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

第296章

伐-第296章

小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中忐忑,士气大丧,守城战变得艰难了许多。
    五月初十晨,冀州北城。
    精神抖擞的慕容霸披挂整齐,率三千铁骑在城下往来驰骋,亲自向守军喊话劝降。这一刻,他终于明白王兄所谓的战机是什么了。石青死了、麻秋死了、邺城乱了,民军除了投降还有其他出路吗?
    城上,假征北大将军王猛手扶垛口,微笑着看向城下叫嚣劝降的燕军,只是他的心底却不像表面这般从容,好似被清凉的晨风拂过,生出丝丝缕缕的凉意。沉寂了一段时间的燕军突然变得如此嚣张,四处宣扬“石青已死、邺城大乱、蒋干谋逆、麻秋遇刺”的消息绝非无因,王猛甚至相信其中大半可能是事实,他唯一不能接受的是“石青已死”这一条消息。
    石青已死?!可能吗?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地说死就死呢?王猛冷笑摇头,他宁肯相信燕军细作被石青欺骗也不相信石青会这么容易地死去。对他来说,坚信这一条就足够了,蒋干叛乱、麻秋遇刺、邺城大乱的消息确实令人担心,但是只要石青还在,一切都会过去的,中原很快就会好转。
    这个信念支撑着王猛,让他能够勉强挂起笑容对左右说道:“燕军大败在即。大将军放出的谣言迷雾已经把他们糊弄的分不出真假了。”
    “原来是谣言啊。哈哈哈——咱说这是咋回事呢,大将军哪那么容易就被大晋朝廷害了。”万牛子哈哈大笑,对王猛所言信之不疑;常苦儿跟着附和,连声说是。
    丁析、王宁等人没多说话,只是阴沉地望着城下耀武扬威的燕军。
    王猛哈哈一笑,道:“邺城若有什么变化,祖夫人定会遣人回来通报的,没有消息到来之前,诸位切莫随意轻信敌军谣言。呵呵,想来祖夫人的消息要比敌军可靠的多。”
    丁析、王宁等人都是一凛,点头附和道:“不错!”祖凤的果敢坚毅深得军中人心,一想到她在邺城,众将好受了一些。
    “燕军的谣言也许会对士卒有些影响,诸位请各回本部,转告麾下士卒,安心守城,不要中了敌军奸计。如果所料不差,今明两日之内,祖夫人必定有消息过来,王某到时会尽快转告诸位。”王猛一揖手,恭请众将回守城地段,各自安抚手下士卒。
    邺城的消息远比预料的来得更快,临近中午,在南城协防的将军府记室韦伯阳带着两名信使匆匆来见王猛。
    “王将军!石大将军没事!邺城也稳定下来了!”刚刚踏上上马道,韦伯阳抢在信使前面先就兴冲冲地嚷了起来。
    王猛双目一亮,身子颤了颤,脱口叫道:“大将军没事!太好了,太好了!”
    “没事,没事啊。。。。。。”嗡地一声,左近的数十名士卒得闻消息一起鼓噪。
    王猛压抑下激动,轻咳一声,向四周虚按。“封锁消息,诸将士不许鼓噪。。。伯阳,这两位是祖夫人遣来的吗?上来说话。”他后一句是对韦伯阳和两位信使说的。
    两位信使正是祖凤为稳定前方军心遣来的紧急通传信使。上了城楼,其中一人把民王遇刺、豫州军作乱,张遇、张焕、韩氏伏诛、王泰归顺等邺城变乱一事详细相告,又把石青安然北返在宛城阻击荆州军、青兖徐三州民军攻入扬州牵制荆州军、祖凤生产顺利、宿卫军以条子为首的将官请求麻姑回邺城主持麻秋丧事等等消息也都告知王猛。
    信使说完之后,王猛陷入了沉思。
    放在平时,信使说得每一个消息都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想到这么多大事竟然凑到了一块。这些事若是一一了结,到时候不仅是中原,甚至是整个天下的格局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此时此刻,由不得王猛不潜心思索。
    沉思之中,眼光无意扫到城下连绵的燕军大营,王猛心有所动,无论未来如何,都要先把眼前的对手击败才是。
    “来人!传令城内各位将军、各位大人,即刻前往大将军府会议。”王猛瞧了瞧头顶正中的日头,补充了一句道:“大将军府会负责招待午饭的。”
    传令亲卫走了以后,王猛上下审视了韦伯阳一阵,直到看得韦伯阳浑身不自在时,他才开口说道:“伯阳。王某有一事相托,不知伯阳可敢往燕军寨中走一遭?”
