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大文学家 >

第64章

重生之大文学家-第64章

小说: 重生之大文学家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飞阳哈哈大笑,知道黄征农自从在唐城喝过自己的百年茅台酒后,就一直念念不忘。现在发问,自然是想跟自己要酒喝。

    黄征农见李飞阳发笑,也是觉得自己有点不好意思,但是酒鬼对于美酒的执着,非是一般人所能想象,他嘿嘿笑道:“臭小子,别笑,到底拿来没有?”

    李飞阳道:“来黄大哥这里来,怎敢不拿好酒?放心,百年茅台我带来了五瓶,另外还有几瓶我们唐城的高粱酒,口感也是不错,一会儿,黄大哥也帮忙评鉴一下。”

    黄征农连连点头:“我这里也有几瓶老酒,放了多少年没有舍得喝,一会儿我把它们拿出来,咱们兄弟都喝一点尝尝。快跟我进屋,正好你发过来的那篇小说现在有点争议,咱们现在讨论一下。”

    黄征农家里是一个大大的四合院,看模样是前朝官宦大家的宅院,院子里有假山水池,精致花园,一侧还有小片竹林迎风摇曳,布局之人手法不凡。

    到了正堂,有人献上清茶,端起茶水喝了一口,茶水清香碧透,也是好茶。

    李飞阳有点好奇的问道:“黄大哥,你说我的那篇文章怎么了?起了什么争议?”

    黄征农苦笑道:“这篇文章在我们的杂志里面发表,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但在《青年文学》里面就有了一点争执。”

    “哦?什么争执?”

    “嗨!还不是因为你写武侠小说写的!”

    李飞阳道:“这跟我写武侠小说有什么关系?”

    黄征农道:“你平常在我们《武林传奇》里面发表的武侠小说太过于出名,以至于你这篇《神鞭》被有些人认为是属于武侠小说的范畴,不应该在《青年文学》这个正统文学杂志上面发表。”

    李飞阳有点好笑,在前世,冯骥才的这篇小说一经发表,就被多方转载,继而被拍成电影,化成连环画,后来又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文字,影响力非常大,没想道在这个世界,竟然不能发表了!这上哪儿说理去?

    黄征农道:“还有,飞阳,你写的这篇文章非是卫津人不能写出来!地方语言的描写极其生动,对老卫津老地方风物的描写,对老风俗的认识,还有对卫津方言的利用,非是卫津本地人不能写成这样的文章!因此,很难让人相信,这种充满卫津乡土风情的地方文学,竟然是一个不足十八岁的原在唐城的中学生写的。”

    李飞阳道:“黄大哥意思是,有人怀疑这部小说是我抄袭别人的文章?”

    黄征农道:“怎么可能怀疑你抄袭?你都写出来了《红高粱》这样的文章,你的才气和文笔已经被业内同行认可。再说,这部小说如果有之前有人写出来,这么精彩的文章,怎能不被人所知?他们现在怀疑的是,这篇文章是你找人代笔写成的。”

    李飞阳道:“我在这篇文章的序文中已经提前说了,这只是我道听途说的故事。有关于卫津的故事,自然用卫津的方言来写,这样才算是本乡本土的事情,才让人有带入感。要是有人怀疑我是找人代笔,让他们来找我就是。”

    黄征农道:“你也不用担心,王不知先生力排众议,说你这部神鞭,立意深刻,表现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受国外列强压迫欺压的穷困处境,以及他们反抗压迫反抗侵略勇气和精神。至于,说有人代笔,更是无稽之谈。要是有人有这等笔力和才气,干嘛要给你代笔,他自己发表作品就是,何苦为他人做嫁衣裳?”

    黄征农道:“你看吧,用不了多久,这篇文章就会在《青年文学》里面刊登,毕竟你年龄小,才气却大,不乏有小肚鸡肠之人,看你不顺眼,就想恶心一下你罢了,不用过于理会。”

    李飞阳点点头道:“跳梁小丑,不足为怪!”

    黄征农哈哈大笑,大拇指翘起:“兄弟,还是你这句话大气!不错,这都是跳梁小丑而已,不足为怪!哈哈。”

    李飞阳道:“这些人不用理会他们,但是王不知老先生,我是必须得登门拜访感谢一下才行。”

    黄征农道:“不错,理应如此!”

    他好奇的问李飞阳:“兄弟,你来京城是干什么来了?总不会是专门来看望哥哥来了吧?”

    李飞阳笑道:“倒也不是专门拜访哥哥,我们几个来京城,是被人下命令请来的。”

    李飞阳叹息道:“不来不行啊!不来就是不给人家面子!放眼整个大汉国,不给人家面子的人,还真没有几个,就是有,那也不是我们几个!”

    黄征农更为好奇:“是什么人这么厉害?面子这么大?难道还比中海的几位强势?”

