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无奈三国 >

第182章

无奈三国-第182章

小说: 无奈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口发展也会大受影响的。这样一来,只会便于咱们今后对他们的控制及融合。至于鲜卑部族借机劫掠咱们中原内地的忧虑,那更是不必考虑。董卓地处西凉,鲜卑各族出兵,自然从塞外草原进攻。何用通过咱们幽州这里?而董卓的实力庞大,如无咱们插手,焉能败在鲜卑部族之手?且,董卓与南匈奴关系莫逆,就算是董卓不敌,他也可以请南匈奴出兵抵制鲜卑部族。而南匈奴各部族,即使不看在董卓的交情面上,他们也不可能眼看着和他们同居草原之上的鲜卑部族发展壮大的。到时候,南匈奴和鲜卑部族之间也必然会牵扯出往日的纠纷,从而大动干戈。然,他们自相残杀之时,正是咱们从中获利之刻。如此,悬赏花红,对咱们百利而无一害。咱们何乐而不为之?”
  蔡邕真没想到,自己得到消息后,忧虑半天的事情,竟然被刘明三言两语说没了。而且刘明这思路也太深了,不仅消耗鲜卑部族的实力,竟然连南匈奴也算计进去了。整个就是抱着既然咱们中原动乱了,那也不能让塞外各民族安稳的发展了的想法。省得他们日后发展壮大了再找咱们中原的麻烦。
  蔡邕服了。彻底的服了。可是蔡邕服的高兴,服的痛快。他为自己有这么一个深谋远虑,意志坚定,不为自己言语所动摇的主公而高兴,为了有这么一个精明的女婿而骄傲。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这主公无忧矣。
  蔡邕高兴的哈哈大笑。忧心一去,蔡邕想起自己的老友寄居在自己这里多日了。以自己的老友的才干,辅佐自己的主公,那真是锦上添花了。蔡邕立马向刘明进言道:“老夫昔日挚友孔文举来咱们这里多日了。以其之才,为官可育化一方之百姓。主公不可错过。”
  刘明对孔文举的大名那可没少听自己的老岳父提起,那乃是大名鼎鼎的孔子第二十代嫡系传人,学问出众,才德过人。就孔文举的那个名人效应,在这个年代谁不晓得?而且就算除了自己老岳父的夸赞之外,‘孔融让梨’的典故,又有哪个受过中国小学教育的人不知道?自己好歹也算是高中了。当然就更知道了。
  可现在刘明听到孔文举的大名,首先想到的不是崇拜。刘明早过了当初刚来之时,见到这些名人就激动不已的时候了。名人都见得麻木了,习惯了。现在刘明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借助孔融在士林中的名望,能对自己的基业发展造成多大的声势影响。能减少多少不必要的阻力。
  刘明一算之下,便宜呀。这种大家伙,绝对不能放过。随便的找个官职供起来,那自己今后的发展就顺利的太多了。
  刘明心里高兴,尤其是这种高兴没必要藏起来,可以随便的让人看,这就更叫刘明高兴了。刘明兴致冲冲的拉着蔡邕就去拜见孔融。
  到了孔融那里,孔融也十分的高兴刘明能亲自的来请自己出山。这真是太看得起自己了。
  结果,双方是相谈甚欢。
  谈话中,刘明问孔融为政之道,以试孔融之才。
  孔融答的也十分的巧妙。孔融说道:“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现今太尉大人这里,严明法度,使百姓知其有所为,有所不为。又办报纸,言明善恶美丑,是非功过,使其知应所为,应所不为。此以乃是为政之道之所极。远胜属下当初以德治理的境界。主公又何必再来问我。”
  刘明听的是心里美。而且对孔融今后的治理能力也有所放心。最少这孔融绝对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愚人,他对自己的政策明白得很。甚至都快比自己更明白了。要是当初孔融更懂些军事的话,北海也不至于被管亥占领了。
  没想到刘明正想着管亥呢,孔融也提起管亥来了。
  孔融向刘明进言道:“主公。昔日融失北海,有负先皇守疆之责。然,融观管亥其人,绝非顽劣不堪之徒。其心中尚存大义,有是非黑白之明。只是生活无所依,这才聚众生事。从其破城之后,遵守言诺,不伤百姓分毫。其人还是可堪教化的。属下愿意为主公赶赴北海,劝其归降。还望主公恩准。”
  孔融这话,真把刘明说愣了。本来刘明就要和袁绍爆发一场大决战了。这管亥绝对是要召回来,使其成为袁绍背后的一把尖刀的。可是,这从孔融的嘴里说出来就令人奇怪了。这孔融就不恨管亥夺了他的北海么?还是说这孔融从中看出了些什么?
  想到这些。刘明试探着问道:“先生何出此言?难道先生忘了管亥的夺城之恨不成?且先生又是如何断定管亥的为人的?”
