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

第160章

伐-第160章

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后,伍慈以军帅府监察部的名义,调集浪荡渠西岸的天骑营、孙家坞义务兵,趁夜突袭羌人聚集区,在姚若的配合下,将姚襄卫队清剿一净,并顺势擒拿了姚襄、段勤、蒲雄三人。
    石青就渤海郡未来情势发展和刘准、逢约商讨半夜,随后与王猛一道听伍慈回禀陈留姚襄之变,待伍慈将其中的因由全部道出之后,东方天际朦朦胧胧,已是黎明时分了。石青没有一点倦意,反而越发亢奋了。
    “青兖必须凝结为一团,绝不容许有离散的杂质存在!”石青重重擂了一拳,截然道:“有些事情到了着手进行的时候了。”
    王猛、伍慈同时打起了精神,两人熟知石青性情,知道石青一旦这么说,必定会有不小的动作。
    石青深深吸了口气,低沉地说道:“石某一直有个梦想,希望在残破的故土之上重新建设一片乐土,一个汉人的家园。以前的家园计划便因此而来。只是。。。真正美好的家园不是孩子能够进学,男人和女人成家,寡鳏不再孤苦就能代表的,真正美好的家园应该是让生活其中的人快乐而又自信,有荣誉!有尊严!能上进!新义军必将青兖建设成这样的家园!”
    王猛双目灿然一亮,重新审视起石青。
    这个主公,才智武勇无一不有,可谓难得一见的英雄豪杰,原已让他佩服的五体投地,但是,在这一刻,听到对方铿锵有力,坚定决绝的话语,他才知道,这个主公心胸之大之阔,远远出乎他的预料。这些话语对他来说,是那么地新鲜,以至于让他有重为蒙童的感觉。
    伍慈没有王猛理解的那么透彻,他挠挠头皮,困惑地说道:“石帅。你说应该怎么做,伍慈照做就是了。”
    “怎么做?!”
    石青下意思地反问一声,语音金石一般,隐隐透着森冷的寒意。俄顷,他对伍慈说道:“这确是采风司的职责。这段时间,本帅需要采风司在青兖散布风声,将‘汉族是天下最高贵、最文明、最骄傲、最伟大的民族’这个主旨散布出去,不惜采用任何手段,要让青兖每一个人听到并接受这个事实。”
    “是。”伍慈眉开眼笑,应承道:“石帅放心,采风司不惜余力,定然完成石帅嘱托。”
    王猛心头却是掠过一阵阴云,新义军和青兖并不单纯是由汉人组成的,五胡六夷特别是羌人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石青此举会不会激化内部争端呢?他偷偷向上打量一眼,却见石青杀气凛然,便知道石青有意借姚襄事件要彻底整顿青兖胡人了。
    思虑了一阵,王猛斟酌道:“石帅。大敌当前,此举只怕。。。”
    “景略兄顾虑的石某清楚,景略兄放心,石某为的是凝聚青兖人心,不是自毁根本。”石青点了点头,缓缓说道:“石勒当政之时,有国人赵人之分;石某有心效仿,在青兖人区分汉人、胡人;其中汉人代表尊贵、骄傲,胡人代表野蛮、无礼。。。”
    王猛心神一紧,若是这般区分,青兖即使不乱,新义军中的胡人只怕再不会诚心效力了。
    石青似乎知道王猛的疑虑,话音一转,继续道“。。。当然,胡人并非一味低贱,只要能通过一定的标准考核,胡人可以抬籍为汉人,用汉名,着汉服,转胡为汉。”
    王猛心中一亮。他知道,即使大晋南渡,中原以胡人为主,但是胡人还是下意识地自以为卑贱,依旧崇尚汉人以及汉人的文化,这也是偏安江左的大晋一直被认为天下正溯的最主要原因。按照石青的办法,给胡人一个进身抬籍的机会,青兖胡人为了能成为尊贵的汉人,必定会为新义军拼死效力。
    伍慈天赋有限,跟着石青的思路转了两转便即迷糊了,瞪大了眼睛懵懵懂懂,不知所以。石青瞥了他一眼,转对王猛道:“景略兄,行事的思路石某已经指出,具体的方略需要长史处拿出,在此之前,如何造势,如何防范,也是长史处之责。”
    王猛起身应诺。
    石青又吩咐伍慈道:“伍行云。散布风声一事,采风司当与长史处密切配合,拿不准的,汝多向王景略请教,切莫擅自作主,误了石某大事。”
    伍慈应了一声,随后问道:“石帅。姚襄一伙人应该怎生处置?”
