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跑出我人生 >

第111章

跑出我人生-第111章

小说: 跑出我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00米复赛第一组比赛结束,当肖恩克劳福德出现的成绩出现在奥林匹克体育场现场大屏幕上的时候,几乎对于男子200米项目有所了解的人都惊讶了起来。

    19秒95!

    上一届悉尼奥运会的200米金牌,希腊运动员肯特里斯,也不过在决赛中跑了20秒03。

    而肖恩克劳福德,现在在复赛之中就跑出了19秒95这一惊人的成绩。

    相比较100米能够跑入10秒大关,在本届奥运会中也不过寥寥五六位具备此实力的选手。

    而200米,至少在目前来说,除了肖恩克劳福德外,也就只有纳米比亚的弗兰基弗雷德里克斯曾经有跑进过20秒内的成绩。他和肖恩克劳福德都是复赛第一组,以20秒20的成绩居于第二位。

    而其他选手,翻看所有的历史最好成绩,200米几乎都没有能够进20秒的。

    肖恩克劳福德在复赛第一组就强势地以19秒95的成绩晋级下一轮半决赛,宣告着他在200米项目上的绝对实力,对于后面其他运动员带来的压力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伴随着第一组复赛选手的成绩,田径赛场上,复赛第二组选手的八名运动员出现在了起跑区。

    随着现场运动员出现在赛场上,大屏幕上也将复赛第二组的运动员信息罗列在了现场大屏幕上。

    第一道,杨光宗,中国;

    第二道,马科托里列,意大利;

    第三道,阿纳斯塔西奥斯高西斯,希腊;

    第四道,伯纳德威廉斯,美国;

    第五道,马利克,阿尔及利亚;

    第六道,马辛吉格兰,波兰;

    第七道,迪尔赫姆基,德国;

    第八道,布莱恩津加伊,津巴布韦。

    当现场大屏幕上复赛第二组运动员信息出现时,场边中国短跑教练组的几位教练余立伟李志忠等人都在分析着这组200米复赛的各位选手。

    “杨光宗这一组算是最有优势的了。”

    袁郭华不断翻阅着四组复赛选手的名单,轻叹了口气,开口说道。

    “但想要进入半决赛,依旧很困难,奥运场上无弱手啊。”

    余立伟皱着眉头,担心不已,在奥运会的短跑项目上,能够闯入复赛对于一名中国运动员已经是极其难得,可有了苏祖百米项目的铜牌,珠玉在前,对于其他短跑运动员的成绩无形之中就多了几分期待。

    杨光宗这组的选手当中实力最为强劲的是美国名将伯纳德威廉斯,2000年悉尼奥运会美国男子4x100米接力队第二棒,个人的200米最好成绩是在2001年布鲁塞尔创造的20秒01。

    另外的波兰选手马辛吉格兰是上午预赛的小组第一,虽然是位白人,但在200米项目上,实力已经很强劲。是2001年和2003年欧洲青年锦标赛冠亚军。

    此时随着现场主持对于运动员的介绍,奥林匹克体育场观众陡然爆发出了一阵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几乎震耳欲聋,教练组的几名教练交谈的声音都被掩盖住了。

    “是阿纳斯塔西奥斯高西斯。”李志忠抬起头看了眼赛场之内,对着手里的名字大概地音译了一下说道,这些欧美各国运动员的名字很多又长又绕口,没几个人能够完全念得对的。

    在大会主持介绍到这名希腊运动员的时候,现场的众多希腊观众几乎彻底被点燃了气氛,猛烈地欢呼着。

    “希望杨光宗能够好好发挥吧,总体上来说,他这组选手的实力,除了伯纳德威廉斯外,其他选手算是相对弱的,如果发挥得好应该有机会进入下一轮的半决赛。不然的话,苏祖身上的压力就太大了。”

    李志忠无声地叹了口气,苏祖拿到百米铜牌后,国内外对他的关注一直持续上升,从现场中国观众的人数不断增加就可以看得出,此时苏祖已经站在了风口浪尖上,背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

    杨光宗站在第一道的起跑线上,由于是第一的道次,他的位置最为靠后,能够观察到其他所有的选手。

    他在知道比赛同组选手的时候,确实有些庆幸,他这一组里运动员水平相对其他组,确实是低上不少。

    复赛的第一组里有肖恩克劳福德和弗兰基弗雷德里克斯,第三组里有百米冠军贾斯汀加特林和百米第五的牙买加新秀阿萨法鲍威尔,第四组里更不用说,苏祖,奥比克维鲁,斯特凡巴克兰,这些统统都是200米能够跑进20秒20、20秒30水平的运动员。