  孔融笑道:“斯逢乱世,融不识军务。虽北海富有,民风淳朴。总是他人口中之肉,若如羊行狼群,总为他人所惦记。融忧心此事,决非一日。总恐城池易主之日,百姓受贼人所扰。亡于战火,无法安居乐业。融无计可施,只有纵情于美酒,以逃避此忧虑。然,北海易主之时,百姓安然无事,融为此雀跃不止,又何恨之有?且管亥能护得北海一方之民不殃及战火。融不仅不恨他,尚要感谢于他。至于管亥为人。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融在北海易主之后,颇受管亥的礼遇,于其相处多日。融焉有不知的道理。融以性命担保。只要主公肯招安管亥,管亥必然欣然而降。对主公忠诚不二。”
  刘明一听,心里更乐了。这到不用你用性命担保了,只要我招安,管亥肯定得降啊。这管亥可一直就是自己这边的人马呀。
  不过,这事还不能让孔融知道了。刘明只能忍住笑意,装着大受感动的样子,对孔融说道:“先生一心为民,为国。不顾自身安危。本公受教了。先生之美意,本公不敢拒。唯请先生以国事为重,珍惜贵体。让本公遣人护送先生同去。以策先生安全。还望先生不要推辞。”
  刘明心想:让孔融去招安管亥也不错。最少什么人也不可能从这里想到管亥和自己的关系了。只是需要叫人跟着点孔融,到时候知会管亥一下别露了就成了。
  而孔融得到刘明的恩准和信任。那孔融可就更高兴了。
  就在大家都挺高兴的时候,一个小孩一蹦一跳的进来了。
  孔融借着高兴劲,对蔡邕说道:“伯喈兄,此是犬儿,时逢入学之龄。幸喜伯喈兄乃是当世大儒宗师,还望伯喈兄能收下犬儿,以为教导。”随后,孔融又命这个小孩跪地拜倒,给蔡邕行礼。
  此时蔡邕也正高着兴呢。而且好友之间,互为教导子女那也是常理之事。故此,蔡邕也非常高兴的答应了。
  蔡邕既然答应了,那就得给这个小童取个好名字了。学童入蒙,由老师命名,那乃是常理。在此之前,童子只是有小名儿而无大号的。
  蔡邕思前想后,决定借用刘明的明字给这个弟子,以望他明礼仪,明是非,明廉耻。
  孔融对蔡邕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孔明,那是非常高兴的。寓意多好呀。可刘明就比较郁闷了。眼前这个小家伙就是孔明了。那诸葛亮怎么办呀?今后这孔明、诸葛亮不就成俩人了吗?
  不过,也没多少的时间让刘明郁闷了。飞鹰传书,冀州那里有紧急机密事情来报。贾诩、杨军他们派人请刘明赶快回去商议军情。
  刘明不敢怠慢,赶快就动身往回赶。不过,刘明走之前,还是交待了孔融明天就可动身去招安管亥了。自己回头就派保护孔融出使北海的人过来,同时也会把自己写给管亥的招安令带来。
  等刘明到了议事厅。不错,刷刷齐得老四位,杨军,贾诩,荀彧,荀攸,这几个如今自己身边的主要谋士,一个不拉的全都在这里等着自己了。就冲着这几个谋士满脸兴奋的样子,刘明就知道,这回冀州来得消息肯定是好事。
  可是,等刘明坐定之后,一听杨军的汇报,刘明万万没想到。自己还是估计低了。这确实是大好事,而且还是大大的好事。好到自己都无法想象了。竟然还会有这么好的便宜给自己占。
  起点中文网 www。。cn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正文 第二百三十四回 好事连连
     更新时间:2008…6…26 0:52:21 本章字数:4569
  各位书友,在下新书《下位者鄙》火热出炉。望各位书友多多支持,多多推荐。。cn/showbook。asp?bl_id=96484
  ………………………………………………………………………………………………………  这回的好事主要是两个方面的。
  一个方面是田丰、沮授到冀州联络当地的豪强望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几乎所有的当地豪族都愿意支持太尉刘明驱逐袁绍,持掌冀州的。
  刘明等人对于田丰、沮授他们能取得这个成绩,那也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原本刘明就是在冀州发家的,发家之后,刘明与当地的各个豪族的关系就处理得都挺不错的。而刘虞到了冀州之后,以刘虞的为人,这些豪族也没什么说的。这些年来,冀州当地的豪族没少得刘虞得实惠,他们对刘虞也都是感恩戴德的。而袁绍占了冀州之后,为了他那庞大的军队开销,也难免对这些豪族进行了一番横征暴敛。如此一对比,这些豪族心存怨气,想要投靠刘明,那也是情理之中的正常反应。而田丰、沮授他们也就是看准了这点,这才敢大包大揽的到冀州那里去进行游说的工作。