    “只要王将军用得着,别说是燕军营寨,就是蓟城燕王宫,韦伯阳也敢去。”韦伯阳毫不在意地应承下来。“有何指令,请王将军尽管吩咐。”
    王猛点点头,招手将韦伯阳唤到近前,附耳低声交代道:“待会伯阳去一趟燕军大营,告诉慕容霸,王某有意归降,如今正在聚众商议归降一事,为了安抚众将之心,请他把燕军纳降条款予以明示。”
    韦伯阳一愣,怔忡不定地望向王猛。
    王猛一笑,再次附耳说道:“此骄兵之计耳,吾欲使燕军喜上添喜,忘乎所以。汝此去燕营,只可做惶恐不安状,万勿泄露半点大将军无恙的消息。”
    韦伯阳豁然开朗,惊喜道:“王将军是想。。。。。。”
    王猛微微颌首道:“去吧——伯阳以记室参军的身份担纲请降密使,足以显示王某的诚意,慕容霸应该不会怠慢的。”
    “王将军放心,属下应付得了慕容霸。”韦伯阳自信地回了一声,揖手而去。
    王猛跟着下了城头,带着祖凤信使回转大将军府。来到府门前的时候,大将军府内外已经聚集了不少心急的将官。见到王猛,众人一下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嚷道:“王将军,可是邺城有消息来了。。。。。。”
    王猛四周团团一揖:“诸位请去议事堂吧,王某去请夫人,稍后就来。”说罢,不再多做寒暄,带了信使径直去内宅请见麻姑。
    石青、祖凤走后,麻姑和一众仆妇侍女守在内宅;麻姑不喜欢参事,平时领着一众仆妇侍女在内宅种花植草,自得其乐;外面为各种消息闹得纷纷乱乱,内宅却是桃源一般清静异常。
    王猛的请见让麻姑颇感诧异,她没请王猛进内宅说话,自己直接去了内宅门口,好奇地问道:“王将军,石青有消息来了?”
    王猛凝重地说道:“回禀夫人。大将军无恙,已安然回到豫州。只是民王。。。。。。”王猛拿捏着语气,带着浓浓的悲沧哀声说道:“民王斃了——”
    “嗯?你说什么?”麻姑不信地问了一声,话问出口,她才彻底明白是怎么回事,当即脸色刷地一下白了,不敢相信地喃喃道:“父亲。。。。。。怎么可能?一定是出了什么事。。。。。”
    王猛偷偷觑了一眼,见麻姑脸色苍白,双目含泪,显得十分悲伤,只是精神却没有萎靡,尽可支撑的住,他不由得暗暗松了口气,点头附和道:“夫人明见万里,邺城确实出事了。民王是被贼子刺杀的。”
    出奇的是,麻姑听说麻秋是被刺身死的,悲伤反而消减许多,神色间添了些无奈。“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上亡;进入杀道,不是杀人就是被杀,终归逃不脱这个结局。唉——王将军,到底是怎么回事?”
    听见麻姑平静的问话,王猛诧异地瞟了一眼,但见对方双眉紧锁,神光黯淡,外表看不出多少戚容,内里却又一种浓郁之极的悲哀。只是这悲哀针对的似乎不止是麻秋,似乎还有石青、祖凤、还有他王猛等等一切在乱世间挣扎的世人。
    王猛大奇,不知麻姑的表情为何如此古怪,稍倾,他收拢心神恭声禀道:“禀夫人,是这样的。。。。。。”
    用了一盏茶的功夫,王猛将邺城之变详情禀给麻姑知道,末了说道:“夫人请节哀顺便,死者已矣,难以挽留;重要的是活着的人,不管是大将军或是夫人,只要在世一日,免不得就要挣扎一日。”
    麻姑淡然道:“王将军勿须担心,尘归尘,土归土,父亲脱身杀道,重入轮回,此乃运数使然,麻姑不会为此伤心太甚。王将军话中另有玄机,不知是何意思?”
    王猛斟酌着语气回答道:“民王不仅是夫人之父,不仅是屠军督帅,更是中原之主。民王的丧礼是一国之主的丧礼,必须有继任者主持。是以,属下以为,条子请夫人回邺城主持丧礼并非适宜举措。”
    麻姑嗯了一声,意有所动。王猛心神大定,继续道:“条子等屠军将领的本意也许并非是想请夫人主持丧礼,民王突遇不幸,屠军将士失去依靠,心中惶恐,不定他们想借丧礼之机,督请夫人到邺城以为依靠。其中苦心,还请夫人细察。”
    “哦?原来是这样。”麻姑有些恍然。
    王猛肯定地点点头,又道:“无论是为稳定邺城还是为了不负民王恩义,两万屠军将士必须要得到妥善安抚;是以,属下以为,夫人有必要回一趟邺城。”
    麻姑微一颌首,无可无不可地道:“好吧。我知道了,这就收拾东西回邺城。”
    “夫人稍待——”
    王猛顿了一顿,神色肃然道:“夫人此行回邺城安抚屠军只是一件小事;另有一件重要无比的大事需要夫人领衔去做。”
    麻姑平静地问道:“什么事?”
    王猛截然答道:“请夫人统带征北大将军府掾属官吏,回邺城恭请大将军称帝!”
    “石青称帝?!”被麻秋死讯刺激的一直有些麻木的麻姑终于有些动容,惊诧道:“石青不是不愿意过早称帝吗?”
