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

第247章

伐-第247章

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氏兄弟闻言鼻子一酸,四只眼睛雾蒙蒙地,竟是有了些泪花。
    “好!好——多谢征北大将军牵挂,赵韶和兄弟一切都好,只恨不能随侍大将军身侧以效犬马。”赵韶哽咽作答。
    石青点点头,郑重说道:“贤昆仲拳拳之心,石某深知。石某并非不愿让二位跟随,只是前方战事凶险,担心伤着了二位啊。”
    石青这番苦心着实感人肺腑,赵诲忍俊不住,扑通一声,跪倒在石青面前,嚎哭道:“能得大将军如此体谅,赵诲兄弟虽死无憾,肯请大将军将我兄弟留在身边,上阵以身挡刃,回营日夜服侍,苦累凶险我兄弟亦甘之若饴。”
    听到日夜服侍一词,石青腹中一阵翻江倒海,过了好一阵,他强自压下腹胀的感觉,感慨道:“贤昆仲盛情石某心领了,二位但有此心便可,用不着随某上阵厮杀;且中原初定,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时,贤昆仲大才,正可为石某分忧。”
    话说到这里,石青重用之意昭然若揭,两兄弟精神一阵,当下不再恳请“日夜服侍”,一起躬身施礼道:“但有用得着之处,大将军尽管吩咐,披肝沥胆不敢有负。”
    “披肝沥胆倒是不用,此事只需用心即可。”石青淡淡地说了一句,随后似乎十分为难地样子,蹙起眉头沉默不语。
    赵韶眼珠一转,心中窃喜。让石青为难的事情不多,这等重任能交给他兄弟二人,说明石青很看重两人之才。
    私下琢磨了一番,赵韶小声试探道:“征北大将军何事为难?只要有用得着处,无论让我兄弟二人做什么都可以。”
    “唉,此事难以启齿,确实令石某很是为难。”石青长叹一声,淳淳说道:“石某信得及贤昆仲,有心请二位帮着分忧,请二位务必替某保守秘密。”
    赵韶、赵诲又是一喜,眼看着自己兄弟二人是要被石青托为心腹了。“大将军尽管放心,我兄弟二人理会的其中厉害。”
    石青目光温淳,在赵氏兄弟身上流转了好一阵,这才重重地点点头,道:“贤昆仲乃天水赵氏子弟,家门和麻督关系交好。石某有意请二位随侍麻督左右。。。。。。”
    赵韶、赵诲四只眼睛俱是一亮。
    两兄弟其他的本事平常,对勾心斗角、宫斗阴谋却极有天赋,要不然也当不得历史上有名的佞臣。一听话音,两兄弟便猜到石青是打算暗中监视控制麻秋,以防有变。能担当这种事的只有绝对的心腹才行,石青将二人依为心腹之意至此清清楚楚、再无可疑了。
    赵氏兄弟骨头轻了几分。赵韶谀笑道:“征北大将军放心,一旦我兄弟能随侍麻督左右,定将麻督一举一动报于大将军知道。”
    “麻督的动向倒不是石某最感兴趣的,石某最感兴趣的是。。。。。。”石青微微一笑,语气加重了一些:“张举遗孀韩氏是何底蓄,她到底意欲何为?”