  可田丰、沮授这回除了报告这个好消息之外,也有汇报了一个当地豪族首领提出的一个小小的要求。
  要求很简单,就是这些豪族的首领为了确保他们今后在冀州的利益不受影响,希望能把他们本族之女嫁给刘明为妾,以作连襟。
  而他们会提出这样的要求,道理也很简单,虽然冀州的豪族众多,可真要说的上根深蒂固,历史悠久的,那也只有三家。那就是甄家,审家,田家。这三家持掌了冀州之牛耳多年,其余各个家族都是唯这三家马首是瞻的。其中,甄家和审家世代姻亲。关系莫逆。审配作为审家的一个代表人物,袁绍重用审配,才令得袁绍能够迅速的占领全冀州。这其中,甄家、审家这两大家族的势力努力,那可是功不可没。可惜的是,这审配的为人太过耿直,在袁绍占领了冀州之后,并没有给这两个家族带来多少利益,反因袁绍的庞大军队开销,令这两个家族损失了不少。故此,这两个家族本来就有意把甄家的族女甄宓嫁给袁绍之子,用以抛开审配,以作进身之保障。
  可经过田丰、沮授的游说。三大家族当中的田家,本来就田丰的本家,对于田丰的意见,那当然是全力的支持了。可审家和甄家虽然也觉得投靠刘明这里是明确的选择。可又怕田丰在刘明这里得势,今后田家就会一枝独大,盖过了审家和甄家。故此,这两个家族决定,如果刘明能够承诺在事成之后纳甄宓为妾,那今后甄家和审家就攀上了太尉刘明的这个高枝儿了。从此他们这两个家族在这冀州也就算是有了一定的保证。那他们为此把家族当中的审配牺牲掉了,那也就值了。
  而田丰、沮授在得到这个回复之后,不敢冒然做主,就把这个消息传了回来请示。
  而另一个消息则是安插在颜良身边的密探献策成功,这颜良被审配,逢纪,郭图他们气昏了头,又一心牵挂文丑的安全,结果被幽州密探蛊惑,认为幽州这里大兴人口了买卖,而文丑的食宿费等也只是安一万人的标准计算的。文丑在幽州吃住了一年,而自己亲手训练的士兵,那也是管吃管住,外加训练一年整了。用来交换文丑那是绰绰有余了。而且这些交换过去的士兵,肯定不可能被幽州那里立马就用在和主公袁绍即将开战的战场上,要是那样的话更好,倒是侯这些士兵反戈一击,到省得自己这边许多的麻烦。而他们若是不被用在战场上,等主公袁绍攻破了幽州,这些兵马还不是全都安然无恙的又回来了嘛。故而,颜良听从了幽州密探的建议,准备用一万的精兵换回文丑。然后等文丑回来之后,再向主公袁绍请罪,反正一万的士兵在百万大军的作战当中也占不了多大的比重,到时候主公袁绍一定能让自己二人戴罪立功,将功赎罪的。
  颜良主意拿得挺好,私下带兵就向幽州这里来了。准备交换文丑。
  看完这两个喜讯,刘明二话没说,直接命令贾诩针对颜良的举动启用二号计划,命令埋伏在审配身边的密探,把颜良私自行军的事情泄漏出去,诬陷颜良倒反冀州,带着人马投靠幽州来了。同时让贾诩传令赵云带两万的突骑兵接应颜良,务必造成颜良已经投靠了幽州的假象。
  贾诩接了命令就赶快的安排去了。
  刘明这件事办的挺利素,那是因为整个行动方案已经推演过许多次了。该怎么应对,那早就准备的差不多了。只要刘明下个最后的决策就行了。可刘明对于冀州豪族甄家的联姻,却明显准备的不太充足。没有做好一定的心理准备。刘明他们只是盘算过冀州当地豪族支持自己如何,不支持自己如何,以及他们保持中立又如何。现在这冷不丁的又出了一个幺蛾子。刘明还真有点拿不准这中间的利害得失又如何。
  不过,这也关系不大。现在可就看出身为上位者的好处来了。刘明虽然拿不准,可他现在不是还有三个顶级谋士在这里了嘛。刘明眼神一领,轻声问道:“诸位如何看待冀州甄家献女联姻之事?”
  荀攸这人比较正直,一听刘明这么说,还以为刘明又像以前那样,伉俪情深,不愿意另取妾室了。故而,荀攸劝说道:“主公。大局为重。甄家之女,随便收入后室即可。不必当真。咱们若有冀州当地豪族相助,破袁绍,取冀州,易如反掌。袁绍若灭,董卓、袁绍联手之势,荡然无存。到时候,咱们再转手对付董卓,那也是手到擒来。到时候,主公之霸业可成。”
  荀攸说得不错,简单的几句话,就把形势分析的一清二楚。可刘明对此不置可否,只是点头嗯了一下,又把目光看向了其余二人。
  荀彧比荀攸要沉稳的许多,也考虑的更多一些,他看刘明对荀攸的说法不置可否,就知道这问题的纠结并不在这里。荀彧稍为的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