和郭长生出门。刘嫂和女儿小红就在内院服侍,做饭、打扫、浆洗一应都是她们母女俩的活计。

    外院的事情夏至不清楚,但是内院里,刘嫂和小红这两个人就有些不够。除了那些粗苯的活计,夏大姑很多事都自己动手。唯一一个事事都要人服侍的,就是珍珠了。

    夏至和小黑鱼儿来做客,可没想着要和珍珠一样的待遇。所以,夏至就先提了出来。

    “大姑你也不用担心,我老叔虽然小,自己啥都能做,有我照看一眼,就更没事儿了。”

    小黑鱼儿也点头。他来之前,夏老太太也嘱咐了他好些话。“大姐,我不用人伺候,有十六看着我点儿就行了。”

    家里多了两个孩子,要是凡事都要人伺候,这人手还真不够。夏大姑也没瞎客气,只是嗔了珍珠一句:“你也跟你老舅和四姐学学。”

    珍珠朝小黑鱼儿和夏至看了一眼,只轻轻地哼了一声,并没言语。

    夏大姑就看着小黑鱼儿和夏至洗漱。夏至快手快脚地,一会的工夫就将小黑鱼儿给打理利落了,然后才料理自己。

    这会工夫,珍珠已经坐在梳妆台前,丫头小红服侍她卸钗环,梳理头发,她自己就打开了一个三层的梳妆盒,慢慢地在里面翻检脂粉首饰。

    夏大姑的目光从女儿身上移开,慢慢地落在夏至的身上。夏至正拿着一把缺齿儿的木梳梳头。这木梳还是田氏淘汰下来的。

    田氏对女儿来府城做客报与了极大的期望,然而她只赶工给女儿添了条裙子(当然她还要给女儿胭脂香粉,只是夏至没有要),别的东西她根本就没想到,或者说,她根本就没注意到。田氏从来没有真正关心过女儿,破绽到处都是。

    夏大姑叹了一口气,转身出去了。到了客厅,她就听见东屋郭姑父和长生说话。夏大姑略顿了顿,就往东屋来。

    “娘,把我老舅和十六都安排好了?”长生站起身,待夏大姑在炕上坐下,他才重新跟着坐了。

    夏大姑就叹了一口气。

    “怎么了,娘?”长生忙问。

    郭姑父没开口,但是一双眼睛也看着夏大姑。

    夏大姑就从衣襟下面贴身处取了一枚钥匙出来递给长生:“去下屋拿个梳妆盒来,就是你妹子用的那种。再挑好的木梳、篦子什么的拿一套,就照着你妹子的那些来吧。”

    郭长生立刻接过钥匙,问也没问,就出去了。

    郭姑父的脸色在灯光下有些晦暗,他问夏大姑:“孩子他娘,你这是……”

    (未完待续。)

第九十章 梳妆盒

    110+加更

    “十六那孩子太可怜了。”夏大姑就说了夏至在夏家的窘境。然后她在郭姑父的面上瞧了瞧,又将夏至如何帮着夏老太太和小黑鱼儿的事情都说了一遍。“我娘为了我,吃了不少苦,不然我也活不下来。如今就是她还有我这个小兄弟让我挂心……”

    郭姑父的脸色就好了些,他抬手止住夏大姑,不让她继续说。“难为十六这个小孩子了。一个梳妆盒,在咱们铺子里要卖也就卖个三两银子。咱进货的本钱也就二两挂零。给了那孩子,这没啥,没啥。……这梳妆盒卖的好啊,老吴和老王两家都断了货,要跟我匀货,我说啥都没答应。……咱能进到这些货,还得亏老脸面……”

    絮絮的,说了半晌都没停。

    夏大姑如何不明白郭姑父的意思,但是她得了夏老太太的嘱咐,要高看夏至几分。因此只听着郭姑父絮叨,并不说什么。

    长生挑了门帘进来,将手里抱着的梳妆盒放在炕桌上给夏大姑和郭姑父看。

    郭姑父就打开梳妆盒,看见里面除了梳篦,还放了一盒胭脂,一盒香粉,另外还有些鲜艳的头绳、头花之类,都极精致。夏大姑方才的吩咐里没提到的东西,长生都给准备出来了。

    郭姑父就咂了咂舌,抬眼看儿子,然后又看了一眼夏大姑,忍着啥都没说。

    “准备的挺妥当。”夏大姑说了一句,就抱着梳妆盒往西屋去了。

    ……

    “大姑,这是给我的?”夏至看着夏大姑抱到面前的梳妆盒。

    这梳妆盒和珍珠梳妆台上的那只式样一样。不过珍珠的那只是粉红色填漆平螺牡丹花的,夏大姑给她拿来的这只是大红色填漆平螺折枝梅花花样的。

    “就是给你的。你姑父怕你到了这使唤东西不应手,特意让我拿了这个给你用。跟你珍珠妹子那个是一样的。”夏大姑笑着说,又让夏至把妆盒打开来看看。“快看看,稀罕不?”