    “张举遗孀韩氏?”赵家二兄弟顿时摸不着头脑了。两人才来邺城,什么根底都不知道,连韩氏的名字都没听说过。
    石青把韩氏的来历已及如今随侍麻秋左右的处境向两人一一讲明,然后道:“石某对这个女人不是很放心,只因为张遇、张平尚未剿除,这才容她活到现在,没想到她竟然进宫到了麻督身边。碍于麻督颜面,石某暂时不好明着下手,是以打算请二位陪着麻督,找机会将这个女人的来历和打算探查清楚。”
    “按大将军的说法,这个韩氏很不简单啊,只怕一时半会难以露出马脚。”赵韶兴致勃勃地说。
    “石某不好明着对韩氏动手,但会把张氏家人仆妇全部送到隐秘之地拘押。只留韩氏一人在宫中,这样她就算有所图谋,也是孤掌难鸣,无奈之下,她一定会想法寻找他人襄助。”
    说到这里,石青得意地笑了笑,意味深长地向赵氏兄弟说道:“贤昆仲若经常陪伴麻督左右,必定有机会与韩氏认识,如二位这般能经常进出宫中的,应该是襄助韩氏的最佳人选,也许要不了多久,她就会想法暗中接纳二位呢。”
    “不错!石帅推算的极为精妙,韩氏若真的有所图谋,必定会寻找他人襄助。”赵韶、赵诲恍然大悟。
    石青眼中闪过一道厉芒,转头向着皇宫所在的方向,吩咐赵氏兄弟道:“二位不要刻意去做,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话,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事,依着平常样子就成。”
第七章布政第一步
    送走赵韶、赵诲兄弟,石青吩咐何三娃安排人手通知郎辏А⒚匣拐妗③瓙帧④鬓ǖ戎罘焦倮粲谖绾笊晔崩次髟坊嵋椋缓笤谟坷锏雇反笏!。楣霉淳咀疟亲硬虐阉叫选
    石青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瞅瞅麻姑身后带着大包小包换洗衣物的侍女,笑道:“搬过来住啦。”
    麻姑俏脸微红,轻啐一声:“怎地?不愿意让人家服侍?”说着,她从一名侍女手中接过一个食盒,将还冒着些热气的四碟精致小菜往案几上码放,又布上一双筷子,一樽酒壶,一只酒盏。
    忙完这一切,麻姑一扭头发现石青还在榻上癔症,忍不住跺足嗔道:“天都这般时辰了,还不快洗漱了吃饭。”
    几名侍女即刻忙碌起来,打水的打水,准备青盐的准备青盐;石青嗯了一声却未从榻上下来,过了一会儿,开口说道:“麻姑。过来给我梳一下头。”
    “哟?今天是怎么啦?”麻姑奇怪地叫了声,却还是依言上了塌,在石青身后跪下,伸手解开束发带子,然后接过侍女递上来的木梳,缓缓梳理起来。
    “待会有个重要会议,我觉得还是庄重点好。”石青给了一个解释,随后又补充道。“以后出征的日子会少些,和朝堂诸公打交道的日子会多些,我该留心下仪表了。”
    麻姑扑哧一笑,纤指在青丝上温柔安详地滑过,轻声哼唱起一首不知名的歌谣:
    倚门长相望
    壮士戍边归
    灶下忙温酒
    笑问国宁否
    。。。。。。。。。。
    麻姑曼吟浅唱,曲调简单舒缓中却另有一份难言的质朴。石青不知不觉沉醉进去,合着节拍频频点头。
    “捣乱个啥。”过了一阵,歌喉停下,麻姑推了推石青肩头,嬉笑道:“好了。快去洗漱吃饭。菜只怕凉了。”
    石青依言下了席塌,接过侍女递来的毛巾、青盐洗漱了一番。随后走到案几前盯着四色小菜道:“太费事了,随便点好。”说着,他把四盘小菜不论是竹笋、芹菜还是鸡胗、蒸肉的统统撸到一个盘子里,随即端着盘子直请向嘴里划拉。