    此时,赵春江说道:“黄大哥,这次还真是中海的哪位老人召见我们!”

    黄征农放下茶碗,有点迟疑,有点不确定的问道:“云长同志?”

    李飞阳点点头:“因为有些事情,云长同志把我们叫了过去,如今刚刚从大会堂出来,就来到大哥这里。”

    黄征农喃喃道:“云长同志专门接见你们三个啦?这是什么个情况?”他出神一会后,很快反应过来,兴奋道:“飞阳,这次你的书决计不会遇到出版问题了!要是有人知道你被云长同志专门接见了一次,谁还敢阻截你的小说的发表,哈哈。”他神情兴奋,高兴非常。

    此时,在青年文学社里面,正围绕着李飞阳的这部《神鞭》开展了一番大讨论。

    王不知神情激动,站在办公桌的一头,脱下一只皮鞋连连敲击办公桌面,仪态尽失,咆哮道:“我不知道你们为什么要反对刊登李这篇文章!难道就因为这部小说像极了武侠小说?所以你们就反对?武侠小说有什么不好?唐宋话本,里面不乏说武林中人,不是照样被称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成果的代表之作?”

    办公桌的另一头坐着一位戴眼镜的肥胖老者,胖头鱼一般的脑袋,头顶已秃,四周稀稀拉拉的毛发被梳向中央,成了地方保卫中央的局面。眼袋略微有点浮肿,此时胖胖的手指翻动了一下面前的文稿,慢声细语道:“王总编,一篇文章的好坏,总不能以你一个人的意见为准,大家的意见也得顾及一下嘛,不然,这不是就成了一言堂了嘛!”

    此人乃是青年文学社的副总编冯四年,一向与王不知不对付。

    倒不是此人心肠有多坏,只是他和王不知天生的不对付,对事物的看法往往是两个极端,两人互不服气。

    他和王不知是老同学,从上学开始,两人就不对付,小时候打架,打不过王不知,在私塾里面,论成绩,他永远是老二,王不知永远压他一头。后来全国解放,参加工作,王不知还是他的上级,偏偏两人就只是差了半级,王不知是正职,他是副职。要是两人的级别相差很大,他也就熄了争胜之心,偏偏就差这么一点,怎能让他服气?也因此,冯四年就是不服王不知,但凡王不知喜欢的东西,他明明开始也喜欢,但是知道王不知也喜欢,就开始变得不喜欢,王不知不喜欢的东西,被他知道后,就开始强迫自己喜欢。他就喜欢跟王不知对着干。

    当然,此人决计不是一个坏人,在大运动时期,王不知被关进牛棚,受了极大的摧残,眼看小命不保,还是冯四年找了一群人,假冒红卫兵,将王不知强行提了出去,才保住了王不知的性命。

    但是,救人归救人,他救了王不知后,还是和王不知不对付。两人如今被安排成青年文学社的总编,王不知又高了他半头。

    事情又回到了几十年前的景象,这让冯四年情何以堪?

    于是,老头脾气上来了,不与王不知耗到底,他是说什么也咽不下这口气。

    王不知也是一个怪人,换到别人身上,对于救命恩人,恐怕就会千恩万谢,不好意思与恩人争执。

    王不知偏不这样!

    他从内心里是感谢冯四年的,平日里,私下没少去冯四年家里走动,冯四年家里的几个孩子的工作,都是他托关系安排的。

    但感激归感激,在工作上面,他和冯四年还是意见不合,对事物的看法,还是寸步不让,一如当年。

    如今冯四年反对《神鞭》的发表,在王不知的预料之中。只是没有想到,这个老家伙不知用了什么法子,竟然鼓动了整个编辑部的大部分编辑,集体反对《神鞭》在杂志上刊登,这就有点不好办了。

    所谓众意难违,王不知虽说身为总编,但是也不可能无视这么多同事的意见,就连社长也有点偏向于冯四年的意见,不敢轻易说发表刊登之事。

    一时间,王先生有点发愁,难道这篇优秀的文章,还真的不能在杂志上面发表?

    王不知心里大感可惜。

第九十章 还是武侠小说有趣

    正在争议之时,社长牛向前胳肢窝夹着一个文件夹,推门走了进来:“还在讨论这个问题呢?”

    在座众人集体站起:“社长您来了。”

    牛向前摆了摆手:“大家都坐下,都坐下。你们讨论的怎么样了?”

    王不知愤愤说道:“大家都不太同意刊登李飞阳的这部《神鞭》,但是我是不会改变我的观点的,我还是坚持认为这是一部极为优秀的小说,值得我们在刊物上面刊登!”