    “十六,你大姑和姑父给你的,你就收着。快打开看看。”小黑鱼儿在旁边催夏至。夏大姑给夏至东西,他看了比自己得了东西还高兴。

    夏至就将妆盒打开了。

    三层的妆盒,最上面一层应该是放梳妆用品的,里面除了成套的梳篦,还有白瓷瓶装的头油,红色、粉色、蓝色的头绳,还有头花。

    第二层应该是放首饰的,最底下一层的空间略大一些,外面还配了锁匙。

    整个妆盒又精美又实用。

    珍珠靠过来,往妆盒里面看了一眼,一张小脸就又有些发阴。夏大姑也不知道看没看见,她没理珍珠,只是让夏至将梳妆盒收下,然后还告诉夏至,那些梳篦头油头花都是她给夏至挑的。

    “也不知道你稀罕啥样的,我就拣的小姑娘爱买的给你挑了。你要是不稀罕,明天让你珍珠妹子带你去铺子里头自己再挑。”

    “大姐,你挑的挺好。”小黑鱼儿就替夏至做了主,“十六,赶紧收下吧,我看这都正合用。等以后我挣钱了,还给你买更大更好的。”

    珍珠实在忍不住,在旁边轻轻地哼了一声。

    小黑鱼儿听见了,就朝珍珠瞧了一眼。他想了想,觉得外甥女可能是挑理了。“珍珠,往后我也给你买。”

    珍珠的嘴角动了动,似乎是想要扯出一个笑容,却终究没有扯出来。对于姥家的家境,她听爹和娘私底下闲谈,都是很了解的。姥家没啥钱,而且都上岁数了,往后她这老舅长大了都得靠自己。他哪里来的钱,只怕自己生活都不够的。

    “还是小龙知道疼侄女、外甥女。”夏大姑笑了笑,嘱咐三个孩子早点儿睡,就出去了。

    夏至早就瞧见珍珠的脸色不大对,但夏大姑十分殷切,小黑鱼儿一片热心肠,她就没有太推辞。

    珍珠吹熄了蜡烛,三个孩子在炕上躺下。小黑鱼儿一会的工夫就睡着了。夏至也迷迷糊糊的,就听见珍珠在她旁边小声的嘀咕,什么三四两银子的货,又什么常州的篦子多少钱。夏至暗地里笑了笑,翻了个身睡了。

    东屋里,长生离开之后,夏大姑和郭姑父也吹了灯躺下。

    郭姑父长叹了一声:“长生这孩子,也不知道随谁,大手大脚的。这个家业迟早交到他手里,让我怎么放心得下哦!”

    夏大姑漫应了一声:“长生心眼好。”

    郭姑父又叹气:“就是心眼太好了,手太松。”

    夏大姑知道郭姑父这话头是因为什么而起的,就跟他商量:“我娘家就这几口人,平时谁也不来刮连咱们。就这两个孩子来这一趟,以后再来还不知道是啥年月。我跟长生他姥都说了,不能亏待了他俩。”

    “我没让你亏了俩孩子。”郭姑父小声地说。

    “我是这么打算的。今天给十六一个梳妆盒,你要实在心疼,我把钱给你。”夏大姑语气还是平平淡淡的,没有丝毫的火气。

    郭姑父却听出不对来:“啥你的钱我的钱,那还不都是咱家的钱。我可不是那样小气的人,你说这不是憋屈我吗?”

    “好,好,你不小气,那以后就别再絮叨这个事。”夏大姑笑了笑,不再说给钱的话。“……除此之外,我还打算给小龙和十六一人做一套衣裳,也用不了几个钱。然后就没什么花用了。俩孩子在这,就是多两双筷子的事。我在这个家里,这个脸面还有吧。”

    “这说的啥话!都听你的,都听你的。”

    两口子又絮絮地说了一会家常,这才歇下了。

    转身早上,夏至起身,她打开梳妆盒,就只将里面的梳篦取出来用了,其余的东西分毫未动。夏大姑早起过来看他们,见夏至和小黑鱼儿都收拾的利利索索的,就很高兴。

    夏至就将梳妆盒还给了夏大姑。“大姑,我梳子和篦子我用得着,就留下了。别的东西我都用不上,给我也是浪费了东西。”

    这么说着话,夏至用眼角的余光瞟了珍珠一眼。珍珠正坐在梳妆台前梳头,一双耳朵却听着夏至这边的动静。听夏至这样说,她的脸色就有些异样。

    昨天夏至还痛快地收了东西,今天早上就不要了。夏至的理由似乎也说的过去,当时看着喜欢就收下了,现在要用的时候发现用不到,就还给她。

    但夏大姑怎么会相信这样的话。她不是不了解自己女儿的性子。夏大姑脸上依旧笑吟吟地也没有去看珍珠,她只将梳妆盒又塞回到夏至的手里。

    “怎么用不着?你这孩子,跟大姑也这么小心,大姑可要生气了。”