    麻姑有时好气又是好笑,想要说些什么,盘子已经空了;石青正抓起酒壶,就着壶嘴灌了一气,含糊不清地说道:“麻姑,自己吃下次简单随便点。”没等麻姑作答,他已拿起兜鍪,端端正正地戴上,又抓了一个窝盔,一边向嘴里塞,一边扬扬手道:“走了哈——”
    出了居住的营房,石青瞅瞅天色,只见太阳向西倾斜了不少,申时快到了,当下疾步赶往会议用的仓房。
    仓房里人声鼎沸,喧哗热闹,老远就能听见声响。石青原以为自己已经提前了,哪知道进来一扫,郎辏А③瓙帧④鬓ǖ人奈迨攀煜さ拿婵拙〗栽谀冢Ω美吹乃坪跻丫雌肓恕
    “征北大将军!”“石帅!”“将军——”四周响起各种不同的称呼,仓内人等见到石青进来停止喧哗纷纷招呼行礼。
    石青面无表情,默默地向四周微一点头示意,径直来到上首坐下。看起来很有些高深莫测的样子。
    石青知道,仓内诸人特别是邺城人士,情绪很有些亢奋。石祗灭亡时,邺城人士从冉闵战殁的绝望中振作起来,石青给他们浇了一次凉水,指出邺城的真正危险并非石祗而是燕国。随后燕国果然如石青所料,突袭乐陵,兵进中山、渤海,一时间气焰汹汹,大有一举剿平邺城之势;然而,经过一个月的苦战,石青不仅逼退了燕军,顺带还把鲁口幽州军收入囊中,这个结果太令人振奋了,由不得邺城人士欢欣鼓舞。
    石青故作高深模样就是为了给邺城人降温的。
    “诸位。燕军暂时退却了,中原会有一段时间的平和;只是这个时间可能极其短暂,也许半年,也许仅仅两旬一月。中原能否稳住脚跟,能否休养生息,能否恢复汉家衣裳。。。。。。。等等疑难取决于诸君能否在这段时间内推陈布新,拿出让朝廷、民众、将士尽皆满意的政略。诸君请留心——”
    石青进仓的神情已经给众人的亢奋降了些温,开端这席话更是让郎辏А⒚匣拐娴壤淙灰痪婕瓷裆嗳唬慧瓙帧④鬓ㄌ健叭贸ⅰ!!B狻!!;指春杭乙律选钡妊杂锞褚徽瘢ㄏ律窭从眯那闾
    “刘群刘公度大人已然南下建康,和朝廷商定归降细务。不出所料的话,未来三五年将是麻督封王,邺城不能立国,暂时辖治中原的局面。这种局面前所未有,因此石某建议,邺城当顺应时势,成立新的临时藩属以施行对中原的辖治。”
    说到这里,石青闭上嘴巴,留出讨论的间隙。下首旋即出现了一些骚动,众人交头接耳,纷纷对这个临时机构交换意见。
    郗愔、荀蕤微笑着点头抚须,石青撤销冉魏遗留下的朝廷建制无疑无疑是非常知礼的,这令他们很满意。
    “征北大将军以为,新的藩属应该怎样构建?”郎辏Ш苁适钡匚柿艘痪洹
    “石某以为。新的藩属以麻督为尊,麻督之下分设政事、武备两系彼此相对独立之掾属,两系掾属分别担负下辖民生政务和治安戍卫之职责。两系掾属和麻督之间,效仿朝廷尚书台之例,设一秘书监,用于麻督与两系掾属相互沟通。大体框架大抵如此,石某需要强调的是——黎庶百姓是什么?我等应该如何对待之?”
    石青声音一扬,目光灼灼地环顾四周。“诸位中有名士才俊,如麝香芝兰,高洁芬芳;有英雄豪杰,如挺拔松竹,凌风傲立。与诸君相比,黎庶百姓就像大地上的土壤一样,普通低贱不会引起任何注意。然而,石某必须说明,没有这些低贱的土壤,再芬芳的芝兰,再挺拔的松竹,也会因失去养分而枯萎死亡。”
    “谁也不会在意的土壤,不仅能供给芝兰、松竹养分,还能长出稻粟,织出布帛,垒建房屋,做出诸般用具。黎庶百姓——是江山之根本,是社稷之元气。善待他们,爱惜他们,中原才能真正繁茂,才能产出更多的财富,才能出现更多的英杰俊彦,更多的芝兰松竹。”
    语声铿锵激越,在一道道惊愕的目光中,石青一口气说完心中所想。旋即重重问道:“石某之见,诸君以为然否!”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国本,大将军此言是极!”