    “此一时彼一时也。”
    说到这个话题,王猛伪装出来的哀戚不由自主地一扫而空,亢奋地说道:“大将军以前不愿意称帝,主要是想经略的时间更长一点,统一天下的准备更充分一点。这种设想本来极为稳妥,可惜的是眼下不成了。大晋彻底撕破脸和燕国联手两面夹击,即使大将军想继续积蓄实力也不可得。既然如此,不如索性称帝,向天下昭告大将军吞吐万里之志,以便英雄豪杰能够果断抉择响应景从。另外,眼下民军正与晋军、燕军三面作战,其中各有优劣;即便只是为了鼓舞士气,打破战局僵持,大将军也应该称帝。”
    麻姑思索着说道:“王将军说得我不是很懂,听起来似乎有些道理;不过,恭请石青称帝一事,由祖凤妹妹居中策划就可,为何一定要我领衔呢?”
    “这个。。。。。。。”
    王猛面现为难之色,沉吟半响才隐晦地解释道:“祖家乃名门世家,深孚众望,二夫人自大将军举事以来,一直相随左右,无论是在军中或是在邺城,都极具威望。大将军南下这段时日,二夫人坐镇邺城,居中调度,维系着整个中原的安危,声望威信更是到达巅峰。除大将军外,中原再无第二人能如二夫人这般了。按说有二夫人襄助,是为大将军之幸事。然,日正则移,月满则损。为长远计,二夫人应该多在府中哺育公子才是。”
    王猛浑身上下大汗淋漓,单衣早被湿透,一番话说得艰难无比,说完之后,他长长吐了口气,向麻姑请罪道:“属下满口胡言,罪该万死,请夫人责罚。”
    “真麻烦——”麻姑幽幽叹了口气,不悦地说道:“我原本不喜欢掺和这些事,王将军偏生要当面说破,没得选择地逼我入殻。说实话,我真的很想责罚你,奈何你一片苦心,我也不能不明是非。罢了——我依着王将军的意思就是了。”
    王猛大喜,连连作揖道:“夫人如此睿智,实乃大将军之福,实乃属下之福,实乃天下苍生之福。属下恭请夫人前去议事堂会见文武将官,共攘大将军称帝之盛举。”
六十四章夜袭(上)
    月明星疏,银河浩瀚。
    四更时分,明朗的夜空下,冀州城北门无声无息地打开,吊桥悄悄放了下来;五千悍卒组成的夜袭先锋鱼贯而出。
    城门内侧阴暗的投影里,王猛向右长史王亮叮嘱道:“王某深知大人之果敢,临危不退遇险而上,这些皆不用担心。王某需要提醒的是,万望大人明察虚实,进退有度。此番夜袭,主力后续攻击皆赖先锋军之反应。切记!切记!”
    王亮默默点头,没有说话,肃然行了一礼,转过身快步追赶队伍去了。不用王猛交代,他就明白此次夜袭中先锋军担纲的职责是如何重要;若不是如此,王猛怎会放着丁析、王宁等一大批武将不用,偏偏让已转为文官的他来担当督帅?只是今晚实在不是夜袭的好时机。
    王亮抬头望了一眼明亮亮的夜空,颇为无奈地摇摇头。没办法,邺城和冀州的距离不远,往来消息两三天就到;过了今晚,慕容霸可能会收到邺城来的新消息,一旦有所警惕可就再没有夜袭的机会了。
    夜袭是石青无恙的消息后王猛临时兴起的主意,韦伯阳以商讨归降事宜的密使身份到燕营转了一圈,带回来的消息非常可观;一是燕军上下处处洋溢着大胜在即的欢乐气息,对民军的戒备松了许多;二是慕容霸对民军归降一事非常热心,不仅对韦伯阳待之甚厚,而且许下重诺,只要冀州城归降,民军将士不仅可保原有职位,爵位更会加上三等。
    慕容霸和燕军的表现让王猛看到了偷袭的可能,午后麻姑和申钟、刘茂、赵庶、张春等一批去邺城拥戴石青称帝的将官走了之后,他立即布置了这次夜袭;打算以此为开端,突破僵持已久的变局。
    燕军在距离邺城之北六里外建了三个大营,慕容霸的先锋军居中,李产和孙兴两部一左一右拱卫。三个营纵深五里,彼此相隔一里连成一片,连接后的宽度比邺城北城墙还要一些。慕容俊回师攻打安国,将孙兴这部人马带走了,现在的燕军大营就成了先锋军和李产部相互倚靠的双营模样。
    说是双营,依照进过燕营的韦伯阳观察,先锋军大营内其实被隔成四个独立的营寨,分别为中军主帅营、骑兵营、步卒营、后军辎重营。至于李产部大营内部是如何构建的,韦伯阳没进去过就不得而知了。鉴于此,民军将夜袭的目标定为慕容霸的先锋军营。
    燕军的大营套小营的结构为夜袭造成了许多阻碍,攻入大营营栅只算进入外围,接下来还有一道小营营栅需要攻克,而这个时候,夜袭很可能已经失去了突然的优势,夜袭一方的人马面对的可能是反应过来、集结完备的敌军。
    王亮思酌之中,夜袭先锋赶出三里多路,进入到燕军警戒巡哨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