    夏大姑的态度,是不容忍拒绝的。夏至略微犹豫,小黑鱼儿已经从她手里将梳妆盒抱了放在炕上。“大姐,你别管十六了。我说她。”

    “就该这样。”夏大姑笑了笑,就去厨房看早饭。

    小黑鱼儿耷拉着眼皮,只对夏至说了两个字:“收着。”

    夏至点点头,没吭声。她要是再说什么,小黑鱼儿肯定会爆发,到时候可有人要倒霉。

    夏大姑家的早饭比较简单,粳米粥,白面咸菜猪肉馅的包子,还有炸花生米、咸鸭蛋等两三道小菜。

    郭姑父草草地吃过了饭,就带着长生往前头去了。夏至和小黑鱼儿吃过了饭,就坐在一起低低的声音商量事。

    “你们俩头挨头地商量啥呢?”夏大姑笑着问,又告诉两个孩子,“今天长生有事。你们俩昨天坐车也累了。今天先在家玩,明天让长生带你们出去逛逛。”

    夏至就对夏大姑说:“大姑,我和老叔想自己出去逛逛。”

    “那怎么能行!”夏大姑立刻就说道,“这可不是乡下,十里八村都沾亲带故。你们俩往哪里走都没事。这府城地方大,人多又杂,什么人都有。你们出去走丢了,遇到坏人,那可怎么办?”

    “我们不到处乱走。”夏至笑着跟夏大姑商量,“我和老叔就想上文山书院去看看。”

    夏大姑明白过来:“十六,你想去看你爹?”夏至刚到府城,就要去看夏秀才,这也在情理之中。

    “我爹估计挺忙。我就去书院里看看,也不耽误我爹的正事。”夏至就说。她要往书院去办些事,见不见得到夏秀才都是次要的。但是这话不能跟夏大姑说。

    小黑鱼儿也在旁边帮腔,说他们绝对不乱走,就不会走丢。而且他们还打算带上大青。有大青在,他们不怕遇上坏人。

    夏大姑犹豫不决,正好长生从外头进来听见了他们的话。

    “要不,我送我老舅和十六过去吧。”长生说。

    夏至刚才听夏大姑说长生有事,就不肯麻烦他。“告诉我们怎么走就行,我们慢慢的走过去。”

    “文山书院在城东呢,离这里可不近。你们俩小孩子走过去哪能行。”夏大姑说着话,就看了看长生。

    长生就又说要送夏至和小黑鱼儿过去。

    夏至想了想,如果不让长生送,夏大姑肯定不放心让她和小黑鱼儿自己去,哪怕他们带着大青也不成。可她必须得早点儿去文山书院,有些事情等不得。

    “要不就这样。”夏至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来,“长生哥把我们送到文山书院就回来,这样不会耽误长生哥的事。我和老叔打算在文山书院待一天,傍晚回来的时候,我爹肯定能给我们安排好,也不用长生哥去接我们了。”

    将两个孩子送到文山书院,其余的确实就不用担心了。夏大姑觉得这个法子还不错,就点了头。

    夏至拿了钱袋,小黑鱼儿牵了大青,两个孩子跟着长生往前院来。马车是套现成的了,原来长生本来就要出门的。

    “先把你们俩送到文山书院,然后我再去办事。”坐在车上往城东走,大刘赶车,长生陪着夏至和小黑鱼儿坐在车里。

    车帘没有落下,夏至一边看街道两边的景色,一边暗暗记着路。大青趴在车辕上,也左看右看,还时不时地用鼻子嗅一嗅。他也很会记路啦。

    长生就跟夏至和小黑鱼儿介绍府城。

    “咱们府城有两大姓,老叔,十六,你们知道不?”

    “我知道。”小黑鱼儿抢答。别的他不清楚,这件事他是听说过的。“是东城李,西城田,对不?”

    “没错。”长生笑,又仔细地跟夏至和小黑鱼儿说起了这句话的来历。

    府城两大户人家最为出名,也最有势力。其中李姓的一家是书香门第。李家先祖是两兄弟,先后中了进士入朝为官。哥哥做到了文渊阁大学士,入阁为首辅。弟弟做了左都御史,后来外放都督两广,是朝廷数一数二的封疆大吏。

    两兄弟后来致仕回乡,共同办了一所书院,教导家中子孙读书,就是如今的文山书院了。李家的子孙代代相传,大都走的是读书科举的路子。两兄弟之后,虽然子弟再没有入阁拜相的,但也出过十来个翰林,每一代都有官至二三品的朝廷大员。

    如今,文山书院已经不仅仅是李家的族学了,而是广收天下的学子。而李家的子孙在府城世代繁衍,枝繁叶茂。因为他们主要在城东聚族而居,所以被称作东城李。

    西城田,则是府城李姓之后的第二大户。

    要论富庶以及人口数量,田家并不在李家之下,之所以排在李家之后,是因为李家门户清贵,而田家则是以商贾起家的。如今田家的子弟也多有走科举仕途,在朝为官的,但总体来说,他们的根基和主要的富贵还是在商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