    每个小组里只要有那么两个人在,其他运动员想要再竞争直接晋级半决赛的第三个名额,难度可想而知。

    而他这一组的复赛,目前来说,实力最为强劲的就是美国的博德纳威廉斯,他也听说过。其他运动员水平相对要低一些,应该说和他杨光宗不相上下,都是在一个级别。

    杨光宗平常虽然嘻嘻哈哈,但对于自己的水平也有着清晰的认识,他这个赛季最好的成绩,就是在预赛中跑出的20秒59,如果能够保持住这个水平,或者稍微有一定的突破,或许本次复赛有机会晋级下一轮。

    一声声沉重的呼吸声从杨光宗的口鼻中发出,站在起跑器前面,不断地轻轻跳跃活动着,让身体尽可能保持最好的状态。

    “今晚的观众来得比白天多得多,不过,同样的中国的观众似乎也比之前来得多。”

    杨光宗环视了一眼,观察着整个赛场的观众席,各种飘荡的条幅旗帜里,依旧能够找到红色的五星红旗。

    “他们是来观看苏祖比赛的吧。”

    杨光宗不知为何心里浮起了这样的念头,想想也是,第一个中国人在男子100米项目的季军,那是何等吸引人注意。

    有他参赛的200米项目,自然会有着大量在雅典现场看奥运会的观众涌来。

    不过,杨光宗心里也没什么嫉妒之意,他对自己在本届奥运会的目标就是晋级复赛,而这一次,已经完成了。

    在另一个时空,如果没有苏祖出现,他是唯一一位在奥运会短跑项目上闯进复赛听到第二声枪响的中国运动员。

    而这一次……

    杨光宗目光望着弯曲的跑道,眼里渐渐涌起了一丝火热。

    到了奥运赛场,自然是能跑多快跑多快,能走多远走多远了。但站在起跑线前,在无数观众的欢呼声中,杨光宗感觉自己有了一个新的理由。

    “如果能够晋级半决赛的话,苏祖那边是不是压力会小点?”

    他在心里默默盘算着,对于他来说,这次奥运会200米项目的决赛是不用去想的,那是另外一个层次的选手,他即便不甘心不服输,但也明白如果不能跑进20秒40以内,几乎都不太可能晋级决赛。而他个人最好的成绩是20秒59,将近0。2秒的差距,爆种都不可能跑得到。

    如果不能晋级最后的决赛,只是复赛半决赛,在某种意义上都差不多,观众连第二名第三名都很难记得,更不要说还在复赛半决赛的成绩。

    但是在比赛现场,能够晋级半决赛的意义又完全不一样,这个是运动员个人排名的竞争,另外一个则是在某种程度上给队友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在田径项目的长跑或者马拉松超长跑比赛中,有一个特殊的位置角色领跑员,也叫配速员,俗称兔子。

    普通大众马拉松比赛里,这些领跑员可以是很多有长跑实力的运动员来担任。

    而在奥运会的竞技项目中,这些领跑员的角色,都是自己的队友,而且几乎都是队里是实力经验最顶尖的人担任,为的就是队友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而牺牲了自己的比赛。

    杨光宗自然明白短跑不是长跑,他做不成领跑员,但是只要能够多往前走一步,那么同样能够挤掉一个半决赛的名额,同样能够给其他选手造成压力。

    不会把所有的压力都扛在一个人身上,就如同他今天感叹大石未能晋级110米栏的复赛一样,一个项目如果到了最后只剩下一个人,背负的关注和压力是呈几倍叠加的。

    像苏祖在男子100米项目最后的决赛,面对的是三个美国顶尖短跑名将的围攻,一个跳起跑线上八名运动员,三个都是美国人,对于其他所有的运动员,都会有一种巨大的压迫感。

    “尽我所能跑进半决赛吧,不管是哪一个理由!”

    杨光宗想到这里的时候,脸上浮起了笑容,这是对自己的压力,也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自豪感充斥胸间。

    队友?对手?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不再是一个人战斗了?

    在2003年之前的男子200米短跑项目,从亚运会到亚锦赛,到东亚运动会等等各种比赛,预赛到决赛,孤零零的跑道上只有他一个人面对着各国选手的层层围剿。

    而现在,在这个奥运会的赛场,在最顶级的田径运动舞台,无论是他杨光宗,还是陈建,再不是一个人单打独斗。

    有人在前面披荆斩棘,而我们,也会一路与你同行!

    “on your marks”

    一声各就各位的口令声响起,杨光宗神色坚定地走上了起跑器。

第一百八十四章 200米复赛(上)

    啪!

