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跑出我人生 >

第14章

跑出我人生-第14章

小说: 跑出我人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学还是要上的。”谢彩文耐心地解释道,“我们体校是上午半天文化课,下午半天开始训练。”

    “那还要中考吗?”苏祖问了特别想知道的问题,他前世没进过体校,其中内情并不清楚。以他现在的水平,如果要参加中考,还真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

    几人听到苏祖的问题都笑了起来,谢彩文笑着说道:“体校主要训练的就是体育项目,就不需要中考了。如果你成绩突出的话,到时候确是有机会被一些大学特招进入。”

    “那我是可以。不过,这个你们还得问我爸妈,我挺喜欢跑步的。”

    “没问题,没问题。”谢彩文笑得眼角纹都皱成了花,“你的父母那边,我们会去谈。你要是有空的话,我们现在就过去都行。”

    “这么急。”苏祖也被面前的这个中年人给弄得一愣一愣,他展现出来的天赋不错,但想想曾经了解过的妖孽们,怎么也不用这么急吧。

    要不是看到这两人有着县文化体育局的人员陪同着,苏祖都不由得怀疑对方是不是骗子了。

    “两位教练,我是苏祖的体育老师,要是你们不着急的话,可以等到下午。我们下午还有一场4x100的比赛。”敖丁平在一旁插话道。

    “哦,是这样。那没事,不着急。是我唐突了。”谢彩文尴尬地笑了声,“那等下午大家比赛结束,我们做个简单测试。”

第二十五章 跳远

    “哈哈,小谢啊,你这可是求才若渴啊。”陈涛将谢彩文的表现看在眼里,打趣道,“既然下午还有比赛,而且是接力赛,刚好我们也一起看看情况。”

    “话说陈老,我们聊了半天,怎么没见你提起看中了哪个学生?”

    谢彩文回过神来,他对陈涛颇为了解,能大方的给自己推荐优秀种子,自己怎么可能会空着手在一旁看笑话。

    “嘿,你小子还惦记上我的人了啊!行,下午一起带来让你测试下,”陈涛单手叉腰指了指苏祖,“和小苏同学昨天一起跑100米的那个第二名就是了。”

    “果然是他。”

    苏祖一听陈涛说起这个,立刻就想起了他和张杰华讨论的那个江临中学的小个子,前半程爆发力极其出色,昨天百米决赛跑了第二名。如果苏祖没出现,另一个时空里就是他跑了百米第一,然后被陈涛选上去了市举重队。

    “你陈教练眼毒,这点建平市哪个不知道,我下午真得好好看看你选中的这位同学。”

    谢彩文可是知道陈涛在举重运动员的选材上很有一套,在他手上训练过的选手不少后来进了省队国家队,各个赛场都表现不俗。

    在运动员选材上,教练员的权限极大,除了科学分析选手的数据,目前已经取得的成绩,更加注重将来可能达到的上限。

    在初中小学阶段,很多时候各个项目的教练员并不是以学生的成绩为参考第一因素,而是会观察譬如四肢协调程度,身体发育程度,骨骼密度,肌肉弹性,柔韧性等指标。

    换句话说,经验占了很大部分,看一定的眼缘。有点像浸润古董多年的老手辨别老物件的真假,艺考时艺校老师面试学生,这见得多了,一望之下基本就**不离十。

    后世苏祖曾听一个在北体研究生讲,当初他在某个北京二三流小学生运动会里做裁判,一个60米短跑结束后,有两个清华附小和北大附小的田径教练,同时看中了60米短跑比赛里面的第三名,想要问问人家家长的联系方式。

    问两个教练怎么就看上了?人家模模糊糊地也就是说协调性好,看着不错之类。想想这第三名小学生的际遇,这是一套北京市学区房才能办的事。

    苏祖见这两名教练提起了要招收到举重队的另一名选手,顿时有了些想法,朝谢彩文和陈涛礼貌地说道:“两位教练,如果没有我的事的话,我就去给我的同学加油了,他是跳远第一,我得去给他加油了。”

    “你还有同学在跳远,是哪一个啊?”谢彩文笑着问道。

    “就是跟我一起跑200米第二名的那个同学,他跑得也很快的。跳远很厉害。”

    “哦?”谢彩文微微惊奇,“你那同学叫什么?刚刚200米第二名就是他?”