    姚襄、段勤、蒲雄三人身份不低,伍慈抓获之后,不敢擅自作主。石青倒没有对这三人太在意;无论他们的后人怎么吹嘘三人的英武不凡,在石青眼中,这三人就是历史浪潮中掀起的一团泥沙,稍现即逝,对历史进程没有产生过任何波动。
    “杀了段勤,枭首示众。”
    石青淡然间决定了段勤的生死,想了一阵,又道:“命令刑部弄一个囚牢出来。对了,听说巨野泽内有一处荒岛,让人去探一探,找到以后就在岛上建一座囚牢吧,作奸犯科之人,日后都关到岛上去。囚牢没有建好之前,为了防止蒲雄、姚襄逃脱,先把他俩双腿打断,然后。。。这两人都识得字,让他们在军帅府抄。一本书一碗粟,没完成任务,就不要让他们浪费粮食。”
三十二章好苗子要培养
    探马回报,慕容评的章武军退到沧县便停了下来,分出一支偏师赶赴柳县,开始在沧县、柳县布置防御;封裕的河间军也开始在清凉江西岸布置防御。 ,鲜卑人的意图暴露无遗,他们不愿放弃到手的战果,意欲固守沧县、柳县、清凉江一线。
    鲜卑人锱铢必较,石青对此没有任何办法,新义军负担不起攻击损耗,缺乏进攻的能力。
    “撤吧。让沧县民众撤到马颊河南岸过冬——明年春上我们联手北上,抢割田地里的庄稼,只要慕容评敢出城,石某定叫他有来无回。”石青看着大魏幽州刺史刘准歉意地说。
    刘准年约五十,既无勇力也无才情,资质可谓普通之极;之所以能成为石赵的渤海太守、大魏的幽州刺史,只因为他是世家子弟。他是刘隗的侄子。
    刘隗是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最初在江左任丞相司直,乃晋元帝司马睿最为心腹之人,王敦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叛乱,清的这个君侧就是刘隗。王敦攻入建康,刘隗带着一门老小辗转北上投了石勒,被石勒拜为太子太傅,自此在北方定居下来。
    因为刘隗的缘故,彭城刘氏在邺城也是响当当的世家望族。,刘准才得以平庸之才,先后被任命为后赵渤海太守,大魏幽州刺史;历史上,鲜卑人来后,他顺势投了鲜卑,在大燕渤海太守封放手下作了一个左司马,所作所为说得上是颇能见风使舵,顺时应命。
    石青之所以有些歉意,是因为刘准没什么主见,他接纳了新义军对敌方略,这才同意暂时放弃沧县以引诱鲜卑人南下,哪知道鲜卑人把鱼饵吃了,再也不肯吐出来,以至于刘准以堂堂刺史之尊,沦为没有立锥之地的流民了。
    “唉。。。只有如此了。”刘准不甘地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滠头人迁移到河南,马颊河、卫河左近空出不少房屋,还有些耕好的熟田,可以安置一两万人。”
    石青探询地望向逢约,以商量的口吻说道:“为防万一,要不。。。把南皮的民众一道迁过去?南皮作为前线堡垒,驻守几千守军就可。”
    相比之下,凭豪勇仗义成为一方土豪的逢约更为爽快,直接应承道:“迁吧!鲜卑人太狡诈,下次再来,只怕就是一场苦战。乡邻同党迁到南边,大战之时,我等也少些累赘。”
    迁移南下之事就此确定下来。新义军中垒营协助逢约留守南皮,逢约身为地主,担纲主帅之责,韩彭为客将,参与军机。除了留守的五千士卒,其余人等,无论军民,全部撤离。
    十月二十四,追随刘准的沧县生民和南皮左近民众收拾行囊;两万多人扶老携幼,推车挑担踏上了南迁乐陵的路途。
    天气始终阴沉沉的,似乎有下雪的征兆。
    新义军骑兵下了坐骑,战马帮助渤海民众驮运,骑兵帮着推车挑担,贾坚的两千豪杰营士卒也上来帮忙,有的赶牲口家畜,有的抱着小孩背着包裹。有这万余军汉的帮忙,原本拖拖拉拉的队伍迅速了许多,不到四个时辰就赶完了三四十里的行程。申正时分,赶在雪花落下之前,两万多人通过浮桥渡过马颊河,来到以前滠头人定居的两河平原。
    十日前,驻守此地的新义军义务兵接到命令。石青命令当地驻军提前拾掇房屋,打造火炕,运送石炭,以方便迁移来的民众尽快入住安身。
    渤海郡民众抵达两河平原之时,一切早已准备就绪。晚上,今冬第一场雪落下来之前,两万多民众已经围坐在火炕上兴奋地唠起了家常。有了房屋有了火炕,冬天迁移的隐忧再不复存在了。
    “大晋在南方设置侨郡,以安置南下难民。石青有意效仿之,将两河平原设为渤海郡民众暂居地。刘大人以幽州刺史的身份管理此地民生,石青之举不知是否妥当?”石青笑吟吟地望向刘准。
    两河之间北风啸叫,鹅毛大雪纠结一处,一团团,一坨坨从高空砸下来。室内灯火明亮,温暖如春。石青、刘准、贾坚、权翼、雷弱儿、魏憬等人不分上下尊卑,团团围坐在大炕上。炕下的石炭燃烧的正劲,热烘烘的暖气逼得众人褪去裘衣,只着了一件单衣,贾坚和魏憬更是不拘,扯开衣襟,敞露出半拉子胸腹。