    比赛枪声响起。

    杨光宗的起步速度不慢,对于一个200米的选手来说,弯道起跑起步反应速度能够控制在0。2秒以内,就算是比较优秀的。

    这一趟他的起跑反应时间是0。162秒,排名小组第二,仅次于同组第七道的德国选手迪尔赫姆基,他的起跑反应时间是0。144秒。

    其他选手的起跑反应时间普遍都是在0。170秒之后,实力最强劲的美国名将伯纳德威廉斯更是在0。217秒,位居小组倒数第一位。

    不过200米跑不像100米对起跑反应有那么高的要求,200米和400米这些项目,由于弯道起跑,需要速度耐力,前半程加速等等因素,适合于身材较高,速度耐力强的运动员。

    而这些运动员由于体型身高,还有弯道的原因,起跑反应都会相对百米运动员来得慢一些。

    当然,因为距离长,即使在起跑反应上稍微落后也不至于完全错过了追赶的机会。不过起跑反应时间快,总是优势的。

    从一起跑开始,杨光宗就开始追逐着其他运动员的身影,他是第一道,其他七名选手都在他前面。

    相对来说,在200米项目或者四百米项目中,第一道不是什么好的道次,由于处于最内侧的位置,从起跑开始,在弯道的过程中都是处于全程追赶其他选手的状态。

    如果其他道次的选手实力太强,在实际奔跑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后方的选手产生无论如何都无法赶上的错觉。容易影响到信心,进而被带乱了节奏。

    杨光宗此时就有这样的感觉,他的起跑反应很好,1米87的身高给他带来了足够的腿长优势,在起跑之后,已经尽可能快地在加速,但在弯道的这一百米的距离内,他就是一直处于落后状态。无法确切地衡量出自己现在所处的位置。

    五十米,一百米……

    很快,弯道最后的十米距离。

    这时候,他才渐渐感觉到,他跑得不慢,他开始追了上来。在他右手边临近道次的第二道选手,距离已经是和他处于伯仲之间。

    按照弯道的距离计算,内侧道次的选手如果和外侧道次的选手在一个位置时,那就意味着,内道的选手比外道要快。

    再快一点,再快一点!

    杨光宗咬着牙,胸口发涨,拼命地摆臂和提高着自己的步频。

    他身高腿长,后半程速度耐力也不错,他明白只要前半程速度提起来,跟上众多选手,那么,在后半程他是有优势的。

    后半程运动员开始比拼的是速度耐力,是保持途中跑高速的能力,他即便绝对速度差一些,但凭借着不错的速度耐力还有腿长步幅大的优势,就绝对不会跑得太差。

    “杨光宗,加油!”

    “中国队,加油!”

    弯道进直道!

    200米项目中最重要的一个分割点,场边所有的观众都开始叫了起来。

    杨光宗隐隐耳闻有人在给他欢呼,但此时他完全无心他顾,他需要稳定住自己最高的速度,尽可能的保持住。

    从起步,到加速,到途中跑,到最后冲刺,整体的运动员速度是冲线一个波峰的,他已经跑过了速度最高点,现在要的就是尽可能延长这个最高速的下降曲线。

    长期的200米训练经验让他明白,在弯道进直道是一个关卡,运动员的奔跑距离已经超过了一百米,很多前半程爆发力强的运动员,像他的队友沈运保,到了这个阶段,就开始不得不慢下来。

    而另外还有一部分弯道技术一般,但整体去掌控着奔跑节奏的运动员,在进入直道后,将会跑得愈发舒畅,进入后半程的冲刺。相比起其他速度过了最高点开始快速下降的运动员,这一部分人更能够在直道中保持住自己的途中跑速度。在他的记忆里,他的对手末续慎吾曾经就是这么跑的。

    百米项目和二百米项目,强调绝对速度,上了跑道闷头就跑,但实际在奔跑过程中依旧是有着很多节奏掌控和速度分配。

    其中一百米项目距离太短,很多时候只能是强调节奏,速度分配是不适用的,而二百米相对其实已经用得上,前半程加速充分,以九分的力量去跑,能够让自己的平均的最高速维持的时间更长。

    这也是二百米项目中,对于起跑反应的要求要比一百米项目低一些的原因,他给了起跑糟糕的选手一个调整的时间。

    越过最后的一个弯道,杨光宗是在最左侧的第一道,他无法确切地知道自己的位置,但是很清晰地感觉到,在他第二道的选手已经被他完全超过了。

    而眼角的余光扫过旁边,在其他道次隐隐约约还有好几个身影在他前面。

    运动员在跑道过程中是极度专注的,但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也是必要的。

    在奔跑的时候,很多有经验的短跑运动员都会在某一个时间段用眼角余光,来确定自己所处在的名次和位置。这个过程很快,而且不是歪头斜身去看,仅仅是一瞬间,即便是摄像头近距离拍摄,也仅仅是看到运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