    200米的决赛谢彩文看得清清楚楚,虽然主要注意力放在苏祖身上,但那个第二名后半程冲刺的速度可是看在眼里,两人最后到终点拉开了其他选手一大截,好像最后都跑进了25秒。

    “对,是他。名字叫张杰华。”苏祖点头道。

    “那个,陈教练,你看现在我们也没事,要不,一起过去看看。”

    谢彩文来了兴趣,200米在初中生这个阶段能跑进25秒,怎么也说得上是好苗子了,反正既然来了,看看也不妨事。万一这次下来能够捞到两个好苗子,那也不枉大早晨国道里奔波三四个小时的车程。

    “那就去看看吧。”陈涛无可无不可,看谢彩文有兴趣,跟着转转也好。

    苏祖走在前面带路,张杰华的跳远他是知道,校运会的时候跳了6米15就拿到了第一名。

    但是因为他没有参加跳远比赛,不太确定这个成绩在县运会能跳到多少。

    他这一番话,就是想让这两个教练关注一下张杰华,万一不小心被看上了,或许能改变他早早辍学的命运。

    至于这样做到底对不对,苏祖也懒得细想,但内心总不那么希望一个有点天赋的苗子,就这样早早进入社会,为了生活奔波浪费了天赋,最后泯然众人矣。

    众人来到跳远比赛区的时候,跳远比赛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依旧是每人三次试跳机会,取最好名次的前六名。简单粗暴,不需要预赛决赛,也没有跳高的高度限制,直接取的就是最好成绩。

    苏祖过来的时候,正看到张杰华坐站在沙坑一旁发呆,跑过去拍了拍他肩膀,“你发什么呆呢,刚才跳了多少?”

    张杰华伸了个懒腰,露出一抹得意的笑容,“也不看看哥是谁,目前排名第一,6米25。”

    “6米25?比你校运会跳的6米15远了10公分?”

    苏祖对跳远这块一直不是特别了解,这个距离在他后世了解的世界级都是八米多,听到这个成绩的概念并不特别清晰,只是和上次校运会相比,这是又进步了啊!

    “6米25已经很远了好不好,第二名现在才5米9,你以为都是你啊?”张杰华看苏祖那搞不清状况的模样,有些恼羞成怒。

    “6米25在你们这个年纪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成绩了,离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标准也差不了太多。”

    一身白色运动服的谢彩文笑容可掬,出现在了两人身后。

    “这位同学,你能站起来下吗?”

    张杰华茫然地看了眼对方,又看了眼苏祖,一幅“这是谁?你认识这个人吗?”的懵懂模样。

    “这是市里来的谢教练,你赶快起来。”

    苏祖在旁边推了他一把,张杰华才缓缓地站起身,仍旧一头雾水。

    谢彩文却没理会那么多,直接走到了张杰华身前,先是目测了下身高,接着又捏骨摸手,看臂展,尤其是在看腿长的时候,谢彩文的手触碰到张杰华的小腹和髋部,直吓得他嗷嗷直叫,以为谢彩文要扒他裤子。

    旁边围观的人,顿时笑得乐不可支。

    苏祖看着谢彩文的神情动作,暗觉得可能有戏,看来张杰华的这个跳远成绩是打动对方了。

    跳远比赛也没有因突然冒出几个人而打断,依旧按部就班的进行着。

    很快就来到了张杰华的第二次试跳,张杰华如释重负地吐了口气,兔子似的跑离谢彩文,到了跳远的助跑区。

    在一众人的目光下,张杰华开始助跑起跳。

    这一番动作,在一旁的谢彩文看得直摇头,助跑太近,速度太慢,踏板基本没踩到,落地后的姿势还有个手插在身后沙地的动作。

    这种业余表现,让一个专业的田径教练看得恨不得过去踹他两脚。

    张杰华跳完以后依旧挺得意,还冲苏祖招了招手。场边负责量距离的老师又皮尺量了量,6米31,比他第一趟跳得还远。

    “这小子天赋可以啊。”

    陈涛也是全程观看了张杰华的跳远,虽然他的专项是举重,但早年间也在田径队待过,对于一些项目还是有所了解的。

    谢彩文点了点头,向张杰华招了招手,让他过来。

    “你这跳远谁教的,一塌糊涂。”

    张杰华听到这话后,眼神不自觉的就瞟向了一旁不远的敖丁平。

    弄得敖丁平很不自在地喊了一嗓子,“我每次教你跳远,你都不见人,你还看我?”

    “算了,先别管那个。”谢彩文没有继续扯下去,转而认真地看着张杰华,“张同学,你等会这样跳,助跑呢,你尽量远一点。然后最大速度冲起来,别管踏板,就是速度一定要快。”

    “另外,刚才那位苏同学,你等他们跳完了,你也跳一趟。”

    “我?”苏祖指了指自己,满脸惊讶。

    “对的。”谢彩文郑重地说道,“你也一样,就是最大速度冲起来跳,别管踏板踩得准不准。”

    “那行。”

    既然这样说,苏祖也没什么拒绝的道理。曾经的他之所以没有涉及跳远这一块,一是他跳高比较好,初一初三的校运会都是第一名,二就是私下里跳远的成绩并不怎么样,也就是五米五,五米六的水平。