    这次迁移,新义军前后的表现不仅让渤海民众感激涕零,也让刘准大为折服。如今寄人篱下尚能保住刺史的荣衔,这让他除了感激,对新义军对石青再无二话。“有劳镇南将军费心了。能托庇新义军之下,实乃渤海生民之福。刘某至今而后,愿以镇南将军之命是从。”
    “刘刺史客气了。”
    石青笑了一笑,思忖着说道:“治理青兖一年多,新义军军帅府在安顿民生方面颇有所得;刘刺史若是允可,军帅府打算派遣几名干吏前来,安顿民生,治学行律,在两河平原推广青、兖统一规制。。。”
    刘准顿了一顿,欣然道:“如此甚好。刘某求之不得。”
    永和六年冬天的第一场大雪一下起来就不止不休。在马颊河南岸呆了一天之后,石青不得不冒雪动身了。新义军骑兵平日所带马料非常有限,一般都是依靠草场自然补给。严冬的到来使得战马的草料断了源头,他们只能返回乐陵仓或者禀丘,青兖只有这两地有草料储备。
    新义军骑兵赶到乐陵仓,在此休整了三天,而大雪依旧没有止住的势头,黄河也因这场大雪而提前封冻了。
    听到黄河封冻的消息,石青坐不住了。黄河封冻意味着河内的蒲洪可以随时随地向司州发动攻击,陆战营和屠军进入关内以后,司州的防卫可谓空虚之极。若是没有黄河天险阻隔,几乎不堪蒲洪一击。
    鉴于段勤、张贺度、刘国等威胁尽皆诛除,枋头与邺城之间一片坦途,再无驻军必要,石青传令祖胤,命令军帅府义务兵部尽快在枋头组建义务兵,以维护当地治安。传令驻守东枋城的丁析、侗图,命令天骑营立即赶赴获嘉,从侧翼给河内施加压力,让蒲洪不敢觊觎河南。命令跳荡营移防金墉城,监视对岸蒲洪。
    与此同时,石青传令诸葛羽,命令驻守官渡的亲卫步兵营分成两部,一部由荀羡统带赶往洛口驻防,呼应金墉城的跳荡营,一部由诸葛羽统带驻防荥阳。传令禀丘,命令张巧儿率义务兵工匠营移防官渡,接替亲卫步兵营的防务。金堤一战,孙俭临时组建的工匠青壮队伍死伤大半,幸存者中有很大一部分从此成了军汉,石青以这批人为骨干,在工匠中组建了这个工匠营。平日做工操演,危急之时可当战士使用。
    命令一个个传达下去,石青稍稍安心了些。
    考虑到鲜卑人再次南下渤海郡会在襄城和邺城分出胜负之后,石青命令贾坚豪杰营、司扬部、李历部以及历城义务兵尽皆回防驻地,命令权翼部骑兵在马颊河防线与南皮之间机动,以备万一。
    十一月初二。
    五千多骑逶迤南行,石青一行踏上了归途。
    大雪停了有两日了,渤海、乐陵两郡军政一一部署妥当,石青打算在肥子呆几天,把军帅府积压公事处置清爽,便即赶赴司州,以防范河对岸的蒲洪,顺便探查关中战况。
    断断续续下了七八日的大雪给大地披上了一层厚厚的雪衣,积雪足有半尺多厚,遇到沟洼,战马一踏下去,小腿立时淹没其中。骑士们心痛坐骑,尽皆下马步行,时不时的还会帮战马一把,只有郗超有些例外。
    也许是很少见到如此大雪,也许是学会骑术的新鲜尚未消散,郗超很是兴奋,不住地催马在雪原上来回奔跑。静寂空旷的原野上,只有他的清斥声在不断回响。新义军骑兵似乎理解少年郎的心性,对这种愚蠢行为给予了很大的宽容,无论是石青还是魏憬、雷弱儿,都没有开口指责。
    过了黄河之后,人烟渐渐多了起来,不时能看到房舍连绵的村庄。
    “石帅——他们在看什么?”路过一个村庄的时候,郗超纵马赶到石青身边,右手遥指东方,那里有十数人手拿棍子,在雪地上点点戳戳,比画着什么。
    “景兴。这苍茫大地可曾让你心生豪情?可曾有驰骋四方,快意杀敌之男儿气魄?”石青笑吟吟地打趣郗超。眼前少年红润的脸庞,让他颇为欣喜。郗超是个人才,可是在江东风气熏陶下,这个人才不可避免地染上了嗜好丹散的恶习,以至于早早夭折。石青希望,来到青兖之后,郗超能够有一条新的健康的人生轨迹。
    郗超眉头一扬,眸子里清光闪烁,他紧紧绷着嘴却没有回答石青的问话。
    石青一笑,望着远处的人迹,说道:“那些人是当地管事,他们应该在丈量土地。嗯,夏收结束以后,军帅府将会在青、兖划分土地;青兖生民每家每户都可以分到私有地产。日后按田地纳赋,再不像如今这般,一切所得归公了。”
    “啊!?”郗超惊叹一声,有些惋惜地说道:“军帅府这般做,损失可不小啊。”
    “军帅府不会受损的。”
    石青招招手,将郗超唤到近前,借机启蒙灌输。“财富是民众双手创造出来的,军帅府只要能让民众积极创造,青兖的财富就会越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