    孟还真霍然站起,大声作答,语气极为兴奋。这两年,《孟书》是青兖学童必修之课,随着石青地位的上升,《孟书》有可能会成为中原学子的必修之课,特别石青说出这番话,预示着《孟书》在中原的普及已经势不可当。这由不得孟还真不兴奋。
    事实上仓内众人对石青的话抵触并不大,《孟书》的普及让青兖诸人渐渐习惯了民为重的说法,邺城士人这些年多经颠沛,很多时候和草根一样辛苦,高高在上的心态不是很强烈;最应该对石青说法质疑的是江东士人,可是郗愔、荀蕤等人在青兖时接触过《孟书》,虽然心中不以为然,却不感觉唐突,正值笼络石青之时,他们不愿为此质疑反诘。
    仓中诸人之所以惊愕莫名,乃是因为不明白石青为何如此失态。你是征北大将军,说要爱惜生民,我等爱惜生民就是了,何须如此激动。
    他们不知道,石青此时自我感觉就像是和风车争斗的堂吉诃德。对阵的风车是华夏千年传下来的尊卑等级习俗,他对这个无形的敌人感觉很无力,以至于忍不住有些失态。
    “太好了!大将军说得太好了,属下斗胆请问,大将军以为应该如何爱惜生民?”伍慈跳起来大叫大嚷,不失时机地表白忠心。
    石青没有立即回答,目光在座下一张张面孔上一一扫过,直到确认没人有反驳的意思,这才满意地点点头,沉声说道:“政事、武备两系掾属以及秘书监因循惯例设立各分管部司,诸君都有多年理事经验,自会办得妥帖,石某对此很放心。石某提请诸君的是,青兖军帅府民部和学部不仅需要保留,而且还格外予以重视,把青兖军帅府办学、抚民的经验推广到中原各州。应该保证平民子弟能够进学,应该在各州建义仓,保证困苦民众随时可得到抚恤。”
    “不错,各州建义仓很有必要。。。。。。”
    平时不怎么显山露水的谢石插话进来,侃侃而谈道:“中原和江东不同。江东富庶,大户之家多有积粮储备,便遇到灾荒也是无妨。中原穷疲,不说青兖司豫这等边荒之地,就是幽冀人家也没多少存粮,一旦有事,顷刻间就饿死无数。人丁即是财货,特别是中原,人丁本来就少,若是任由其饿死,元气越发难以恢复了。”
    “石奴兄之言深得我心。”
    尽管谢石‘人丁即是财货’的话听起来不很舒服,石青还是赞了一句,随后道:“石某以为,民部、学部该当受到重视,同样,还有另外两件事亦不容忽视。这就是胡人王化之事和技艺创新推广之事。”
    “当年魏皇颁布杀胡令,主要目标是祸乱中原的羯胡和刘氏匈奴,不是氐、羌、丁零、吐蕃、乌桓这等杂胡。而且,眼下有不少杂胡在我军中效命,如果全部诛除干净,很容易酿成大乱,此举是为不智。但是,胡人野蛮无礼,桀骜难训,若不加以靡勒,日后不定会像羯胡、刘氏匈奴那般祸乱中原;为长远计,为子孙计,我等该当想办法予以靡勒。青兖军帅府以前对胡人施行抬籍之策,石某认为这个方法很好。抬籍并不是目的,最终目的是以抬籍之名,鼓励胡人接受王化,知廉耻懂礼仪,去除野性,做我天朝顺民。将后患消铒于无形。”
    “技艺创新推广一事可能很多人不明白其意义所在。石某试举两例诸君就会明白。当年石赵崩乱,二十余万南下流民困于泰山左近,时值严冬即将到来,这些流民眼看就要被冻死,石某想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