    牛向前道:“老王啊,我知道你对李飞阳有好感,这部小说也确实不错,这书稿我也看过,里面人物形象生动,故事情节写的非常精彩,但是呢,从整体来看,就有点怪力乱神的味道了。放在武侠故事里面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放在我们这个正统刊物上,就有点不太合适了。毕竟我们的杂志社是出版正统文学作品的单位,李飞阳这篇《神鞭》虽然精彩,但是与我们的出版理念不同,还是退回去吧。又不是不能在别的刊物上面发表,何必单单吊在我们这棵树上?”

    王不知张了张嘴,无话可说。

    牛向前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李飞阳这种题材的作品,在杂志上面来讲,可上不可上,没有一个衡量标准,就是杂志社不与刊登,你也挑不出什么理来。

    冯四年见王不知一脸苦涩,心下大喜,笑眯眯道:“还是社长说的对,我和社长的意见相同,这么一个武侠范畴的小说,根本就不适合刊登在我们的期刊上面,让李飞阳转投别处就是。反正凭李飞阳现在的影响力,根本就不愁发表不出去。”

    王不知大恨,但是知道自己越是表现出愤怒的表情,这老家伙越是高兴,只好默然不语。

    黄征农家里,李飞阳打开一瓶酒,给黄征农满上一杯:“黄大哥,这是我们唐城的特产高粱酒,你来尝尝口味如何?”

    黄征农惊喜道:“这莫非就是你在《红高粱》那部书里面写的祖传秘方高粱酒?”

    李飞阳笑道:“就是这种酒。”

    黄征农本来就要把酒杯端起,凑到了嘴边,闻言又将酒杯放回来桌面,迟疑道:“该不会真的往里面撒尿了吧?”

    李飞阳哈哈大笑:“黄大哥还当真了?小说嘛,里面总要艺术夸张一下的,哪能真的往酒里面撒尿?独门秘方就是一个噱头而已,只是杜撰的罢了。”

    黄征农放心道:“那就好,你小子写的小说有点以假乱真的感觉,看完后觉得这个世界好像真的发生了书中所描绘的事情,但是又让人觉得不太像是真的,故事存在于真假幻实之间,让人似信似不信。就像你最近这篇《神鞭》,故事背景都和真实的历史场景一样,看完之后,真让人觉得卫津真的出现了一个神鞭傻二,真要是考证一下,那就让人笑话了。”

    李飞阳道:“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们写书,总得要加工一下才成。”

    黄征农笑道:“确实如此。”

    端起杯子,啜了一口,眼睛顿时亮了起来,细细品味良久,赞道:“果然好酒!甘爽凛冽,回味悠长。”

    李飞阳道:“既然是好酒,那就多喝几杯!”

    黄征农道:“有酒怎能无肴?兄弟你稍等一下,饭菜这就上桌,上菜后,咱们再好好喝一次!”

    这时候,旁边的马克忽然“咦”了一声,道:“黄大哥,你们中堂条几上面这个葫芦长的好奇怪!”

    赵春江顺着马克的目光看去,也是奇怪的“咦”了一声:这个葫芦怎么是个方形的?”

    黄征农这个大厅里面,正北面挂了一张大大的山水图,画上青松挺立,群山高耸,瀑布从高处下泄,冲击到了瀑布下面的岩石上面,水花四溅,动感十足,咋一看去,瀑布好像真的还在流动一般,竟然使人有后仰避开瀑布冲击之意。

    画得落款是:黄世昌涂鸦之作。

    这副图画,看笔法,看意境,竟然不输于钓鱼台国宾馆十八号楼里面挂的那副**年的作品。

    画幅下面,摆着一张长长的条几,条几上面摆着几个摆件。上面有如意、有玉佛,有瓷瓶,尤为奇特的是,还有一个古怪的葫芦。

    这个葫芦有三十厘米的高度,是一个亚腰葫芦,与一般的亚腰葫芦不同的是,这个葫芦竟然是个方形的。

    李飞阳眼里惊人,一眼看去,就知道这个葫芦不是假的,而是真的长成这样的,不由大奇,好像没听说亚腰葫芦里面还有这么一个品种啊?

    黄征农见他们几个盯着这个葫芦看个不停,走到条几前面,将这个葫芦拿了过来,笑道:“这个方形葫芦是我父亲所做,他在前几年,和一个外国朋友聊天,说到葫芦上面的时候,他说他能种出方形的葫芦来,那位外国朋友不信,后来他们就打了一个赌,结果我父亲真的就种出了一个方形的葫芦来,使得那我朋友啧啧称奇。”

    李飞阳与马克赵春江几人,如今拿着这个葫芦,也是啧啧称奇。

    赵春江问道:“黄大哥,这个葫芦是怎么种出来的?”

    黄征农道:“家父是在葫芦生长之初,用特制木框将它框住,随着它的长大,木框也随时更改,直到葫芦不再生长,在框架之内,也就算是长成了。”

    赵春江道:“怎么可能?这玩意儿长的时候,又不是干的,用框子框住,时间长了,岂不是会烂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