    而重生以来,即便有了训练和系统加成,也会下意识忽略跳远这项。

第二十六章 跳远(二)

    “小谢啊,你这是想把两个苗子都搂在手里呀。”

    陈涛毕竟是老教练,看到谢彩文那股子认真指点的劲,心里大概琢磨出什么。

    谢彩文看着远处助跑前的两人,眼神有些热切,“老教练,你也是知道,我们体校的田径队这几年一直没出什么成绩,尤其是径项,好几年没什么响动了,也就最近才有个长跑队员去了省队试训。我以前是想管管不了,现在我主管田径这块了,是想用心做点事。”

    “小谢,你这抱负够大的啊,不过也不是你们体校田径队的问题,是建平这边,干脆点说吧,就是省里的各个地区县市,在田径项目上,从整体氛围到教练水平,还有运动员选材,都滞后了。不过近些年有了个好现象,改革开放一二十年了,大家比条件比过去好了,改开后出生的这代人也长起来了。你看看各个小学初中,运动会的纪录年年都在破,优秀的运动员种子比过去多了。”陈涛感叹道。

    “有潜力的种子是多了,可也要能发芽。现在这情况,人们的观念不比以前,只想着为国争光。一些家长明知孩子有天赋也不愿意放。”

    谢彩文轻叹了口气,“你看着我这大老远跑一趟,最后也还不知道最后能不能成呢。”

    陈涛闻言也是无声地叹息,做为一个教练员,深深的知道里面的无奈。很多时候不是一个好苗子,就真的能够培养成为优秀的运动员。

    这里面涉及的因素太多,运动员个人的勤奋程度和心理状态,家庭成员的支持力度,教练员训练水平及软硬件设施,还有其他的七七八八的意外情况,数不胜数。

    在建平市,或者说全国范围内,很多家庭父母都是不同意子女从事体育类项目的,这种遭遇到的阻力可以说一直相当大。

    扪心自问有几个父母真能够让子女离开身边,冬练三九,夏练三伏,辛苦就不提了。耗费的可是人生最好的时间,出成绩了还好,要是没出成绩或者受个伤什么的,他们这些教练员,真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孩子的父母们。

    张杰华的第三次试跳,听从了谢彩文的指导,助跑的距离差不多有四十几米。

    轻吸了一口气,目光坚定地对准了沙坑前方的踏板,开始最大程度的加速冲刺。

    四十几米的距离,他跑动起来,也不过就是几秒钟的时间,但这几秒钟相对于之前的那几趟,速度确确实实完全提起来了。

    旁边围观在助跑道上的人群看着微微后撤了半步,这种近距离迎面冲刺跑起来的速度感,还是给人有些压力的。

    一阵狠狠的踏在木板上的声音,张杰华整个人瞬间起跳,飞了出去。

    腾空中足足有半秒的时间,才扑咚落了下来,太快的速度让整个人直接沿着沙坑超前方滚了过去。

    “犯规了,犯规了。”

    “可惜,这趟踩过线了。”

    几个声音同时响起,负责用皮尺量距离的裁判员也是大为可惜。

    一旁的谢文华眼睛发亮,亲自下场,朝那个裁判员借皮尺,测量距离。

    “多少?”陈涛站在一旁看着谢谢彩文整个人都趴在了沙坑里,没有起身,忍不住出声问道。

    “6米53!”

    谢彩文将皮尺还给一旁负责测量的裁判,转头将成绩说了出来。

    “这个距离,要是没犯规的话,要破了我们的县运会记录了啊。”负责测量的裁判结果皮尺,看着这个距离,啧啧称奇道。

    “6米53,已经超过了二级运动员的标准,小伙子还是很有潜力的。”陈涛称赞道,看着谢彩文从沙坑中出来,“小谢,你这是让选手学卡尔刘易斯啊。”

    “跳远嘛,跳是一部分,但助跑更关键。跑是跳的基础,跳是跑的结果,最大化的助跑速度,有助于获得滞空时间,水平位移的距离也长些。像一般的中学生跳远,速度大部分都是没冲起来的。”

    跳远最著名选手卡尔刘易斯,四届奥运会跳远冠军,23步,长达52米的跳远助跑。助跑速度达每秒11。80米,超过了当时所有跳远运动员。惊人的速度,让他比其他运动员多了一秒半的腾空时间,跳远的成绩也远超过其他人。

    “这位张同学,我看他身高不错,现在应该有1米77到1米78左右,我刚摸了下跟腱,骨骼肌肉,还有很大成长空间,要是能再长个五六公分,那就更理想不过了。”谢彩文对张杰华这趟成绩很满意,同样也有几分疑惑。

    “说也奇怪,按他这个跳远的距离,在同龄人中应该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